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一寸光阴一寸金



    要想知道古人为什么要用尺寸来丈量时间,就必须先了解一下在钟表诞生之前,古人是如何测定时间的。

    古人很早就发现,在一天中,太阳照射下的物体的影子会不断地变化:早晨时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不仅如此,影子的方向也会随时间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聪明的古人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晷。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晷针)和石制的圆盘(晷面)组成,晷面上刻有“子”“丑”“寅”“卯”等刻度。晷面和赤道截面平行,也和地面形成一定角度。在阳光照射下,晷针的影子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慢慢地移动(逆时针方向),晷针的影子指向晷盘的某一位置,便可知道是白天的某一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中的“一寸光阴”,就是指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移动一寸所用的时间。

    那么,“一寸光阴”究竟是多长时间呢?由于各个日晷的晷面大小、晷针长短都不同,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移动一寸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有所不同,因此,“一寸光阴”所代表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古人只是通过“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个比喻来形容时间的宝贵,以提醒人们珍惜时间。

初白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