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二章 最初印象

约翰·高林













  我们这架C-47型飞机从重庆附近的军用机场起飞飞往延安。我们必须飞经一个日本空军基地的附近地区,这使我们的驾驶员钱皮恩上尉非常担心,因而我们用了两架战斗机来护航。延安机场没有起降我们这种大型飞机的设备,而且这个机场即使在过去降落过什么飞机的话,也已经有几年没有使用了。由于延安深处中国广阔内陆的偏远山谷之中,它是一个理想的战略要塞。延安谷地在海拔1000至2000米的黄土高原之上,黄土是一种从山上表土层吹下的沉积粘土和附近戈壁滩上沙土的混合物。甚至对受欢迎的客人来说,延安也是个难找的地方。一座古老的黄色宝塔孤零零地矗立在一座山顶之上,这是唯一供人识别的标志。但这座宝塔没有公认的坐标,我们必须来回飞越几个山谷,才最后看到这座宝塔,进行降落。
  当飞机降落后在跑道上滑行时,起落架左轮突然陷入一座古坟。这使飞机的螺旋桨刮到地面。正在这时,驾驶员关闭了发动机,从而有可能救了他一命。几秒钟以后,还在转动的螺旋桨突然脱离转动轴飞向机身,冲破了驾驶员脑后的驾驶舱铝壁。
  我们下飞机时,站在机旁的有周恩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将军和毛的私人医务顾问马海德大夫。在他们后面,还有一排当仪仗队的士兵。在初步介绍这些高级领导人以后,我们和满脸笑容的农民见面。这些农民穿着褪了色的破旧衣服,他们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大为惊讶,而我们则对他们粗犷的外表和对中国这一地区从未见过的落后状态也一样感到大为惊讶。
  中国共产党部队穿着破旧的补钉制服。他们只有两辆用作运输的汽车。一辆救护车——这辆车也是毛和周恩来的交通车,和另一辆平板卡车,这大约是1930年的产品。因为我们是从重庆直接来到延安的,因此对比十分强烈。共产党人四面受敌,三面被国民党包围;第四面则面临咆哮的黄河,河东就是日本占领区。延安地处陕甘宁边区,是华北共产党控制的六个地区之一。尽管日本人在1938年对延安进行过轰炸,但它仍然是共产党领导下唯一没有受大规模战争洗劫的地区。由于资源有限,在这个实际面积相当于日本的共产党地区,它实行政策是十分明确的:人员在军事、行政和医务学校接受培训;组织机构则是学习合作化的优秀范例,总结发展形成的。
  在重庆,国民党人资源丰富。由于蒋介石的亲信纷纷囤积美援物资,政府处于瘫痪状态。被抓壮丁的国民党士兵,经常被捆绑送进新兵中心。国民党军队将领不能和日本人进行持续作战,因为军队士兵营养不良,强行军就会送了他们的性命。
  在延安,虽然我们不和共产党部队共同起居作息,但我们常常花时间观察了解他们的活动。共产党有一个两年制的正规兵役制度,自愿参军者人数踊跃,大大超出实际需求。在训练中,他们强调最基础的攻防战术,同时还在第一年进行打靶、拼刺等通常的训练科目。他们鼓励士兵进行竞赛,对投弹、拼刺、打靶和体育成绩优秀者发给奖励。这些共产党士兵在经过训练后,都具有高度的军事纪律、政治士气和决战决胜的意志。共产党士兵还以高度机智而闻名,中国报刊经常把他们比作“人猴”。
  共产党的军事机器运转非常自如。他们的地图作业,对敌方阵地的标记,对驾驶员的救援,对了解敌占区的情况,对掌握海上登陆作战所需的潮汐涨落、海岸水深等情报,都是第一流的。他们掌握的基础专业知识,激起我们强烈的欲望,使我们想更多地了解在延安以外地区他们的民兵活动情况。民兵是共产党红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中国农民组成的一支土造军队。他们的武器包括铁镐、铁铲和土枪土炮。这些土枪,象老式的打火机那样用火花和浸透液化气的棉团点火。有时,我们还很难区别哪些是民兵,哪些是红军。
  在延安,中国部队的作息时间通常从5点开始,参训部队课程要很晚才结束。从5点到6点,他们出早操,然后早餐。每一个连队有自己的炊事员和小卖部。他们的训练科目把工作和娱乐结合起来:两小时训练,两小时政治课和讨论,一小时休息,两小时“识字课”,两小时游戏体育活动、吃饭、唱歌和开小组会。
  把游戏、娱乐和政治学习结合进行的方法,培育了共产党人战胜优势敌人所必备的思想和军事能力。毛在延安走来走去好象是他自己大学里的校长,那里显然不拘礼仪。人们漫步街头,倾吐衷肠。士兵和军官在轻松的同志式友爱气氛中,相互谈天和开玩笑。在集会上不安排座次。在讨论中,毛和所有其他人都简单地被称作“同志”。在制服上没有军衔标志、单位编号或其他番号。
  人们种植自己的粮食,并培植和收割蔬菜。毛和其他共产党领导人对自己种植的成绩深感自豪。一个屡见不鲜的现象是,一名将军在作简要军事报告以前,首先展示他自己菜园中种植的特大瓜菜。
  共产党人希望和美国人结成同盟,因为他们对史迪威和罗斯福有高度的敬意,并希望华盛顿能承认其为一心想而且有能力打败日本人的合法政府。他们愿意把他们的计划、目标和军事胜利告诉我们。在延安之所以诸事顺当,主要是由于他们处境比较简单,也由于共产党人忠于他们的理想和彼此以诚相见。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了他们党的中文名称的字面含义——“共同生产党”。正是这种赤热之心和思想的不断交流,使他们终于取得了内战的胜利,缔造了新中国。
  

延安精神——战时中美友好篇章/高林著 孙振皋译.——北京:华艺出版社,1992.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