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形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原生形态 > 抗大精神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抗大精神在抗战中诞生

郭必选,杨延虎,任学岭

    
  抗大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是抗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国革命走出山沟走向全国胜利这段历史的时代产物。它吸收继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成分和共产党人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在延安时代升华而达到一个新境界。站在这样一个视角,我们不仅能够透视抗大精神形成的深层原因,而且能够认识抗大精神的永恒价值。
  1.延安时期,共产党人丰富复杂的革命实践活动是抗大精神形成并多方面多层次展开的物质基础。
  延安时期,由于是中国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决战阶段,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矛盾全面集合并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联系与矛盾,统一战线中抗战与妥协的斗争,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民主与独裁的斗争等等。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人民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抗日救国,奠定了民族独立主题完成的基础;而且领导人民坚定不移地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实现了蒋介石二十多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这是一方厚土。一场民族与社会解放的大决战呼唤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抗大精神也就在其中生成扎根,发扬光大。抗大青年为之奋斗,同时也锤炼着自己的人格。激烈残酷的斗争,锤炼出高品位的精神;而斗争的复杂性,使抗大精神内涵丰富展现出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
  2.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而奠定的理论基石是抗大精神形成的思想基础。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独立检查近代以来特别是建党以来中国革命运动经验教训,呕心沥血地探索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获得了累累硕果。这些理论成为抗大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的基本内容。抗大青年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掌握了行动的指南和观察问题的望远镜、显微镜,而且,在思想认识上凝结成对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和勇敢牺牲的献身精神,艰苦奋斗、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和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思想在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灵魂,这些立场、观点、方法化为抗大青年的自觉行动,就体现出抗大精神科学性的特点。
  3.延安时期,党对抗大青年的教育和关怀是抗大精神生成的重要条件。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自身特点,稳妥处理党内各种矛盾,加强党的建设,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袖集团的地位最终确立与巩固,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与统一。一个成熟的党能够为青年提供解决中国问题有效的理论武器、精神支柱和优良作风,赋予抗大精神内在的质的规定性。一个成熟的党,还能够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教育青年健康成长。在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科学地分析知识分子的地位,正确地评价知识分子的作用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广大知识分子,绝大多数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一般地都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很大的革命性;富于政治敏感性,与社会各阶层都有一定联系,在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因此,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同时,中共中央确定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方针,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放手,使各级各类知识分子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生活上尽可能地给予照顾和优待,解决知识分子的工作与生活困难。对抗大,党中央给予了很多的关注。1939年1月,抗大进行工作大检查,向党中央写了检查总结报告,中央就此专门作出了《关于抗大工作检查总结决议》,对抗大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和鼓励。1939年7月,党中央适时作出了抗大总校挺进敌后,在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分校的决定。并对留在延安的第三分校进行工作检查,发出了《关于整理抗大问题的指示》,再次强调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1943年春,党中央又决定抗大总校及第二、七分校返回陕甘宁边区办学。这些重要决策,保证了抗大在错综复杂的斗争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毛泽东对办好抗大更是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他亲自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制定教育方针,审定教学计划,确定领导班子等重要大问题,到参加抗大集会,给教职学员讲演,上课,个别谈话,出版校刊,以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都抓得很紧。据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披露,仅1938年到1939年这两年中,毛泽东对抗大一校讲演记录稿没有公开发表的还有25次。这些讲话,深入浅出,生动活泼,通俗而又精辟地阐释了许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使抗大教职学员深受教育,今天读之都倍受启发。而编入《毛泽东选集》中的不少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都是毛泽东在抗大首先讲授;《反对自由主义》是在抗大校刊上首先发表的。党培养一代抗大青年成长为为民族和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干部,也培育了体现一代抗大青年人格的抗大精神。
  抗大精神形成在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代,但它具有永恒存在的价值。这不是因为“灌输”、“说教”,而在于抗大精神所具有的品格。一是革命性。正因为抗大精神生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和这一斗争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所以,它并不因为今天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任务和斗争已经结束而成为无源之水。画上了一个句号。相反,“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却为抗大精神的发扬光大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抗大精神面向未来,是永远具有活力的。只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之树常青,抗大精神之叶就常绿。二是抗大精神的人民性、群众性。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一种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共产党人倡导并首先实践的。是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然而,它并没有停留在这一狭隘的范围内,当它在共产党人的倡导下走向群众通过实践凝结成群众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方式,就获得了一种大众品格,实现了革命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正是这两点,使抗大精神必然具有永恒的存在价值,必将长久地作用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为未来提供模式的活生生的革命传统。
  总之,抗大精神是抗日必胜、建国必成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艰苦奋斗、英勇牺牲大无畏革命精神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现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高度升华。
  

延安精神探源/郭必选,杨延虎,任学岭著.—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