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四节 延安精神的产生和形成

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编


  概括地说,延安精神形成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至1945年党的“七大”胜利召开期间,延安精神就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一种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
  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写下《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文中第一次提出“自力更生”的概念。他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慨,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937年,他完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经典之作《实践论》和《矛盾论》,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奠定了延安精神的哲学基础。1938年3月5日,毛泽东为抗大同学会成立题词,系统地提出:“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便一定能够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解放的新中国”。1938年5月他又进一步明确指出:“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同年毛泽东在延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再次讲道:“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共产党历来更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他把延安精神的另一核心概念“艰苦奋斗”引入了进来,并解决了先进的世界观与民族优良传统结合的关系。在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倡导下,延安所有干部学校普遍形成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校风。延安精神在延安初步体现。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944年,毛泽东又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讲话,他着重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他鲜明地提出了延安精神对人格的要求。
  1942年前后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是延安精神形成的最重要阶段。1939年1月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指出:“自己动手,克服困难”。1941年,他又强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42年,他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生产运动中,中共中央提出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丰富和发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以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为象征的大生产运动,就是这种精神的伟大实践。整风运动把中国共产党从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以科学的、理论的思维把延安精神推向新的高峰。毛泽东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他说“‘实事求是’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1943年,他为延安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从而最终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亦当然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整风精神和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形成的主要标志。
  1942年,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他们的思想中、行动中,没有丝毫消极态度,他们完全不怕困难,他们象生龙活虎一般能够征服一切困难。我们看延安同志们对于工作是怎样充满了负责精神的;……在这种精神下,延安同志们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的。他们对于他们所领导的延安全县人民群众的情绪、要求及各种具体情况是充分了解的,他们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他们有很好的调查研究工作,因而他们就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群众的艺术,他们完全没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与党八股。……我们希望全边区的同志都有延安同志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工作态度,这样的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样的调查研究工作,因而也学会领导群众克服困难的马克思主义的艺术,使我们的工作无往而不胜利。”这样,“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就逐渐凝炼和引申为“延安精神”。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又再次明确而全面系统地阐述党的三大作风。延安精神随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发展,日臻完善。
  

延安精神概览/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编.—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0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