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及其现实启示

郑志飚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形成并坚持和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千锤百炼更加坚强的重要原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延安时期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科学内涵
  延安时期,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养成,经历了从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全党普遍整风前的初步形成、1942年全党普遍整风到1945年党的七大全面成熟、党的七大后到党中央离开陕北前的继续发展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实践到理论逐步成熟、完善发展,正如毛泽东在讲到党的学风时所指出的:“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①并且强调,学风和文风,都是党风。在党的七大上,他对党的优良作风作了高度概括,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②
  一般来说,传统是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的总称,就是把具有一定民族、地方或集团特色的社会文化因素,如风俗、习惯、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世代相传,不断承继。
  政党的性质不同,其作风就必然不同。共产党的党风,就是共产党人的行动特点,就是共产党人在坚持党的指导思想、贯彻党的纲领路线、执行党的组织原则的各种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党性特点的态度、风格和精神。表现在共产党人的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是共产党人独有的作风,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本特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一切政党的作风都是在它的世界观指导下形成的。离开世界观的指导,作风的形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共产党的党风也是在自己的世界观指导下形成的。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就决定了共产党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作风,必然是而且主要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所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共产党人的党风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共产党的党风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党风的根本特点。
  二是服务于党的纲领路线。党风和党的纪律一样是实现党的纲领路线的重要保证。党风与党的纲领路线关系密切,二者相伴随而产生和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结合在一起。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主要表现在党风要服从、服务于党的纲领路线,保证党的纲领路线的正确制定和贯彻落实。我们不能设想,有离开党的纲领路线而孤立存在的党风;也不能设想,有不服务于党的纲领路线的党风。在党的纲领路线正确的前提下,所谓党风建设,主要是解决全党用什么态度、什么精神贯彻执行党的纲领路线的问题。
  三是具有鲜明的党性。凡是党风都具有鲜明的党性。延安时期形成的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就是具有鲜明党性的作风。不具有党性的作风,不是政党的作风。是否具有鲜明的党性,是识别党风、坚持党风的一个重要标志和重要原则。
  四是党特有的行动规范。党风离不开党的实际行动,但党风又不等于党的实际行动,它是党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和风格。因此,不能说党的实际行动就是党风。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纲领路线指导下,同时以党的作风原则为指导、为规范,党员才能保证自己的行动具有党性特点,符合党的要求。所以,党的作风具有党的行动规范的特点。离开了行动,党的作风就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离开了党的作风,党的行动就失去了规范,失去了自己应有的特点。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在行动规范方面,保证党的纲领路线的贯彻执行。
  从根本上讲,政党的传统和作风是与政党的本质属性以及反映这种本质属性的政治理论、思想观点密切联系并受其支配的。因此,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本质内涵,首先是党风是由党的世界观决定的。我们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党在运用这个世界观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地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来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及其方针政策,来正确认识和解决革命和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必然要形成自己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其次,党风体现着党的性质,是由党性所决定的。党性作为政党的本质属性,是政党所代表的阶级特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党性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特性的高度凝结和升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总结、提出并确立了一整套体现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党性原则,成为党风形成的根基和依据。再次,党风的核心问题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以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党始终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党的这种根本宗旨体现在行动上,就要求每个党员做到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言论和行动以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主要内容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概括和表述。延安时期的“三大作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强调的“民主集中制”作风、江泽民概括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胡锦涛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四个大兴的作风”等。但最主要和最根本的,还是延安时期形成的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本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依据这种对规律性的认识,制定出路线、方针、政策和实施办法,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执行。这种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客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作风,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核心在于培养一种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关系,用延安时期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有的放矢”,“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③这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精辟阐述,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质就是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是在不断认识客观事物内在规律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着重于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解决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学以致用,知行统一,使革命理论真正发挥出指导实践的作用。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重要的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其精神实质。就是要在掌握基本理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探讨解决实践中的矛盾和问题上下功夫;就是学以致用,忠实地贯彻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的精神力量,变成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巨大物质力量;就是在思想言行中彻底抛弃主观背离客观、理论脱离实践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联系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一是要联系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力求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要联系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三是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解决好如何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四是联系国际国内的形势,提高对形势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增强政治的坚定性和敏锐性,牢牢把握大局,辨别是非,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五是联系改造主观世界的实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核心内容,是确立党的政治优势的根本条件。它为我们党的生存和发展,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战胜重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根本法宝。
  我们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始终认为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民创造的。基于这样一种唯物史观的认识,党在领导人民群众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也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的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
  密切联系群众的本质内涵在于奉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永远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勇于牺牲,勇于奉献,热心为群众服务,通过切实有效的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行动,取得他们的衷心拥戴支持,使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坚决摒弃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的官僚政客作风。要坚持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把对党负责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对上级负责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既要在政治上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群众及时解决实际困难。
