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一九四六年

艾克恩


  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和停战协定,发动全国规模的反革命内战。我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进攻予以还击。
  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身亡。全国各界纷起声讨国民党罪行。
  中央管弦乐团成立。贺绿汀任团长,张贞黻、金紫光任副团长。
  在毛泽东文艺路线指引下,延安和解放区文艺创作获得丰收。小说有《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吕梁英雄传》、《洋铁桶的故事》、《李勇大摆地霄阵》;诗歌有《王贵与李香香》;戏剧有《无敌民兵》等。
  1月1日
  延安各界在杨家岭中共中央大礼堂举行团拜晚会。在热烈的掌声中,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其他领导同志步入会场。朱德、刘少奇讲话,号召大家放手发动群众,保卫和建设解放区。晚会由延安平剧院演出平剧《武松》。
  李纶在《解放日报》撰文《介绍后部〈武松〉》。该剧由延安平剧院王一达编写,平剧院演出。
  全国文协延安分会、边区文协和鲁艺主办的木刻展览会,在延安大学礼堂、中央党校俱乐部、鲁艺大礼堂轮流举行。展出延安木刻家的作品以鲁艺最多,共计180余幅,作者有古元、彦涵、马达、沃渣等34人,作品多是反映边区民主生活和抗战活动。重庆的木刻94幅,作者有王琦、刃锋、梁永泰等6人,作品多是描写大后方人民的苦难生活。陕甘宁边区、晋绥、晋东南、晋察冀、华中和山东各解放区也有木刻作品展出,作者有野夫、赖少其、张慧、李桦、新波等100余人。展览规模超过了1935年在北平——上海举行的展览,在延安市亦属首次。
  胡蛮在《解放日报》1月4日发表美术评论《对在延安展出的留渝木刻家作品的印象》。指出:木刻家丁正献、刃锋、王琦、梁永泰、陈烟桥、陆地、刘铁华等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描写工农兵人民大众的生活,在技巧上在作风上也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之接近人民群众的爱好,有些作品已注意到中国风格和民间趣味。可以说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影响波及到全国的象征”。
  1月2日
  “延安生活、艺术展览”2日至29日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行,由《新华日报》主办。三个展览室,每天拥挤不堪,盛况空前,门票每张50元。重庆《新民晚报》以《大团结的曙光中,重庆人望见延安》为题作了详细报道。佛教徒徐耀在意见簿上写道:“全民政治之模范,进化世界之先锋”。国民党邵力子题字:“拓荒的精神,建设的表现。”李德全盛赞:“只有真正的解放,才能使人民如此活跃起来!”陶行知题字:“主人做了主,公仆都为公。”画家叶浅予在《新民晚报》撰文说:延安的新绘画,虽然不到十幅,但已满足了我的欲望。王式廓的《开会》和《出发前》,极为生动。古元的《帮助抗属打粮》、《运盐》、《边区儿童》,保持了木刻作风,不愧为创造木刻新作风的第一个人。叔亮的《丰收》,精细而有力。王朝闻的两件石膏浮雕《鲁迅像》和《毛泽东像》,挂得太高,不易发现。展览中,参观者写满了九厚本赞誉的观后感。有人含泪写道:“今天,我在地狱里看见了天堂,在奴隶的暗室里看见了天堂的曙光!”(详见3月14日延安《解放日报》。)
  茅盾在《解放日报》1月23日发表评论文章《门外汉的感想》,说看见延安木刻,十分欢喜。“延安的木刻有其特殊的风格。内容是现实的,而形式亦朴质刚劲”,如艾青的长诗《吴满有》插图,秧歌剧《瞎子算命》的插图,《新旧光景》连环画,秧歌剧《货郎担》的插图,生产、识字、卫生一类的故事,以及年画、窗花等等。这些成绩是陕北艺术家现实生活的记录。“我希望我们能从活生生的实例中领悟到: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然后能使自己的艺术真正为人民服务”。
  《解放日报》1月24日报道:由重庆《新华日报》主办的《延安生活、艺术展览》会在中苏文协举行。展品有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图画、报纸、木刻、照片、生产品(农产品、工业品、军用品)等。照片分军民生产、军民关系、延安的建设与交通、学校生活、儿童生活、选举大会、各种群众大会等,还有八路军将领及中央领袖的照片。预展时,重庆各界参观者有马寅初、杨卫玉、俞颂华、曹禺、鹿地亘、池田幸子、张西曼、侯外庐、江庸、卢于道、冯雪峰、阳翰笙、胡风、杨晦、丁易等三百余人。曹禺在意见簿上写道:“看过这次展览会,我深感到赤手空拳的老百姓逐渐显出自己的伟大力量。”杨卫玉先生写道:“人造的奇迹。”刚出狱的廖承志含笑地说:“好几年没看见了。”俞颂华老先生写道:“一个为大众谋福利的社会的缩影。”
  胡蛮在《解放日报》1月24日撰文《解放区的木刻——新年木展后记》。谈到木刻作者有胡一川、马达、力群、江丰、沃渣、陈铁耕、张望等,后起之秀有罗工柳、彦涵、古元、夏风、施展、王流秋、计桂森、郭钧、张菊、王秉国、焦心河、笑俗、石鲁、张明坦等。
  《解放日报》3月12日载:三年前由中国木刻研究会和国际宣传处合编的中国新兴木刻画集,已于去年12月由纽约亚细亚出版公司印出,书名为《黑白中的中国》。其中选有木刻家李桦、古元、王琦、荒烟、王树艺、野夫、朱鸣冈、沃渣、安林、力群等三十余人作品共95幅。作品按题材次序编排,可谓是我国一部抗战简史。卷首有赛珍珠女士序文一篇,对作品有详细介绍。每个作者都附有简历,每幅作品都有说明。装订印刷精美。
  1月7日
  《解放日报》连载郭沫若的《苏联纪行》。编者按说:“郭沫若先生的《苏联纪行》,从去年十月十日起在重庆《新华日报》连续登出,登了两个多月,尚未登完。延安有许多同志很想看,要我们转载,惟因《新华日报》到得不全,直到最近才把《苏联纪行》的前一部分搜齐,所以迟至今日始能登出。
  1月8日
  毛泽东同志给在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学习的蔡和森之子蔡博、张太雷之子张芝明、刘少奇之子刘允斌、赵世炎之子赵小炎等一信,说“新中国需要很多的学者及技术人员,你们向这方面努力是适当的”。“希望你们一天一天成长,壮健,愉快,进步;并望你们团结一切留苏的中国青年朋友,大家努力学习,将来回国服务。”
  张家口文艺界在联大礼堂举行欢迎抵张的延安文艺工作者茶话会。到会有成仿吾、于力、周扬、丁玲、肖军、杨朔、艾青、厂民、沙可夫、吕骥、向隅、周巍峙、吴晓邦、张庚、古元、江丰、沃渣、马达、王朝闻、彦涵等60余人。这是张家口解放以来文艺界第一次盛会。于力副议长代表议会向远道而来的延安文艺工作者表示慰问,他说:“延安文艺界工作同志们有极高的修养和丰富的经验,今天来此交换经验,互相学习,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周扬、丁玲等相继讲话。
  1月9日
  延安来的文艺工作队应邀参加在张家口由新华分社和晋察冀日报社举行的茶会。会上,诗人、作家、记者共勉1946年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肖三说:“我们这支笔替人民做的事还嫌太少了,而我们得到老百姓的好处是很多的,我们很惭愧。今后应当抓紧每一个机会,更多地写人民大众喜爱的东西。”丁玲以她多年从事文艺创作的经验鼓励大家多写短文,她说:“要写成好短文,就要更多地丰富自己的知识,经常注意报纸和研究材料,加强自己的政治修养与政治敏感。”
  《解放日报》报道:重庆文化界在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举行座谈会,招待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出席的有沈钧儒、梁漱溟、郭沫若、吴玉章、陆定一、罗隆基、章伯钧、胡霖、邵力子、张申府、李烛尘、陈启天、常燕生、杨叔明、余家菊等;文化界人士有冯玉祥、马寅初、茅盾、陶行知、邓初民、王昆仑、何思敬、施复亮、马彦祥、洪深等五百余人。会议主席团有陶行知、茅盾、邓初民、侯外庐、马寅初、曹靖华、洪深、阳翰笙、李公朴、黄洛峰、叶浅予、倪贻德等。陶行知为主持人。他用自己写的四句诗来说明文化界人士的共同遭遇:“人人呼我老夫子,生活不如老妈子,同样是带小孩子,吃不饱来饿不死。”他说过去文化人的手是被绑起来的,眼是闭着的,口是被封着的,就是因为没有民主,使作家不能创造出艺术品来。与会者就文化界与抗战的贡献、现状和前途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议由重庆文化界、文艺界及出版界、学术工作联谊会、杂志联谊会、中国电影戏剧界等七个团体发起。
  1月10日
  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定,颁发于十三日午夜生效的停战令。
  1月16日
  《解放日报》载:晋察冀文化艺术团体和知名人士致政治协商会议电,建议:“一、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有思想、创作、言论、出版的自由;二、所有收复区的敌伪文化机关,国民党不得独占把持;三、取消党化教育、禁止学校特务活动;四、依法惩办卖国文化汉奸;五、文化界民主人士,应有权参加全国各级的民主政府。电文上署名的有晋察冀边区文化界联合会、华北文艺工作团、延安文艺通讯团、鲁迅艺术文学院等16个单位和文化工作者于力(董鲁安)、成仿吾、周扬、肖三、肖军、丁玲、吴晓邦、沙可夫、艾青、邓拓、吕骥、马达、张庚、沃渣、蔡若虹、田间、江丰、草明、古元、彦涵、向隅、张仃、周巍峙、冯宿海、丁里、王曼硕、钟敬之、汪洋、胡一川、舒强、李元庆、周峰、厂民、王朝闻、杜矢甲、马可、唐荣牧、张水华、瞿维、杨角、张春桥、白晓光、康濯、陈企霞、张望、莫璞、夏风等百余人。
  1月18日
  康濯在《解放日报》连载小说《灾难的明天》。该报于22日发表陈辛评论《读〈灾难的明天〉》。评论指出:小说所表现的是和当时政府的政策与工作密切配合的有意义的主题。作品没有把人物的性格简单化,也没有把人物的变化过程简单化,这是因为作者亲身在解放后工作和生活了五、六年,使他有机会对所描写的社会、人物、事件,作比较深入、具体的观察。
  1月22日
  延安新华书店、韬奋书店联合登出九种新秧歌剧本广告:《保卫和平》、《神神怕打》、《张连卖布》、《山药蛋》、《老娘婆住训练》、《就是他》、《傻瓜》、《夫妻劳军》、《瞎子开荒》。
  1月23日
  肖汀、方杰合写的秧歌剧《回娘家》,《解放日报》连载。
  1月28日
  毛泽东同志致柳亚子一信:“很久以前接读大示,一病数月,未能奉复,甚以为歉。阅报知先生已迁沪,在于再(昆明南菁中学教员,反内战游行中牺牲)追悼会上慷慨陈词,快何如之。印章二方,先生的和词及孙女士(谭平山夫人孙荪荃)的和词,均拜受了;‘心上温馨生感激,归来絮语告山妻’,我也要这样说了。总之是感谢你,相期为国努力。贱恙是神经疲劳,刻已向好,并以奉闻。敬颂道安。”
  紫光作歌《和平颂》,《解放日报》发表。
  2月2日(春节)
  边区政府通知春节放假五天。
  延安广播电台于中午十二时播放音乐和平剧节目。音乐节目由鲁艺戏音系担任,有对唱《打花鼓》、秧歌剧《夫妻劳军》、民歌《夸女婿》、《信天游》、《划旱船》等,并有小提琴、二胡独奏和全国名手张贞黻的大提琴独奏。平剧节目由延安平剧院担任,有《逼上梁山》中的《长亭》、《三打祝家庄》中的《探庄》和《珠帘寨》等。
  2月4日
  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刘少奇等同志,为欢度春节于枣园宴请延安西区居民代表。代表们以整齐的两队行列步入餐厅,托着一幅锦旗,上书“祝毛主席朱总司令健康!”席间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政等同志作陪。朱总司令讲话说:“现在抗战胜利了,国内也和平了,要加紧生产,不要满足,要天天向上。以过去两年的生产为底子,大大的发展,多喂养一些牛、马、猪、羊,另外还要注意节约。”“比如民间娶亲,要很多的钱,而且一吃好几天,这样使辛苦挣下的储蓄一下花光了,常常使许多人破产,这是旧社会有钱人的花钱法,我们不效法,一定要改革才对”。后在愉快的气氛中举行宴会,并有难民工厂秧歌队助兴。
  春节期间,延安各机关组成十一个秧歌队每日流动演出,计有中央党校、西北党校、延安大学、西北文工团、解放社、联政等秧歌队。新编秧歌剧有《就是他》、《夫妻劳军》、《瞎子开荒》、《山药蛋》、《保卫和平》、《一把镢头》、《回娘家》、《打斑蟊》、《神神怕打》、《神神打架》、《傻瓜》、《张连卖布》等十四个。桥镇乡秧歌队在鲁艺帮助下,演出《反对买卖婚姻》、《小姑贤》、《败家子商人》、《跑红灯》等。
  2月8日
  五省联防军司令部政治部电影团在春节期间放映刚从重庆寄来的苏联名片:《奥勒尔大会战》、《红军攻入保加利亚》、《红军克复明斯克》、《红军收复布卢斯克》、《红军在罗马尼亚》等。全部有声并附中文说明。
  2月9日
  方杰在《解放日报》撰文《谈谈〈清明前后〉》。说茅盾先生的剧作《清明前后》在延安上演了。作为延安上演的参与者,特别是听到该剧在重庆上演所遭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后,不能不使人无限感慨。该剧教育意义极大,它现实地刻画了国统区的社会,告诉人们,只有争得政治上的民主,民族工业才有出路。我们期望今后能有更多象这样代表人民呼声的作品创作出来。
  陈涌(杨思仲)在2月13日《解放日报》发表剧评《看〈清明前后〉以后》。说《清明前后》演出得到延安观众的普遍重视和欢迎,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它大胆地暴露了国统区不民主的情况,官僚资本的腐败,民族工业受摧残以及人民的痛苦生活,指出只有争取民主自由才是唯一出路,从而激励我们为中国的彻底民主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
  何其芳2月16日在《解放日报》撰文《〈清明前后〉的现实意义》。说该剧是一部力作,有着尖锐而丰富的现实意义。对生活中的各种戏剧片断,有些人习而不察,有些人感而不深,当艺术家把它们集中地反映出来,它们的意义才明确、突出,容易使更多的人战栗和愤怒。剧作选取了大时代的小插曲,提出并解决了民族工业的出路问题:参加民主斗争。同时,这个剧本也是旧中国罪人们的罪行录。抗战胜利了,但功罪还未大白于天下,人民的功劳和民族败类的罪行还未得到应有的记载。该剧的成功处就在于它能让观众或读者把罪行归于真正的罪犯。
  解清(黎辛)在3月13日《解放日报》发表剧评《谈〈清明前后〉的演技》。说《清明前后》在延安公演六、七次,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是西北文工团全体同志努力的结果。王亚凡扮演资本家走卒余为民,动作熟练,很会做戏。阮艾芹扮演唐文君、王汶石扮演李维琴,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林丰演工厂经理、陈若绯演赵自芳、舟冰演玛丽,都表现了各人的性格。戴临风掌握了金澹庵的特性,方杰演陈克明教授有些呆板,刘燕生演交际花黄梦英自然沉着,很有表演才能。其他演员,大体上也都称职。
  2月10日
  中共代表董必武、王若飞返回延安汇报工作。十三日又飞赴重庆,博古随机同行。
  重庆文化界等二十余团体主持召开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遭到手持棍棒的国民党特务捣乱,七千余人中六十人受伤。郭沫若、李公朴头部受伤、施复亮腿部受伤。周恩来同志、罗隆基先生闻讯,立即驰赴市民医院慰问。
  庆祝政协成功大会筹备会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揭露国民党反动分子破坏大会的真相。会议由李德全(女)主持,郭沫若带伤出席。李公朴从医院传来话说,要更加努力,争取人民自由。出席会议的有各报记者三四十人,外国记者四人及大批旁听群众。
  政协会议代表当晚举行紧急会议。周恩来同志在会上痛心地说:“特务分子这样继续闹下去,如何得了,人民自由何能保证。”郭沫若带伤出席说:此次事件系破坏和平建国,破坏人民政治权利。因伤重未到会的李公朴表示:“为了民主,死而无怨,希望大家更加努力,力求保障人权、自由与民主。”
  政协会议一致决议推举周恩来、张君励等四代表晋见蒋主席,面呈重庆校场口特务捣毁事件。12日,周恩来同志接获装有一颗手枪子弹的恐吓信一件。内称:“如果你向蒋主席报告星期日晨群众大会被捣毁的事件,请你先看看这颗子弹。”下署名关英。周恩来同志不顾此等无耻恐吓,仍将与政协其他代表走访。
  延安诸老及文化界名流电慰重庆校场口被特务殴伤人士郭沫若、李公朴等。电文说:“顷闻庆祝和平胜利群众大会被暴徒捣乱,殴伤六十余人,远道闻之,无比愤慨。”签名者有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张曙时、刘少白、钱来苏、陈绍禹、刘道衡、李木庵、柯仲平、毕光斗、吴汉章、艾思奇、柳湜、姚尔觉、刘仁等。
  2月12日
  苏一平在《解放日报》连载秧歌剧《打斑蟊》。
  2月15日
  《解放日报》报道,重庆戏剧界举行盛大纪念会庆祝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戏剧节。出席者有郭沫若、田汉、茅盾、陶行知、胡风、阳翰笙、应云卫、王瑞麟、金素秋等100多人。
  上海戏剧界举行戏剧节纪念活动,参加者有剧作家曹禺、夏衍、于伶、熊佛西、宋之的、吴祖光、马彦祥,导演史东山、吴永刚、徐苏灵、孟君谋,演员赵丹、蓝马、耿震、王豪、白杨、舒绣文、张瑞芳、秦怡、叶仲寅、虞静子等500余人。
  肖三在《解放日报》撰文《贺龙同志在晋绥》。说听到贺老总开会讲:“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我们的军队和老百姓搞得不好,那还行吗?”他曾说:“不靠地方群众,单靠几个兵怎么行?”他还告诉肖三:“我们这边的干部可以直率批评,有什么当面好好说清楚,这并不影响团结,而能巩固团结。”
  2月18日
  报载:全国文协上海分会举行会员大会,欢送老舍、曹禺赴美讲学。夏衍、戈宝权、葛一虹、姚蓬子、郑振铎、宋之的、吴祖光、叶以群、叶圣陶、许广平等70多人出席。
  《解放日报》发表周而复的《北平印象》,贾芝的诗《和平、民主、伟大时代的开始》。
  2月19日
  草明在《解放日报》发表特写《记张垣烟草工厂》。杨朔发表通讯《庞家堡的万人坑》。
  2月20日
  叶挺儿子叶正明在《解放日报》发表回忆文章《我的爸爸叶挺将军》。
  2月28日
  蓝钰在《解放日报》发表剧评《看〈大名府〉后》。说延安平剧工作者把《水浒传》搬上舞台已有多次了。这一次又演出了《大名府》,这是一出好戏。它勾画出一个动摇的中间分子的典型,说明梁山和官府都知道这一中间阶级的重要性,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它富于历史的真实性,一方面写出了卢俊义的阶级地位,从动摇到转变的全部过程;另一方面又写出了梁山泊好汉的气魄和英雄作风。
  3月1日
  闻捷在《解放日报》发表速写《严寒里开放的花朵》,记述延安秧歌队在王家坪给毛主席拜年的热烈情景。
  3月3日
  肖军在《解放日报》撰文《闲话“东北问题”》。
  3月4日
