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 > 线上展览 > 读者活动线上展 > “我与改革开放共奋进”征文活动获奖名单及作品展

村口,那条西去的路

姓名:侯文乾 报送单位:岐山县图书馆 奖项: 一等奖

       穿过村子北边的那条街道,有一条西去的道路,它是南塬连接东到罗局、西去蔡家坡坡口的一条主要道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和同村的伙伴们在位于贾家村的李家庄中学上学。学校离家三里路,我们在这条路上整整奔波了三个春秋。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刮风下雨,我们一大群孩子在这条路上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不是急乎乎地西去上学,就是急匆匆地往东回家。

  这条西去的求学路上,留下了我们这一代人青春年少时无忧无虑的美好记忆,也留下了至今难以忘记的歪歪斜斜的足迹。因是土路,天旱时,来往行人的踩踏和架子车的碾压,使得这条路很快就变成了铺满黄色面面土的“扬灰路”,走不了几步,大家脚上的布鞋就被染成黄土鞋。若有人从身边急急地跑过,便会扬起一路的尘土,走在后边的人免不了会手捂口鼻抱怨几句。

  对我们这些上学的孩子来说,铺满黄土的“扬灰路”还算过得去,最恼人的莫过于“水泥路”。印象中,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秋季总是多雨,老天一下起雨来,淅淅沥沥,没完没了。碰到雨天,我们这些初中生就要比平时早起二三十分钟,晴天半小时能走完的路程,雨天得要五六十分钟。而且那时不像现在一样一天吃三顿饭,学生上学去两晌。也许是由于缺吃的缘故,或是为了延长下地耕作的时间,那时候,农村人每天大约在上午九点、下午两点只吃两顿饭,我们做学生的以早饭、午饭时间为节点,每天天亮到天黑,分早晨、中午、下午三次去学校。算下来,我们每天上学得步行十八里路。

  一到雨天,在父母的催促下我得提前起床,喊上附近的几个伙伴,黑灯瞎火地举着雨伞冒着大雨去上学。一连几天的阴雨,那条西去学校的路早已成为泥泞不堪的“水泥路”。由于那时家里穷,好多人都没有泥鞋,即使雨天上学,脚上还是晴天时穿的布鞋。在秋风冷雨中,大家深一脚、浅一脚的在这条西去的泥路上吃力地前行,脚上的布鞋早已被水湿透并且灌满泥浆。虽然大家小心翼翼地走着,但时不时鞋子就被粘在泥里,迈开腿时,拔出的只是赤裸的双脚。这时,只好蹲下来,在泥水中摸出鞋子穿在脚上,继续匆匆忙忙地艰难赶路。为了避免耽误时间,我们索性脱掉鞋子,把那早已裹满泥浆的鞋子提在手里,赤脚在泥路上结伴前行。虽然赤脚感到冷一些,甚至有同伴的脚曾被尖锐的石头或玻璃碎片割伤过,但为了避免丢鞋之苦、走路之慢、上学迟到,大家根本不在乎这些。就这样顶风冒雨、赤脚急行,我和几个同伴那天早晨还是迟到了。当我们几个“落汤鸡”穿着沾满泥浆的鞋子,战战兢兢地站在班主任面前等待批评时,班主任只是轻轻地告诉我们:“下雨天,上学走早点儿。”那次以后,天下再大的雨,路上再有多么泥泞难行,我们都宁愿赤脚在路上奔走,也不愿上学迟到。那时候,大家心里最盼望的只有两件事:一是能好好念书,将来有出息;二是有一条阴雨天不让我们迟到的上学之路走走。

  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也参加工作近三十年。这条经过老家村口西去的道路,五六年前又重修了一次。因村子街道太窄,这条路已经从村庄北边改道直通那条西去蔡家坡塬边的公路。有时从县城回老家,我不嫌麻烦,宁愿在坡口倒一次车,也不去坐直达的班车,因为我心底更喜欢从这条路熟悉的路上经过。现在,这条西去的道路,已经被修成平坦宽阔的沥青路。路两边,除过坦荡如砥的广袤农田、绿荫掩映下的美丽村庄,还有近年来新栽植的一行行白杨、垂柳、樱花树。一阵风吹过,道路边的树叶在半空中翩翩起舞,哗哗作响。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在乌黑的道路上洒下斑驳的光点,不断地闪烁跳跃。回到老家,我总会约上儿时的玩伴,重新踏上这条西去的道路散步闲聊,一同寻找三十多年前我们留下的足迹,回忆过去上学时的艰苦岁月、艰涩生活,感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如今在农村,镇镇通柏油路,村村通水泥路,连村子里都是新修的水泥路,越来越多的班车、私家小汽车在这些绿树掩映的道路上往来穿梭。即使阴雨天,也不用穿雨鞋,更不用说会影响庄稼人的出行了。如今,儿时曾经在泥泞道路上沉重前行的双脚,行走在这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上,我怎能感受不到脚步的轻松欢快和内心洋溢着的幸福呢?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