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郝凤年


  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会 郝凤年
  说起中国共产党93年既艰苦卓绝又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只要是掌握了一些中国革命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起码常识的人们,只要是秉持着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的人们,都不可能否认延安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都不可能否认延安时期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都不可能否认延安精神所体现的举足轻重的历史价值。
  说到延安、延安时期和延安精神,人们为什么总会浮想联翩、感慨万端?为什么总会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延安究竟有什么样的“宝藏”?延安时期究竟有什么样的“秘籍”?延安精神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值得大家一而再、再而三地来追寻、来探究、来思考呢?笔者拟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为题,力图从这个视角来阐明延安的“宝藏”之所在,来证明延安时期的“秘籍”之所在,来说明延安精神的“魔力”之所在。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觉坚持把是不是“一切为了群众”,能不能“一切依靠群众”,会不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分析判断各级组织机构、各位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活动中群众立场究竟站得稳不稳、群众观点究竟把得准不准、群众路线究竟行得正不正、群众基础究竟打得牢不牢、群众语言究竟听得懂不懂、群众情绪究竟理得顺不顺,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一点都不空洞,一点都不虚幻,一点都不抽象,一点都不含糊。
  一、从一支民歌情真意切的词曲间,体味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出发点——“一切为了群众”
  众所周知,有着灿烂文明的中国是一个民歌的国度。而陕北民歌则更是异彩纷呈、独具魅力,其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迄今为止唱得人数最多、唱得影响最大、唱得范围最广、唱得感情最真、唱得分量最重的《东方红》了。
  《东方红》是延安时期陕北佳县普通农民李有源的即兴之作。当一轮红日喷薄欲出、冉冉升起的时候,他触景生情、情不自禁、有感而发,用千百年来在陕北大地上流传下来的信手拈来、信马由缰的“信天游”曲调之一,把对毛泽东、共产党的判断和评价,通过朴实的语言、准确的概括和形象的比喻,透彻肺腑地唱了出来:“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客观地讲,这支荡气回肠的情真意切的《东方红》,决不是提前有什么人费尽心思、绞尽脑汁通过不正当的办法、手段逼迫出来、诱骗而来的“溢美之词”,而是李有源依靠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的心灵感悟、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倾诉的“产物”,是货真价实的名副其实的“红色经典”,真正代表了获得翻身解放的广大劳苦大众的心声。
  《东方红》这支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的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曾经被我们无数次地想起过、唱起过,但也难免有人对其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实际上,只要仔细地听一听,认真地品一品,我们就可以从中体味出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出发点——“一切为了群众”。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什么?也就是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切为了群众”,就是“为了一切群众”,就是“为了群众一切”。也就是像《东方红》里唱的那样,“他为人民谋幸福”“为了建设新中国”,就是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正因为“毛主席,爱人民”,正因为“共产党,像太阳”,所以广大民众才会对毛泽东做出“他是人民大救星”和“他是我们的带路人”的由衷赞赏,才会给共产党授予“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的崇高褒奖。
  201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时候,笔者曾经创作并公开发表了《再唱东方红》的歌曲:“再唱东方红,歌老情愈浓。人民盼来大救星,中国出了毛泽东。窑洞油灯胜北斗,旗帜引路天下红。三座大山纷纷倒,伟业千秋日月同,千秋日月同。再唱东方红,歌起天地动。主席一心为人民,举世无双大英雄。党群关系心相印,同甘共苦好传统。高风亮节举世仰,数典绝不忘祖宗,绝不忘祖宗。再唱东方红,歌词谁都懂。手拍胸膛想一想,公仆心里民为重。说到做到不容易,脚踏实地劲不松。共产党啊像太阳,丰碑树在口碑中,树在口碑中。”之所以要创作这样一支歌,我的初衷就是想充分表达自己这样一位土生土长的并且长期从事延安时期历史研究的陕北人、延安人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蓄积已久并且历久弥新的纯朴感情、深刻感受和真切感慨,就是想着重强调我们永远不可忘却、必须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出发点。
  二、从一首律诗气吞山河的意境内,理解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支撑点——“一切依靠群众”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而且也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别具匠心,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占鳌头。如果要从毛泽东的诸多律诗中选择一首最具有气势磅礴、气贯长虹、气吞山河意境的,我以为非《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莫属。因为透过这首七律诗的字里行间,我们完全能够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排山倒海的“大气场”,完全能够感觉到一种史无前例的摧枯拉朽的“正能量”。“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这八行五十六个字里,我们有谁能读不懂毛泽东当时激情澎湃的心态和心境,我们有谁能看不到中国革命当时风卷残云的态势和趋势呢?!