  周恩来与军事三人小组马歇尔、张治中及军调部叶剑英、郑介民、罗伯逊等一行38人抵延视察。毛主席、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及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铭等六千余人到机场欢迎。晚间,由鲁艺、西北文工团等联合演出音乐节目。有二十人组成的腰鼓队,有全国知名的音乐家张贞黻的大提琴独奏,有《黄河大合唱》、《民主进行曲》,有陇东民歌《变工好》及《军民生产》。白鲁德将军赞美说:“我在中国走过许多地方,这一次才算听到真正的中国民族音乐。这些歌舞的表情是自由无拘束的,使人看了很愉快。”《解放日报》3月6日以“延安歌咏表演深得外宾的赞许”为题报道了这一盛况。
  周而复3月6日在《解放日报》撰文《随马、张、周三将军巡视华北记——从北平到徐州》。
  报载:重庆全国文艺作家协会召开会议,欢迎剧作家田汉、音乐家马思聪和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等。茅盾主席报告说,全国文协上海分会已成立,由郑振铎、许广平等主持;北平分会由顾颉刚、张恨水、周扬等筹备;成都分会由马彦祥等筹备。阳翰笙报告目前文艺界的任务:(1)反对法西斯思想,不许它侵入文艺界;(2)作家深入到人民中去,为人民大众服务;(3)争取民主,加强团结。会上决定成立重庆分会,推聂绀弩等十余人为筹备委员。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将军,于4日下午6时被释放,由邵力子陪同送回中共代表团。叶将军于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捕,囚禁于第三战区上饶集中营,1942年解桂林,又转送湖北恩施。日本投降后,于9月14日押至重庆。被囚五年。
  郭沫若当晚到中共代表团去看望叶挺,返回后反复读叶挺狱中之诗,并写下《叶挺将军的诗》一文。文中说:1942年11月16日,希夷夫人带着八岁的女儿杨眉到赖家桥寓所来看我,把希夷手制的一枚“文虎章”送给我,作为他给我祝寿的礼物。那是由香烟罐的圆纸片制成的,正面用钢笔横写着“文虎章”三字,周围环绕着“寿强肖伯纳,骏逸人中龙”十个字。背面写着“祝沫若兄五十大庆,叶挺”。这样一个宝贵的礼物,实在是使我怀着深厚的谢意和感激。我感激得涔着眼泪。不久,希夷夫人又给我一封信,并附有一首诗。“沫若兄:在囚禁中与内子第二次聚会,彻夜长谈24小时,曾说及十五日将往祝郭沫若兄五十大庆,戏以香烟罐内圆纸片制一‘文虎章’,上写‘寿强肖伯纳,骏逸人中龙,两句以祝。别后自思,不如改为两句为佳:寿比肖伯纳,功追高尔基。叶挺卅一,十一,十四。在渝郊红炉厂囚室中。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也深深地知道,人的躯体哪能从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六面碰壁居士。卅一,十一,廿一。”这里燃烧着无限的激情,但也辐射着明彻的光辉,这才是真正的诗。假使有青年朋友要学写诗的话,我希望他就从这样的诗里学。我敬仰希夷,事实上他就是我的一位精神上的老师。他有峻烈的正义感,使他对于横逆永不伺服;而同时又有透辟的人生观,使他自己超越在一切苦难之上。五年的囚禁生活,假使没有这样的精神是不能够忍耐的。假使没有这样的精神,一个人不被软化,成为性格破产者,也要被瘫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然而希夷征服了这一切,现在果真是“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烧掉”,而他“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了。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
  3月5日
  新四军军长叶挺出狱后,致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电文称:“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
  中共中央于3月7日复电叶挺将军:“五日电悉。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兹决定接受你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向你致热烈的慰问与欢迎之忱。”
  崇基(艾思奇)在3月9日《解放日报》撰文《欢迎叶挺将军》。
  3月12日
  《解放日报》讯:郭沫若、冯玉祥、陶行知为帮助生活教育社推行普及教育,应该社之请,举行“四卖兴学”,将收入之款全部捐赠该社。四卖为:一、卖字,每件一万元;二、卖文,每千字一万元;三、卖演讲,市内每次一万元;四、卖诗歌校歌,每首一万元,寿挽结婚诗歌每首二万元。办法为:预先付款,一星期取件,纸张自备或代办都可以。为广泛推行“四卖”,并规定:凡介绍十件以上者,赠三先生中一位新书写的“文化为公”一幅;介绍三十件以上者,赠“文化为公”一幅、诗一首,并刻碑悬像于武训堂以永纪念,
  3月15日
  《解放日报》登出吴有贵的诗《当兵的》和力扬的评论《伤兵吴有贵和他的诗》。
  3月17日
  《解放日报》连载穆青的《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略》。发表冯牧的《不朽——向艰苦奋战十四年的东北抗日战士致敬》。
  3月21日
  刘振海在《解放日报》发表剧评《〈回娘家〉》。说看了西北文工团演出的歌剧《回娘家》,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它动人地写出了“买卖婚姻”的坏处和自由婚姻的好处。如果在农村中广泛演出,可以纠正一些人只顾财礼和白洋的错误思想。
  闻捷在《解放日报》撰文《栽脏》,揭露国民党特务的伎俩。
  3月24日
  报载:中华文艺协会北平分会在中山公园水榭召开成立大会。到会有张恨水、马彦祥、盛成、周扬、凌淑华、齐如山等三十多人。主席盛成报告成立宗旨,马彦祥报告筹备经过,张恨水、凌淑华、周扬等发表对今后文艺界活动的意见。选举理事十一人:张恨水、马彦祥、盛成、周扬、光未然、齐如山、凌淑华、刘白羽、徐盈、高兰、陈北鸥;监事五人:沈兼士、杨振声、俞平伯、顾颉刚、彭子冈。(《解放日报》4月1日载有余修特写)
  陕甘宁边区文艺协会在延安大学礼堂举行音乐家张寒晖追悼大会。
  张寒晖于3月11日晚11时因患肺水肿在延安和平医院逝世,时年44岁。寒晖系河北定县人,早年毕业于北平国立“艺专”。大革命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前曾在西安编《老百姓报》。“九·一八”事变后,曾写松花江《流亡三部曲》第一部,风行全国。后任教西北各中学。抗战开始,领导剧团深入农村从事抗日动员活动。1941年到延安,任边区文协秘书长,后任剧委委员。著有歌剧《从心里看人》、大曲子剧《争取俘虏》、秧歌剧《太平车》等。寒晖尚有夫人刘芳和不满三岁的幼子。
  诗人柯仲平在《解放日报》撰文《追悼人民艺术家张寒晖同志》。诗曰:“文化山头葬寒晖,一把土来一把泪!你在这里开过荒,这里把你来安葬!含泪的黄土垒成堆,哀悼的诗歌刻成碑。”“你的歌:《松花江上》,动员了我们——成千成万,成千成万,勇敢的人民去抗战!还有碑,纪念碑,立在人民的心坎内。”“松花江,延水河,永远陪你唱人民的歌!”
  3月25日
  张季纯在《解放日报》撰文《略记寒晖》。同版发表张寒晖配词的新民歌《军民合作》。
  3月26日
  闻捷在《解放日报》发表杂文《〈文字狱〉与〈思想罪〉》。
  3月30日
  李普在《解放日报》撰文《陈毅将军印象记》。同时发表钟灵作、杨恩胜刻的木刻《反对破坏政协会决议》。
  4月1日
  丁玲、逯斐、陈明合写的三幕七场大型话剧《望乡台畔》(又名《窑工》)在张家口大型综合杂志《北方文化》第3、4期登出。该剧反映宣化工人在敌人统治下的痛苦生活和解放后的翻身情景,将由华北文工团在张市演出。
  6月13日,陈涌撰写评论文章《〈望乡台畔〉》。
  4月3日
  边区文协新制成幻灯片首次在延安专署、地委演出,并计划在固临、鄜县、甘泉等县演出。
  刘白羽在《解放日报》撰文《民主阳光——热河漫记》。
  4月4日
  刘白羽在《解放日报》撰文《移民刘致成回家——热河漫记》。陈涌(杨思仲)发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杂文《现实的逻辑》。
  4月5日
  上海文化戏剧界举行盛大欢迎会,欢迎从延安来的艺术家陈波儿、李丽莲、欧阳山尊。主持人是夏衍,到会者有史东山、张骏祥、于伶、宋之的、吴祖光、陈鲤庭、孟君谋、以群、冯亦代、白杨、赵丹、陶金等数十人。首由宋之的致欢迎词,继由陈波儿等报告解放区戏剧活动及个人经历。上海各报竞登延安的“为人民服务”的艺术活动消息。有的记者称赞陈波儿,说她“站在真理和正义的面前,始终没有示弱和屈膝过。她的眼睛始终朝前看,不管前面是魔鬼或者荆棘;她的双足一直往前走,也不管前头是水或是火;她的手指就是指南针,领导着不愿做奴隶的妇女们向着和平、民主和团结的目标挺进。”(详见5月21日《解放日报》)
  5月4日,李丽莲、欧阳山尊两同志在上海辣斐大戏院演出著名秧歌剧《兄妹开荒》,深受上海各界欢迎。据上海《大晚报》载,当他们演完后,有大批观众从后台挤进去,不少人让他们签名。他们一面下妆,一面签名,并和观众谈话。走出剧院后,还有大批观众包围着他们让其签名。
  冯牧在《解放日报》撰文《人间何世——抗议北平当局的非法暴行》(指国民党北平当局搜捕我党解放日报社和新华社北平分社34人,通称“四三”事件)。
  4月6日
  晋冀鲁豫边区召开文化座谈会。军区政治部主任张际春致开幕词,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分局书记邓小平作政治报告。
  4月22日,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在河北邢台成立。范文澜等任理事长,赵树理等三十人任理事。
  4月8日
  中共中央委员王若飞、秦邦宪(博古)、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新四军军长叶挺、叶挺夫人及儿子女儿、贵州老教育家黄齐生、十八集团军参谋李少华、黄晓庄及随员魏万吉、赵登俊、高琼(女)等十三人,乘美机由重庆飞延安途中,于下午二时左右在晋西北兴县黑茶山遇难。
  4月13日,中共中央与延安各界成立治丧委员会,由26人成: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康生、彭德怀、林伯渠、徐特立、贺龙、张云逸、陈绍禹、蔡畅、习仲勋以及朱宝庭、续范亭等。周时组成治丧委员会秘书处,杨尚昆为主任,曹力如副主任,成员有安子文、刘景范、张德生、阎揆要、周兴、师哲、邓洁、曾三、乔木。
  《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痛悼死者》和王若飞等遇难经过。
  4月19日
  延安各界三万余人,在飞机场举行“四八”烈士追悼大会。主祭人朱德、刘少奇。毛主席题字:“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毛主席悼词:“向‘四八’被难烈士致哀”。会场两边悬挂着中共中央的挽联:“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哀砥柱”。“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争胜利慰英灵。”
  《解放日报》19日——22日登出《追悼“四八”被难烈士特刊》,载有题字和文章:
  朱 德:“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
  朱 德:《完成死难者所遗下的事业》。
  周恩来:《“四八”烈士永垂不朽》(4月26日)。
  邓颖超:《哭悼“四八”烈士》(4月26日)。
  刘少奇:“把给予我们伟大死者的悲痛,变成积极的力量来巩固和平,争取民主”。
  刘少奇:《痛悼我们伟大的死者》。
  彭德怀:“为中国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永远是光荣的!”
  林伯渠:《悲痛的悼念》。
  徐特立:《回忆与悼念》。
  吴玉章:《痛悼》。
  谢觉哉:《我心悲痛》。
  贺 龙:《吞声饮泣哀战友》。
  陈 毅:《痛悼与奋勉》。
  蔡 畅:《永恒的纪念》。
  任弼时:“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
  习仲勋:《纪念我们的先驱》。
  郭沫若:《献给若飞希夷博古及其他烈士》。
  余光生、艾思奇、陈克寒:《悼念我们的社长和战友博古同志》。
  张云逸:《纪念叶挺同志》。
  周士第:《回忆叶挺同志》。
  柯仲平:《把哀悼变成反法西斯的热潮》。
  默 涵:《悼念》。
  陆定一:《悼念人民的卫士们》(4月30日)。
  郭沫若:《为多灾多难的人民而痛哭》(5月10日)
  丁 玲:《吊“四八”殉难诸同志》(4月14日于张垣)。
  4月22日
  洪禹、亚凡等集体作词、贺绿汀作曲的《哀悼伟大的战士》一歌,《解放日报》刊出。此挽歌于4月19日在延安三万余人隆重追悼“四八”烈士大会上由挽歌队唱出。曲作者贺绿汀整夜未眠,含着悲痛谱成了这支歌。他说:“这是在整个民族无法补偿损失的心情下写成的歌。我希望能用这支歌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感情来追悼他们,因为他们的死是中华民族的损失!”同时,“必须把这种悲痛的心情慢慢地转过来”,因此写到“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勇猛前进”时,谱上最高的音符,号召人民走向胜利。词作者洪禹说:“为了这些先烈的死,我们挥洒着沉痛的眼泪,我们应该痛哭,但是我们要忍着,我们要追还代价。”挽歌队演唱者齐心、邵唯、秦其芳等都是自愿报名者,他们要唱出“化悲痛为力量”的情绪来。
  报载: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在邢台正式成立。选出范文澜、陈荒煤、于黑丁、张磐石、赵树理、任白戈、吕班、朱穆之、罗青、张香山、王振华、王春、曾克,晁哲甫、高沐鸿、王玉堂、魏克明、莫循、朱介子、鲁西良等31人为理事,范文澜、陈荒煤为正副理事长。并聘请文化界前辈边区主席杨秀峰、军区副政委张际春为名誉理事长。
  4月23日
  陕甘宁边区1946年至1948年建设计划方案中的文教建设部分《关于群众文艺》,经边区三届参议会一次大会通过。方案指出:边区群众文艺在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下,团结一切文艺工作者,利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边区建设事业的发展。加强边区文协与各剧团各团体的联系,总结经验,改进业务,提高技术。帮助改进民间秧歌队、自乐班、皮影戏、家戏、道情班子及瞎子说书的内容。多多出版为群众欢迎的唱本、歌曲、木刻、年画等。建议在延安建立陕甘宁边区革命历史博物馆。建议在延安旧城建筑新式剧院、露天剧场、舞厅、儿童游戏所等。年内召开文协代表大会、剧团联席会议、说书人会议。(详见5月25日《解放日报》)
  4月24日
  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致华中文化界公开信,表示要与解放区的文化界一起,为中国的和平、团结、民主而奋斗。署名者有郭沫若、茅盾、田汉、曹靖华、许广平、周建人、叶圣陶、马叙伦、冯雪峰、宋之的、阳翰笙、冯乃超、陈白尘、徐迟、姚蓬子、潘梓年、胡风、夏衍、于伶、吴祖光、葛一虹、柯灵、唐弢、戈宝权、沙汀、艾芜、徐调孚、赵景琛、董秋斯、丁聪、余所亚、罗稷南、叶以群。(详见5月27日《解放日报》)
  4月25日
  刘漠冰在《解放日报》发表《贺龙将军印象记》。
  4月29日
  廖承志在《解放日报》发表回忆叶挺特写《遥献》。
  4月间
  刘白羽的特写集《延安生活》,由现实出版社出版。书中目录为:改变了面貌,家庭,工作与休息,让人们自己来判定,农村里的工作,咱们军民是一家人,谁为人民。
  5月初
  延安各剧团及机关的优秀演员和舞台工作人员,经过两月排练,演出苏联西蒙诺夫著、曹靖华译的三幕十二场剧《望穿秋水》(即《等着我吧》)。邵惟、张季纯、金紫光、冯白鲁、王一达、张颖为导演团。王一达、李波、王亚凡、陈若绯、任均、阿良、肖甲、齐心等演出。
  5月8日,程秀山、王亚凡在《解放日报》撰文《介绍〈望穿秋水〉》。说《等着我吧》三幕剧在延安公演了,它反映了苏联战时生活,从中启示我们:“要用工作来忘记自己。”正如作者所说,这个剧本是写爱的力量,表现信仰的内心呼声。当周围大家都说“他死了”的时候,你说:“他活着。”
  6月4日,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召开座谈会,讨论《望穿秋水》一剧的演出。出席者有党校文工室及各部代表、联政宣传队、西北文工团等20余人。李伯钊主持讨论。该剧正式演出十二场,观众二万余人,在延安剧运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会上少伟、翟强、张季纯、姚尔觉、刘火诸同志发言表示赞许。李伯钊说:这是苏联人民保卫祖国战争中的一部成功的作品,人物形象都是活生生的,对打垮法西斯德国,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英勇的行动,对我们有很大的鼓舞和教育,许多观众受了感动。
  5月3日
  延安“五·四”青年节筹委会和联政电影团在延安大学大礼堂举办照片展览,为期四天,观众异常拥挤。内容有:一、抗日敌后根据地介绍160余幅;二、解放区青年生活素描;三、世界革命文豪高尔基的照片80余帧;四、斯大林、毛泽东同志影集。
  5月4日
  延安各界青年学生千余人在边区参议会大礼堂举行纪念“五·四”青年节大会。任弼时、徐特立、马文瑞、赵伯平、柯仲平等为主席团。任弼时、徐特立、马文瑞先后讲话。诗人柯仲平登台朗诵诗作《把悲痛变为打倒法西斯的热潮!》全场为之激动。最后全体青年高歌《民主进行曲》。
  《解放日报》登出《“五·四”廿七周年特刊》,载有朱德题词:“全国青年团结起来,发扬五四的传统,坚决与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群众站在一起,为实现民主作不屈不挠的斗争,胜利必然是属于青年与人民的。”乔木的《谈道德》,徐特立的《纪念五四》。
  5月5日
  丁玲在《时代青年》第1卷第5期上撰文《我怎样飞向了自由的天地》。
  陈涌(杨思仲)在《解放日报》发表论文《纪念马克思,学习马克思主义》。
  5月8日
  西安教育界、法律界名流、《民众导报》主编李敷仁,被国民党特务从西安绑架到咸阳近郊枪杀。李曾任《老百姓》报编辑,该报被封闭后,乃创办《民众导报》。
  《解放日报》发表短评《抗议西安新闻界血案》。
  延安文化界对李敷仁遇害同表愤慨。著名司法家李木庵、前京沪名律师张曙时、前《救亡日报》记者姚尔觉,延安大学校长江隆基纷纷发表谈话,声讨国民党暴行。全国文协延安分会主任柯仲平说:“敷仁先生是闻名的民俗学者,且深得群众爱戴。”“反动派这种绞杀进步舆论和新闻记者的罪行,为国民党反动派进攻西北人民的信号,值得人民严重警惕。”剧作家马健翎认为:解放区文化界应与国民党统治区进步文化界携起手来,加强民主的文化战线与法西斯作斗争。他说他曾在他的《血泪仇》等剧作里把法西斯特务指给人看,激起了观众的愤恨,今后仍将为民主使用这支笔。
  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中华全国文协延安分会通电全国,抗议反动派枪杀民主人士。电文说:著名的西北民俗学者、主办过风行西北的《老百姓》报,后来任《民众导报》编辑的李敷仁先生,被西安特务暗杀了!敢于挺身出任西安《秦风工商日报》法律顾问、参加发起西安人身自由保障会的王任先生,被诬“烟犯”遭特务枪决了。在国统区,代表人民喉舌的报章杂志和一切民主势力,都被国民党视为坚持独裁的眼中钉,进行内战的绊脚石。全国文化界,起来惩办特务凶手,取消特务机关!起来为西安及各地被害的民主战士复仇!
