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传承弘扬延安精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

李俊虎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军事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形势下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力量源泉。新的形势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必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具有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必须以满腔热忱继承弘扬、代代相传
  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本质所在,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所在,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一)密切联系群众蕴涵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简明而又通俗的概括。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克敌制胜的传家宝。它正确地解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识论和辩证法。它还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党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只有一切为了群众,才能实行彻底的群众路线,才能在行动上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也才能把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很好地统一起来。
  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最基本的原则。党为人民谋利益绝不是站在人民之上,而是依靠群众去完成群众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离开人民群众的力量,党就会一事无成。一切依靠群众是建立在历史唯物论基础之上的。依靠群众必须相信群众,相信群众的创造力,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是群众路线根本的领导方法,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人民群众不仅是力量源泉,也是智慧源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而实践主要是群众的实践,必须依靠群众的实践来认识世界,又必须依靠群众的实践来改造世界。
  (二)密切联系群众形成于延安时期
  延安初期,党对群众路线进行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总结,使之得到理论上的提炼升华,形成了完备的科学形态和精深的理论体系而臻于成熟,成为党宝贵的精神财富。1942年党开展了整风运动,毛泽东总结了党过去实行群众路线的经验,提出并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作为党联系群众的基本方法和领导方法。①进而党又进一步提出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为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人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等,批判了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错误思想。为了对付国民党顽固派和日寇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党开展了大生产运动,组织群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大改进了机关干部的作风,加强了干部和群众的联系,密切了党政军民间的关系,并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党的群众路线是长期革命斗争中党群关系的理论结晶。它在大革命中萌芽,在土地革命斗争中初步形成,在延安时期成熟,无不集中反映了各个时期党群关系的密切程度。也正是延安时期党联系群众的实践,使全体党员进一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把密切联系群众化为自觉的行动,建立了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鱼水相依的军民关系,群众路线才得以全面形成和发展,才实实在在成为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成为全党建设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三)密切联系群众是共产党人的显著标志
  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就是和广大人民群众有着血肉不可分割的联系。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的源泉和胜利之本。是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这是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党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党密切联系群众,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革命就发展,就胜利;什么时候党脱离了群众,违背了党的群众路线,革命就会遭受损失。因此,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共产党人只有扎根于群众之中,同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着心,才能克服千难万险,立于不败之地。
  把“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工作作风”之意,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这是延安时期党对党群关系的一个科学总结。群众是历史真正的主人。靠群众者强,顺群众者昌,离群众者衰,违群众者亡,这个千古不移的法则,蕴藏在变化纷呈的历史事件之中。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始终依靠和联系群众。因为无产阶级政党与群众利益的一致性,使其必须也能够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的本质所在,是密切联系群众成为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根本原因所在,是延安时期形成党群血肉关系的先决条件。
  二、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面临新的考验,必须以清醒头脑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密切联系群众是贯穿延安精神的一条主线。人民群众永远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力量源泉。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带领全党全军自觉实践。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的标准。正因为长期以来,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基本建设的巨大成就,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技术及各领域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党执政60多年来,由于世情、国情和党情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党密切联系群众、提高执政能力、改进工作方法、纯洁思想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一)西方自由思潮涌入对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考验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激烈,自由思潮暗流涌动,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织。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较量仍在持续,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和历史价值观,对广大党员产生了一定影响。当然要求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动摇,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社会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真正做到既防止外来腐朽思想对党的群众观和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影响,又积极吸收人类社会文明成果,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国内环境发展变化对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考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就、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社会出现了新的不同阶层,拥有不同利益,具有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诉求。而不同阶层又存在着所受教育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其政治素养和思想表现参差不齐,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党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党必须主动应对,积极研究和有效解决面临的新的形势和问题。
  (三)党的自身建设状况对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考验
  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500多万党员的大党。改革开放以来,党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政策从根本上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党员队伍结构虽然不断优化,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思想教育不够深入扎实,一些党员干部对马列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淡漠了,特别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以权得利及各种脱离群众的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党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对此,党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结合建设和改革新的实践,创造新的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使党始终成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也是党自身建设所面临的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在创新发展中弘扬延安精神,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必须以实际行动改进作风、反腐倡廉
  延安精神不仅属于历史,而且属于现在,属于未来。伟大的延安精神培育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党联系群众、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进取的强大力量。党的奋斗目标和人民群众的追求是完全一致的。党紧紧依靠人民、带领人民,前赴后继、历经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在新的征程上,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强调全党要“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而且提出了“八个必须”的基本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③落实要求、实现目标,在当前要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下大力转变思想作风,改进工作作风,反腐倡廉,在创新与发展中弘扬延安精神,不断促进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一)加强宗旨教育,强化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延安时期,我们党反复强调,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群众。当时,在延安那样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党与人民结下了骨肉深情,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虽然党所面临的环境和任务同延安时期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对此,必须首先深入开展党的宗旨教育,学习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切为了人民的高尚风范,学习徐特立、林伯渠、董必武、谢觉哉、吴玉章“竭尽忠诚、含辛茹苦、勤政为民”的延安“五老”精神,以张思德、白求恩、雷锋、焦裕禄等为榜样,对比分析差距,着力解决好“为谁服务、为谁当官、为谁用权”等问题,④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站在关系党、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恪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注重改进作风,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形象
  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党的优良作风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延安时期是党的历史上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那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当官没有官气。人们描述当年的延安“只见公仆不见官”,形容当年的中央领导人“朴素浑如田舍翁”。这种“官”与“民”差距的缩小、界限的模糊,带来的是心心相印的凝聚力,一呼百应的号召力,无往不胜的战斗力。⑤新的形势下,党中央做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各地也相应出台了改进作风的措施,为民务实清廉之风随之扑面而来。从调查研究、轻车简从,到改进会风、力戒空话,从减少交通管制,努力做到不封路、不拉警报,到严格控制住房用车规定等,都十分具体细致,也符合人民群众的心愿。对此,必须高度重视,一丝不苟、举一反三地落实到行动上。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研究讨论改进工作作风会议上指出的:改进作风不是作秀,不是沽名钓誉。这“两个不是”告诉我们,改进作风是回应群众关切,推动社会发展、维护党的形象的务实之举。要坚决纠治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无所作为和贪图享乐等作风,坚持反腐倡廉,坚决制止一切损害群众权益的行为,做到勤政为民、廉政为民。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清正廉洁、带头实干、不计得失,使党的作风和形象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以更加有力的行动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三)坚持求真务实,多办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事实事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思想和行动的指导路线。实事求是,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实践精神;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也是共产党人的行为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内核。胡锦涛同志2004年4月14日在陕西考察时指出:“我们坚持和发扬延安精神,很重要的就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依据群众利益和群众愿望想问题、做事情,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作决策、干工作,事事想着群众,处处为了群众,勤勤恳恳为人民谋利益,为群众克服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多办好事,多办实事。”⑥习近平同志也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扎扎实实多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就是要从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抓起,又快又好地发展社会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时,要特别注重深入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真心实意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解难题。用真挚的感情、火热的心肠、温暖的双手赢得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戴。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⑦
  (作者单位:解放军边防学院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①张远葆主编:《延安精神论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4页。
  ②张远葆主编:《延安精神论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9页。
  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第13页。
  ④《中国军队政治工作》,2011年第3期,第11页。
  ⑤黄宏主编:《延安精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第183页。
  ⑥《人民日报》,2004年4月l4日,第一版。
  ⑦《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第13页。
  

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