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三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的研究视域

马新发 雷莹

    
  本课题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其逻辑起点是大革命后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时期培育的井冈山精神,逻辑终点是西柏坡时期的西柏坡精神。选择西柏坡精神作为研究的逻辑终点,是因为西柏坡时期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西柏坡是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在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以革命胜利前夜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为研究终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是不难理解的。然而,研究的逻辑起点为什么选择井冈山精神,而不追溯到五四精神或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呢?这是因为:五四运动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开端,但它主要表现为以科学和民主为内容的启蒙式的新文化运动,虽高举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旗帜,一方面“破坏中国农业社会固有之思想”,一方面“传入西洋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之新思想”,也促使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但它毕竟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党还未成立),而是旨在宣传西方文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运动。因此,不能说五四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革命精神之开端,只能说是其前奏和思想准备。
  1921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参加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表现出革命精神,积极参加了北伐战争,并在后来的“4·12事变”和“马日事变”中表现出英勇无畏的“揩干净身上的血,爬起来再战斗”的革命精神。但大革命时期是国共合作时期,革命是以国民党的旗帜为旗帜,共产党则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直到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仍然打的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回长沙进行调查,深感国民党军队镇压工农运动后,“国民党旗正已成军阀的旗子”,“真不能再打了”。1927年8月18日毛泽东在中共湖南省委会议上提出,湖南秋收起义,“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不能再打“左派国民党旗帜”。10月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就“不是用国民党的名义,而是用工农革命委员会的名义”。邓小平也说:“在井冈山打旗帜才几千人,一打就是22年,最后还是战胜了帝国主义和他们支持的力量,中国人站起来了。”①这就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真正独立地打出自己的旗帜,当以“在井冈山打旗帜”为起点,井冈山因而成为中国革命和革命精神的摇篮。
  从井冈山斗争开始,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开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而开始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井冈山精神的重大特色之一,就是与井冈山革命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实际出发,敢于走自己的路,敢为天下先,因而成为井冈山精神的最重要内涵和实质。而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是幼年的党,一切唯共产国际马首是瞻,照抄照搬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的革命道路,谈不上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正是从以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为起点的土地革命战争开始,中国革命精神才开始逐步具有较为完备的独立精神形态,开始具有中国革命特色所赋予的丰富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蕴,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反对本本主义”、敢于走自己的路的开拓创新精神;“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和“红米饭,南瓜汤”的革命乐观主义和艰苦奋斗的气概与作风;“唤起工农千百万”,“更加众志成城”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从而使它区别于古今中外的一般革命精神。
  从更广泛的文化背景来看,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现代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出现了自由主义西化派、新儒家的文化保守派和马克思主义派三足鼎立、相互争锋的格局。但自1927年后井冈山根据地和井冈山精神产生起,中国共产党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派的文化逐渐形成并日益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史中的主流派文化,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传统。1927年后马克思主义派文化占据上风,逐步风靡全国。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土地革命实践是分不开的。井冈山精神因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文化传统的启端。总之,一种革命精神形态是否成型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关键要看它所依托和映照的革命实践之状况而定。毛泽东开辟的中国革命的井冈山道路,必然使井冈山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当然,我们说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并非说它是凭空产生的。井冈山精神也有自己形成的思想前提和资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井冈山精神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思想资料。井冈山精神所蕴含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劳苦大众翻身、为人类彻底解放而斗争及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革命理想主义,皆源于此。五四运动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特别是“冲决旧罗网”的思想解放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经受的种种精神锤炼,是井冈山精神产生的直接前导和序曲。中国革命精神作为中国的现代精神、时代精神,它是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祖国统一和现代化的历史主题的精神凝练和聚焦,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民族良知、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精神映现。井冈山精神继承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所呼唤的民族振兴、民族进取和富民强国的革命精神。通过五四运动和大革命,这种时代精神薪火已传至井冈山精神。中华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井冈山精神形成的深厚土壤和温床。井冈山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国优秀人文精神、中国历代普遍性价值和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在当代的积淀与发扬光大。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包括中国的辛亥革命)和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以及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革命精神,对井冈山精神的铸成也不无影响,是它的间接精神资料。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5页。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马新发,雷莹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