  毛泽东这首律诗创作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前夕,即1949年4月,距离他在延安提出“用延安换取全中国”的战略构想,仅仅过去两年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反复咀嚼、揣摩这一发自于肺腑、跃然于纸上的诗篇中那“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势不可当,那“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斗志昂扬,那“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壮阔景象,每每诵来,总觉得铿锵有力,淋漓酣畅,力透纸背,余音绕梁。
  自从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由延安出发,踏上“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之路,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突破国民党军队东起江苏江阴西到江西湖口千里长江防线之际,为什么会有从转战陕北到前往华北、从内线作战到外线作战、从运筹帷幄到决胜千里、从国民党“无边落木萧萧下”到共产党“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势如破竹、状若卷席的节节胜利,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有最重要的支撑点——“一切依靠群众”,就是因为我们党和革命军队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无私支援和可靠支撑,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开掘到理论的“宝藏”、运用着思想的“秘籍”和蓄养了精神的“魔力”。毫无疑问,这种理论的“宝藏”,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种思想的“秘籍”,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这种精神的“魔力”,就是延安精神的独特价值。
  1940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民众讨汪大会上,做过的那篇掷地有声、赞誉有加的《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的著名讲演,就曾特别强调了“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这令人拍案叫绝的“十个没有”,正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坚信马克思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坚守延安精神的过程中,担当起解救“正在受难”的中国人民历史责任时“完全”“彻底”“为着解放人民的”和“为人民利益工作的”最佳状态的真实反映,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致力于推翻“三座大山”“把中网引向光明”的进程中,弘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和“感动上帝”伟大精神的生动写照。不难想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如果同人民群众离心离德、势不两立、格格不入、斤斤计较,甚至在各方面闭门造车、闭目塞听、刚愎自用、孤芳自赏,没有在理论上的积极创新、思想上的积累发展和精神上的积聚升华,就无法接足地气、培植元气、树立正气、提振士气,根本不可能形成那种世所罕见的排山倒海的“大气场”,根本不可能释放那种得天独厚的摧枯拉朽的“正能量”。
  三、从一位农民咬牙切齿的骂声里,认识中国共产党最成功的切入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路线,有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完善、丰富的过程;陕甘宁边区的方针和政策,也有一个不断实践、总结、改进、调整的过程。如何彻底纠正盛极一时的“唯书唯上而不唯实”的偏向,如何完全破解孜孜以求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与“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有机结合起来的难题,对于任何群众路线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来说,不仅要明白最根本的出发点和明确最重要的支撑点,而且也要明晰最成功的切入点;不仅需要在“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的环节上“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而且需要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环节上“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由于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全国最进步的地方”,成千上万的志士仁人从四面八方到延安这一向往已久、众望所归的“圣地”,来寻求救国救民的“真谛”和为国为民的“希望”。自然而然,党政机关的人员逐渐扩充了,各个学校的师生不断增多了,基层群众的负担日益变重了,“鱼大水小”的问题越发突出了,“街谈巷议”的闲话也就时有耳闻了。1941年6月3日下午,延安的那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中猝不及防炸雷,把参加陕甘宁边区各县县长联席会议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当场雷击而亡。这个原本偶发的不幸事件,却令一位农民嘟嘟囔囔、骂骂咧咧、满腹牢骚、大发感慨,咬牙切齿地谴责有眼无珠的“老天爷”:“雷公为什么不打死毛泽东!”毛泽东获悉有人诅咒自己的情况后,不但没有怨恨惩处“出言不逊”“口无遮拦”的当事者,反而从这种貌似“逆耳”“刺耳”,实则“情有可原”的骂声里分析“弦外之音”,搜索“意外收获”。