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陈耀

    
  张思德同志的生活,十分艰苦朴素。虽然那时我们都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但是张思德同志要比我们突出得多。一九四〇年的冬天,边区的经济相当困难。发棉衣时,领导号召,不太破的,就不要领新的了。张思德同志的棉衣已经破烂得几乎没法拆补了。大家都劝他领件新的。可是他说:“不用领,我拆补一下,还可以再穿两年。”后来,他费尽千针万线,补钉打补钉,还是把那件破棉衣拆补成了。并且果真又穿了两年。直到一九四二年,棉衣破烂得实在不象样子,他才领了件新的。张思德同志的单衣,也都打满了补钉,洗得发了白,简直看不出原来的灰色了。包袱里保存的一身新军装,非到节日或盛大集会,他是从不肯穿的。
  延安,都是土道和山路,石头很多,我们又时常外出执行任务,上山生产,因此,鞋子穿得很费。可是,每当发鞋时,他都不要。他说:“我会打草鞋。我少要一双鞋,老乡就可以减轻一双鞋的负担。”其实张思德同志的鞋,都是补了又补的。烂的地方,就垫些干草或树皮,凑合着穿。烂得实在不能穿了,他也舍不得丢掉,总是拆下来,洗净,晒干,加点破布条再打。为了省鞋,张思德同志经常赤着脚干活。张思德同志还会纺线、织袜子。他常常把自己破旧得不能再缝补的线袜子和别人扔掉的破袜子拆开、洗净,织好再穿,或者分送给同志们。
  张思德同志有个搪瓷碗,还是长征时带过来的。搪瓷几乎已经掉光,里外都是坑坑疤疤,破旧得不象样子。但是他还是舍不得丢掉。有一次,我们发了新搪瓷碗。他把新的送给了别的同志,自己依然使用那个旧的。张思德同志还有支很旧的自来水钢笔,笔尖已经又短又粗,写出的字几乎有毛笔字小楷那么大,他还是照常使用。笔尖太粗了,就自己磨一磨。他很爱惜这支笔,给钢笔做了个小布口袋。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那时我们吃粮都很困难,一个时期连小米也没有,只能吃到一些生了芽儿的麦子。从食堂打回来的饭,根本不够吃。张思德同志一看到大家不够吃,便拿起水桶出去打开水,实际上是借此躲开,好让同志们多吃些。他曾经对我说:“同志们参军不久,正是成长的时候,让他们多吃点,把身体搞好,好适应战斗的需要。我少吃点也一样。”吃的菜少,有时没有菜吃,张思德同志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挖野菜,采野果,或者打几只山鸡,想办法给大家改善生活。一个星期天,他跑出几十里,从一个有鱼的水坑里;捞了不少鱼。他拿回来,晒成鱼干,在火上烤了烤,让大家“会”了顿“餐”。大家吃得很香,张思德同志照例又拿起水桶打水去了。
  对于张思德同志的这种艰苦朴素、先人后己的作风,我非常钦佩,常常问他:“你为什么总是这样省吃俭用,穿得缝缝补补的?”他解释说,“我过去的生活比现在苦得多;当上红军,我觉得生活幸福多了。”有时也这样回答:“现在比咱们穿得破烂的人还多得很,全国还有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没有解放。革命也还非常困难,每个人都注意节约一点儿,就能为革命解决好大问题。再说咱们是共产党员,应该象毛主席教导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咱们应当多想人民,多做工作,不要考虑个人生活。”张思德同志的艰苦朴素的作风和高度的阶级觉悟,给了我极深刻的印象。
  

忆张思德同志/陈耀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5.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