  5月9日
  报载:中华文协张家口分会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推选沙可夫、丁玲、肖三、吕骥、艾青、江丰、丁里、张庚、周巍峙九人为常务理事。主任沙可夫,编辑出版部部长丁玲,研究部部长肖三。
  5月16日
  中央管弦乐团即将成立。据《解放日报》讯:该团直属中央办公厅领导,由中央办公厅、边区政府、中央党校赞助,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管理。任命:团长贺绿汀,副团长张贞黻、金紫光。团部下设组织科、行政科、教务科、弦乐队、管乐队、合唱队等六个单位。团部暂设在中央党校校部。现已派人赴北平购买大批乐器。
  5月17日
  《解放日报》连续三天登出《中央管弦乐团招考团员简章》:一、定名:延安中央管弦乐团。二、宗旨:培养管弦乐技术人员及训练军乐技术人员。三、内容:弦乐队设小提琴组、中提琴组、大提琴组、低音提琴组。管乐队设木管乐组和铜管乐组。合唱队及其他。四、资格:年龄15岁至25岁。文化程度相当于初中或初中以上。身体健康。愿以音乐为职业者。五、名额:弦乐队25名,管乐队25名,合唱队及其他20名。六、入团手续:持本机关介绍信前来报名。本月26日(星期日)在中央党校音乐室进行测验。合格者须经党校卫生所检查身体。七、团员待遇:一切衣食住用品,全部供给。乐器以公家设备为基础,欢迎自带乐器。曲谱与教材,由团部供给。报名处: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音乐组中央管弦乐团筹备处。
  5月19日
  《解放日报》讯:民间艺人韩起祥与边区文协林山沿东路直达绥德县进行说书宣传。他的作品经林山、高敏夫、程士荣三同志整理后出版,有《张玉兰参加选举会》、《刘巧儿团圆》、《张家庄求雨》、《四岔捎书》、《狼牙山五神兵》等。
  又讯:欧阳山完成长篇小说《高干大》,约16万字,写了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陕甘宁边区任家沟办供销合作社的故事。邵子南完成长篇小说《北方农民谋生记》,约10万字。孔厥、袁静开始写《黑虎寨》。民众剧团赶排马健翎的新作《大家要和平》。钟纪明完成剧本《瀛台春秋》。民众剧团准备演出钟纪明、白彦博合写的《荣归》。
  5月20日
  毛泽东同志致新安旅行团一信:“来信收到,极为感谢!祝你们努力工作,继续前进,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新安旅行团是我党组织领导的一个宣传抗日的儿童团体。它的前身是江苏省淮安县的新安小学。1935年成立后,途经18个省市进行抗日宣传。《解放日报》报道,延安赴其他解放区工作的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联政宣传队)在邯郸参议会大礼堂公演《抓壮丁》(丁洪、戴碧湘、陈戈、吴雪编剧)。
  5月25日
  著名说书人韩起祥,偕边区文协林山到达米脂县,先后在米脂中学、街头、高小、女小说唱《刘巧儿团圆》、《张玉兰参加选举会》、《四岔捎书》、《红鞋女妖精》、《张维正请巫神》、《吃洋烟二流子转变》、《栽树》等书。《刘巧儿团圆》说了三次,最受欢迎。有几个老汉每场必到,成为“新书迷”。韩起祥于6月2日到绥德县,帮助分区文协筹备说书人座谈会。
  6月20日,吴江平在《解放日报》撰文《绥德分区人人欢迎韩起祥》。说在米脂说了6天,座谈会上大家一致称赞。他说书常用民间小调作插曲,模拟人物腔调,带有感情,语言丰富,咬字清楚。在绥德县召集六个瞎子说书人学习会。分区文工团派薛增禄记谱和学说新书,地委宣传部吴文遴召开座谈会,鼓励多编多说新书。
  朱总司令于8月25日、26日在枣园机关连听两天民间艺人韩起祥说书,有《四岔捎书》、《反巫神》、《刘巧儿团圆》等。朱总司令勉励他多编多说新书,更多注意国家大事,学习讲普通国语,将来好去远地说书和广播。韩起祥听后十分欢喜,连连称是。(载8月27日《解放日报》)
  5月26日
  郭沫若在《解放日报》撰论《我更懂得“庄子”》。发表民谣偶集《老百姓口中的阎军》:“官比兵多,洋烟杆子比枪多,太太比马多,跑了的比在的多。”“见了日本一面笑,见了八路开大炮,见了百姓要白洋,见了女人拜花堂。”
  5月28日
  《延安生活》照片展览在河北省邯郸市民众教育馆开幕,内容为延安联政电影团摄制的领袖肖像、劳动英雄像及延安边区机关、部队、工厂、学校和群众生活的照片。展览举办一周。(详见6月30日《解放日报》)
  5月29日
  全国文协延安分会和边区文协集会并致电柳亚子,祝贺他60寿辰,到会有柯仲平、李伯钊、欧阳山等20余人。
  6月2日
  郭沫若在《解放日报》发表政治讽刺诗《司派(即特务)狂》,写道:“诱以金钱贿以禄,遂令浑噩成佥王,先卖己身后卖友,处心之毒毒于鸩。”同版发表军统局墙头诗《想见光明,投奔延安》:“东也黑暗,西也黑暗,南也黑暗,北也黑暗,想见光明,投奔延安!同志们!觉悟吧!不要老在这里受冷气,吃冷饭。心也要换,血也要换,改头换面再来干,迎接光明,驱逐黑暗!”
  报载新书预告:柯蓝的《洋铁桶的故事》,韩起祥的《张玉兰参加选举会》,刘御、钟灵编绘的《看图识字》,钟纪明的秧歌剧《一盏灯》,辛安亭的《儿童日记》。
  6月5日
  《解放日报》登出《张学良将军狱中近作》两首:一、发芽:盼发芽早,愿根叶长得茂,深耕种,勤锄草,一早起直到太阳晒得似火烧。呀,芽,毕竟发了!二、抢:到处打主意,抢粪、偷尿,活象强盗。在人前夸口为的那样菜,是我的顶好,呱呱叫!
  田汉撰文《读张学良将军近作》,说“将军以钓鱼种菜为其日常功课,晚间在菜油灯下读书精进,亦以此损害其目力。壮年之身御老光镜。将军之兵谏实为神圣抗战之直接动力”。并赋诗一首:某公近从息烽过,带来将军消息多;挑灯辛勤读史记,下笔辄复成新歌。使君学圃岂得已,子牙垂纶悲蹉跎,独疑胜利复员日,长系将士将如何?
  6月6日
  《中华全国文化协会总会文艺节告全国文艺工作者》(5月4日于重庆),《解放日报》全文转载。该书论述了文艺工作在和平民主运动中的意义,并向全国文艺工作者提出要求:一、作为个人:坚持人民大众的立场,向人民群众学习,使自己的意识彻底大众化,绝不和腐朽分子同流合污,同恶势力进行不妥协的斗争;二、作为协会:积极参与会外和平民主运动,发展地方分会,把全国进步文艺工作者组织起来;三、作为侨胞:配合祖国的和平民主事业,对外宣传祖国的真相,作捍卫祖国的先锋。
  《解放日报》为此发表评论《中国新文艺运动中的一个有历史意义的贡献》,说它总结了抗战期间文艺工作的成绩和缺点,提出了“为人民大众服务,实现和平民主”的要求。这是对全国文艺工作者的号召,显示了全国文艺工作的新方向,值得我们重视。
  6月9日
  赵树理的短篇小说《地板》,《解放日报》登出。并在编辑前记中说:《地板》的作者赵树理曾写过《李有才板话》和《小二黑结婚》,这都是很受欢迎的作品,本版将有专文介绍。这里发表的《地板》,是通过地主王老四和佃户们的斗争说明,只有劳动才能产生价值,才能产生财富。象这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的作品,是很难得的。
  6月10日
  何其芳的长篇论文《关于现实主义》,《解放日报》两天连载。编者指出:这篇文章是今年二月作者为参加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关于大后方文艺问题的讨论而写的。这次讨论从两个话剧的座谈(即夏衍的《芳草天涯》和茅盾的《清明前后》的座谈)开始。讨论中间接触到了文艺的各种问题,其中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群众结合、作者与生活、艺术批评的标准等,是谈得最多的。对此本文作者根据毛主席的文艺方针提出了自己比较正确的意见,对于了解国统区进步作家的文艺思想动态和今天尚存在的问题的症结所在,都是有帮助的。何文共分三部分:一、今天大后方的文艺上的中心问题到底在哪里?二、从创作过程说到对《清明前后》的估价;三、批评一个作品是否可以从政治性与艺术性这两个方面考察?
  6月14日
  《解放日报》报道:晋绥戏剧工作者在山西省兴县召开戏剧工作座谈会,强调开展群众性戏剧运动。贺龙宴请与会同志时指出:文艺工作对提高群众政治、文化、艺术水平都起了很大作用,这是同志们的成绩。要认识边区在全国的重要性和客观的困难,进一步发挥文艺工作的力量,提高技术,培养边区的艺术家,继续发扬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写现实,围绕当前的任务创作,要立场鲜明。
  6月15日
  解清(黎辛)在《解放日报》撰文介绍马烽、西戎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吕梁英雄传》(上册)。该书先在《晋绥大众报》连载,后由晋绥边区吕梁文化出版社出版。写于1945年,原根据晋绥边区群众大会一些民兵英雄的斗争事迹加以整理改编,共95回;后经加工印成单行本,合成80回。故事以吕梁山下康家寨为背景,写了晋绥边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怎样建立民兵武装,配合八路军主力作战。
  6月18日
  冯牧在《解放日报》撰文《更好地反映我们的建设成果——纪念高尔基逝世十周年》。同版发表解清(黎辛)的文章《谈学习民间语言》。
  6月19日
  胡蛮在《解放日报》撰论《抗战八年来解放区美术运动》。
  6月20日
  解清(黎辛)在《解放日报》评介柯蓝的通俗小说《乌鸦告状记》。说这篇万余字的通俗小说,就象作者的《抗日英雄洋铁桶》一样,很受读者欢迎。小说在《边区群众报》294期——302期连载。
  6月24日
  西北文艺工作团召开盛大晚会,欢迎从米脂中学和绥德师范征得6名男演员(王文、姜毅、李正发、航海、崔泰、崔奇)和4名女演员(李秀珍、高彬、高治宵、王棣)。西北局宣传部长李卓然和边区文协主任柯仲平均来参加。柯主任热情朗诵他的一首诗,并指出:“西工团已经找到了培养干部的方向,这便是到绥、米去调大批的青年学生到戏剧战线上来,今后还要继续这样作,使艺术工作的经验保留下来,在边区生根、开花、结果。”张季纯团长和苏一平副团长一致指出:这些新同志到西工团来,陕北同志已在全团占三分之一。希望新旧同志很好团结起来,在戏剧工作上作出惊人成绩。王文代表新同志致答词。余兴节目有欢迎词《说书》、口技、太平歌词、魔术等。该团正准备“七七”纪念日节目,有秧歌剧《梢林里》、《边境上》(王汶石编剧,关鹤岩、韩维琴作曲)、《二媳妇纺线》(苏一平编剧)、《张兰英》(王亚凡编剧,岳松作曲)。(王汶石报道,载《解放日报》7月4日)
  西北文工团团长张季纯于六、七月奉调陕甘宁边区文协工作,从此团长为苏一平,副团长为林丰,秘书长为方杰,党支部书记为裴然。陆续调进团员分创作组:戴临风、王汶石、关鹤岩、岳松、韩维琴;宣传组:石鲁,李梓盛、程士铭、艾克恩;乐队:刘烽、川静、姜丽山、李正发、张海林、白定洲、张治、刘守义;演员组:白龙、胡岚、刘燕平、陈若绯、王凯音、张振业、舟冰、汪素花、康忠荣、刘方、马运昌、王文、姜毅、陈居文、张焰手、高彬、景致雅、杨友均、杨友德、王棣、王敬之、崔天枢、常增礼、白燕、孟晋、张金奎等。演出节目有《妇纺》、《睁眼瞎子》、《保卫和平》、《做军鞋》、《丁有吉》、《白毛女》、《打斑蟊》、《边境上》、《梢林里》、《张兰英》、《回娘家》、《夫妻逃难》、《周子山》等。
  6月26日
  赵树理的小说《李有才板话》,《解放日报》九天连载,工柳、杨君插图。同时登出冯牧的评论文章《人民文艺的杰出成果——推荐〈李有才板话〉》。评论说,《李有才板话》驰名全国,是最早地成功地反映解放区农民翻身斗争的作品,虽然它发表于1943年,已是三年前的旧作,但至今仍是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应该得到我们的赞扬和重视。自文艺座谈会以后,解放区的文艺运动有了新的面貌,以工农兵尤其是农民为对象的创作大批地涌现。《李有才板话》以三万多字的篇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解放区农民生活和农村关系的急剧变化的图画。它是我们极可珍贵的收获,是正在茁壮成长着的人民文艺的杰出成果。
  吴文遴8月5日在《解放日报》撰文《大家看看〈李有才板话〉——反省和检讨自己的思想与工作》,谈《李有才板话》所得对于农村政治工作、宣传工作及干部作风的三点启发。
  茅盾在9月23日出版的《群众》周刊第12卷第10期和《解放日报》11月2日发表文章,赞评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文章说,赵树理是解放区的新作家,他继《小二黑结婚》之后,又写出一部代表作《李有才板话》。这个中篇小说把减租减息与反奸、复仇、清算的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摧毁了农村封建残余势力,引导人民走上彻底翻身的道路。《李有才板话》反映农民与地主的斗争是围绕在改选村政权与减租两个问题上。它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解放区的农民生活改善的斗争过程和真相,使我们知道解放区的“斗争”实在比普通的非解放区的地主老爷下乡讨租所用的手段要“温和”千百倍。《李有才板话》是一部新形式的小说,是大众化的作品。所谓“大众化”:第一、作者站在人民立场写这题材的;第二、他笔下的农民不是穿着农民服装的知识分子;第三、书中人物的对话是活生生的口语,动作也是农民型的;第四、作者从斗争的发展中表现了人物个性;第五、作者在需要描写的地方往往用了一段“快板”,简洁、有力、风趣。由于作者虚心向群众学习,找出大众化的表现方式,开始用“万古常新”的民间形式,歌颂他们的新生活,表现了他们为真理与正义而斗争的勇敢和决心,因此,它标志着向大众化前进了一步,标志着进向民族形式的一步。
  《解放日报》9月24日刊登通讯《〈李有才板话〉和〈时事传〉在邓家沟》,介绍农民喜欢这些通俗易懂的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6月27日
  程秀山在《解放日报》撰论《戏剧工作生根开花的我见》,提出:一、要解决好叫座的戏和有教育意义的戏的关系问题;二、配备干部要得力;加强高水平的剧团与地方剧团的联系。
  6月29日
  延安八路军总部举行晚会,欢迎国民党中央航空第八大队三十五中队机长刘善本架机起义,毛泽东、朱德出席了晚会。刘善本是26日自成都驾驶B24式飞机到延安机场降落的。朱总司令致欢迎词后,刘善本讲话,博得热烈掌声。最后由延安平剧研究院演出《三打祝家庄》助兴。
  6月30日
  《群众》杂志第11卷第9期发表张庚文章《谈秧歌运动的概况》。说延安秧歌运动所以普遍开展起来,主要由于文艺工作者搞通了一个问题:向老百姓学习。毛主席指示我们,放下臭架子, 甘当小学生。于是我们把看不起民间艺术的心理翻了过来,成为激赏了。同时,解决了形式和内容矛盾的问题,即把新鲜的内容,用最简单、最朴素、为老百姓所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坚决扫除秧歌中间丑角的胡闹,如男女“骚情”的东西。它不是民间旧式的秧歌,也不是由城市来的话剧,而是一种新形式,是劳动者自己的秧歌。文艺工作者从热爱工农兵、为工农兵服务的精神出发,和老百姓合作写剧本,请老百姓当导演。我看中国老百姓是很有艺术天才的。
  7月1日
  朱德总司令给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写信说:“我很感激地了解到,你想花费一些精力写我的生平。应当说,我的生平仅仅反映了中国农民和士兵生活的非常之少的一部分。是否值得你花费时间,我表示怀疑。由于你那样地坚持并已着手写作,我也只能应你所求。随函附上尚未发表的刘白羽先生所写的《朱德传》的部分草稿、《长征》故事两卷以及我从抗日战争到目前为止的部分写作。倘需其他材料,我将乐于照办。我们在延安均好。周恩来同志及其夫人、董必武同志和章汉夫同志仍在南京。”“丁玲准备出国参加巴黎国际妇女会议,不能应邀去美国。不过,丁玲和邓颖超同志都受到国民党的阻挠,因此目前也不会有访问美国的机会。周扬同志对延安和我的情况都非常了解,他将同你当面详谈,尽管他这次不是直接从延安动身出国旅行。”
  7月2日
  延安美术界2日至3日在中央党校俱乐部举行《珂勒惠支逝世纪念展览会》,展出其重要作品木刻、锌刻、石版画、速写和素描等共82幅。世界著名德国革命女画家凯绥·珂勒惠支于去年7月在德国德莱斯登逝世,延安美术界闻讯后无不同声哀悼。
  《解放日报》登载三篇纪念珂勒惠支文章:祜曼(胡蛮)的《纪念她!学习她》、庄言的《凯绥·珂勒惠支没有死》、胡蛮的《伟大的人民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
  中国著名作家丁玲、肖三、成仿吾等为抗议美国反动分子军事援助蒋介石独裁政府,特致电美国文化界辛克莱、斯坦伯格、赛珍珠、休士、果尔德、斯诺、爱金生、富尔曼等,“请你们——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起来制止美国反动分子帮助中国反动派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详见《解放日报》7月3日载新华社张家口1日电)
  7月7日
  《解放日报》讯:中央党校文工室戏剧组与延安平剧院联合演出陈白尘先生的著名讽刺剧《升官图》。该剧曾在渝、沪演出(上海演出70余场),极受欢迎。此次在延演出,是由刘郁民导演,他是渝“中艺”剧团《升官图》的原导演,不久前从渝来延。
