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弘扬延安精神 一、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延安精神 1.延安精神并没有过时

陈登才,郑志飚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是十年里中央就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的第二个正式决议,体现了党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极端重要地位的决心,也是指导今后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如何认真、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定,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十分严重的任务。为了确保这个任务的完成,必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进一步开创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一、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现在,我国已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任务是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环境和任务已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延安精神是否继续适用,是否已经过时?我们的回答是:延安精神不仅是我们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而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延安精神。
  1.延安精神并没有过时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过去极左思想的影响和前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冲击,有人把延安精神等同于“贫穷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有人以为延安精神是战争年代军事共产主义的产物,现在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延安精神已不合时宜;还有人认为延安长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在这样的穷乡僻壤所形成的传统和作风,自然是一种封闭精神,贫穷精神,等等。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和培育的最重要、最宝贵的精神文明成果,它是一种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民族精神。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辩证关系的观点看,社会意识有它自身的规律性。延安精神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先进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潜在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为弘扬延安精神开辟了广阔前景。实际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延安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愈来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巨大精神动力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鲁迅曾经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进步。”这民魂就是中国民族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之魂。延安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条件下的表现。延安时期虽然已经载入史册,但延安精神之树常青。
  第一,延安精神的精髓——实事求是精神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也是形成延安精神的思想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它既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和哲学基础,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论升华,它积淀在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影响和熏陶着中华民族的千秋万代。所以,延安精神一经产生,并为群众所掌握,就变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它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至成为今天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精髓。我们要像延安时期广大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那样,联系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刻苦学习、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改革和发展的事业,改造世界观,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即使将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成功了,也还要实事求是。
  第二,延安精神的灵魂——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更不存在过时的问题。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决定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万众一心,精诚团结,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今天,我们党的基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为迈向共产主义创造更好的条件。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依然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目标、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因此,延安精神赖以产生、发展的根基——共产主义理想并没有放弃,更没有过时。相反,进一步高扬共产主义理想,学习和弘扬光大延安精神,有利于促进我们更自觉地坚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我们要努力学习和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确保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第三,延安精神的本质和核心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没有变,也永远不会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宗旨的彻底革命性,也体现了延安精神的本质。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里,共产党人陶冶、锻炼、培养了自己大公无私、一切为人民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信任。从党的领袖到普通党员,从工农干部到知识分子,都自觉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在党员、干部中形成了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浩然正气和优良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更需要继承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但却有极少数党员干部逐渐淡化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些人把“等价交换”原则引入政治生活领域,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甚至贪赃枉法,严重玷污了党的威信和形象,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不铲除这些腐败现象和歪风邪气,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颜色”的问题。因此,必须在党内继续深入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扎扎实实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时刻牢记是人民的小米哺育才使我们党走上了执政地位,自觉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实实在在的政绩让人民高兴,以廉洁为民的政风、党风使人民放心。
  第四,延安精神的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并没有过时。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也是自尊、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过去,我们克服困难,不断进取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今天,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仍然是我们的立足点,还要继续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艰苦创业精神。要承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艰难缔造的过程。我们的经济起点低,资源并不丰富,资金也十分紧张,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很多。解决这些困难,不能靠别人的恩赐,而要靠自己的努力,靠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就是利用外资、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其成效大小和损益得失,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条件和实力。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和一切生产、经营者,坚持开源节流、勤俭办企业,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在新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在一切社会的、经济的交往中,自觉继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增强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坚决反对和强力制止任何贪图奢侈豪华、铺张浪费、任意挥霍国家财力和人民积蓄的资产阶级腐朽习性,把艰苦创业精神逐步变成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切生产经营过程的自觉行为,造成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应有新风。
  总之,延安精神的本质特点并没有因为某些历史条件的改变而过时,作为上层建筑,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它不仅属于30、40年代的延安时期,而且属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整个历史时代。在90年代以至整个21世纪,中国人民、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都离不开延安精神。一句话,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既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呼唤,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陈登才,郑志飚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