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二 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

马新发 雷莹

    
  井冈山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个蕴涵丰富的巨大精神宝库。当前,人们对井冈山精神内涵的认识虽然大体相同,但又不尽一致,因而有许多不同的概括和表述。我们认为,对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不能无限扩大,也不能作狭隘的、片面的理解,而要体现其时代的特征。这个特征就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国,最后夺取了全国的胜利。正是这段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党培育和形成了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江泽民曾将井冈山精神内涵概括为二十四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①。这几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井冈山精神的科学体系,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
  (一)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4·12”和“7·15”反革命政变,使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遭到失败。国民党新军阀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镇压,成千上万共产党人的鲜血流淌成河,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社会如此黑暗,局势如此严酷,中国共产党靠什么来点燃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靠的就是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败后,部队从五千之众锐减到千余人枪,而且弹药缺乏,没有给养,许多指战员情绪低落。9月29日,部队在永新的三湾村进行了改编,毛泽东向部队作了讲话,他讲这次秋收暴动打了几个败仗,这算不了什么,万事开头难,要革命嘛,就不要怕困难!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做了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毛泽东的讲话扭转了部队中由于战斗失利和艰苦生活而产生的悲观失望情绪,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的斗志。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整编后的部队以坚定的步伐开始了向井冈山的伟大进军。
  在共同理想与信念的召唤下,各路英才,心向“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井冈山,一时间井冈山上呈现出一派群英荟萃,竞显风流的壮观景象。“三湾改编”后的七百多人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袁文才、王佐的地方武装改旗易帜接受了毛委员的领导。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八百余人转入粤赣湘边界地区后,不仅受到反动武装的袭击,而且受到寒冷、饥饿、疾病的残酷折磨,一些人由于对革命失去信心而离开队伍自寻出路去了。在部队濒临瓦解的关键时刻,朱德、陈毅召开军人大会,号召大家要做失败时的英雄,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朱德还以俄国革命走过的曲折道路作例子,告诫大家要看清革命前途。在理想、信念的感召激励下,这支部队后来出赣南,进湘南,发动了著名的湘南起义,并艰苦转战上了井冈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在向井冈山转移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有时一天要打几仗。每次激战中,彭德怀总是冲锋在前。他激励部队说:革命不要怕吃苦,不要怕流血,不要怕牺牲,就是剩下我一人,也要举着红旗干到底。这支部队战胜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的部队胜利会师。
  井冈山的斗争是在敌我力量对比非常悬殊,处于白色势力四面包围之中进行的。在险恶的环境中,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根据地军民同敌人作斗争?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边界党组织注重对军民们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等道理,从而使根据地军民坚定了为工农阶级利益而战的决心,始终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在共同理想与信念的鼓舞下,奋斗在井冈山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尽管物质生活极度贫乏,仍然充满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生虱子不革命”,“野菜虽苦,可是政治营养丰富,吃了它,干革命就不怕苦”。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表现出革命者忘我的牺牲精神。在共同理想与信念的激励下,井冈山成了一所锤炼革命者的大学校。许多同志文化水平虽然不高,有的甚至没有读过书,可他们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互相学习,彼此感染,用青春和生命谱写着壮丽的诗篇,高奏着理想信念的凯歌。在反敌人“围剿”中,八面山哨口二百多名红军战士全部战死在阵地上。小井一百多名来不及转移的红军重伤病员,面对敌人的枪口,高呼“红军万岁”被敌人集体屠杀,鲜血染红了稻田。为了胜利,在龙源口战斗中,共产党员马奕富紧急时刻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三营长肖劲带着敢死队火线负重伤,肠子流出肚外,他用绑腿带扎紧继续率部冲锋而壮烈牺牲。红军参谋长王尔琢为了保存红军力量,不顾个人安危,在崇义县思顺街追回了被叛徒胁骗的炮兵连和步兵连,自己却不幸被叛徒杀害。莲花县委书记刘仁堪被捕后坚贞不屈,在刑场上还向广大群众宣传革命的道理,凶残的敌人把他的舌头割掉,剁断他的脚趾,他仍然不放弃理想,用鲜血在地上写下了“中国共产党万岁”、“革命成功万岁”13个大字,表现了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视死如归的高尚品德。当年井冈山军民之所以一往无前,义无反顾,正是因为他们仍坚信“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就在眼前……星星之火,一定会成为燎原之势”的。邓小平也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②“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们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③
  井冈山斗争的历史证明,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就没有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所以,坚定的理想、崇高的信念是井冈山精神内涵的根本所在。