  丁玲在《时代妇女》第1卷第1期上撰文《庆祝〈时代妇女〉发刊》。
  默涵在《群众》杂志第11卷10期上发表文章《毛泽东的人生观及其他》。
  7月8日
  新华社讯:中国文化界权威郭沫若、茅盾等,近在上海《周报》、《民主》两刊物上著文抨击美国当局支持蒋介石内战。郭沫若说:中国内战“根本是美国的对华政策在那儿作怪!他们想独霸世界,想独占市场,弄得我们中国人大祸临头,他们还说我们中国人在自杀。”“我恨那些借刀杀人的曹操!”茅盾说:“要和平就必须先请外国人不要再帮中国政府在‘受’什么‘降’、‘遣’什么‘俘’的旗帜下运兵运械了。”周建人反对给美方最后决定权,决定权“是人民的,岂可送给别国?”鲁迅夫人许广平认为美国所谓的最后决定权必将使全体人民起来反对。冯雪峰认为制止中国内战的根本关键是“除非美国不施行殖民地化中国为反苏的基地的政策,从现在起,就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撤退驻军。”
  7月10日
  白朗在《解放日报》发表作品《抗日联军的母亲》。严文井发表《诗抄四首》,内有《倾倒苦水的大会》、《穿乌拉的在县政府》、《在皇宫里》、《枪同子弹》,均为作者在东北解放区工作时所作。还发表孔厥、袁静作词,孟波作曲的歌曲《苦瓜瓜》。
  7月11日——15日
  国民党特务在昆明接连刺杀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李公朴和闻一多。李公朴,江苏常州人,1902年生。1930年留美归国后,从事社会教育工作。1936年11月23日,和救国联合会负责人沈钧儒等六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时称“七君子”入狱。1938年11月李公朴偕夫人张曼筠到延安等地参观访问,著有《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12月返回重庆后,被国民党解除“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职务。皖南事变后,李全家迁入昆明。1942年创办北门书屋,翻印《论联合政府》、《论解放区战场》。1944年10月,参加中国民盟,被选为支部执委,任《民主周刊》编委。1945年10月,被选为民盟中央执委兼教委副主住委员。1946年2月10日,在重庆参加庆祝政协会议胜利召开大会,担任大会总指挥,被特务殴打受重伤。7月初,听说特务把他列为暗杀黑名单,他毫无畏惧地说:“既然要从事民主运动,就要抱着跨出了门就不准备再跨回来的决心!”11日晚,李与夫人一道外出,归途中,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四天后(7月15日),闻一多又遭暗杀。闻一多,湖北浠水人,1899年生。1925年从美国要留学回国,二十年代已为著名诗人。抗战爆发盾,任西南联大教授,研究《易经》、《诗经》、《楚辞》。1943年,参加中共地下党在昆明组织的“西南文化研究会”。1944年10月参加民盟,任《民主周刊》编委。1945年10月,被选为民盟中央执委和云南支部宣委,兼《民主周刊》社长。李公朴被暗杀后,他赶到医院里站在遗体前痛哭说:“公朴你没有死!”大家劝他暂时避开,他说:“决不能向敌人示弱,如果李先生一死,我们的工作就停了,将何以对死者!将何以对人民!”7月15日,他在李公朴追悼会上看到特务无理取闹,便拍案而起,怒吼道:“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他厉声说:“反动派,你看见一个人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万个继起的?正义是杀不光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下午,他出席《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5时半,他的长子闻立鹤接他同家。中途突遭一群特务扫射,闻当即倒地身死,长子受重伤。毛泽东同志曾称赞说:“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我们应该写闻一多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见《别了,司徒雷登》一文)
  17日,周恩来在南京代表中共代表团严正声明:指出:“这是完全赤裸裸地暴露了国民党残暴的法西斯本质,采用了最卑劣的手段来镇压和平民主运动及其代表人物。” 18日,周恩来在上海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指出:“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和平民主运动中的一种反动的逆流,想以这种最卑鄙的手段来吓退民主人士。”
  《解放日报》13日社论《人民的运动是阻不住的——论李公朴先生殉难》;17日社论《杀人犯的统治——论闻一多先生被害》。
  毛主席、朱总司令于13日电唁李公朴先生家属。唁电说:“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是为全国人民之损失,抑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
  毛主席、朱总司令于17日电唁闻一多家属,唁电说:“先生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今遭奸人毒手,全国志士必将继先生遗志,再接再厉,务使民主事业克底于成,特电致唁。”
  解放区各地文化界新闻界和群众团体纷纷致唁电于李公朴家属。张家口晋察冀文化界沙可夫、周巍峙、丁玲、肖三、江丰、马达、王子野、肖殷、陈明等李先生的故友,于14日电唁李先生家属。
  乔木7月18日《解放日报》撰文《哀一多先生之死》。说闻一多“对于现代中国诗的开展,已有并将有最大贡献的少数大匠之一。要在中国现代的诗人中,找出能象他这样联结着中国古代诗、西洋诗和中国现代各派诗的人,并不是很容易的”。他是“一个出色的公民、出色的人民的战士,如同他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鬼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是压迫着人,吞噬着人,现在是吞噬了一多先生。在鬼的领土里谈人的文化是可笑的,但是速朽的鬼究竟不能真正杀死永生的人和永生的人的文化。”
  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中华全国文协延安分会遥唁闻一多教授家属。电文如下:“惊悉一多先生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公子义和亦受重伤,延安文化界无不万分愤慨!先生文章事业,对中国文化与民主贡献宏伟。抗战以来,领导青年,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平、民主,奔走呼号,不屈不挠,终于遭反动派之毒手。先生为正义而牺牲之精神永垂不朽。我们和广大人民,誓继先生遗志,努力奋斗,不达目的不止。谨此致唁,并希节哀!”
  曹葆华在7月21日《解放日报》赋诗《祭诗——献给一多先生》。
  《群众》杂志第11卷12期登出《中共代表团抗议李公朴、闻一多二氏被刺》,陶行知的诗《追思李公朴先生》,《中共代表电唁李公朴夫人》,《中共代表电唁闻一多夫人》,张曼筠的《他为民主而死》,《延安各界电唁李公朴家属》,黄炎培的《公朴为民主而死,民主为公朴而生》,李维汉的《悼公朴先生》,廖承志的《悼李公朴先生》,吴晗的《哭公朴》、《哭一多》,田汉的《望着云南痛哭》,西谛的《悼李、闻二先生》,叶圣陶的《多谈也没有用,只谈几句》,张西曼的诗《公朴,我们民主战士的伟大楷模》,维奋的《花城已成恐怖城——花城航讯》,默涵的《韬奋先生的道路》,米谷的漫画《大独裁者》。
  诗人柯仲平在7月25日《解放日报》赋诗《哀诗人闻一多》。说“诗人呵诗人,你原来是文弱的书生,变成了人民底一员勇将。”“看呵看!你底左手,拿着诗章;你底右手,拿着钢枪;你底口,还不断为人民歌唱”。“在你诗人的周围,有成千上万的人民,欢呼着那清晨的太阳。诗人呵勇将,云南一翻身,在那五百里滇池的高岸上,就要铸你这一座大像!”
  吴晗在上海《周报》第46期登出的文章《哭一多父子》,《解放日报》8月10日转载。该文回顾与一多共同“分享着忱患、贫困、紧张、忙乱、痛苦的日子”,赞颂一多父子为:“父亲是忠臣,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儿子是孝子,孝于人民,孝子忠臣的父亲。父忠子孝,表现了民族的正气。”
  艾思奇于9月11、12日在延安广播电台广播《谁是杀人的凶手》 ,谈李公朴、闻一多被害事件。《解放日报》9月15日全文登出。
  周恩来同志10月4日为上海各界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写的、由邓颖超在会上宣读的《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词》:“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时局极端险恶,人心异常悲愤。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道者默誓: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杀人者终必覆灭。”
  7月12日
  马明芳、张子意、杨芝华等129位新疆出狱同志抵延后,各方热烈欢迎。
  12日晚,中央党校礼堂举行晚会,演出《逼上梁山》。朱总司令等亲自莅临。
  13日上午,毛主席亲赴中央党校慰问。当晚由延安平剧研究院、中央管弦乐团和新疆归来同志举行联合音乐舞蹈晚会。出狱同志演出《新囚徒歌》、《狱中颂》等齐唱,陈因素女声独唱《思夫曲》,白阿光独唱《带枪的人》,彭健、贾克屈唱维吾尔民歌。出狱的小孩们跳了秧歌。
  14日,举行跳舞晚会,招待出狱同志。
  15日,杨家岭机关派邓洁、张琴秋、张仲实、许之祯等七同志前往慰问。
  17日,中央党校举行联欢晚会,欢迎进住党校二部的新疆归来同志。马明芳致答词说:“我们虽然遭受敌人慢性屠杀——监狱生活的折磨,但是我们始终坚持着无产阶级的立场和气节。回家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要努力学习,成为毛主席忠实的好学生!”新疆归来的八个小孩合唱《小八路坐牢》、《问问鸡》、《麻雀》;刘白珩独唱《想延安》、《快乐的人们》;二部同学清唱《汾河湾》、《打渔杀家》及河北梆子等。
  19日,西北局、边区参议会、边区政府、联防司令部在参议会大礼堂举行晚会,欢迎新疆归来的同志和起义空军朋友刘善本、唐世耀等。谢觉哉副议长致欢迎词。马明芳讲话。晚会节目有西北文工团的《欢迎腰鼓》、《张兰英》、《梢林里》等秧歌剧,并有新疆归来同志白阿光、陈因素的独唱。
  诗人戈壁舟在7月23日《解放日报》赋诗《欢迎新疆获释的同志》。
  7月14日
  《解放日报》报道:姚蓬子主编的《北方文丛》文艺丛书,大部分为解放区文艺作品,有艾青的《吴满有》,马加的《滹沱河流域》,荒煤的《新的一代》,周而复的《子弟兵》和肖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7月15日
  《解放日报》转载上海《诗歌与音乐》周刊上郭沫若的文章《诗歌与音乐》。文中简述了诗歌与音乐的产生以及逐渐分离的发展道路,指出:“要把诗歌与音乐各自的本流充沛起来,要把技巧和本质合而为一,要把他们整个地奉献于人民,反映人民的生活,表达人民的感情,成就人民的愿望,经过三十年的辩证的发展,雅与俗,新与旧,外来者与固有者,渐渐到了可以成为新的综合的时候了。人民在要求新的人民艺术、新的民族形式。”
  7月16日
  陈涌(杨思仲)在《解放日报》发表诗评《关于政治诗》。认为政治诗在表现人民力量方面应突出在“整个作品对于前途的信心上,表现在作者看问题的方法上,表现在作品全般的情绪上,甚至也表现在诗的韵律上”。他十分赞赏马凡陀(袁水拍)的政治讽刺诗《发票贴在印花上》,说它“容纳了上海日常发生的大量的事实。它差不多每一句都反映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某一方面的矛盾和不合理,强烈地表现了人民对反动统治者的愤怒与嘲讽,深刻地描绘了这些独夫们反民主反人民的狰狞面貌。同时,句子又是这样的新鲜巧妙”。
  同版载马凡陀的政治讽刺诗《发票贴在印花上》。
  7月17日
  中央管弦乐团正式成立。属中央办公厅直接领导。这天是人民歌手聂耳逝世十一周年,并定为延安中央管弦乐团成立之日。中央办公厅原定下午三时集会纪念,从新疆归来的陈谷音、白阿光、于村、陈因素等已赶到。唯因山洪爆发,延水猛涨,管弦乐团全体同志被阻对岸,致会期不得不延期。(见7月19日《解放日报》报道)
  7月19日
  延安文化界、音乐界80多人在中央办公厅会议室举行中央管弦乐团成立、聂耳逝世十一周年纪念大会。来宾有朱总司令、徐特立、王明、陈伯达、何思敬、张季纯等。主席邓洁致开幕词:“按照音乐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我们成立中央管弦乐团,我们纪念聂耳之死。”金紫光报告乐团的筹备经过,张贞黻报告乐团业务教育计划,孟波报告聂耳生平事迹。朱总司令讲话说:“我们新社会人民得到解放,就需要欢乐的歌唱,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只有悲哀、愤怒、反抗的声音。音乐表达社会的现实,我们的音乐工作者应贯彻群众路线,把我们的歌声能够为人民所赏识。”徐老号召大家学习聂耳“综合群众之歌”的精神。李伯钊代表乐团行政委员会致词:“我们不是抄袭西欧音乐的一套,而是以西洋乐器培养人民的音乐人材。因此我们的音乐工作者只有联系群众的实际斗争,才能产生它的基本血液和基本源泉。”中央管弦乐团演唱聂耳遗作《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新女性》、《打长江》、《毕业歌》。最后全体合唱《义勇军进行曲》。
  中央管弦乐团的机构和人选:行政委员会主任邓洁,副主任李伯钊、刘仰桥,参加者有贺绿汀、张贞黻、金紫光。团长贺绿汀,副团长张贞黻、金紫光。团务会议下分组织科(孟波)、行政科(卢肃)、教务科(梁寒光)、弦乐队(陈地)、管乐队(谌亚选)、合唱队(由贺绿汀暂代)。指挥李德伦。成员有周国瑾、李刚、杜矢甲、肖甲、刘郁民、李波、李珏、许翰如、管林、海啸、谌亚选、杨涛、严金萱、黄晓芬、陈复君、刘幼雪、程芸平、夏莎、白鲁、郭松林、肖良玉、陈爱生、杜育民、朱荣晖、党*武、陈谷音、孟媞、苏哲、陈因素、张衡、冯振英、刘凤花、杜利、罗坚、周加洛、舒铁民、李非、赵振东、张铮、刘子光、江寒、王祥、李西、梁克祥等。
  《解放日报》登出“中央管乐团成立、聂耳逝世十一周年纪念特刊”。载有邓洁的诗《祝中央管弦乐团的诞生》,张贞黻的文章《中央管弦乐团成立感言》,亚选的短文《庆祝管弦乐团的成立》。说这个乐团“有了一套相当齐备的军乐乐器”,由数十人组成的军乐队。希望加强乐器改革,努力学习和研究民歌,“把民歌变成生动有力的管弦乐曲”。特刊还载有孟波的《向聂耳学习》,紫光的《踏着聂耳的道路前进》等文章。
  孔厥、袁静写成16场反封建大型歌剧《蓝花花》,由梁寒光、金紫光谱曲,孙维世、金紫光导演,中央管弦乐团演出。该剧原为流行极广的陕北民歌,系歌颂一美丽女子蓝花花。(据8月20日《解放日报》报道)
  7月20日
  中共中央发出毛泽东同志起草的《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
  苏联著名青年人民艺术家、斯大林奖金一等奖获得者,电影摄影师李德敬到达上海,任苏联全国影片出口协会驻沪代表。
  艾青的著名长诗《向太阳》,由俄文《时代杂志》主编斯威特洛夫译成俄文并发表在该杂志上。
  7月21日
  据《解放日报》报道:中华全国文艺协会总会已迁往上海,并将进行全国会员总登记。目前正筹备出版会刊《中国作家》和专门报道全国文艺活动的周刊《文协》。
  郭沫若的长诗《凤凰涅槃》,由上海著名音乐家阿夫夏洛穆夫写成歌剧,即将上演。在此之前,作曲家本人曾举行茶话会,到会有郭沫若、田汉、夏衍、于伶、周信芳、李丽、马思聪等五十余人。会上苏联著名钢琴家演奏了《凤凰涅槃》中的插曲。
  毛泽民夫人朱家农在《解放日报》发表歌词《小八路坐牢》、《麻雀》、《问问鸡》、《送礼》等。
  7月23日
  延安各界在边区参议会礼堂举行盛大集会,欢迎脱险抵延的民盟西北总支部负责人李敷仁先生。到会有林伯渠、徐特立、陆定一、习仲勋、谢觉哉、刘景范、邓洁、马文瑞、张德生、李卓然、张仲实、艾思奇、江隆基、柯仲平、钱来苏、张曙时、贺连城等千余人。李敷仁讲话说:“我在国民党区教书二十年,有一点可以自问的,就是没有昧良心,但是在反动统治下要完全拿出良心来做事,是很难活下去的。我常常对青年讲良心话说,我有五分良心,只敢拿出一分来做事,就连这一分还要照顾到国民党当局。我是这样委曲求全,反动派还诬我为‘左倾混蛋分子’,向我下这样的毒手,还是不要我活下去!”“国民党特务给了我一颗枪弹,并没有打死我,但他们自己等于吞了一颗慢性炸弹,将来有一天是要炸毁他们自己的!”“一分汗只要为人民出了也是有代价的;一滴血只要为人民流出,都不会白费的。谚语说:‘有钱难买回头望。’现在想起来,我的血是没有白流的!今后民盟将与中共合作,为中国的民主事业奋斗到底!”
