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形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原生形态 > 抗大精神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鲁迅师范

《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编委会编纂


  一,『鲁师』的成长
  为了普及教育,提高边区人民的文化程度,使他们能了解而且参加抗战救国的工作,边区迫切地需要大批的初级国防教育干部,因此,於民国二十六年春季筹设『鲁迅师范学校』。两年以来,第一年大体上可以说是草创时期,第二年是正规化时期。
  创立之始,校址在延安,不久便移至延长,起初只有二十三个学生,大多数是八路军家属或在战争中受伤的残废同志,还有少数当地粗识文字的农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采复式教学。同年七月,学生增至一百五十人,编为三班,两个训练班,一个研究班。同年年底,学生增至三百六十人,且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是来自边区以外的地方,他们全数是高小毕业的,分编为高级班、师范班、预备班三种,成为正式师范的形式。二十六年十一月间,遵教厅令。挑选了一百五十个学生到边区各地作冬学运动,很有成绩,给与边区人民以极良好的印象。
  冬学运动结束后,校址又迁关中,经教职员的努力,较前更加进步。二十七年夏季前,前教育厅长徐特立亲临指导,大加整顿,学校的行政组织及学习生活之领导都渐渐健全了。
  起初编制复杂,原定修业期间亦较长,但因为边区存在着惊人数目的失学儿童及文盲,急需发展小学教育及社会教育,乃减缩修业期间为一年,前六个月为预备班,后六个月为师范班。
  师范班的课程可分为四部份:第一是政治课,包括社会科学、政治常识、民众运动三科,约占全部授课时间百分之三十;第二是军事课,包括游击战术、军事训练、体育等,约占全部授课时间百分之十;第三是教育课,包括国防教育、教学法、管理法、教育行政等,约占全部授课时间百分之十四;第四是普通课,包括国语、算术、历史、地理、自然、音乐、新文字、劳作等,约占全部授课时间百分之四十。预备班的功课则比较少些。
  『鲁师』也和边区其他的学校一样,完全是义务教育,制服,火食,均由公家供给,每月每人发零用费一元。教职员只每人每月有两元到三元的津贴。
  教职员大多数是会在『抗大』或『陕公』受过训练的,有高度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该校才能在极困难的条件下成长发展起来。现在该校已经送出三百以上的毕业生在边区各地从事教育工作了。
  二,『鲁师』的教与学
  和其他学校一样,这个学校的师生也是艰苦地、却又是活泼地,愉快地工作着,生活着,学习着。
  我们常常可以看见教职员和学生一块儿锄草艺菜,或者提着镰刀去帮助抗日军人家属割谷收麦。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外,教职员还组织了一个『国防教育研究会』,内分四部:(一)『马列主义研究室』,(二)『学校教育研究室』,(三)『社会教育研究室』,(四)『毕业生指导室内』。此外还出版『毕业学生指导月刊』墙报,定期讨论时事,检讨教学工作。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主要的是集体学习与自我教育。不过他们『陕公』、『抗大』更艰苦些,以橙为几,铺草作床,伐树砍柴,晚上点着模糊不明的豆油灯。生活方式似颇有中世纪的风味,然而,却有崭新的进步的教育内容。
  学生团体有『俱乐部』之组织,有全校的『总俱乐部』和各班的『俱乐部』,略如一般学校的『学生会』,却不是与学校对立或由学校操纵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培养学生集体生活的习惯,发展学生的社会本能及创造力,促进师生间的感情,帮助学校行政及教育之改进。『俱乐部』的组织分为六个部门:一个是『地方工作委员会』,每星期日下乡工作,对农民宣传抗战建国,报告时事;在农忙时便组织劳动服务团,帮助农民及抗日军人家属作工,或协助政府调查当地教育情况;所有工作在学校领导之下,并取得当地政府的协助。第二个是『教育工作委员会』,在校内负责教育杂务人员,促进同学的各种文化改治活动,在校外则做识字运动,组织农民夜校,帮助乡村小学教育,与小学教师交换意见。第三个是『生产卫生工作委员会』,负责领导同学参加生产工作,播种锄草,供给本校师生一部份的火食;检查校内的清洁卫生。此外还有墙报、火食、体育、娱乐四种工作委员会。总之这个团体,在学校教育工作的进展中是起了极大的作用的。
  根据以上的叙述,可知这个学校有两种特色:第一是教育社会化,不是把学校孤立於现实社会之外的东西,使教育与社会脱节;而是学校与社会密切联系,在社会中起一种领导及推进的作用。第二是教室内的学习与教室外实践工作的联系,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更进一步地学习。至於集体生活,艰苦作风,为边区一般的特色,不复赘述。
  另一方面,除了物质设备简陋之外,因为创办不久,许多新办法还带着实验的性质,如校外的社会教育工作,虽然获得良好成绩,但在工作过程中,曾犯过个别的错误,走过一些冤枉路。又如各科教材,除一部由教育厅供给外,大部由教员自行编订,这个办法,好处是教员了解学生的需要,可以编得切合;但编辑教科书实非易事,许多有经验的专家,尚不能无疵,则该校教材恐亦难完全合於理想标准。
  据该校负责人谈,甚望与国内教育界交换意见,尤其欢迎有经验的教育家的指导。
  

陕甘宁边区实录/《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编委会编纂.—影印本.—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