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自序

约翰·高林


  下面叙述的故事,是一首战时友好之歌。故事的背景是1944年中国的延安。这是我的故事,也是其他美国“迪克西使团”成员同事们的故事。当时,美国和中国政府在对日作战中都遭受失利的情况下,我们和中国共产党人就出现了一起打败我们共同敌人的军事目标和从人道主义出发谋求尽早结束这场巨大的战争灾难。
  “迪克西使团”是一个军事使团,它被派去考察把共产党人作为一支抗日战斗部队的可能性。我们回国时带回的报告对此作了肯定性的结论。但这些报告随后就被麦卡锡主义的政治勾当淹没无闻。同时原子弹的投掷也使这些报告形同废纸。接着,多数“迪克西使团”的成员也就被解除政府工作的重要职务。
  1945年,我上交了小心保存的有关中国战地情况的档案,但这些档案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都无人问津。1972年,在“乒乓外交”使美中关系出现解冻以后,这些档案又原封未动地还给了我。
  华盛顿关闭了准确了解中共的大门,使美国付出了代价。这就是在整个冷战年代美国没有一个明智的对华政策。美国也同时丧失了一批杰出人物为它服务。这些人物熟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并与中国革命的领导人建立了私人的友谊。我认为,要是对延安的考察成果得到当时派我们前去的这些政治家们的重视,造成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形势本来就可以避免。
  根据我个人的看法,我在本书中提到的一些人物变得比其他一些人更加重要,对这些人物因而用了更多的篇幅加以叙述。当然,这并不意味说,其他关键人物在全局中就不太重要。我形成这些看法仅仅是根据他们当时同我的来往关系如何,
  下面我把我的档案以及我和其他还活着的“迪克西使团”成员的回忆材料汇编成册。这本册子并不是作为一个准确的历史文件来写作的。
  《忆延安精神》叙述了在中国历史上开一代纪元的初创阶段的真人真事,但愿这本书能移除失误的政见和误解撒下的种子,并能促使美中相互合作的新时期的到来。
  我们在书中对地名和人名一般采用中国的拉丁拼音法,但有些地名、人名由于其韦氏拼音已广为人知或手头没有现成的拼法,因而仍沿用韦氏拼音。恳望读者对此拼法不一的情况予以谅解。
  我是使团的正式摄影师。书中绝大多数照片是由我亲自拍摄的。在每章首页描写延安日常生活的木刻画,是许多著名和不知名的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在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初创作的,均由周恩来惠赠。我感谢谢伟思给我的支持。我感谢我亲密的已故朋友马海德大夫。现在我谨以此书奉献给他。
  最后,我要感谢弗雷德·埃蒙特罗特,他帮助我整理了部分手稿。我还要感谢出版人克里斯廷·斯韦尔斯,她协助和支持我把我所有的资料收集一起,汇编成册。
  约翰·高林
  1991年7月
  

延安精神——战时中美友好篇章/高林著 孙振皋译.——北京:华艺出版社,1992.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