  《解放日报》发表林间文章《李敷仁先生访问记》,文章开头题诗“知尔杀人数不清,焉知民力大无穷,一滴鲜血一抔土,杜鹃血染麦浪红。”
  郭沫若在《解放日报》登出《坚定人民的立场》一文。
  7月25日
  著名教育家、民主同盟负责人之一陶行知因患脑出血在沪逝世,享年54岁。陶先生安徽人,毕生致力于人民大众教育事业。先后创办晓庄师范、育才学校、社会大学。早年留美,为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返国后,任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南京安徽公学校长。创办生活教育社,出版生活教育杂志,创办国难教育社。被聘为第一、二届参政员,从第三届起撤消。
  毛主席、朱总司令电唁陶行知家属,说“惊闻行知先生逝世,不胜哀悼。先生为人民教育家,为民族解放与社会改革事业奋斗不息。忽闻逝世,实为中国人民之巨大损失。特电致唁。”
  延安文化界、生活教育社延安分社及陶行知生前友好在交际处举行会议,筹备追悼陶行知事宣。到会有林伯渠、陆定一、徐特立、柳湜、乔木、钱俊瑞、张仲实、李伯钊、江隆基、邓洁、张曙时、张季纯、李培之、黄齐生夫人、江青等20余人。推选徐特立、柳湜、李卓然、贺连城、柯仲平等九人为追悼筹备会委员。(详载8月4日《解放日报》)
  延安追悼陶行知筹备会,致函边区政府,提议拨款边币三千万元作为“行知奖学金”,专门奖励边区小学教育研究工作,并将延安中学改名“行知中学”。此两项提议,已于8月9日边区政府第九次政务会议通过。
  柯仲平8月9日赋诗《“活基督”赞——献给陶行知先生》。说“你妈妈在基督教会里做工,小时候,你和你妈妈一起劳动。”“你安慰你妈妈,说她象那图画上的‘圣母’;你妈妈也自己安慰,说你就是她身边的‘活基督’。”“诗人在想诗,最怕人打搅,再让我们打搅你一次,让我们告诉你:一万万四千万人的解放区,早已竖起了你这面旗帜,到将来,全中国的人民都会纪念你。”
  11月1日,陶行知灵柩由上海运抵南京安葬。在“万世师表”,“民主之魂”的旗帜后面,是沈钧儒、董必武率领的漫长的送葬行列。晓庄劳山灵堂前,竖着毛泽东、朱德和中共代表团致送的黄菊花圈。
  7月28日
  《解放日报》载郭沫若7月12日在上海沪光大戏院由上海中苏文化协会等八个文化团体联合举行的高尔基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讲全文,题为《坚持人民本位的人民艺术》。文中指出:“人民本位的思想一直是在风云飘摇,人民本位的文艺一直是在彷徨歧路。”“我们应该坚定我们的对于人民力量的信仰,用我们中国人民的有力的温暖的手,和苏联人民、和全世界的人民,紧紧地握着”。“一同制止战争,巩固避界的和平。”
  7月底
  延安电影制片厂成立。由西北局宣传部领导。习仲勋、陈伯达、安子文、李伯钊、江青、鲁直等人组成董事会,习仲勋为董事长。由陈永清、伊明、钟敬之三人组成厂领导小组,陈永清任厂长兼党支部书记。参加者有翟强、冯白鲁、程默、凌子风、高维进、石联星等。
  9月间,第一部故事片《边区劳动英雄》正式开拍。由陈波儿、伊明编剧,伊明导演,翟强、冯白鲁副导演,程默摄影,钟敬之美术设计兼制片。演员有凌子风、阿甲、李波、韩冰、裴然、刘燕生、王岚、王文、黄俊耀等。影片反映陕甘宁边区某一劳动英雄的翻身故事,包括陕北土地革命、红军北上抗日、边区大生产运动和保卫边区等重大历史事迹。工作进行一个月后,自卫战争开始,不得不中途停拍。(详见8月25日《解放日报》)
  8月1日
  为纪念八路军建军十九周年,朱总司令、陆定一在教导旅旅部向全体指战员讲演八路军英勇斗争历史和目前时局。延安平剧研究院为联防司令部直属队演出《打渔杀家》、《法门寺》。中央警备团在驻地演出平剧《甘露寺》、《贺后骂殿》。新华书店举办街头晚会,有边区文协的拉洋片《两头空》、《深耕细作》,韩起祥说书《刘巧儿团圆》,西北文工团教歌《反内战,反特务》。杨家岭举行舞会。裴庄机关举行联欢晚会,演出《一盏灯》、《打花鼓》、《军民合作》、《反对美援蒋法案》(齐唱)等。大众剧院演出山西梆子《反徐州》、《拳打镇关西》。《部队生活》报并出“八·一”纪念专刊。
  为纪念“八·一”建军节十九周年,中央管弦乐团在新华广播电台播送音乐,有《胜利进行曲》(贺绿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彪人马哪里来》(民歌)、《游击队之歌》、《保卫黄河》(冼星海)、《太行山上》、《八路军进行曲》、《新四军军歌》、《晋察冀子弟兵战歌》、《李兆麟露营歌》、《盼中央,望中央》(民歌)、《反内战联唱》等15个节目。
  诗人戈壁舟在《解放日报》赋诗二首《西瓜地》、《我们的》。
  8月2日
  孙夫人宋庆龄发表对目前时局主张:立即扑灭内战火焰,实行真正的三民主义,成立联合政府;严厉指斥中美反动派阴谋挑动新的战争。
  《解放日报》发表烈士林基路狱中遗作《新囚徒歌》,经谱曲,在狱中广为传唱。
  蒋介石飞机七架,12时侵入延安上空,进行扫射轰炸,历时二十分钟逸去。按延安于1938年11月21日第一次遭日本飞机轰炸,最后一次袭击为1941年。
  边区文化协会、全国文协延安分会负责人柯仲平11日向记者发表谈话称:“延安不仅是民主中国的中心,不仅是对抗战有大功的八路军的总部所在地,而且也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中心。蒋机轰炸延安,和蒋介石特务暗杀李、闻等先生一样,不仅是对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挑战,而且也是对进步文化的挑战。”他号召全边区文艺工作者努力创作秧歌剧、唱本、歌曲、通讯、小说、诗歌等,来鼓励人民的胜利信心。
  8月3日
  张梦庚报道:延安平剧研究院利用假期,总结半年业务学习。学员们实习演出三天,节目有全部《刺汤》,全部《穆柯寨》、《定军山》、《二进宫》等十余出。《升官图》一剧已翻印完竣,演员正在研究剧中人物,拟8月15日开始排演。导演刘郁民说:“如无其他特殊工作,排三个星期即可演出。”
  记者林间在8月18日《解放日报》撰文《〈升官图〉的导演》。说五幕喜剧《升官图》在重庆和上海演出时,不知震撼了多少观众的心。现在和这个剧本一齐来到延安的,还有他原来在渝首次演出时的导演刘郁民。这该是延安观众所热烈期待的吧。刘郁民是北平人,曾当军乐师七八年。1934年后开始戏剧生活。参加过集美歌舞团、狮吼剧社(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二厂工作,先后参加演出《名优之死》、《水银灯下》、《巡按》、《复活》、《清明时节》等剧。抗战后,又演过《塞上风云》、《夜光环》、《民族万岁》等剧。1941年起,在应云卫创办的中华剧艺社任演出主任五年。《升官图》连演38场,场场满座,为抗战中稀有现象。
  石天10月4日在《解放日报》撰写《〈升官图〉在排演中》。说轰动大后方的《升官图》,正由延安平剧院排练。薛恩厚从来没演过话剧,本人又是一个忠厚谆朴的老实人,要扮演一个贪污腐化、口蜜腹剑的坏蛋艾局长,实在是够难了。但他每天苦练,并写了厚厚的一本剧中人艾局长的自传,书面上有几行钢笔字:“我根据对剧本所理解之艾局长的思想,拉杂地写了出来,对我担任这一角色,也许有点补益,并希读者同志赐教。恩厚。”
  《升官图》演职员表:导演:刘郁民。剧务:齐秀林。场记:赵力。舞台装置:朱革、水曼。音乐:栗金池、夏虎臣、崔炳玉、郑长清、孙庆华。演员:看房老人——罗合如。假秘书长——赵魁英。假县长——王洪宝、石天。马局长——孟庆成、齐秀林。卫生局长——张洪春。工务局长——贾醒民。教育局长——齐冀民。财政局长——薛恩厚。县长太太——方华。马小姐——任均。省长——刘永汉。侍从——袁广和。真县长——刘宪华。真秘书长——王双来。(载《解放日报》10月9日)
  馗影撰写《〈升官图〉本事》。
  冯牧在10月16日《解放日报》发表剧评《关于“升官图”》,认为它“在千万被压迫者的心灵里唤起了激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却为反动统治者所深恶痛绝”。它的成功在于“如此尖锐而辛辣地把那些残民以逞的中国反动统治者——军阀、买办、贪官、污吏的嘴脸刻画出来,刻画得如此聪明和突出,以致使人一看就立刻会想起那些现在正在中国的广大地区中压榨和残害着老百姓的国民党反动集团来”。
  同版刊登魏深的剧评《“升官图”观后感》。说该剧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独裁集团的罪恶:“苛征暴敛,滥收捐款,敲榨勒索,诬良为盗,包庇走私,贩运烟土,克扣津贴,以饱私囊,浮报冒领,营私舞弊,假公济私,囤积居奇,挪用公款,经商图利,贩卖壮丁,得钱买放。”
  刘郁民在10月23日《解放日报》撰文《我怎样导演〈升官图〉》。说该剧把国民党官老爷们的贪污腐化描写得有声有色,所以在重庆不准出版不准上演。我的创造性工作从延安开始。
  8月4日
  新华书店、韬奋书店联合门市部在《解放日报》登出新书广告:秧歌剧《三石粮》、《三妯娌》、《睁眼瞎子》、《红鞋女妖精》、《治油旱》;说书《刘巧儿团圆》。柯蓝的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原名《抗日英雄洋铁桶》):该书反映了解放区军民抗日的故事,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敌人残暴、民兵打游击、埋地雷、建立抗日政权和锄奸等。1944年7月在《边区群众报》连载直至1945年6月登完,深得读者喜爱。有些读者为了要看《洋铁桶的故事》,每天等着《边区群众报》。书店曾出版第一册,共2500本,不到数月销售一空。现应读者之需,将全部故事40段集成一书,定价200元。
  8月5日
  郭沫若在《解放日报》连载长篇文章《南京印象》。文中真实记录了作者南京之行:在办事处见到朱蕴山、梁漱溟、沈衡山等先生,漫游鸡鸣寺,畅谈时事。在“梅园新村之行”中详细写了会见周恩来的情景和对周“丝毫也不敢放松,不能放松,不肯放松”的工作精神的深刻印象。
  8月9日
  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召集文艺界座谈,到会有钱俊瑞、李伯钊、柯仲平、欧阳山、鲁直、高朗山、张季纯、杨醉乡、徐雉、林山、柯蓝、苏一平等30余人。宣传部部长李卓然提出当前文艺界任务,供大家交换意见。他说:“边区文艺界遵循毛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所指出的方针,开始为工农兵服务,产生了如《白毛女》、《血泪仇》、《抗日英雄洋铁桶》等优秀作品。今后应向一些模范作品如《李有才板话》等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从实际生活中吸取题材。他说:“在国民党反动派积极发动全国内战的严重局势下,文艺界在创作上多写鼓舞群众胜利信心的作品。文艺工作者必须下乡。”会上大家热烈发言,表示响应这一号召。
  茅盾在《解放日报》撰文《请问这就是“反美”吗?》,驳斥国民党反动派“反美”就是反祖国的谬论。
  8月10日
  《解放日报》载:有一天,记者因事到边区参议会常驻会,适逢谢老(觉哉)伏案读《水浒传》,并作笔记,录诗选。记者见壁上有近作《自勉诗》一首:“何以慰余年,香山借一联:桑榆并非晚,红霞正满天。”因与谢老谈诗,谢老笑曰:“我把‘尚’字改成‘正’字了,你看得出吗?”谢老晚年力学之风,与老当益壮的气概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强信念,颇足感人。谢老年虽花甲,但精神健旺,满面红光,常在公牍之余,精心诗文。最近并为钱来老(苏)诗集写一序,对新旧诗见解,有独到之处。
  8月11日
  延安各界代表两千余人在边区参议会礼堂举行陶行知先生追悼大会。主祭人林伯渠、谢觉哉、陆定一、徐特立和陪祭人李卓然、柳湜等11人。张宗麟报告陶先生生平事略。林伯渠代表边区政府、陆定一代表中共中央以及徐特立、生活教育社延安分会代表丁华、育才学校代表许翰如先后讲话。大会通过陶行知纪念委员会名单:林伯渠、习仲勋、徐特立、谢觉哉、李卓然、贺连城、江隆基、柯仲平、马济川、张宗麟等10人。
  《解放日报》发表纪念陶行知的题字和诗文:
  毛泽东:“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
  朱 德:“学习陶行知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屈不挠的为独立和平民主而斗争的精神。”
  林伯渠:“向陶行知先生学习。行知先生是反‘洋化教育’、反‘传统教育’的旗手,是人民大众的教育家,是中国共产党最亲近的朋友。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工作者们,教师们,要学习他的实际精神,从边区的实际出发,开展边区人民所需要的文化教育,以纪念行知先生的逝世!”