  (二)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是关系到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怎么走?这在马克思、列宁的著作里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我们党在“八七”会议以前,一直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把工作重点放在城市,企图通过中心城市的总暴动,达到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目的。“八七”会议后,我党虽然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但仍然把武装起义的着眼点放在城市。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都失利后,中国革命到底该怎么走,面对中国革命的窘境,党内不少人对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奉若神明,满腔热血却缺乏理智、照搬马列却无视中国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发扬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终于找到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斗争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同时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之一。
  在理论上,针对系列起义连续失利,一些人仍高喊要进行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的大决战,要以城市暴动来推动全国革命高潮到来的实现,毛泽东对此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指出:“不顾主客观条件,犯着革命的急性病,不愿意艰苦地做细小严密的群众工作,只想大干,充满幻想。”④打了胜仗就骄傲,打了败仗就消极。而有的人对根据地建设缺乏认识和热情,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认为“山沟里走不出马列主义”。为此毛泽东以非凡的智慧,及时总结了井冈山以及其他地方的经验教训并进行了艰苦的理论研究。“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⑤他先后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以及《宁冈调查》、《永新调查》,指出了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依据:第一有很好的群众;第二有很好的党;第三有相当力量的红军;第四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第五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我们的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用大力经营江西永新,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集中红军相机迎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的政策。”⑥我们政策的制定要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反对主观臆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给党内教条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以坚决的回击。此外在游击战术、军队建设、对小资产阶级及反水的农民的政策等方面,力排湖南省委“左”倾思想的干扰,在革命的工作实践中养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初步完成了马列原理与中国革命客观实际的结合,从而为中国革命孕育产生中国式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供了思想认识上的保障。
  在实践中,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进攻的目标是中心城市长沙。在起义部队一再失利并面临全军覆灭的危急情况下,毛泽东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命令各部队暂停进攻,到浏阳文家市集会。9月19日晚,秋收起义前委召开会议,讨论部队的去向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关于部队放弃攻打城市,去农村开展游击战争的正确意见。第二天,毛泽东毅然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从文家市出发,开始向罗霄山脉中段的广大农村转移。在当时有许多人包括一些领导都想不通,认为钻山沟算什么革命?山沟里面出不了马列,是右倾逃跑主义等等。不久在两个月后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被党内“左”倾领导者撤销了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湖南省委委员的职务。说他率领部队举行秋收起义后不去攻打长沙,而把队伍拉上井冈山,是“在政治上犯了严重错误”。在曲折和逆境面前,毛泽东不灰心,不气馁,以革命事业为重,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外形势,下决心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工农武装割据”,制定出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实践中开始摸索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成功地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到农村的转移。这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进取的成功范例,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三)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谋利益
  群众路线是党实行的一条马克思主义路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在井冈山之所以能站稳脚跟,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他们始终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和人民群众结下了鱼水之情。
  为了保证在决策上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民主的毛泽东非常注重调查研究。上井冈山之初,他身背斗笠,脚穿草鞋,走遍了整个罗霄山脉,对井冈山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而周密的社会调查,先后写出了《永新调查》、《宁冈调查》,使党组织和工农兵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能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
