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五节 国外专家学者对延安精神的论述

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编


  美国民众:中国人说的延安精神,就是讲求实效,不尚虚文,不爱金钱。延安时期美国驻延安军事观察组认为,在延安有三点不可思议,一是延安人对金钱不感兴趣;二是延安人待人接物,不尚虚文,和一般中国人爱讲面子的传统不一样;三是延安没有人开口要美援。
  美国学者马克·塞尔登:延安道路的精髓是群众路线。延安时期的伟大贡献,就是发现了将大众对游击战争的参与和广泛的共同体对农村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的具体方法。在人民战争中,共同体的行动渗透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包括每个人。这就需要新的领导方法,这种领导方法最终被提高到了理论高度,就是群众路线。
  美国学者R·特里尔:延安精神的秘密就是参与。在整个边区还实行了选举制度,各个政府还采用了“三三制”组成……这些措施并不等于西方的民主。尽管在政府机构的选举中共产党得票最多,但是这改变了大西北群众的心理。
  约翰·高林:延安精神是一种团结友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少有人象马海德大夫那样,对这种精神怀有如此深切和如此真挚的程度。他对延安和中国的个人奉献和他在医务工作上的成就,使饱受战乱的延安军民以至全体中国国民增强了自豪感。
  约翰·S·谢伟思(陕甘宁边区时期美国驻延安军事观察员):在中国,“延安精神”一直是一个有力的法宝。我在1971年第一次回中国时,发现人们一直用它来支持“文革”。现在我认识到,实际上“文革”只是利用“延安精神”的一个部分。那时只选用了两句话作为“延安精神”的象征,“为人民服务”和“自力更生”。如果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延安时期制定的和执行的全部政策,就会看到比起“四人帮”来,邓小平和今天的中国领导人更忠于“延安精神”。
  莫里斯·迈斯纳(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延安精神本质上是禁欲主义和平均主义的。为当今共产党人所推崇备至的“延安精神”,其主要内容实际上是精神方面和伦理方面的。……这些价值包括,为人民的利益英勇斗争、敢于牺牲的观念;艰苦奋斗、勤奋努力、勤俭节约、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自我约束的观念。这些观念在本质上是禁欲主义和平均主义的。
  K·S·卡罗尔(法国学者):文化大革命的纲领多处重申了延安时代的纲领。在中国,“文化”一词的含义与西方不同,在这个几乎不存在宗教的国家里,孔夫子价值观念维持着旧秩序的合理性,把中国人封锁在家庭和宗教的圈子里,根本不鼓励社会精神和民族感情。为了建设一个统一的集体主义的中国,毛泽东主义分子一直主张对封建的旧文化和旧风俗进行造反。毛泽东想把整个中国变成一个刻苦坚毅的斯巴达共和国,类似于1937至1947年间在中国西北延安组建的共和国。中华红色共和国于是成了一种幻想,但是要搞清楚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必须把它放在当时历史、经济、社会环境中去考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把大本营建在半干旱半沙漠地带的西北,并不是出于对苦行主义的偏爱;他们之所以选择近代史上罕见的平均主义,也不仅仅是为了奉行一种学说。
  

延安精神概览/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编.—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0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