  李敷仁:《悼行知先生》(诗)。
  钱俊瑞:《一代巨人陶先生》。
  贺绿汀、姜瑞芝:《哀悼陶行知先生》。
  8月12日
  乔木:《拿什么来纪念陶先生》,指出:“在解放区,我们的教育方针虽和陶先生的相符合,但我们缺少象陶先生这样既有广博的知识,又有服务人民的热情,又有坚持到底的事业精神,又有团结群众的组织能力的教育家。”补偿陶先生逝世的损失,“只能靠长期的实实在在的不懈怠不动摇的奋斗,就象陶先生自己所做过的一样。”
  徐特立:《陶行知的学说》。
  柯仲平:《活基督赞——献给陶行知先生》(诗)。
  张仲实:《悼创造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8月13日
  邓 洁:《陶夫子》(诗)。
  丁 华:《悼念行知先生》。
  8月15日
  续范亭:《陶行知先生不朽》。
  钱太微:《悼陶行知先生》(诗)。
  8月16日
  陶行知先生最后遗作两篇,《解放日报》全文刊登。在《给育才学校全体师生一封信》中说:“公朴去了,昨今两日,有两方面的朋友向我报告不好的消息(指蒋介石准备暗杀陶先生)。如果消息确实,我会很快的结束我的生命。深信我的生命的结束不会是育才和生活教育社的结束。我提议。为民主死了一个,就要加紧感召一万个来顶补,死了一百个就是一百万人,死了一千个就是一千万人。我们现在第一要事是感召一万位民主战士来补偿李公朴先生之不可补偿的损失。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追悼。平时要以‘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的精神培育学生和我们自己。”
  在《为春风文艺社题词》中,陶行知写道:“为大众写,为小孩写,钻进大众小孩的队伍里去,和他们共患难,共喜悦。向大众小孩学习,写出他们心头所要说。要做到:一闻牛粪诗万篇,风花雪月都变节。倘使写出来的东西,大众小孩满屋贴,满街贴,满乡贴,不但高兴看,高兴谈,高兴唱,高兴干得有力量,而且还要拿起笔来自己写——写他们自己的奋斗、创造、肚子瘪,那才算妙绝。”
  延安中学易名行知中学典礼座谈会于9月4日在该校举行。出席者有谢觉哉、李敷仁、贺连城、李卓然、柳湜、马济川等八百余人。会上,欢送霍仲年校长和欢迎马济川校长。李敷仁指出:“陶先生的方向就是中国人民教育的方向!”并介绍行知学说的四大宝:生活与教育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教与学结合,先生与学生结合。谢觉哉说,行知先生的学说是:“教育干部应具备科学的头脑,灵活的双手,教育的理论应和实际结合,如行知先生所说的‘在劳力上劳心’。”晚间演出《睁眼瞎子》、《棉花打卡》、《回娘家》等秧歌剧助兴。
  8月18日
  中华全国文艺协会重庆分会出版会刊《萌芽》。编者在创刊号征稿信中写道:“无论文艺,无论其他文章,均拟以着重现实性与思想性为根本精神。”《萌芽》创刊号共50页,约8万字。载有罗克汀的《还有待于辛勤的创造》,评及“论主观”的作者舒芜的某些带有观念论色彩的见解。吕荧论文《文艺与政治》,冯至论文《杜甫和我们的时代》。小说有沙汀的《催粮》和丁易的《诀窍》。
  李伯钊在《解放日报》撰文《读〈腐蚀〉》,说茅盾这部中篇小说,“是一篇对国民党特务罪恶的有力的控诉书”。因此“在国民党统治区被禁绝出版与发行”。
  8月19日
  《解放日报》转载《北方杂志》第2期发表的6月25日在邯郸召开的群众翻身诗歌座谈会纪要,参加者有李哲人、任白戈、陈荒煤、于黑丁、曾克等。会上对诗歌的创作的方向提出了宝贵意见。荒煤指出“诗如何为群众欢迎,主要是一个如何熟悉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群众语言的问题”。
  8月21日
  《解放日报》 19日、20日连续发表《人民的诗歌》四首:一、佃户话,二、和债主沈善思讲理;三、翻身谣;四、翻身四字经。
  陈涌(杨思仲)21日为此发表评论《〈佃户话〉和我们的诗歌创作》。说本报发表群众自己创作的四首歌和有关座谈会记录,读者是欢迎的,值得我们重视。这些诗内容丰富,主题明确,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因为它是农民自己的创作,是在火热的斗争中产生。而且形式也很活泼新颖,容易上口。如“边区妇女打扮新,不穿旗袍不穿裙,黑布小袄蓝布裤,胸前一颗五角星。”
  8月22日
  乔木在《解放日报》撰文《发展刘光的工作》,说30岁的刘光是“不应当死的人”,他有一种给“黑暗中的青年”以帮助的精神。
  刘光追悼会在杨家岭会议厅举行。中共中央挽词:“刘光同志是青年工人与学生的良友,是努力向群众学习、忠实为群众服务的模范共产党员。他对于中国青年运动的贡献,永不磨灭。”刘光少年时在莫斯科留学,后长期在国统区工作,在重庆《新华日报》主编《青年生活》。
  言午在《解放日报》撰文《〈吕梁英雄传〉与〈小二黑结婚〉读后感》。
  8月25日
  全国文协延安分会和边区文协召集延安文化界举行座谈,发起印行《延安生活》丛刊。到会有李卓然、张仲实、欧阳山、柯仲平、周文、曾三、张季纯、鲁直、林山等人。边区文协主任柯仲平提出,鉴于各地读者需要了解延安生活情形,特发起印行《延安生活》丛刊,内容多方面,形式不拘。推出李伯钊、欧阳山、张仲实、艾思奇、柯仲平、鲁直、秦川等七人组成编委会,欧阳山为主编。
  《〈延安生活〉发刊缘起》,《解放日报》10月25日登出。“缘起”说:“延安是民主中国的中心,延安是首席解放区。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在中国青年和进步人士的心目中,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对于这个地方,全中国人民都爱护她;这个地方的生活,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都想了解她。而反动派却尽力污蔑她,掩盖和歪曲她的真相。”“为了满足解放区内外人民的要求,咱们要把这个工作赶快做起来。”稿子请寄到延安文化协会《延安生活》社。
  《解放日报》载:上海文化界郭沫若、茅盾、田汉、许广平、胡风等40余人举行会餐,为周扬北返饯行。周扬报告此次出国被阻经过;并对上海文化界同仁的关怀,表示谢意。还盼望加强上海与解放区文化的联系,对解放区多给帮助指导。新从昆明来的联大教授吴晗、尚钺、楚图南等先生被邀讲话。与会者纷纷为周扬题词,郭沫若题:“到了上海事实已就等于到了美国,不必再远涉重洋了。还是自己埋头苦干的要紧。我相信,我们这一次的分手总不是太长远的。”茅盾题:“盼望你把我们的敬意和热忱带给北方的朋友。”许广平题:“远方的光芒带来到近旁。”田汉题词:“东风不肯便周郎,却乘东风返朔方,何必镀金方灿烂,已为民主放光芒。”胡风题:“没有礼物,把我们的怀念和期待带到北方去吧。中国已分幽明二界,在幽界中的我们,总要穿过屠刀,踩着荆棘走完这条路,直到我们在自由的阳光下面欢呼重见的一天。”
  郭沫若撰文《向北方的朋友们致意》:“我费了一天工夫,一口气把《解放区短篇创作选》第一辑和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读了一遍,这是我平生的一大快事。我从不大喜欢读小说,这一次是破例。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天地,新的创世纪。这样可歌可泣的事实,在解放区必然很丰富,我们希望有笔在手的朋友们尽力把他们记录下来。即使是素材,已经就是杰作。将来集结成巨制时,便是划时代的伟大作品。我恨我自己陷在另一个天地里,和光明离得太远,但愿在光明中生活的人,不要忘记应该把光明分布到四方。周扬兄明天便要回光明的乡土去了,他要我把对于上列二书读后的印象写出,草草写此,向北方的朋友们致人民的敬礼。”
  8月26日
  全国文协张家口分会、鲁迅学会等为帮助广大爱好文艺青年自修,联合举办暑假文艺讲谈会,每周二次。肖军讲如何从事业余文艺工作;欧阳凡海讲中国新文艺发展史略;何干之讲文艺的使命和现代中国几位革命文艺作家介绍(鲁迅、郭沫若、茅盾);沙可夫讲马克思主义文学观;周巍峙讲农村文艺运动的几点经验;唐伯弢讲关于改革平剧的几个问题;邓拓讲文化普及运动的几个问题。(详见《解放日报》)
  《解放区短篇创作选》上、下两册由文协张家口分会编辑出版,收有丁玲、肖三、吴伯箫、周巍峙、孙犁等小说、报告30余篇。
  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为边府机关黑板报写《割草歌》:“割草,割草,人人都去割草。割得湿草二百斤,折合五十斤干草。很快就把任务完成了。划分地区,免得彼此乱搅。不犯群众利益,我们都要做到。你上这条沟,我上这山峁,看谁割得快,看谁割得好,这样光荣的比赛,正当气爽秋高。”
  《解放日报》9月7日载:半月来延安各机关学校竞割马草,边区政府林主席手持镰刀以身作则。边府26日至31日共割干草三千四百斤,完成总任务三分之二。林伯渠主席在附近割草。财政厅、延安大学、联防司令部、行知中学、第二保小等都起劲割草。小娃娃唱:“年纪小,不落后,文的武的样样有,赶上老八路!”
  周扬在《解放日报》发表长篇评论《论赵树理的创作》,说“赵树理是一个新人,一个在创作、思想、生活各方面都有准备的作者,一位在成名之前已经相当成熟了的作家,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文章对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作了详尽分析,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
  8月29日
  《解放日报》以《沪文化界热烈欢迎解放区文艺作品》为题,报道说:郭沫若读完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和《创作选辑》之后,在8月16日《文汇报》上发表评论《关于〈李有才板话〉》:“我完全陶醉了——被那新鲜、健康、简朴的内容与手法,这儿有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感情、新的作风、新的文化,谁读,我相信都会感着兴趣的。”谈到《创作选辑》12篇短篇小说时说:“我最喜欢的是康濯的《我的两个房东》,它的技巧是达到了完善的地步;邵子南的《地雷阵》是板话式的歌颂;孔厥的《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把一位女英雄折聚英的一生写得活灵活现,比读一部长篇还要有味。”郭沫若的结语是:“总之,我最近读了两本意外令人满意的好书,我愿意把这两本书推荐为抗战以来文艺作品的杰出者。这两本书,我希望能在上海重版(已销三版,六千册),使它们更能够与向隅的读者们接近。”艾青的长诗《吴满有》也很受欢迎。解放区流行的秧歌剧,为上海青年们所狂热爱好,许多学生团体的晚会,新添了秧歌的节目。名剧作家李健吾在一篇短文里把秧歌的改良者们称为“无名英雄”,指出在描写农民的秧歌剧中表现着文学生命的无穷希望。
  8月30日
  全国文协延安分会和边区文协会刊《延安文艺》,定于双十节出版。柯仲平任主编,李伯钊、胡蛮、欧阳山、贺绿汀、柯仲平、张季纯、马健翎等11人组成编委会。每期四、五万字,主要对象为边区小学教师、地方剧团、中学生和干部。(王亚凡报道,载8月30日《解放日报》):
  《延安文艺》征稿启事(见《解放日报》9月2日、3日)。启事欢迎戏剧、秧歌、说书、唱本、诗歌、民间故事、歌谣、小调、小说、杂文、报告文学、文艺动态、木刻、连环画及研究、总结等各种形式的文艺稿件。
  全国文协延安分会、陕甘宁边区文协在9月3日《解放日报》上刊出《〈延安文艺〉需要什么稿子?》要求“大众写,大众看,大众批评,大众关心”,把刊物“变成广大人民精神上的一种粮食。变成瞄准敌人射出去的子弹,杀出去的刺刀。”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生活,写文艺活动,写心得,写经验。文艺批评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对的,好的,就说对,就说好;不对的,不好的,就说不对、不好”。“用大众作风、大众气派写”。
  8月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杨家岭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毛主席请民间艺人韩起祥说新书,韩起祥记述了当时情景:四六年八月有一天,您派人叫我说书您要听,激动得我一家人喜泪流,您老人家关心咱这盲艺人。我高兴得换上新衣裳,背上三弦快步行。来到中央大礼堂,台上台下坐满了人。我看不见毛主席坐在哪里,俯首侧耳仔细听。不一会掌声如雷动,“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激动得大家热泪涌。我恨不得睁开两只眼,看一看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我把三弦定到最高音,放声高唱《东方红》……。说完书您老人家把我的手握定,谆谆教导我牢牢记心中。您指出新书要推向全国去,您教我好好带徒弟,培养革命曲艺事业的接班人。毛主席的指示是灯塔,革命路上我方向明,迈开大步朝前走,浑身是劲力无穷。
  韩起祥近日为延安骡马大会写诗一首,贴于市场口:“延安市气象新,高骡大马聚成群。千里驹,八路军,万马营中赛本领。买卖多生意兴,家家户户好光景,吃得饱穿得新,兵强马壮有精神。人人拥护毛主席,保卫边区陕甘宁。”(载9月6日《解放日报》)
  韩起祥、王宗元合编的说书《时事传》,在《解放日报》9月7日起三天登完。编者说:“这是一个时事说书,很通俗,对于不识字或稍识字的人,许是一种较合适的读本,特连载于此,希读者注意。”
  林山在9月9日《解放日报》撰文《一个宣传时事的好办法——读〈时事传〉后几点意见》。
  9月1日
  为纪念“九·一”记者节,《解放日报》连续发表题词和文章:
  毛泽东:“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为记者节题。”
  朱 德:“拿着笔杆,配合枪杆。”
  乔 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谈到新闻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指出“练习写新闻,也就是练习观察,练习调查研究,练习打开脑筋——思想”。“人人学会了写新闻,党八股和其他各种空话就可以绝种”。
  李敷仁:《忆老百姓报及其与读者的结合》。
  9月3日
  钱俊瑞:《新闻写作漫谈》。
  周 文:《艰苦斗争中的〈新华日报〉》。
  边区青年联合会与电影团联合主办的“九·一”影展,因雨延至3日在边区参议会礼堂举行,当天观众达五百余人。影展反映了东北、山东、陕甘宁,晋察冀四个解放区的生活面貌。7日闭幕。
  9月4日
  《解放日报》载史行作词、次欧作曲的歌曲《保卫我们的边区》。张潮的童话《三兄弟》。解清(黎辛)介绍著名民间艺人韩起祥口编、高敏夫记录的《刘巧儿团圆》。
  9月12日
  西戎、马烽写的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解放日报》择节连载。编者话说:“《吕梁英雄传》是一部生动地反映敌后人民抗日战争的通俗作品(详见6月15日本报《书报评价》栏《吕梁英雄传》),它在晋绥边区发表和出版后,被广大读者所热爱。当国民党好战分子叫嚣进攻边区的时候,看看敌后英雄们怎样进行战斗并取得胜利,当是很有教益的。”
  9月15日
  为推动正在边区部队中展开的“美术兵”运动,《解放日报》刊登战士李茂栋的画《炊事班长张新年喂猪》,并刊载齐鸣、杨青、之真的画评《一幅战士画家的画》。编者按指出:“美术兵”运动涌现了一些天才的战士画家。这一运动不仅有助干部队政治工作,而且提高了战士们的艺术爱好。
  杨青在9月21日《解放日报》发表评论《连队的艺术活动》,其中插有战士画六幅。
  9月16日
  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毛泽东同志起草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
  9月17日
  王震将军率三五九旅从中原突围后返延。他身着黄呢军装,戴一顶德国盔,两腮胡子未剃。经过中原突围的万里长征,仍然精神奕奕,英雄气概未减。王震将军跃下吉普车,同边区政府林伯渠主席拥抱,他的两个孩子四海和琵琵也跑来和他握手。沿途群众欢呼不绝。晚间,应毛主席召赴中央总部。
  周立波在《解放日报》发表特写《王震将军记》。文首写道:“我们的司令王震同志和政治委员王首道同志一起,奉命援助南方的抗日,1944年冬天,带领一个支队从延安出发,渡过黄河与长江,越过高山和平原,到了广东,又撤回来。这中间,曾经冲过一百多条封锁线,打了一百多次仗,走了一万五千里。一支孤军在日伪顽匪兵力众多、碉堡林立的地区来来去去,如入无人之境的壮举,曾经被新四军五师政治委员郑位三同志称为‘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
  江涛在9月20日《解放日报》赋诗《欢迎——记王震将军及其所部胜利归来》。
  9月27日,延安千万群众夹道欢迎从中原突围归来的王震将军所部。部队到七里铺时,王震将军对全体健儿讲话说:“为了解放中国人民,我们要到哪里就到哪里,任何蒋美反动派的力量都阻止不了。”
  《解放日报》9月28日社论《欢迎三五九旅胜利归来》。
  中共中央办公厅在中央礼堂举行盛大晚会,欢迎中原突围归来将士和由京沪返延的廖承志等同志。毛主席同他们一一握手寒暄。朱总司令讲话说。“中原军区部队自突围后,一直在自卫战争中打先锋,蒋介石以32个师堵击和截击,终于不能消灭我军,反被拖垮许多。”“我们有充分的把握打垮蒋介石军队的进攻。”晚会由延安平剧院演出《战太平》、《珠帘寨》等节目助兴。
  王震将军于10月3日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广播《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诗人戈壁舟为欢迎三五九旅于9月29日《解放日报》赋《街头诗四首》:“三国有个赵子龙,杀得曹营遍地红。三五九旅长征两万里,三五九旅个个是英雄,个个赛过赵子龙。”“同志,歇一歇,同志,不要走!愿意吃个啥?猪肉白面样样有。在外面受了无穷苦,回家来还不吃个够?”
