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 > 线上展览 > 读者活动线上展 > “我与改革开放共奋进”征文活动获奖名单及作品展

捡馒头的母亲

姓名:吉建军 报送单位:华州区图书馆 奖项: 一等奖

       我刚回到家乡华州,妹妹就一脸无奈地跟我告“老妈”的状:“咱妈一天闲得没事干了,挎个竹篮到各个学校周围拾馍哩!让人还以为咱俩不孝顺,虐待老人哩!”

  我觉得有点意外了,按理说家里不缺吃穿,老妈也不缺钱,国家还按月发养老金,远不至于穷酸到拾馍的程度。于是,我打算揭开母亲拾馍的谜底。

  到了下午,母亲坐在门口摘菜,我拉了个凳子坐到她旁边,拐弯抹角了半天,才问到正题:“妈,我听小妹说,你经常到学校跟前拾馍哩?”母亲一边继续摘菜很平淡地对我说:“现在娃些们把好好的馍都撂了,一口都不吃,这不是造孽哩?”我笑了笑,有些尴尬道:“现时不缺粮,娃些啥没吃过?这些馍才不稀罕哩。”母亲突然愣住了,停了手中的活盯着我,有些生气道:“东西多就应该浪费?你讲究是念过大学的人,东西的多少与是否应该浪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母亲这一席话,让我一下子愣住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了,从一穷二白到物质的极大丰富,我们创造了世界公认的发展奇迹。可是,我们富裕了之后呢?我住在城里,每次在家炒菜做饭,都要荤素搭配,好几样菜,也不论吃得了吃不了;在外请客吃饭,也无论吃得了吃不了,总得点满一桌子,要不然显得不够热情好客,吃完还不打包,以为会被“瞧不起”“丢面儿”“跌份儿”……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渐渐变成了对食物浪费满不在乎的心态?

  母亲说起当年在华州下庙逃难的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渭河经常发大水,母亲的娘家在渭河大坝北面的一个村子。有一天晚上,生产队洪水预警急促的锣声一响,所有人都赶紧起来收拾东西,推着车就朝南面逃。大半夜看不清道路,母亲只能跟着大人们一脚深一脚浅地拉着架子车上的偏绳机械地往前走,走了不知道几个小时,她早已经饿得昏昏沉沉,却感觉不到一点饥饿。一直到临时安置点,她的后妈才给了她一个小小的柿子,吃过那个柿子之后,她才觉得恢复了精神。所以,一直以来,她对饥饿的感受特别深刻,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正是因为对饥饿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所以她们那一代人对粮食有着几乎虔诚的敬意,她接着跟我说:“粮食不仅是咱农民的命根子,更是所有人的命根子,没有了粮食,谁都活不成,无论你是当官的还是抬轿的!”

  第二天一早母亲就挎着竹篮子出去了,到了半上午才回来,收获颇丰。她不仅捡到了半篮子完好无损的馒头、没有拆封的袋装牛奶,还有诸如面包、鸡蛋、香肠等等物品。看得我瞠目结舌,母亲更是一边心疼一边愤愤不平地给这些物品分类:她把没开封的牛奶放在了冰箱,等着蒸馒头的时候和面用,那些啃过的馒头、面包和香肠,则剁碎了喂鸡。

  当她把那些完好的馍清理之后架在锅上馏的时候,我吃惊地问她:“你要吃这些馍?我以为都要喂鸡的。”她同样吃惊地盯着我道:“好好的馍,当然要吃了,喂鸡多可惜。”看着她淡定坦然地吃着这些捡来的馍,没有丝毫的做作,我内心的抵触和觳觫也渐渐失去防御,最终也坦然地吃起了这些馍馍。

  只是那些鸡蛋不好处理,因为家人都不太爱吃鸡蛋,母亲只好把这些鸡蛋也切碎了喂鸡,奇怪的是,这几只下蛋的母鸡吃了鸡蛋之后,竟然不下蛋了!母亲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老母鸡都生气了:辛辛苦苦下蛋,你们不好好吃,到处胡撂,不给下了!”

  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勤俭节约”的人生大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材料上的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奢侈无度、铺张浪费,就算有金山银山也经不起这样的浪费,须知“成由节俭败由奢”。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