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二)中国革命

张远葆


  公元1840年,是一个永远留在中国人民记忆里的年份。由此开始的中国近代史,在人世间演奏的是一部既悲壮又悲惨的历史剧。人民拿起了他们能够拿起的武器,以脆弱的大刀长矛,以他们的血肉之躯,与侵略者的洋枪洋炮进行着正义与非正义的搏击。列强未能吞下中国这块“肥肉”,战舰大炮未能使我们的民族屈服。1840到1919整整80年,那是几代人的青春!沉重的付出书写着一个硕大的问号,路在何方?先进的中国人,终于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礼炮声中看到了新的希望。马克思、列宁,这些伟大的名字,犹如火红的战旗。当中国共产党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一个新局面便开始了。当我们理智地去探寻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奥秘时,我们不能不从心底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胜利来自伟大的精神。
  在新世纪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花名册上,郑重地记载着7000多万党员的名字,这是一支雄壮的队伍。可80多年前,当她在嘉兴南湖的那条船上诞生的时候,还只有50多人。她是弱小的,而她的身后有着亿万人民的坚强后盾。中国共产党深深懂得:在领导人民群众争取自由解放和摆脱贫困的斗争中,党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因而,当共产党人举起自己的旗帜,向旧世界宣战的时候,同时她也就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了“为人民谋利益”、“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誓言。她要求“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群众里面去”。到了延安时期,毛泽东更是明确强调:“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①党的七大则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入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打土豪,分田地,共产党为的是满足广大农民几千年对于土地的渴望。八年抗战,当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尽管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反动派有着十年的血海深仇,但为了民族的利益,我们党不计前嫌,化干戈为玉帛,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年,国民党统治区是一片黑暗,贿赂盛行,而延安则是一片净土,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去过延安的外国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是货真价实的”。
  正因为我们党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高举为人民解放、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大旗,延安才得以成为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从而吸引着大批热血青年、志士仁人不顾国民党的重重阻碍,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延安;党才得以由弱变强,才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从而形成一种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无怪乎,面对国民党23万大军压境,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时,神态是那样坦然,“怕什么呢?我们有老百姓嘛!我们应该多做群众工作,只要我们认真做到这一点,群众就会永远和我们站在一起,做我们的铜墙铁壁。”②
  战争是力的对抗。力是多维的,它是人力、物力、财力诸多因素的综合。谁占有优势,谁就有更多的主动权。然而,当中国共产党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担时,除了那血写的纲领,可以说她是一无所有,甚至连生存的权力都没有。虽然新生必将战胜腐朽,进步必将战胜落后,但这不是坦途,而是一个曲折过程。经过1927年那场腥风血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已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九死一生。1935年12月,当她带着创伤趟过雪山草地到达陕北时,仅剩3万人的军队已是疲惫之师。陕北毕竟是一片积弱、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匮乏的经济条件,加之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包围,共产党和她的军队面临着饥饿与死亡的考验,以至于骄横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时,对共产党的大本营——延安不屑一顾。但是,共产党人没有丝毫的自卑和胆怯。“共产党人可贵的一个地方,就在于他们能坚持自己的信仰。”③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这是共产党人对于正义事业的信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共产党人的骨气。“我们要承认困难,分析困难,向困难作斗争。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④没有经验,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革命领袖们虽然住着阴暗的窑洞,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每人每月仅有2元9角钱的伙食费,但他们却日夜思考着中国的命运,在小油灯下写出了篇篇指导中国革命的雄文,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窑洞)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战争。为了给革命和建设培养大批骨干,中国共产党白手起家,在荒山野岭创办起了20多所“窑洞大学”。正是这一所所“窑洞大学”,造就出了一批批栋梁之材,从而支撑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大厦。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解放区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开荒种地,把昔日的南泥湾(人称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纺线织布,在国民党完全断绝对我接济的情况下,解决了几十万将士的穿衣问题;创办工厂,造出了大批的武器弹药和日常生活用品,如此等等。正是靠了这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奋发图强的创造精神,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我们以小米加步枪的装备,不仅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帝国主义,而且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也正是靠了这种精神,革命力量才由小到大,转弱为强,把胜利由陕北推向全国。延安时代,不愧是一个艰苦奋斗的时代,一个进取、创造、开拓的时代。
  革命需要热情,更需要科学精神。经济的法则,讲求以少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革命的法则,讲求以较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功。仅有热情而缺乏科学精神,轰轰烈烈的背后将隐藏着失误。从这个意义上讲,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如同党的生命一样至关重要。中国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农业大国中发生的,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但它不可能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中国有中国的特殊国情。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对于中国共产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当然,在探索革命的道路上,任何一个政党都难免犯错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曾经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失误,一切的失误,均在于不切实际的主观主义。沉痛的教训使我们党逐步认识到了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为了唤起全党对于反对本本主义的高度重视,1937年七、八月间,在延安凤凰山麓的石窑洞里,毛泽东写出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从哲学的高度为全党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是党的历史上绚丽的一页。尽管处在战争环境,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还是以极大的精力,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从而掌握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根本方向。
  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带来了行动上的自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执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科学精神。它既宏观地体现在党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上,又具体地反映在广大党员的实际工作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制定,“三三制”政权的建立,大生产运动的开展,“精兵简政”的施行,抗战胜利后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的种种努力,等等,无不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仅如此,而且正如毛泽东1942年所说的,“延安同志们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的”,他们对于“人民群众的情绪、要求及各种具体情况是充分了解的,他们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他们有很好的调查研究工作,因而他们就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群众的艺术,他们完全没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与党八股”。延安时期,正因为我们党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从而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正如邓小平所说:“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这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没有这种科学的精神,可以说,就没有中国今天赖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切。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2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② 转引自《人民日报》,1977年9月25日。
  ③ 《斯大林全集》第10卷,第113页,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④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63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延安精神论纲/张远葆主编.—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