  9月30日报载:边区文协为欢迎常胜军三五九旅归来,特出版街头诗,有柯仲平、张季纯、韩起祥等十人诗作十余首,张贴在新市场口,群众争相观看诵读,赞不绝口。其一《三根灵签》:“诗人柯仲平,写了三根签,这签好灵验,大家抢着看。第一签:打开重重封锁线,群龙一笑飞上天;忘八头子蒋介石,死就死在龙爪前。第二签:王震将军回北陕,李司令员进南山,南北造成磨两扇,磨死狗日胡宗南。第三签:太阳一出乌云散,百姓起来把身翻,四水东流归大海,天下人心归延安。”
  续范亭赋诗《贺王震将军中原突围》:王震将军不会飞,八千子弟两条腿,天罗地网都打破,万里长征百战归。
  苏一平作词、关键作曲的歌曲《欢迎常胜将军》,《解放日报》9月30日登出。
  刘旷在10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木刻《延安人民欢迎三五九旅》。
  戈壁舟、高敏夫、艾龙、白步义等八人在10月2日《解放日报》赋诗《欢迎人民子弟兵》。戈壁舟道:“老汉来酬酒,一杯算一口。娃娃敬纸烟,不吸就哭着脸。姑娘劝喝茶,不喝就有点羞搭搭。”高敏夫道:“你们的脚铁一般,裂口深,冒过血,近看好象五岳仑,远看好象破浪船,无数的脚印,印遍了海内名山。”
  王宗元撰写通讯《韩起祥和九旅》。说盲艺人韩起祥听了王震旅长的报告后,当晚写了一首欢迎诗,贴在街上:“三五九旅真英雄,英雄旅多英雄兵,东南西北打了两年,消灭了敌人万万千。士兵同志们是常胜兵,回到延安万人迎,你们好好歇一歇,再打扰民的反动军。”第二天他买了16个芝麻饼去劳军。
  孔厥、袁静10月4日撰写王震将军访问记《不可战胜的力量》。
  孔蹶、袁静10月8日连载访问记《九旅突围断片》。
  9月20日
  据《解放日报》报道:在上海通往万国公墓的虹桥路上,络绎不绝的人群汇成人流,涌向鲁迅墓前,为鲁迅扫墓。人们围着景宋(许广平)、茅盾、郭沫若、田汉、冯雪峰、叶圣陶、胡风、洪深、陈白尘、曹靖华,听他们讲述鲁迅与敌人斗争的史迹。
  9月22日
  诗人李季(时年25岁)以“信天游”形式写成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三边民间革命历史故事》,《解放日报》分三天载完。同版登出解清(黎辛)的评论《从〈王贵与李香香〉谈起》。评论说,用“信天游”形式描述如此丰富内容的作品,还是第一次看到。它题材新鲜,风格简明,极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边区土地革命时农民斗争图画。李季在陕北盐池县政府工作,喜欢文艺,抽空写些通讯、小说和诗歌,用“里计”、“李季”、“李寄”等笔名投稿。1944年在《解放日报》发表《老阴阳怒打虫郎爷》和去年在三边石印的《卜掌村演义》,都获得读者称赞。
  陆定一在9月28日《解放日报》发表诗评《读了一首诗》。说我以极大的喜悦读了《王贵与李香香》。自文艺座谈会以来,首先表现出成绩的是戏剧。《兄妹开荒》传遍全国,《血泪仇》、《保卫和平》等秦腔戏出现了,新式歌剧《白毛女》出现了。戏剧真正到大众里面去了。其次是木刻,采取了中国气派,在全世界有了地位。小说和说书来得晚些,《李有才板话》、《吕梁英雄传》、《抗日英雄洋铁桶》、《李勇大摆地雷阵》等获得了广大读者。韩起祥编了许多本子,显出民间艺人惊人的天才。来得迟的是诗。《王贵与李香香》用丰富的民间语汇来做诗,内容形式都是好的。在外面有袁水拍先生,现在我们这里也有了。文艺运动突破一重重关,猛晋不已。出来了新的一套,出来一批新的人物。新的文化在一个一个的夺取旧文化的堡垒。不把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所筑下的无数堡垒一个个的夺取过来,并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堡垒,那就不会有新的社会。谢谢毛主席,他给我们指出了道路。谢谢领导文艺工作者走毛主席的路线的许多同志,他们的努力有收获。
  《解放日报》10月5日发表《编者的话》,说“9月27日本刊登了乔木同志的一个建议,要求写文章的人,今后写得‘短些,再短些!’第二天我们碰巧有了一篇很好的典型——陆定一同志的《读了一首诗》。这短论不过八百多字,内容却丰富得很,对《王贵与李香香》这首新诗有了充分的估价,同时将八年来中国人民文艺运动的成绩,很好地总结了。这实在是一篇好文章。”
  《王贵与李香香》问世后,全国文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郭沫若说:“中国的目前是人民翻身的时候,同时也就是文艺翻身的时候,这儿的这首诗,便是响亮的信号。”周而复赞道:“一颗光辉夺目的星星,从西北高原上出现,这就是《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说:李季“确确实实是诗歌新园地上的一位开拓者。他的经久传诵的杰出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标志着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新阶段。这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整个革命文艺发展的这个新阶段,其中诗歌方面的主要代表者就是李季。”民间文学专家钟敬文则从民谣的角度探讨长诗的成就,称它“在诗的进程上竖起了一块纪念碑”。作家孙犁写道:“《王贵与李香香》,绝不是陕北民歌的编排,而是李季的创作,是全新的东西,是长篇乐府。这也绝不是单纯采风所能形成的,它包括集中了时代精神和深刻的社会面貌。他不是天生之才,而是地造之才,是大地和人民之子。”
  9月26日
  记者林间在《解放日报》撰写通讯《民众剧团下乡八年》:在抗战八年中,下乡最多的是民众剧团,平均八天有三天在乡间,共走了23个县(全边区31个县市),190处市镇村庄,演出1475场戏,平均两天演一场,观众260万人。剧团创办于1938年7月,柯仲平为剧团写了一支歌:“你从哪达来?从老百姓中来。你又要往哪达去?到老百姓中去。我们是民众剧团,我们向老百姓学习……我们到哪里,哪里花开遍。”演出《查路条》、《好男儿》,场场叫好。宜君县七里镇煤窑工人送来锦旗,上写:“有说有笑,红火热闹;尽情尽理,意味深长。”八年中,剧团共创作49出戏,改编15出,上演团外戏15出。演出最多的是《血泪仇》、《查路条》;还有《中国魂》、《十二把镰刀》(马健翎作)、《潞安州》(黄俊耀改编)、《反徐州》(马健翎改编)等。剧团领导人马健翎,陕北米脂人,曾任延安师范教师。他写了不少剧本,已出版《民众戏曲集》(读书生活出版社)、《血泪仇》、《查路条》、《大家喜欢》、《保卫和平》、《十二把镰刀》(新华书店版)。他说:“我写东西时经常注意到两个问题:群众能不能看懂和他们是不是被感动。”
  记者林间10月4日在《解放日报》发表剧评《〈保卫和平〉观后记》,指出:“这是一出好戏,它概括了中国当前的政治现实”,“主题是如此明确,而思想性又是如此深锐,所以能赢得广大群众的赞赏。”
  为纪念10月19日鲁迅逝世十周年,上海文化界重印《鲁迅全集》。同时《鲁迅书简》也在计划编排中,共收鲁迅书简8万余封,约50万字,系许广平所珍藏。
  9月27日
  毛泽东同志致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一信:“文章的写法宜改变,因为在解放区军民中目前的中心问题不是对美蒋的幻想问题,存在这种幻想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向军民描写美蒋怎么厉害,怎么凶,这在七月以前是必要的,七月以后则不但不必要,且有副作用了。目前解放区军民心目中的中心问题是能否胜利与如何取得胜利,尤其在失了一些地方之后大家很关心。因此我们的文章与新闻立论之重点,不是说敌人如何压迫,如何凶狠,而是要解释敌人虽有二百师兵力,虽有美国援助,虽已经占去一些地方与还可能占去一些地方,但是有种种条件我军必胜蒋军必败。每遇一次胜利,即写一篇社论鼓励之,证明之;每失一重要地方即写一短文解释之,说只要歼敌,将来可以恢复。以上方针,请加考虑,并与乔木(毛主席秘书)、光生(《解放日报》总编辑)商酌实行。”
  乔木在《解放日报》撰文《短些,再短些!》说为了群众“我们得更通俗、更活泼、更丰富,除了例外,每篇平均字数得更少”,使报纸能“切实而紧凑地传达着生活和战斗的各个侧面,传达着群众的嘈杂,好比生意旺盛的花园一般”。
  9月30日
  《解放日报》登出新书广告。有边区版读物:《常大郎吃元宝》、《三妯娌》、《睁眼瞎子》、《查路条》、《上天堂》、《小曲子》、《难民曲》等。张垣版书刊:《血泪仇》、《英雄传》、《毛主席近影》、《虹》、《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鼓风炉旁四十年》、《北方文化》等。渝沪版书刊:《升官图》、《患难余生记》、《韬奋先生的流亡生活》、《恐惧与无畏》、《虎皮武士》、《母》、《蚀》、《子夜》、《我的大学》、《处女地》等。新书预告:《保卫和平》、《吕梁英雄传》、《刘巧儿告状》。
  10月1日
  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袁牧之任厂长,吴印咸、张新实任副厂长,田方任秘书长,陈波儿任党支部书记,钱筱璋负责技术领导工作。“东影”先后拍摄出《桥》、《回到自己的队伍来》、《光芒万丈》、《中华儿女》、《无形的战线》、《内蒙春光》、《赵一曼》等影片。
  10月7日
  延安各界名流六十多人,于交际处集会,发起美军退出中国运动周。会上成立运动周工作委员会,推选谢觉哉为主任,李敷仁、李卓然为副主任。会议决定召集延安各界群众大会。10月10日,延安万人大会在南关广场举行。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以《美军退出中国去》为题发表演说,指出:“美国军队没有任何理由驻扎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奸淫抢掠!中国人民不愿当亡国奴,一定要美国军队退出中国!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按:美帝国主义为了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共装备国民党军45个师,训练军事人员15万人,运送国民党军54万人到进攻解放区前线,以九万人的海军陆战队在中国登陆,庞大的军事顾问团直接为蒋介石策划内战。9月23日,上海十大人民团体发起美军退出中国运动周,连续集会三天。
  延安各界响应“美军退出中国”运动周发起人题名录,文化界有:艾思奇、李伯钊、林山、马健翎、胡绩伟、胡蛮、柯仲平、陆定一、徐特立、徐雉、贺绿汀、张季纯、张曙时、张仲实、张贞黻、江青、胡乔木、杨绍萱、刘郁民、欧阳山、续范亭等。
  边区文协于5日举行会议,响应“美军退出中国”运动。决定用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表现延安人民保卫和平的决心。会上推林山、高敏夫、石鲁、王汶石、史雷五同志组成街头文艺筹委会,准备出版街头诗画。并定于8日召集各剧团、学校开会,筹备小型宣传队下乡宣传。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为响应“美军退出中国”运动,自双十节起,每日播放“名人宣讲”节目:10日林伯渠,中央管弦乐团。11日李荣琛,西北文工团。12日柳湜,新华业余歌咏团。13日李鼎铭,西北文工团。14日姚尔觉,新华业余歌咏团。15日廖承志,中央管弦乐团。16日何思敬,新华业余歌咏团。17日钱俊瑞,第二保育小学。18日李敷仁,延安平剧院。19日张仲实,中央管弦乐团。
  戈壁舟作诗《如果不撤兵》,孔厥、袁静作词、翰如作曲的歌曲《要求撤退美国兵》,均载10月16日《解放日报》。
  记者林间在10月18日《解放日报》撰写通讯《惊人的诗画》,记述“美军退出中国”运动周期间店员们创作“群众诗画”张贴在延安街头的情景。
  西北文工团于11、14两日,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送《民主进行曲》、《保卫解放区》、《欢迎常胜军》、《要求美军退回美国去》、《军民生产》等,具有民族风格。
  《解放日报》连载说书《卜掌村演义》,歌颂边区文教模范、人民医师崔岳瑞的工作和学习精神。
  10月11日
  国民党军攻占张家口,达到它向解放区全面进攻的顶点。下令召开伪国大,制定伪宪法。
  10月13日
  定边县委宣传部召开区委书记联席会,二区民兵爱听《洋铁桶的故事》,人人争当英雄。二区薛书记以柯蓝《洋铁桶的故事》作民兵教材,每天耐心讲解,在队员中引起很大兴趣,都要学着当个“洋铁桶”。苗区长拿着《吕梁英雄传》,走到哪里就高声朗读,越听人越多。这两部书是进行阶级教育的最好教材。
  冯牧在《解放日报》撰写报告文学《冲过荆紫关》。钟灵作漫画《滚出去!》。
  延安教导旅剧团首次在延安上演六幕话剧《李国瑞》。该剧写晋察冀部队中改造落后战士的故事,在前方演出时曾受到观众赞赏。
  章丽辉在10月19日《解放日报》登出《排演〈李国瑞〉以后》一文,说“重庆”部宣传队为慰劳三五九旅同志公演《李国端》,很有意义。《李国瑞》是晋察冀的优秀剧目之一,写一个落后战士、怪话大王的转变过程,写得很生动。导演是刘肖芜、地子、章丽辉等。
  岳镇10月20日发表剧评《看〈李国瑞〉有感》。
  王匡10月24日发表剧评《〈李国瑞〉看后》。
  永生10月28日发表剧评《“一双鞋”——看<李国瑞>的一点感想》。
  解清(黎辛)10月28日发表剧评《一出为兵服务的好戏——〈李国瑞〉》。说晋察冀边区抗敌剧社杜锋的名剧,由“重庆”部宣传队来延演出。该剧得到晋察冀边区政府和二届群英会主席团的奖励。杜锋在创作谈中说,他们到部队时,战士们把他当成上级派来“检查工作”的,无心和他接谈。后来他“参加一切集体活动,和他们一起出操、开会、游戏、唱歌”,和战士打成一片,这样才“结识了不少战士朋友——李国瑞便是其中之一”。
  10月19日
  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上海全国文艺界协会、中苏文化协会等12个文化团体四千余人举行纪念大会。主席团由郭沫若、茅盾、沈钧儒、邵力子、叶圣陶等人组成。邵力子致词,白杨朗诵鲁迅夫人许广平的《十年祭》。郭沫若在讲话中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对反人民恶势力死不妥协的方向;追随着这种精神的就进步,脱离它的就堕落。”茅盾讲话强调鲁迅关于互相批评与互相学习的指示,希望加强文艺界新的统一战线。周恩来登台发表重要演说。指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的方向,也是鲁迅先生之立场。在人民面前,鲁迅先生最痛恨的是反动派,对于反动派所谓之千夫指,我们是只有横眉冷对的,不怕的。我们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假如是对人民,我们要如对孺子一样地为他们做牛的。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我们要有所恨,有所怒,有所爱,有所为。过去历史上有多少暴君、皇帝、独裁者,都一个个地倒下去了。但是历史上的多少奴隶、被压迫者、农民还是牢牢地站住的,而且长大下去。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象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的榜样。
  《解放日报》报道:东北各地热烈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哈尔滨召开群众大会。主席罗烽介绍鲁迅的韧性战斗精神,希望东北青年以这种精神去和新的敌人搏斗。作家肖军根据鲁迅一生顽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经历,要求大家学习鲁迅斗争到底的精神。东北政委会副主席高崇民、东北民主联军政委彭真先后讲话,强调:“鲁迅先生敌友分明,从不混淆,从不妥协,找出一条道路后,就坚持到最后一口气,这条路就是中国人民的道路。”下午,作家肖军、舒芜等发起座谈会,决定成立中华文艺协会东北分会,选出肖军、金人、舒群、草明等17人为筹备委员,并准备出版会刊,组织人到前线劳军,轮流下乡搜集材料。同日,佳木斯文化界塞克、吕骥、张庚、袁牧之、李雷等10余人举行座谈会。
  胡蛮在《解放日报》撰写文章《纪念鲁迅》,戈壁舟发表诗《鲁迅先生和一个工人》。
  陈涌(杨思仲)在《解放日报》撰文《三年来文艺运动的新收获》,认为“由于毛泽东同志更具体地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的思想方向,正确地解决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不但解放区的文艺工作面貌一新,全国进步文艺界也开始了新的气象”。三年来,各解放区不论在戏剧、美术、小说、诗歌方面都产生了大量好作品,如古元、彦涵等的木刻,《李有才板话》、《李勇大摆地雷阵》、《晴天》、《粮食》、《兄妹开荒》、《白毛女》、《血泪仇》、《穷人恨》、《生产互助》、《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洋铁桶的故事》、《吕梁英雄传》、《刘志丹》、《王贵与李香香》等优秀的代表作。它们象一切艺术品一样是宣传,也象一切艺术品一样是艺术。在国统区,毛主席《讲话》也有了指导性的影响,郭沫若、茅盾便是首先坚持这个方向,拥护这个方向的。
  10月20日
  《解放日报》刊登一组《街头诗集》,有汶石的《埋地雷》、柯仲平的《英雄且退张家口》、胡采的《吃完他卒子再吃车》、高敏夫的《蒋军愁》、戈壁舟的《汪精卫和蒋介石》、高鲁寿的《大骗子》等共九首。《蒋军愁》道:“跑着来,爬着走,缺了腿,短了手!笑着来,哭着走,披长衣,挂短袖!愁着来,恼着走,咒黄山,怪石头!饿着来,渴着走,怨梢林,恨山沟!车上来,担架走,短命鬼,不长寿,要不死,当俘虏。”
  汶石在10月27日《解放日报》撰文《谈开展“群众街头诗画”工作》,总结了在“七·七”纪念活动、欢送王震将军和延安各界进行“美军退出中国运动周”中开展群众街头诗画的意义、作用和经验。同版还登载通讯《“群众诗画”在市场口》。
  西北文工团组织工作组,携带新近创作的时事诗画、歌曲和延安街头诗、群众诗,于本月底到延安县二十里铺、李家渠、姚店子、甘谷驿和延川、子长、安塞等地巡回宣传,并配以武术、杂技。
  10月21日
  郭沫若4月间为北平某一文艺杂志创刊号(后流产)写《文艺工作展望》一文,《解放日报》登出。该文阐述了对当时斗争形势下文艺的内容与形式问题的看法,指出:“文艺内容的政治性,我们必然要强调,必然要争取民主,争取和平,打击法西斯,打击反民主,而尤其要打击假民主和假和平。”
  10月22日
  张香山在《解放日报》连载人物特写《记刘伯承将军》。
  10月24日
  诗人柯仲平在《解放日报》连载十六场大型歌剧《无敌民兵》(22天连载完)。作者在“小引”中说:“在土地革命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赤卫队和游击小组,就是当时红军得力助手,也是红军胜利发展的基础。今天,我们进行自卫战,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八路军同样在依靠着这伟大的民兵力量。我得了一些同志的鼓励,把边区边境的一些民兵材料,写成了这本《无敌民兵》。”
  12月11日,西北文艺工作团在边区参议会礼堂首次公演《无敌民兵》,长达三小时,极得观众赞赏。该剧由裴然导演,岳松、彦军、刘烽、川静作曲。苏一平、王汶石、陈若绯、韩维琴、胡岚、王凯音、陈居文等参加演出。
  12月24日,《解放日报》载《〈无敌民兵〉笔谈》,登三篇评论。编者按指出:“《无敌民兵》在延安演出后听到过不少从一般观众或文艺工作者方面来的赞誉和批评的意见,现在发表的,不过是这些意见中的很少的一部分。自从边区从平时转入战时状态,‘为战争服务’便无疑应该成为文艺工作最高的目标,而《无敌民兵》可以说是一个规模比较宏大的值得重视的为战争服务的创作,它受到赞誉和批评,都是非常自然的。”狄耕在《一幅英雄图》中说,看了《无敌民兵》特别振奋。剧中人路长贵、王登高等,豪爽、坚决、勇敢,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记者林间在《性格的创造》一文中指出:该剧充满诗人的热情,非常熟悉游击小组的人物和事件。它成功地创造了几个不同的民兵的个性。紫光在《还可能搞得更好》一文中,批评该剧写得“事情太多”,“有点松散,不够紧凑”。音乐方面“缺乏一条音乐情感发展的红线”,与剧情结合不紧,“有点平淡,没有高潮”。表演手法不够统一,缺乏真实感。地主服装穿得不够恰当。
