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形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原生形态 > 南泥湾精神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编


  1942年
  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1942年—1943年)
  抗日战争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为首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内,实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大规模的生产运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党中央和毛泽东注意到边区的财政经济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而这种困难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加以克服,于是便决定把边区部队以改善生活为目的的局部性的农副业生产,发展为整个边区的以逐步实现经济自给为目的的生产运动。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召开生产动员大会,中央财政经济部部长李富春作了《加紧生产,坚持抗战》的报告,毛泽东发表了讲演,号召边区党政军民学开展一个“伟大的经济战线上的斗争”,以此来解决边区全体人民的生活问题,并且“用实际行动作为全国的榜样”。6月10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强调指出:“一切可能地方,一切可能时机,一切可能种类,必须发展人民的与机关部队学校的农业、工业、合作社运动,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解决吃饭、穿衣、住屋、用品问题之全部或一部。”他明确提出了“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方针。在党中央、毛泽东的大力推动下,边区的生产运动很快开展起来,并取得成效。
  1941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和残酷“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的财政经济遭到了极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党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了“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伟大号召。1942年,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号召解放区全体军民切实开展以农业为主的大生产运动。解放区军民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并广泛开展了向劳动英雄学习的生产竞赛运动。
  在1941、1942两年的大生产运动中,边区工业有了较大发展。1940年冬,各机关学校响应朱德总司令的号召,掀起手摇纺毛运动。接着各单位纷纷建立纺织、被服、制鞋、木工、造纸、榨油等工厂。1942年,边区政府提出“巩固现有公营工厂,发展农村纺织业”的方针,一方面对现有公营工厂进行调整合并,另一方面以投资和订货等办法,扶助私营工厂的发展。这一年,边区生产的布匹(包括公私营)已能满足军民年需要的40%,接近了半自给,而公营纺织厂已能供给党政军学需要的70%。边区生产的纸张,已能自给。
  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至1942年底,边区党政军民学各部门经费自给率已达到一半以上,资产积蓄达5亿元左右,取之于己的部分已超过取之于民的部分。边区的财政难关已经渡过。对此,毛泽东指出:“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①
  1942年12月,毛泽东在西北局高干会上作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书面报告,对1938年以来陕甘宁边区生产运动的情况与经验,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党领导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毛泽东的这篇报告及1943年写成的《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组织起来》等文,构成了当时党领导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基本纲领。
  1943年初,党中央提出了“丰衣足食”的口号。2月9日,毛泽东在一份电报中说:边区在渡过财政难关的基础上,“今年决定大力发展农工盐畜生产,提出丰衣足食口号,如不遭旱,大有办法,人民经济亦大有发展,可达到丰衣足食”。这是党中央对边区生产运动的一个新的部署。5月1日,朱德总司令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号召建设好“革命家务”,在工业生产方面,“争取一二年内首先做到党政军民学主要必需品的全部自给,并照顾将来稳健的向前发展”。经过一年的努力,党中央提出的“丰衣足食”的口号基本得到实现。1944年,边区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改观。由于部队机关学校自给率显著提高,边区财政收入中取之于民的部分已只占31%,因此人民的负担大大减轻。例如,1941年财政最困难时,征收公粮20万石,1945年减至12万石。
  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生产运动是从1942年开始的,1943、1944年发展为普遍运动。敌后的情况不同于陕甘宁边区,那里战斗频繁,不像陕甘宁边区处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因此,党中央和毛泽东所确定的敌后根据地的第一位的任务是战争,即不断粉碎敌人残酷的“扫荡”和“蚕食”。但是,为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生产也毫无例外地是所有根据地的重要任务之一。毛泽东在1943年6月1日发给彭德怀的一个电文中说:抗战还须准备三年,“我党应在此三年中力求巩固,屹立不败”。为此就必须实行各项正确政策。在对人民的政策方面,“除坚持三三制外,应以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如人民(主要是农民)经济趋于枯竭,我党即无法生存,为此除组织人民生产外,党政军自己的生产极为重要”。10月1日,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指示中又指出:敌后各根据地“必须于今年秋冬准备好明年在全根据地内实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除陕甘宁边区外,暂不提丰衣足食口号)的大规模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各级党政军机关学校一切领导人员都须学会领导群众生产的一全套本领。凡不注重研究生产的人,不算好的领导者”②。当然,由于各地情况不同,要求也应不同。以军队、机关、学校的自给率来说,毛泽东认为,陕甘宁边区应力争达到100%,其他巩固区要达到50%,游击区应达到15%~25%。
  总之,通过大生产运动,解放区军民粉碎了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战胜了严重的物质困难,改善了边区军民的生活,减轻了人民负担,密切了边区党政军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也为领导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生产管理和经济建设方面的干部。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4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11页。
  

延安时期大事记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