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三章 3.经济思想散论

宋觉,袁福堂,张铎


  有人说,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不可能形成什么经济思想,因而对我们的论题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是一种历史误会。延安时期经济建设的实践就是对这种见解的彻底否定。
  我们知道,延安时期的经济建设,肩负着打败日本侵略和击退国民党顽固派投降反共逆流的双重任务。完成这两项任务的具体目标是:发展战时经济,充实抗战力量,改善人民生活,供应战时需要,争取抗日胜利。为了完成这些任务,达到这些目标,党和毛泽东同志及时地提出了“整顿和扩大国防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保障战时生产品自给”和“有钱出钱,没收汉奸财产作抗日经费”的战时经济政策。在土地政策上,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实行减租减息。一方面规定地主要减租减息,使农民有饭吃;另一方面规定农民交租交息,土地所有权和财产权属于地主,使地主也能过活。在劳动政策上,一方面扶助工人,使工人有工做,有饭吃;另一方面又实行发展实业政策,使资本家也有利可图。在税收政策上,实行统一累进的合理负担,不将负担完全放在地主和资本家身上,“捉人罚款以解决军饷的办法,应予禁止”,“以政治动员方式解决粮食、夫役与新兵问题”。在生活上,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另外,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总方针,发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制定了自力更生为主,尽量争取外援的经济策略。在解放区,允许国营经济、合作经济、私人经济和劳动人民个体经济共存。毛泽东同志还指出,“应该积极发展工业、农业和商品的流通。应该吸引愿来的外地资本家到我抗日根据地开办实业。应该奖励民营企业,而把政府经营的国营企业只当作整个企业的一部分。”(《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26页)在农村根据地内,允许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有发展的机会。毛泽东同志还明确规定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排列的顺序:即农业第一位,工业、手工业、运输业和畜牧业第二位,商业第三位。鉴于农村根据地人力、物力都处于分散状态,因此对生产和供给采取“集中领导、分散经营”的原则。所有这些经济方针、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构成了毛泽东同志的战时经济思想。而这些经济思想的贯彻落实,又不能不随着政治、军事的发展而显示出它的阶段性来,就是说,延安革命的不同时期又具体实施着具有不同特点的经济方针。
  从1939年到1940年,是人民经济的恢复阶段,这个时期的经济建设,实行争取外援、休养民力的方针政策,开展以农业为主的生产运动,逐步由依赖外援转变到半自给状态。1941年到1942年,是经济最困难的阶段,由于遭受国民党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外援断绝,经济陷于极度困难状态,解放区全体军民,以自己动手的方法,开展以农工商为自给目标的大生产运动,实行半自给,打破封锁,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进一步为抗日战争创造物质条件。1943年到1945年,是全面发展人民经济阶段,这个时期,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方针为指导,实现农业的“耕三余一”,工业生产品的自给和商业的繁荣,从半自给转变到全自给,为抗战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延安时期的经济建设,在正确的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对边区的巩固和发展,对争取全民族抗战胜利起了巨大作用:①有力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展现了新中国的雏型;②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耕地面积较战前增加近一倍,农田水利面积扩大了五倍,粮食达到自给有余,棉田扩大九倍,牛、驴增加三倍,羊只增加四倍;③促进了边区抗日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出现了国营工业、私营工业、合作手工业、合作社手工业和家庭纺织业并茂的兴旺景象;④逐步改善了军民生活,激励了广大军民的抗日热忱,达到了丰衣足食,有力地支援了全民族的抗战事业;⑤各行各业广泛开展了拥军优抗、拥政爱民活动,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在物质上相互支援,在精神上相互共勉,使边区出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团结抗日的政治局面;⑥调节了一切抗日人民的利益,促进了人民的团结,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促进了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⑦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济建设经验,造就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经济管理干部和科技队伍。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延安精神确有其牢靠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的保证。几乎每一经济方针的实施,都体现着延安精神的作用,特别是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济方针本身就直接成为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
  

延安精神导论/宋觉,袁福堂,张铎著.—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