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八章 改革开放需要延安精神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


  一、历史的社会实践创造了延安精神,现实的社会实践需要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现实最大的实践活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此,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样新的形势下,还需要不需要延安精神呢?需要,非常需要。这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呼声。但也有的党员和干部,说延安精神“过时了”,与改革开放的形势不合拍;也有的认为,现在人们都想着挣钱,还想什么“精神”不“精神”,讲什么精神也只是刮一阵风就过去了,不会引起全社会的反响。如此种种议论。看来有必要对延安精神的弘扬、继承和发扬问题理论一番,以便澄清一些糊涂观念。延安精神,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家在延安时期,领导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造就的一种崇高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所以能产生和形成,是由党的性质和当时的革命任务以及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决定的。延安精神是当时的客观现实必然的产物、必备的精神。实践证明,也正是由于在毛泽东等的培育下有了这种延安精神,党才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信赖和拥护,党指向那里人民群众就干到那里,一心一意跟党走、才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夺取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当时的历史现实需要延安精神,革命斗争的实践创造了延安精补。
  现在,我国的历史条件变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了,但党的目标、性质、宗旨没有变。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党的目标的手段。新形势、新任务面临的现实情况更复杂、更艰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新的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继续。这就更加需要延安精神。党中央根据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如果不能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不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失去人民的信赖和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决策,指出党在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尽快把经济搞上去。之后党中央又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把全国人民的积极性焕发出来了。十几年的时间,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发展和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个矛盾运动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过程。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遵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党的基本路线就反映了这个规律。一个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但这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个基本点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相互适应的。只有相互适应,才能更好地推动和保障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从我国目前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的情况看,“两个基本点”之间,有相适应的一面,也有不相适应或不完全相适应的一面。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中需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改革开放的现实实践需要延安精神。那种把弘扬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对立起来、隔裂开来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二、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应突出解决现实实践提出的问题
  不同的历史时期,延安精神的内涵应反映不同的时代特点。我国的历史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是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在思想建设上,需要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信领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新发展,是当代的科学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革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集中精力尽快把经济搞上去,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
  (二)在组织建设上,需进一步强化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纪律。党的民主集中制,要求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那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地方保护主义和个人说了算的做法是不对的;以党代政不对,以政代党也是不对的。实践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是不能成功的。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应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切实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机关党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那种淡化党的领导,忽视党的建设,各行其事的分散主义倾向,切实做到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一致。
  (三)在作风建设上,需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三大作风是党的传家宝,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应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认真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那种不顾党和人民群众利益,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挥霍浪费,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应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如果忘记了党的纲领、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纪律、党的作风,就不能自觉地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党的事业就会受到严重挫折。增强党性问题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问题是经济建设最可靠的保障。
  三、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只有通过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弘扬继承延安精神,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人民群众是高兴的。但人们担心的是能否落实,能否变成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实际行动,并持之以恒,永放光芒。这种担心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尽管中央领导同志讲得不少,中央文件也三令五申,但是有的领导人并不重视。比如,保定地区,无论是各市县,还是地直机关,每年3月都要开展学雷锋活动,有些单位和地方也开展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但是仍有的人说:“雷锋是临时户口,三月来四月走”。为什么人们对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信心不足呢?这里有认识问题,也有方法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自身形象影响不好,再加上对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现象解决不力,失去感召力。有的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基层看机关,下级看上级”。身教重于言教。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把延安精神变成全党和全国人民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关键的问题是抓落实。要抓落实,应是先抓党风,自上而下地从加强党的建设抓起。思想的统一,才有行动的一致,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全党的思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不是万能的,应把思想教育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合起来,把制订规范和执行监督结合起来,把弘扬正面典型和惩处反面典型结合起来。应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和法制措施,严惩腐败现象。如此,就能以正气压住邪气,正气就能得以树立起来。
  

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