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日晷计时

在古代,人们把太阳升起和落下的一个周期算作一天,再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最初,人们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一天当中,早晨和傍晚时的影子最长,正午时的影子最短,并且影子的方位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变化,发明制作了日晷(guǐ)来计算每天的时间。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 后来人们又根据在一年当中日影变化的长度规律,把一年当中正午时日影最长的那天定为“冬至”,日影最短的那天定为“夏至”,日影居中的两天分别是“春分”和“秋分”。 除了日晷,古人还用漏壶、燃香、沙漏等计时。其实,我们利用花儿不同的开放时间也可以计量时间。怎么做呢? 链接课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花钟》。 林奈花钟:林奈是瑞典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他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一些花的开闭时间具有规律性。人们把林奈这个发现称为“花钟”。 小提醒:“花钟”虽然很有趣,但是“报告”时间可能有误差。因为植物开花除了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外,还受到地区、温差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同一种花,在我国南方开得早一些,而在北方就会晚一些。

摘自《课堂内外》2010年1月号 总第355期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