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六章 延安精神和现代化建设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


  一、延安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的典型体现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活动中,创造和构筑的一种时代精神。它曾引导、鼓舞和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带领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及各族各界民主人士、民主党派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延安精神之所以释放出新的能量,产生潜在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体现了时代的本质特征,即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压迫和屈辱,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解放,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的宏伟理想。
  延安精神之所以经久不衰、充满生机,在于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正确纲领,产生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驱动力。
  延安精神之所以不断地发扬光大,生命之树常青,内涵十分丰富,还在于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理论基础。
  二、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时期应当拓展它的时代效应,突出它的导向功能
  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它对于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贯通作用,并一再被党的实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所证明,并不断的接受检验和考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抗拒腐蚀、清除污染、健全肌体,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新中国建立以后,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领导人民革命的党变为执掌国家政权的党。在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面前,党之所以保持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披荆斩棘,克服困难,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随着新的实践,丰富新的内容。正是在此基础上,才有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用榜样的力量去带动群众,鞭策群众,发挥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性、创造力,为构筑社会主义大厦增砖添瓦,献策献计,奋发图强。
  延安精神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思想,它是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高度升华,虽然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但是其意义和作用、影响和功能是无法估量的。绝不会因战争年代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变比而消逝。相反,随着时代的变革,实践的推移,将不断地补充、扩展新的内容。
  延安精神诞生在延安时代,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渊流,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进取,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摸清脉络,摆脱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文牍主义的束缚,追求新的观念、新的境域。适应新实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矛盾,找到新答案,这是延安精神思想生命力的所在,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用延安精神去导航,开拓新的事业,服务于经济建设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环境中进行的,必须要用延安精神去导航,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现代化泛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性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这种变革不是指社会某一领域的变动,而是社会全方位的深刻革命,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思想诸领域的深刻变革,是社会整体机制在近现代所发生的巨大变迁。其鲜明特点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由专制制度向民主制度的转变,由以农村为主体向以城市为主体的转变,由低效率的社会组织管理向高效率的社会组织管理的转变,由封闭地域性的人际关系向开放全球性的人际关系转变,由传统的科学文化思想观念向现代的科学文化思想观念的转变,由集中行政无所不包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活而有序、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方面是工业化、民主化、城市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由此可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过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人都不能置身于这个过程之外,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经历这个过程,完成历史使命,到达胜利的彼岸。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存在着实现两条现代化的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现代化,这就需要每个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用自己的行动作出明智的选择。
  中国的现代化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这个现代化的实现,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此外别无它择。在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厦中,应当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转变党的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在党的领导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用延安精神抵制消极腐败现象,克服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居安守旧心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推进,赋予现代化建设以广阔的大舞台,使国家摆脱落后走向强盛,使人民告别贫穷走向富裕,使综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在科技的武装下,呈滚动曲线迈上新台阶。平等、开放、公开、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使经济发展呈现活跃的局面。开拓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正是延安精神在改革开放中发扬光大,给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部分党员干部,特别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经不起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在花花绿绿五光十色的“引诱”面前,挡不住“人情关”,迈不过“金钱关”,以权谋私,权利结合,权钱交易,堕入深渊,受到了党纪的追究和法律的制裁。我行我素,不以为然,丧失革命斗志,忘记了共产党员在我国经济落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担负的历史责任,讲艰苦奋斗少了,讲贪图享受多了;讲奉献精神少了,讲排场比阔气多了;讲物质利益多了,讲精神追求少了。因此,要提倡、宣传和发扬延安精神,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全党,对于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有着特殊的功能。用新的视角看待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浇铸人们的灵魂,首先要克服思想观念上的两种倾向,摆正发扬延安精神和促进改革开放的关系,一种是把延安精神单纯理解为艰苦奋斗,把艰苦奋斗当作“安全乐道”的圣经,把艰苦奋斗同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把奋斗当作不顾主客观条件的脱离实际的“蛮干”,使延安精神和求实的科学态度相分离,结果没能有效地发扬延安精神,反而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害。发扬延安精神应当把尊重科学和真抓实干结合起来。另一种把延安精神认为是“老古董”,“旧传统”,是战争年代的产物,过时、保守、僵滞,不适应社会主义时代发展,应当全盘否定,把它遗忘,用西方的“蓝色文明”代替延安的“黄色文明”,应当讲究功利,不应提倡奉献。这种倾向,是极其有害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要防止和克服简单化、片面化地看待延安精神的“左”的倾向,又要注意批判和抵制延安精神“过时论”的右的倾向,力求全面准确地理解和实践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促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为发扬延安精神提供价值导向。其次,正确地把握和处理好发扬延安精神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目的是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要,提倡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科技投入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化、现代化、整体化,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归属,通过追求自身利益来增进社会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商品生产,促进现代化建设,必须用法制经济的手段来规范、约束和监督市场经济使之健康发展。发扬延安精神来克服滋长的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抵制这些消极现象腐蚀党的肌体,玷污党的声誉。要用延安精神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生产提供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方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辩证全面),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高尚的精神风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从而健全党的肌体,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生产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