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绪论 一、3.延安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陈登才,郑志飚


  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包括从1935年秋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26日毛泽东给延安人民的复电发表为止,整整14年的时间。这14年中,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革命阶段。与此基本相适应,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也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35年秋到1941年初,包括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前期,是延安精神的产生和初步形成时期。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战胜艰难险阻,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到达陕北。12月,毛泽东写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结合对过去政治策略上的错误的清理,批评了把“本本”当圣经的思想。为了从思想上彻底肃清王明教条主义的影响,使党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利用当时延安工作环境相对安定的条件,于1937年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两篇哲学著作,对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上作出了科学的总结,从理论上澄清了本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这一时期,毛泽东还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纪念白求恩》、《改造我们的学习》等一系列著作,阐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倡导优良作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最完整的解释,就是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说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个阐释言简意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与此同时,由于我们党的领导转移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上来,随着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行,进一步加强了党的政治、组织和作风等方面的建设,继承和发展了党创立以来,包括井冈山时期、长征时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倡导、培育和带动下,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内容的延安精神初步的产生和形成了。1941年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上,首次提出了延安精神的概念。他说:“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他们的思想中、行动中,没有丝毫消极态度”。他热情称赞了延安县同志的不怕困难、认真负责、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态度。“希望全边区的同志者有延安同志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工作态度,这样的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样的调查研究工作,学会领导群众克服困难的马克思主义艺术,使我们的工作无往而不胜利。”
  第二个时期,从1941年初到1945年春,即抗日战争的中、后期。经过延安整风运动至党的七大,是延安精神全面形成的时期。
  毛泽东于1941年5月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以后,又于1942年2月在中央党校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由此开始了全党普遍的整风运动。针对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三股歪风,党有领导有步骤有目的地选学马列著作和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陈云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22个文件,联系党的工作实际和党员的思想实际,科学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分析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整顿了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大大提高了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使党的思想和行动达到空前的团结和一致。具体讲,一是克服主观主义,提高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素养,从思想认识上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为了克服主观主义,毛泽东发出在全党范围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1942年,张闻天身体力行,率领调查团赴陕北和晋西北农村进行了长达15个月的实地调查。与此同时,中央各部门和西北局、各团体也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了调查研究的具体计划和措施,形成了全党范围的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风气。为了纠正领导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 1943年6月1日,毛泽东还为中央起草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概括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号召全党用这种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方法去克服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二是克服宗派主义,提倡团结友爱,顾全大局的精神。毛泽东认为,党内的宗派主义妨碍党的团结;党外的宗派主义妨碍党团结全国人民的事业。因此,他告诫全党,共产党员决不可以脱离群众的多数,要照顾多数,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工作。提倡同志间的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以实现全党大团结。三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并率领全党,以恳切的同志式的态度,帮助犯错误的同志纠正错误,使广大党员干部振奋了精神,明确了方向,达到了坚持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共同前进的目的。四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在主要是依靠个人的自觉性,开展自我批评的同时,提倡同志之间的互相批评,互相帮助,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解决党内矛盾,开展党内斗争。延安整风运动还反对了“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由于延安整风的开展,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巩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新局面。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①这一高度的理论概括,连同这一时期毛泽东等对共产党人党性要求的一系列论述,构成了延安精神的基本体系,标志着延安精神的正式形成。
  第三个时期,从1945年春到1949年10月毛泽东对延安人民复电的发表,包括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延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阶级决战的严峻形势,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延安精神。也正是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进攻,争取人民革命最后胜利的历史搏斗中,集革命传统精华的延安精神得到了全面的丰富和发展,成为打败国民党蒋介石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
  这一时期,我们党主要研究和解决的是如何迅速夺取全国政权和执政以后的建设问题。毛泽东和党中央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防止脱离群众等论述,不仅为执政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对延安精神赋予了新的内容。
  解放战争初期,我们党在与国民党的力量对比方面处于劣势,但由于全党继续保持和发扬延安精神,在思想和精神方面处于明显的优势。毛泽东指出:“为着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必须十分节省地使用我们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力戒浪费,努力生产,检查和纠正贪污现象。“总之,我们是一切依靠自力更生,立于不败之地,和蒋介石的一切依靠外国,完全相反。我们是艰苦奋斗,军民兼顾,和蒋介石统治区的上面贪污腐化,下面民不聊生,完全相反。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是一定要胜利的”。②正是经过艰难困苦的斗争,我们党终于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取得了人民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预见到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能否戒骄戒躁,保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防止资产阶级思想侵蚀,是党兴衰的关键。同时因为,中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为此,毛泽东号召全党同志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10月26日毛泽东就向延安的同志们和陕甘宁边区的同胞们发出了《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著名电报,他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这里,毛泽东对延安精神再次作了新的最概括的表述,并要求把延安精神推广和传播到全国。这是延安精神得以丰富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3—109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87、1188页。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陈登才,郑志飚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