1944年9月8日,在中央警备团追悼死得“比泰山还要重的”警卫战士张思德的那样一个特殊场合里,在以《为人民服务》为题的那样一次重要讲演里,毛泽东就已经讲得相当清楚:“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在1945年召开的为期五十天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更是反反复复说起这个话题:“说什么雷公为什么不打死毛泽东?这些都是闲话,对这些话我怎么看呢?为什么有人希望雷公打死我呢?当时我听到这个话是很吃惊的。说这个话的时间是1941年,地方是边区,那年边区公粮征收二十万石,还要运公盐六万驮,这一下把老百姓搞得相当苦,怨声载道,天怒人怨,这些事还不是毛泽东搞的?因为我也主张征收二十万石公粮,主张去运盐。当时不运盐也不行,但是运得久了就不好。这就迫使我们研究财政经济问题,下决心搞大生产运动,1942年公粮减少了,1943年也减少了,这就解决了问题。”“我不怪说这个话的人,而怪我们自己征了二十万石公粮,因此我们是有责任的。于是,我们就研究财政经济问题,只有从这方面才能解决问题,不然有一天雷公就真会打死我了。”从毛泽东这一段段坦荡无私、言之有物的话语中,我们完全可以想明白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认识高度和认可程度。正因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熟悉了基层的真情实况,真正了解了群众的真情实感,真正倾听了各界的真知灼见,才能够形成肝胆相照、血肉相连、水乳相融、鱼水相依、舟水相济和心心相印的党群之间、干群之间、官兵之间、军政之间和军民之间的密切关系,才能够在各方面和各层面都呈现出无私无畏、全心全意、合情合理、群策群力、不屈不挠、严格严肃、自省自爱的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四、从一段我党举足轻重的历史中,传承中国共产党最耀眼的闪光点——“为民、务实、清廉”
  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期13年,在其93年发展历史中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都明白,历史确实是不能假设的;我们更清楚,历史尤其是不敢忘记的。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创造辉煌、成就伟业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从弱小到强大、从迷茫到清醒、从摇摆到坚定、从被动到主动、从分歧到一致、从失误到胜利的全面进步、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时期。怎么看待历史问题特别是中国革命历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把话讲得十分深刻、相当到位:“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认为,延安时期就应该是这部“教科书”中最引人入胜的精彩篇章,延安精神就应该是这种“营养剂”里最让人放心的洁净“成分”。
  目前,全党还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一直在想,在“继承了延安精神就了不得,背弃了延安精神就不得了”的问题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如何进一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结成同盟,如何把思路再理得清一些,把功夫再下得多一些,把镜子再擦得亮一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挖掘、传承、利用延安时期极其宝贵的红彤彤、光闪闪、沉甸甸的历史经验,刻不容缓,时不我待。无论是从“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来谈收获,还是从“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来尽责任,或者是从“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来谋幸福,都离不开传承中国共产党最耀眼的闪光点——“为民,务实,清廉”。这六个字,极为精练;此三方面,特别简明。无疑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具有“专利性质”的最重大的防微杜渐的“发明”“创造”,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产生“品牌意义”的最拿人的克敌制胜的“秘方”“绝招”。
  如何联系当前面临的严峻复杂艰巨的反腐倡廉形势,怎样结合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善于并勤于借鉴延安时期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借鉴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真正读懂“教科书”,努力吸收“营养剂”,多找些“门道”,少凑点儿“热闹”;多干些实事,少说些空话;多建些功德,少留些祸患。
  一是要努力传承好为民报国的精神。要像延安时期的共产党人那样:“靠人民,支援永不忘”“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营造“甘为民仆耻为官”“只见公仆不见官”的政治生态环境,进一步让为民报国的精神在凝聚中国力量的过程中产生伟大的号召力。
  二是要努力传承好务实求真的精神。要像延安时期的共产党人那样:“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多学习、掌握、运用一些“香的马克思主义”和“活的马克思主义”,多拒绝、反对、抵制一些“臭的马克思主义”和“死的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让务实求真的精神在坚持中国道路的过程中彰显巨大的说服力。
  三是要努力传承好清廉勤政的精神。要像延安时期的共产党人那样:“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对工作要“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要“极端的热忱”,进一步让清廉勤政的精神在实现中国梦想的过程中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研究/王长寿,樊为之,王天丹主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