  全党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广泛深入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上,我们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为人民和靠人民的关系。党之所以能同群众保持紧密联系,是因为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只有为人民,才能靠人民,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二是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的同志将二者对立起来,认为自己是坚持党的原则,就听不进群众意见,其实二者是一致的,我们党历来把群众的根本利益看成是高于一切的,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利益,对于党的干部来说,就是要把党的最高原则和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三是民主和集中的关系。群众的意见不可能都符合实际,同一事物往往总有多种多样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既要听取群众意见,又要善于集中采纳正确的意见,吸取不同意见的合理因素,科学地作出决策。决不能因为群众中有不同意见而不加分析地否定群众意见,更不可以借此而独断专行。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私利,能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不断克服消极因素,发扬积极因素,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不断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把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消除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有效方法;是发扬党内民主,实施党内监督的有效手段;是抵制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党风建设,拒腐防变的有力武器。客观世界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党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矛盾必然会反映到党内。为了克服不良思想意识对党员的侵蚀,保持党在正确理论和纲领路线基础上的团结统一、行动有力,就必须正确开展党内思想斗争,正如延安时期毛泽东所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④。如果党丢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就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党员、干部丢掉了自我批评的武器,就失去了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能力,就有腐化变质的危险。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本质内涵在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正确开展党内思想斗争,通过积极认真的思想交锋,澄清是非,提高觉悟,增强党性,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作风的消极影响。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目的,在于求得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正确反映了事物矛盾运动规律和党内生活的实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忠实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无私无畏、勇于解剖自己,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首要的是从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出发,敢于对错误思想言行进行批评,不徇私情,无私无畏,坚决摒弃明哲保身,当“老好人”的态度。同时要正确掌握政策和批评的方针、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充分说理,把握分寸,不搞过火斗争,不闹无原则纠纷,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允许和鼓励批评与反批评,与人为善,重在启发教育,决不能以势压人,更不能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现实启示
  党在延安时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历史,认真研究和总结我们党90年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始终置于党的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我们党始终把作风建设视为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强调要把党的作风建设贯穿于党的其他方面建设和各项实际工作之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开创性地论述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号召全党大力改进作风,强调“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从作风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到“关系党的生命”,反映了我们党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党长期的奋斗历程也证明,党的好作风、好形象具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号召力。正因为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我们党形成了与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相并列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优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成就。
  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尤为重要,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影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也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在改革和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党中央提出党的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党的十七大更加强调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并要求全党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我们必须把深刻的思想认识化作切实的实践行动,采取得力措施抓好党的作风建设,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二,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始终适应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来进行。不同时期的党风建设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形成了不同的鲜明特色。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改变,党的作风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同社会环境的党风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党所处的内外环境、中心任务以及党的思想理论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给党的作风建设以重大影响,使其更具有时代的风貌、内容和特征。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培养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民主集中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作风,无一不与当时的形势要求相适应,无一不体现着当时的时代精神。建国初期的党的作风建设以反对骄傲自满、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主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努力培养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新作风。这些新的优良作风主要的就是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等等。正是有了这些良好的作风,我们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才得以深入贯彻,我们党才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样,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三,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围绕密切党群关系这个核心来展开。政党的作风作为一个政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和工作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比较稳定地反映了政党的特征,必然成为外界评价政党的重要尺度。从人民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政党作风优良,则必然代表人民利益;作风不正,就会背离人民利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党明确提出要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切实抓好执政党的党风建设。
  党群关系是衡量党风建设成效的晴雨表。坚持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尽管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有所不同,但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改变。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党始终坚持并充分发挥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才在90年的风雨历程中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带领人民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依然是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我们必须始终如一地做到这一点,才能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坚持并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始终按照党的建设的整体部署来推进。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整体,作风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从党的历史看,我们党非常注意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到党的建设全局中,把它同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看成一个统一体,全面推进、协调进行。党中央系统总结了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经验,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服务大局,整体推进,从严要求,标本兼治。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党的作风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带动和促进政风、行业风气和社会风气建设。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领导延安整风时,就把作风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旗帜鲜明地强调,要通过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通过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通过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实际上就是要从整体上端正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通过整顿党风、文风和学风,树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改革和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从作风建设整体推进的高度,提出了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新要求,为新时期的党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五,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始终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来加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重点。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的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党风、政风、民风。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好了,就能在人民群众中产生积极的影响;领导干部的作风没有建设好,就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会使人民群众与党产生巨大的离心力。因此,党中央始终把干部作风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紧抓不放,这也是根据党的作风建设历史经验作出的科学判断。
  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用好的“官风”带出好的民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针对部分领导干部滋长的“官气”,明确指出,有些干部是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人,靠资格吃饭,做了官,特别是做了大官,就不愿意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这是一种很恶劣的现象。要破除官气,要扫掉官气,要在干部当中扫掉这种官气。胡锦涛强调,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使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用实际行动为广大群众做出榜样,用好的“官风”带出好的民风,用良好的党风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形成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
  (作者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3—109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0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1097页。
  

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90年/梁星亮等主编;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