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一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科学判定

马新发 雷莹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①这是毛泽东的一个著名论断。毛泽东强调,人只有具有了一定的精神,才成其为人。人只有具有了高尚的精神,才会有高尚的行为。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非常注意精神的力量和作用,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也反复强调:“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②邓小平也十分重视精神的能动作用,他在革命与建设中都强调一定要有理想和信念,一定要有精神支柱,他讲:“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③“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④江泽民指出:“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更要有自己的精神。”⑤他一再强调:“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⑥“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来说,牢固树立并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极端重要的。”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⑧个人和民族都需要有自己的精神,没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支柱,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都将难以自立于世,更谈不上有所作为。培养、发展个人和民族的精神,满足个人和民族实现一定精神追求的需要,是个人和民族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断造就各种崇高精神的文明史。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的精神结晶和价值体现,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浇灌的精神文明的硕果,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政治优势和传家宝。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它植根于中国历史上深厚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但又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精神有质的不同;同时它也不同于国外资产阶级革命精神或以城市起义为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凝聚和锤炼出的浩然正气,是今天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和国魂,是中国人民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境界、精神风貌、精神力量和精神人格的总写照,是在中国现代史上形成的有利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氛围的总体现。它产生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它是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祖国统一和现代化的历史主题的精神凝练和聚焦,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民族良知、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精神映现,体现了精神的一般本质,同时也反映了民族精神的精华,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精神的延续和升华,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充分展示和坚强意志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辉煌历史和伟大民族精神,古代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饱含进取精神的格言,至今为中国人民所传颂。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正是在这些优良传统精神的熏陶和影响下,开始走上民族救亡之路,并通过艰苦卓绝的探索才找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无比的革命热情和无坚不摧的力量,并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换来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当家做主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亘古未有的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恢宏、最壮丽的篇章,造就出的一往无前、敢于牺牲、敢于创造、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是以往任何时代的民族精神所无法比拟的。它是中国优秀人文精神、中国历代普遍性价值和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在当代的积淀和发扬光大,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又有着不同于以往民族精神的时代精神新质,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已、自强不息的伟大气概,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世界观和先进的本质,它是民族的魂魄、时代的精华。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合乎时代进步的科学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结晶。马克思主义是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基本原理不断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立了中国革命自己的理论,开辟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并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等一系列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植根于社会现实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先进文化,是中国人民实现团结奋斗、凝聚人心的光辉旗帜和精神纽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是反映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理性认识,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社会前进方向,是最先进的精神文化。因此,它对社会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革命战争年代,成千上万的英雄儿女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激励之下,怀着对美好社会的憧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取了中同革命的彻底胜利;也正是在党的革命精神的感召激励之下,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地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走向改革开放的胜利之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十分重视弘扬革命精神,他对什么是革命精神作了全面、深刻、系统的论述,他将革命精神的内容具体表述为五种精神和五个“庄严的革命口号”,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⑨以及体现上述革命精神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服从组织”,“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庄严革命口号。邓小平对革命精神所作的这种概括,体现了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共性之所在。我们今天开展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要结合这些论述,在深刻把握精神的内涵及本质的基础上,把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置于精神、民族精神的相互关联之中进行考察,并在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中开展具体研究。
  ①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页。
  ②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00—801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④ 同上书,第137页。
  ⑤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138页。
  ⑥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30页。
  ⑦ 同上书,第133页。
  ⑧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
  ⑨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7—368页。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马新发,雷莹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