  柯仲平于1949年6月在出版《无敌民兵》的前言中说:这个剧本开始时写的是真人真事,被写的那个游击小组曾和西北文工团一起扭过秧歌。写得不象,演得不象的地方,曾被他们纠正过。写真人真事,因材料现成,比较容易;但很受束缚,人事本身的典型性不够,使作品的典型性也不够。后来我把原剧本当做基础,不用真名实姓,重新搞过。在重排时,得到李卓然、张德生同志的指导,秦川同志的帮助。始终与我合作的有导演和演员苏一平、裴然、戴临风、王汶石、岳松等。
  10月28日
  《解放日报》发表李明生的文章《战士们喜欢怎样的歌曲》,介绍了部队音乐工作的一些经验。指出:“战士们喜欢歌词坚强、有力、简单扼要、短小精悍,与他们本身有密切联系,有鼓动性的。曲调喜欢雄壮、愉快、宏亮、整齐,行进间能唱的。”
  贺绿汀赋诗《打油咏“特使”》一首。
  10月30日
  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设宴招待英国援华会会长克利浦斯夫人。入晚,在中央大礼堂举行盛大欢迎晚会,演出陕北秧歌剧《兄妹开荒》和冼星海的名作《黄河大合唱》等音乐节目。
  《解放日报》刊载一组纪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诗文,有金紫光的《纪念星海》,指出“象聂耳一样,他是我们音乐界的伟大旗手”。许翰如的《精神不死——纪念星海同志》,邓洁的诗《纪念伟大的人民歌手》。
  11月间
  周恩来同志组织重庆进步文艺工作者对《清明前后》和《芳草天涯》两部剧作进行评论。周恩来同志在一次党的会议上,对《芳草天涯》中提倡和宣扬资产阶级的“容忍”作了尖锐的批评,并给剧作者写信,指出这出戏是失败之作。周恩来同志还出席这两个剧本的讨论会,并指示将讨论记录在《新华日报》上公开发表。冯雪峰、何其芳、黔涵、荃麟以及王戎等人都参加了这两个剧本的评论。他们各自依据自己对《讲话》基本精神的理解,就国统区进步文艺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实际上是一次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生动形象的学习。
  11月2日
  《解放日报》发表书评《翻身》。该书由联政宣传部出版,内收有15篇反映农民翻身的小说和通讯。
  《解放日报》编者在致一位小学教员的信中,批评那种不愿教书只想学写诗的想法,题为《不必先学写诗》。
  11月3日
  焕南(谢觉哉)在《解放日报》撰文《案头杂记》。文首引乔木一信:“边区应该对中国的最大诗人杜甫有所纪念。纪念办法:建立一两处稍微象样、坚固而不浪费的纪念碑或堂,取一两处地名或文化机关名,出版一两册按新观点编撰的杜诗选注,或设一种杜甫奖金(由文协奖新诗作)之类就很好了。”文章说,延安南关外杜甫川口有唐左拾遗杜公祠,祠系依石凿洞,石龛犹存,有“北征遗苑”木匾,祠旁石壁有“少陵川”三大字,道光癸卯知肤施县事西粤陈炳琳撰书。没有碑,既说“重立”,可知以前是有祠的。其故事说明:唐明皇天宝15年,安禄山打进长安,杜甫带了家眷,跑到北山,即现在鄜县大升号区住下。后听到肃亲自立,一人跑到凤翔,见到肃宗。不料因上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要杀他。有人劝:杜甫名太大,杀不得,肃宗才给他华州一个小差使,许他到鄜县接家眷。《塞芦子》、《月夜》、《北征》、《羌村》诸诗,都是这时做的。从来有名的诗人多半比有名的文人可爱。诗人大抵敦厚、高洁、正直、勇敢,不为利所诱,不为名所惑,能写出被压迫的呼声。杜甫是我国诗圣,我崇拜他的作品,更崇拜他的人格。照乔木的提议,把杜祠修葺一下,明年诗人节开一纪念会。
  钱来苏撰文《关于杜甫》。说看了焕南要为杜甫做纪念的杂记,写得很好。杜甫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有骨头的人,他穷死饿死还是念念不忘国家。现在纪念他有重要意义。“中华民族正面临着灭亡的危险,一面是强暴的帝国主义,一面是极无耻的奸群,我们需要有杜甫这样有民族气节、有骨头、富正义感而又是非分明的人”。
  11月5日
  梅丝(王元方)在《解放日报》发表通讯《边境一日——记绥德分区文工团在石窑沟的工作》。
  11月7日
  西北局文委为配合保卫边区的动员工作,特集会讨论目前边区文艺工作的具体任务。出席者有柯仲平、江隆基、柳湜、李伯钊、胡友之等。西北局宣传部长李卓然综合大家意见为。一、收集边区军民保卫边区的模范事迹及蒋军黑暗腐败情况,创作剧本、唱词、歌曲、绘画,以鼓励必胜信心。二、组织小型文艺宣传队,人数最多20人,如文协、绥德文工团、部队等组织的宣传队,配以拉洋片、说书、摄影、演戏等人材,进行战时动员。三、纠正某些文艺活动脱离实际和不合战时要求的作风。
  11月8日
  边区保安处剧团张棣赓改编的秦腔剧《平鹰坟》,在边区参议会大礼堂首次演出。该剧系根据山东营县大店区所发生的史实写成。
  11月11日
  中共中央召开保卫边区、保卫延安干部动员大会,朱德、彭德怀、刘少奇、杨尚昆、林伯渠等到会讲话,号召边区军民加强战备,准备粉碎敌人进攻。
  《解放日报》刊登一组短诗,有边区群众报社柯蓝的《参军》,中央党校六部汪涛的《我不能呆在家里》,边区文协高敏夫的《自卫军山歌》等。
  11月15日
  民众剧团组织30人的轻装队,到鄜县、甘泉一带慰劳守卫边区的子弟兵。他们在某地演了四个半小时的《血泪仇》后,已到后半夜。战士和群众不顾寒风凛冽,一致要求再演一个,他们说:“你们多演戏,我们多消灭敌人来报答你们。”结果又演了两个钟头。一个刚放下武器的蒋军士兵,看了《血泪仇》、《保卫和平》后哭了整整两天,不吃不喝,光是埋头挖战壕,发誓要和蒋介石胡宗南拼命。一些老百姓看了《保卫和平》后,自动募捐钱慰劳剧团。(详见石川在《解放日报》12月7日报道)
  11月17日
  周恩来同志给郭沫若一信:
  沫兄群(即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姊:临别匆匆,总以未得多谈为憾。沫兄回沪后,一切努力,收获极大。青年党混入混出,励老(即张君励,1887年——1969年,江苏宝山县人,曾多次组织以第三者面目出现的党派组织。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以“中国民主社会党”领导人的身份,参加蒋介石召开的伪国大)动摇,均在意中,惟性质略有不同,故对励老可暂持保留态度。民盟经此一番风波,阵容较稳,但问题仍多,尚望兄从旁有以鼓舞之。民主斗争艰难曲折,居中间者,动摇到底,我们亦争取到底。“国大”既开,把戏正多,宪法、国府、行政院既可诱人,又可骗人,揭穿之端赖各方。政协阵容已散,今后要看前线,少则半载,多则一年,必可分晓,到时如仍需和,党派会议、联合政府仍为不移之方针也。弟等十九日归去,东望沪滨,不胜依依。请代向诸友致意,并盼保重万千。诸侄好。
  弟 豪 十一月十七日夜
  11月19日
  中共代表团周恩来、李维汉从南京撤回延安。
  续范亭赋诗《和谈破裂周恩来将军返延有感》:站正立场理不穷,樽俎折冲难重重,奸雄满腹欺凌意,早在周郎一笑中。
  11月20日
  为准备还击蒋介石进攻延安,全边区已迅速转入自卫战争的战线上。民众剧团已赶赴南线演出,西北文工团正组织文艺小组,准备在延安市区和战区活动;边区文化协会战地文艺工作组由林山率领即将出发。新华总社和解放日报社组织战地采访队赴前线采访。中央党校文工室开始绘制战时洋片(即西洋镜),并编排小型秧歌《再上前线》。中央管弦乐团以保卫边区、防奸、坚壁清野等为内容,创作大批歌曲,以振奋士气。延安平剧院利用民间形式,以战时内容编排中型戏剧。文艺工作者还加紧军事操练,每天清晨爬山、跑步、教练武器,男女同志分别组织军事小组、救护小组。(详载《解放日报》通讯)。
  11月21日
  《解放日报》重新发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歌词。
  11月24日
  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在中央大礼堂公演歌舞剧《邯郸起义》、《打石门墕》,招待联政直属队。
  11月25日
  西北局宣传部和边区文化协会派往陇东分区的文工组自10月5日由庆阳县出发,在西线边境工作,已达40天。该组演出新洋片《赵天顺翻身》、《王照八招祸》、《刘善本飞延安》以及展出解放区生活照片二百余幅。在八百里边境上演出新洋片34场,观众一万多人。文工组还沿途收集材料写成《盼八路》、《挂红果蛋皮》、《红杏原》等剧本。(钟纪明报道)
  边区文协主任柯仲平特制一支大毛笔,兴奋地对人说:“敌人进攻延安的战争爆发以后,我便用这支笔到处写街头诗。”
  西北文工团组成两个宣传队将出发前线工作。第一队赶排柯仲平的大型歌剧《无敌民兵》。第二队赶排秧歌剧《保卫秋收》、《纸炮》等,并以诗画、说书、教歌、练子嘴等民间形式作配合。每个同志皆准备下乡轻装。该团自卫军每晨于寒风凛冽中活跃于杜甫川广场上,荷枪实弹操练。
  诗人戈壁舟在《解放日报》发表《打伞兵歌》等七首诗。
  11月30日
  中共中央和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集会,热烈祝贺朱德总司令六十诞辰。主席林伯渠致词。刘少奇、周恩来等讲话。朱总司令致词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所有农民的儿子都是要革命的。那时不成功,是摸不到路。后来找到了——加入了共产党。”晚会演出平剧《捉放曹》、《定军山》,同时在舞厅举行盛大舞会。
  中共中央委员会于26日向朱总司令致祝词。
  毛泽东题辞:“朱德同志六十大寿,人民的光荣。”
  刘少奇敬祝:“朱总司令万岁!”
  周恩来祝词:“亲爱的总司令,你的革命历史,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辛亥革命,云南起义,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生产运动,一直到现在的自卫战争,你是无役不与。……”
  林伯渠题辞:“朱德同志六十生辰,中国人民事业伟大胜利的标志。”
  叶剑英贺信:“这是一页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百折不回艰苦奋斗的伟大史诗,这是值得普天之下千万人民同声歌颂的英雄事业。中国人民,特别是靠着毛主席和你,已经从赤手空拳的战斗中,创造了一支几百万的壮大的人民军队。”
  彭德怀贺信:“你创造的人民军队已成为保卫人民利益的坚强力量。”
  习仲勋题辞:“敬祝朱总司令六十寿辰,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同寿。”
  陆定一文章:《祝朱总司令六十大寿》。
  王震将军等贺电:“中国人民及其军队有了你这样天才的掌握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统帅,这就保证了我们人民军队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必然成功。”
  诗人柯仲平赋诗《朱总司令六十大寿颂——人民翻身歌》:“总司令!只有你寿比南山,老百姓才能福如东海。”“你知道人世间什么最香,老百姓的情义最香,香得还最远;你知道人世间什么最甜,老百姓的情义最甜,甜到几时都还甜得最新鲜。”“我们老百姓的心花都在向你开,老百姓的心花永远开在你身边!”
  吴景略在《解放日报》赋祝寿诗《献给朱总司令》:“六十身健笑儿童,悦色慈颜暖似春;戎马一生扶正义,丹心千古照苍穹;书生不作穷途恨,大地重描万里红;祝寿不携世俗物,敢将肝胆献明公。”
  周恩来同志关于广播新闻特点给廖承志、余光生(新华社总编辑)的信:“送还胡若本起草的广播新闻,大致可用,但我还看不出它的特点在哪里。据我想,它的特点应为:一、带综合性报道各地战况,要具体生动,但重要捷报又必须成为头条独立新闻。二、带综合性报道各地动员参战实况,更要生动具体,但也不取消个别典型故事,毋宁说更重要。三、报道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改革和建设情况,尤重在事实的描写。四、蒋管区不易得或不被注意的国际消息,但非每天都有,这与对解放区广播不同。五、解放社论、评论乃至发言人谈话或记者评论,甚重要。六、每周或半月军事、政治、国际述评甚为重要,须指人撰述。七、军事上各种统计,每月须有几次,可与尚昆同志定货,要他指定童陆生局长编制。八、解放区文艺动向或短作品,每周有一两次报道,也有必要。综合这些内容,其特点便为,以解放区的情况、中共的意见,有系统地教育蒋管区人民。究竟如何编法为好,请你们约集俊瑞、长江、若木诸同志一道谈谈,以便十二月五号开始广播。
  12月1日
  朱德赋诗《步董必武同志原韵两首》:“1946年12月1日,我六十岁生日时,董必武同志寄我七律两首,依原韵奉和两首。”(录第二首)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有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董必武在重庆《新华日报》赋诗《祝朱总司令六秩荣寿》,赞总司令“半生戎马为人民”,“不随流俗与同沦”,“革命将军老据鞍”,“甘为民仆耻为官”。
  谢觉哉12月9日赋诗二首《寿朱德同志六秩次必武同志韵》,称朱总司令“尽人传说非凡将,一见才知不似官。群众英雄出群众,英雄永健普天欢。”
  董必武带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署名的三个大花圈放在南京陶行知灵前,并赋诗一首《哭陶行知先生》: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方圆中规矩,教育愈陶钧。栋折吾将压,山摧道无申。此生安仰止,无后可归仁。
  12月5日
  《解放日报》登出街头诗《看我们这些自卫军》,共九首:苗一山的《看我们这些自卫军》,亚凡的《再上前线》,袁静的《同志,让我老汉也报个名》,敏夫的《这是一个猪羊大会》,马佐平的《枪》,张守信的《大家都成神枪手》,林山的《坚壁清野》,刘御的《边区农民谣》以及《男儿做事有主张》。
  陈涌在《解放日报》刊登文艺短论《提倡小形式》,指出“小形式在现时是适合时宜的,也能产生艺术作品和作家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努力,首先是深入实际,更多地了解人民在自卫战争中的情绪和生活。”
  12月10日
  西北局宣传部召集延安各文艺团体和有关单位座谈春节宣传活动,到会有中央管弦乐团、延安平剧院、边区文协、西北文工团、民众剧团、边保剧团等代表二十余人。经讨论决定今年春节文艺团体分别到部队、农村活动,并在延安组织晚会。现各剧团写出的剧本有:马健翎的《光荣花》,张棣赓的《参军曲》,张季纯的《到延安去》,钟纪明的《盼八路》,延安平剧院的《送郎参军》、《地雷》,中央管弦乐团的《民兵父亲》等。西北文工团第一队于下旬到部队演出《无敌民兵》等歌剧。
  12月11日
  诗人柯仲平写的大型歌剧《无敌民兵》,由西北文工团在边区参议会礼堂首次演出,长达三小时,极得观众赞赏。为纪念“双十二”继续演出。
  12月12日
  延安各界千余人在边区参议会礼堂举行“双十二”事变纪念大会。谢觉哉副议长致词。前十七路军政治处处长申伯纯、中共代表周恩来将军、杨虎城之子、延安分区副司令员杨拯民、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民盟西北总支部青年部负责人李敷仁先后讲话,一致要求释放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
  苏一平在《解放日报》撰写回忆文章《“双十二”事变的几出戏》。
  秦川撰文《十年前的今天——双十二回忆片断》。
  12月15日
  《解放日报》报道:名作家茅盾夫妇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之邀赴苏游览。行前,上海文协、美协、剧协、音协等十团体联合欢送,叶圣陶、郭沫若、许广平、胡风等代表各团体致欢送词。苏联对外文协代表特拉金发表演说,希望这次仅为一个开端,今后中苏间能常有文化使节来往。各团体将代表作品交茅盾带往苏联,茅盾本人也大量收集我国文艺界各种代表作品达六箱之多。11月28日,茅盾夫妇由沪动身赴苏。
  12月16日
  诗人闻捷在《解放日报》发表通讯《他们在制造自卫战的物质力量——边区某军火工厂访问记》。
  12月17日
  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复信给朱德总司令说:“你7月的来信,最近我才收到。你告诉我要相信中国人民,你还说你也要相信美国人民。”“我刚从纽约城旅行回来,在那儿我讲了关于争取中国民主的斗争;翻译了文件;阅读了其中提到你的新资料——所有这些工作,全是为了写我的书。”“我希望你能把那位中国作家写的你的传记的后一部分,也就是指1929年到现在你的生平的一部分带给我。”“正月里,我将去美国的许多城市讲学,这就是说,在一段期间内,我将中断写书的工作好几个星期。我希望正月以后结束全部讲学,好集中全力来写我的书。我指的是写关于你的生平和时代的书。我已经选定好书名《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这是一本不容易写的书,因为这不仅是你个人的生平,而且是贯穿了中国六十多年来的历史的你的生平。这一生平的背景,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冲击,也必须写进去。正在这里居住和写作的埃德加·斯诺,已经阅读了我的一部分原稿,提了许多修改意见,也必须写进这本书。我必须为这本书从事大量的研究工作,以期每一个历史日期都准确无误。”“有位刚到纽约的英国作家……告诉我,我应该参加春天在印度举行的泛亚会议。但我不想去。因为这就是说,我要停止写我的书,而我写的这本书,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的。”
  12月18日
  周恩来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一年来国共谈判情况的报告。
  12月20日
  著名秧歌剧《兄妹开荒》首次在延安演出时扮演男主角的人民戏剧杰出演员王大化,率领一工作组由嫩江省乘汽车搜集春节创作及演出材料时,车到拉哈附近,不幸坠车头部负伤,当即送讷河医院医治,因伤势过重,于21日逝世。(载1947年1月6日《解放日报》)
  柳青撰写悼念文章《冰雪中悼大化》。说王大化这个以《兄妹开荒》闻名全国的艺术家,从不居功自恃,仍旧保持着一个普通演员的本色。他的革命品质、工作精神以及真诚的高尚人格使他的不算很多的艺术成就辉煌灿烂起来,可以与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媲美了。
  《解放日报》1947年1月19日登出纪念王大化文章:钟敬之的《悼念王大化同志》,李伯钊的《我所见到的王大化同志》,李波的《我不能忘记》,韩冰的《他再不能和我一起在一个舞台上出现了》。
  12月25日
  中央党校文工室新洋片近作《贫农宜兴隆弟兄自动多交公粮》、《韩占国送子参军》等,本月开始在子长县一带乡间巡回演出,观众达两千五百余人,情绪很高。
  12月31日
  周恩来同志在延安给郭沫若一信:“别两月了,相隔日远。国内外形势正向孤立那反动独裁者的途程中进展,明年将是这一斗争艰巨而又转变的一年。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困难,坚持人民路线,我们必能克服困难,走向胜利。孤立那反动独裁者,需要里应外合的斗争,你正站在里应那一面,需要民主爱国阵线的建立和扩大,你正站在阵线的前头。艰巨的岗位,有你担负,千千万万的人心向往着你。我们这一面,再有一年半载,你可看到量变质的跃进。那时,我们或者又携手并进,或者就演那里应外合的雄壮史剧。除在报纸外,你有什么新的诗文著作发表?有便,带我一些,盼甚盼甚。匆匆,顺祝新年双好,阖家健康。超(指邓颖超)托致意。”
  

延安文艺运动纪盛: 1937年1月—1948年3月/艾克恩编纂.—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