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二章 3.成熟与完善

宋觉,袁福堂,张铎


  延安精神的成熟与完善,仍然离不开延安革命的伟大实践。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就是完善延安精神的具体实践,这两大运动,对延安精神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不论是理论的反映,还是实际的体现,都使延安精神跃迁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延安整风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整风运动,也是一次空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还是一次最广泛、最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整风运动的必要性在于:一是为了从思想上、政治上彻底清算“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恶劣影响,提高党员的马列主义水平;二是为了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作风,解决广大党员的思想入党问题。整风运动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运动的总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弄清思想,团结同志。整风运动的方法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整风运动从1940年底开始准备,到1945年上半年结束,经历了预备、开展和总结三个阶段,历时四年半时间。延安整风运动,对于延安精神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特别是从思想作风的层面上丰富了延安精神的理论体系。
  (1)整风运动使延安精神由自发而走向自觉。整风运动展开之前,延安精神虽然在实践中多有体现,但从整体而言,仍然处于自发阶段。延安革命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领导了“一二·九”运动,和平地解决了“西安事变”,促进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克服了王明的投降主义路线,相继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两次反共高潮。由于正确路线的领导,党和根据地的力量有了很大发展。仅从1937年到1940年7月,党员总数就由4万人发展到80万人,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也由3万人发展到80万人,根据地人口接近1亿。但是,长期以来的战争环境,使得我们党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纠正党内严重存在的不正之风,“左”右倾机会主义流毒还远未肃清,有些党员不同程度地带有非无产阶级思想,革命的理论远远落后于革命的实践。所有这些,不能不对延安精神的健康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当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的时候,严峻的形势便把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到了议事日程,从而促进了延安整风运动的全面进行。在整风运动中,全体党员认真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和党的有关文件,认真对照检查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同时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党在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使广大党员掌握了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提高了认识,分清了是非,加强了团结,达到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高度统一。所有这些,都为延安精神由自发而走向自觉,由经验而上升到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整风运动使延安精神的内容由零散而臻于系统。整风运动之前的延安精神,主要表现在工作作风方面,思想作风和政治作风方面的内容则比较欠缺。经过整风运动,使全党进一步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而这正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之所在。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整风运动中反对主观主义的产物。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脱离具体实践,不顾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把马列主义当成僵化的教条,生搬硬套;经验主义,忽视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是普遍真理,到处搬用。这二者的共同特征是,理论和实践相脱离,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结果都给革命事业造成严重危害。而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树立,正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反映。这应该说是整风运动的最大成果,从而也为延安精神的理论宝库增加了新的内容。
  “密切联系群众”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反映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也成为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
  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的树立,与整风运动的总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这一方针要求:对待缺点和错误不但要敢于揭发,不讲情面,而且要以科学的、与人为善的态度,认真地进行分析批评,以便后来不再重犯,从而达到纠正错误、重新做人的目的。要正确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就必须既敢于批评别人,又敢于批评自己。毛泽东同志后来把整风运动的这一方针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所包含的团结精神、斗争精神和批评精神,自然也被纳入延安精神的范畴。总之,整风运动对延安精神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3)整风运动使延安精神的作用范围由局部而遍及全局。整风运动之前,延安精神的作用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伴随着整风运动,特别是依靠着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树立,延安精神便迅速地在所有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得到了推广和发扬。因为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来自四面八方、各条战线的党员都在这次运动中受到了洗礼。不仅如此,整风运动对全国人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只要我们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事实正是这样,整风运动所带来的党风的改进和党纪的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使整个解放区军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应地,延安精神也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了发扬和光大,它不但影响到大生产、精兵简政、对敌斗争、拥政爱民、减租减息、政治教育等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而且从思想上和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
  延安整风运动对于延安精神的丰富与完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大生产运动则是延安精神更为生动、更为突出的现实体现。
  大生产运动。
  大生产运动,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延安精神的光辉体现。正如历史条件考察中所指出的那样,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由于自然灾害的无情袭击,使我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遭受到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毛泽东同志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于是便展开了一场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的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运动。大生产运动开始后,毛泽东同志又及时地指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与经济工作总方针,强调在经济建设中必须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l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作了《组织起来》的报告,号召把一切老百姓的力量,一切部队机关学校的力量,一切男女老少的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动员起来,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劳动大军。并且指出,这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制度的革命,是人民群众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穷苦变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抗战胜利的必由之路。这样,就把大生产运动掀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和各根据地的广大群众,人人动手,全面参战,生产运动热火朝天。游击区的党政军民,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实行劳武结合,一面战斗,一面生产。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中,也抽时间参加劳动。毛泽东同志在杨家岭亲手开荒种地,周恩来同志亲自参加纺线,朱德同志亲自参加开荒生产,为人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截至1944年,陕甘宁边区组织起来的农业劳动人口达到45%,敌后抗日根据地也组织了人数达53万有余的劳动大军。短短几年中,边区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基本上实现了“丰衣足食”。
  大生产运动中,八路军和新四军是生产运动的突击队,八路军359旅屯垦南泥湾更是做出了光辉的典范。英雄们战天斗地,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毛泽东同志在视察南泥湾时高兴地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
  大生产运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在政治上,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险恶阴谋,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说明了只要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能够战胜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思想上,大生产运动为经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密切了军民关系、军政关系和官兵关系,使艰苦奋斗的信念和作风进一步深入人心,并成为根据地军民的光荣传统。在经济上,大生产运动克服了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减轻了群众的负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在军事上,保证了部队的供给,使战士们的体质普遍增强,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保卫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大生产运动所强烈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我们战胜敌人,克服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延安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珍珠。
  从对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的考察入手,进而寻觅延安精神概念形成的标志,成熟与完善的体现,使我们对延安精神的历史形成有了一个粗线条的勾勒。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延安精神与延安革命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另一方面,延安精神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密切相关,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造理论的过程中,延安精神才得以形成。
  

延安精神导论/宋觉,袁福堂,张铎著.—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