  1927年底,针对工农革命军只重视打仗,忽视开展群众工作的倾向,毛泽东提出了工农革命军三大任务,即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后来,工农革命军每到一地,深入群众,通过访贫问苦、召开群众大会等形式,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边界农民几千年来遭受封建地主的压迫和剥削,大部分土地被地主豪绅控制,广大的贫苦农民迫切需要土地。1928年三四月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酃县的中村和桂东的沙田,开展了插牌分田。随后,边界党和政府发动农民群众,进行土地分配,解决了农民的最大痛苦。这一运动,得到边界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在军民关系上,红军有严明的纪律,即使战斗频繁,对老百姓仍然秋毫不犯,而且一有空隙就帮助老百姓挑水、劈柴、栽种、修路、挖井、修房等。“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就是红军严明纪律的突出表现。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后来又提出“洗澡要避女人”,不准买卖婚姻——“讨老婆不要钱”,不能虐待俘虏。有一首“劝白军士兵投降歌”唱道:“白军士兵们,你们要听清,红军都是子弟兵,官长士兵一个样,吃喝穿戴都平等。战士如兄弟,官长如父兄,不打不骂同甘苦,团结奋斗干革命。”同时党和红军还特别注意尊重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比如向群众学习熬土盐土硝,利用中草药治病,游击战中学打圈圈,战斗中学用竹钉子、滚木、“松树炮”、陷阱等。人民群众的创造发明为根据地渡过难关起了重要作用。一切为了群众,时刻将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这也是当时边界各级党和政府干部作风的具体体现。部队上山后,发现当地一些贫苦农民生活有困难,便将打土豪所得到的有限的钱财、稻谷等分出一部分,以接济他们渡过困难。1929年2月,红军第三次反“围剿”失利后,井冈山人民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摧残。5月初,彭德怀率领红五军重返井冈山时,帮助群众一起盖房子,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坚定地走群众路线,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帮助,人民群众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支援红军。1928年7月,红军31团在数万农民的支援下,以一个团的力量把敌人11个团围困在永新城周围达25天之久,有力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父送子、妻送郎当红军的动人场面到处可见。军民团结造就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森严壁垒、众志成城”,即使“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坚定走群众路线是井冈山精神熠熠生辉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邓小平说:“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⑦
  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曾写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这就是井冈山斗争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内容之一。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走群众路线,是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力量源泉和核心内容。
  (四)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井冈山斗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不仅对井冈山根据地在军事上“围剿”,而且在经济上严密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困死在井冈山。为了解决红军的给养,安定群众的生活,巩固红色政权,边界党组织领导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行了有效的经济斗争和经济建设。
  首先是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发展生产,多生产粮食,保证大家有饭吃,这是头等大事。土地革命前,由于地土豪绅的残酷剥削,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大量的田地无人耕种。土地革命后,广大农民群众激发了生产热情,加上边界党组织和政府的积极引导,农民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1928年,根据地普遍获得粮食大丰收。为了储备充足的粮食,1928年冬,井冈山军民就到宁冈、永新等产粮县挑粮上山。为了保障战争需要,边界党和政府还因陋就简,创办了一些军需工厂,如创办了修械厂、军械厂、红军被服厂、红军印刷厂等。这对补充红军的给养,支援战争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次是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由于根据地受敌人包围封锁,生活极端困难,军民日用必需品和现金的缺乏,成为极大的问题。“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菜钱,还是难乎为继。”⑧难能可贵的是井冈山根据地军民在毛泽东为首的党的领导下,不畏困难,以苦为荣,以非凡的智慧和毅力,想尽一切办法大搞生产自救,用自己的双手解决困难。生活上,毛泽东、朱德严格要求自己,吃住不搞特殊化,亲自带头下山挑粮,“朱德的扁担”被传为佳话。当年根据地食盐奇缺,布匹、药品几乎断绝。为了解决食盐缺乏的困难,党和政府发动军民用房屋等老墙上的土取下来熬硝盐,以代替食盐。红军医院设备简陋,药材缺乏,医护人员就自己上山砍竹子,自制了竹镊子,竹软膏刀、竹药筒等,还上山采集中草药,学习民间药方,自己动手配制中药,用来治疗伤病员。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井冈山还建立了红色圩场,开展红区和白区的经济贸易,许多人借此机会冒着生命危险把根据地急需的食盐、药品、棉花和经费等运进山来。“好在苦惯了,从红军到伙夫,什么人都一样。”这就是井冈山军民的生活特征。红军官兵们吃的是红糙米,就用南瓜、红薯煮着吃。当时,在红军中流传着一首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既是当时红军生活的真实写照,又反映了他们的革命乐观精神。正因为有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井冈山军民才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吓倒。井冈山根据地正是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自觉精神鼓舞下,才得以巩固和发展起来。
  上述四个方面集中反映了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容。井冈山精神集中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瑰宝,内容博大精深。它所蕴涵的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著追求,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依靠群众,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以及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韧意志等等,永远闪耀着夺目的光辉,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发向前。我们应继承这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不断发扬光大。
  ① 江泽民:《在江西省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01年6月4日。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2页。
  ③ 同上书,第190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8页。
  ⑥ 同上书,第59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2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9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马新发,雷莹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