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四章 三、延安精神的现代转化

郭必选,张祖兰主编


  198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式确立。9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离京视察革命圣地延安,他强调指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离不开延安精神。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很难建成的。”把经济搞上去,靠什么方针,还得要发扬延安精神,归根到底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建国。”1990年4月4日又给《共产党人》杂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专刊题词“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总之,九十年代,一股以延安精神为标志的“革命传统热”在全国兴起,这是一场民族精神的振兴运动。
  1、发扬爱国主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1989年9月29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立十年,是中国历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四十年,是经历艰难曲折,战胜种种困难,不断发展进步的四十年,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独立自主,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四十年。”①“我们运用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力量,依靠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使中国由一个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②
  回忆四十年的历史,江泽民得出四个基本结论,其中第三个结论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中国革命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一条根本经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历史证明,坚定捍卫中华民族尊严,期望中国繁荣昌盛的爱国者,大都会成为忠诚的社会主义者或社会主义的可靠朋友。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自力更生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在打破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孤立,封锁和挑衅的过程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今后决不会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决不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和民族独立来换取别人的施舍。我们一贯欢迎和争取各国人民对我们事业的支持。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加重视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坚持对外开放,以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
  立足于以上基本结论,“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可以说是第一、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经验的总结,也包含防止“左”倾和右的错误教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但不能犯“左”的错误,坚持改革开放,但不能犯右的错误。关键是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江泽民在讲话中“首先讲了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相统一的问题”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已经成为全党同志,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认识。许多事实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种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这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开放。另一种是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要求中国“全盘西化”的人所主张的同四项基本原则相割裂,相背离,相对立的“改革开放”。这其实是资本主义化。可见,“两个基本点”是车子两轮,鸟之双翼,二者缺一不可。这就是历史给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任务,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正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的战略选择。由此可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不但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经验,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2、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1990年3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决定”指出(一)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二)我们党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领导人民群众胜利前进首先的问题是必须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三)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扎实实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要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积极流通和拓宽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五)坚定不移地加强廉政建设,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这是改善党群关系,保证我们事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措施。(六)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加强监督。要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监督的制度。(七)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都要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八)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九)各级党委要组织广大党员用整风精神学习和贯彻执行这个决定。
  《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决定了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
  但是,这些年来在一些党员干部中滋长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和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有的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我们必须坚决克服各种脱离群众的弊病,大力加强党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这对于实现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密切联系群众是延安优良作风和传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就是要恢复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全会号召,全党同志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责任,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加强同全国各族人民的血肉联系,振奋精神,同心同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实现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战略目标,为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而努力奋斗!
  3、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
  199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建议》深刻总结了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提出了今后十年和“八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及各项方针、政策。它是我们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胜利走向21世纪的宏伟纲领。《建议》是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而制定的。它的重大的理论意义,集中表现在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括了十二条原则,这不仅在于它从进一步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而且在理论上更加使其系统化。
  《建议》指出,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我们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和十三大,根据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深刻总结历史的和当前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以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取得了共同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是:
  ①坚持工人阶级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②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专心致志地搞好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③通过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和其他领域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中央、地方、企业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④采取发展对外贸易关系,利用外资和引先进技术等多种形式,通过举办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和实行必要的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⑤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发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对公有制经济的有益的补充作用,并对它们加强正确的管理和引导;⑥积极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鼓励先富起来的帮助后富起来的以利于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⑧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借鉴和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⑨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⑩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和实践,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逐步实观;(1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正义斗争,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12)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理论和组织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总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的提出和完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实质就是延安精神。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1991年7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心谈了这一问题。他说:“我们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下,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江泽民首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的奋斗历程,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我们党日益发展壮大的七十年,是党领导人民开创历史新篇章的七十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伟大胜利的七十年。”⑤七十年里,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了许多事情。总起来说,就是三件大事:第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第二,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制度;第三,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件事还正在做。这三件大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切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七十年来的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强盛,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能富裕。七十年来的历史证明,我们党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富有革命创造精神的党;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奋斗并做出最大牺牲的党;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我们觉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七十年的斗争中,我们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的说来,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必须坚持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其他经济成分的适当发展,既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搞单一的公有制,又不能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能搞私有化;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既要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计划的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既要克服过去那种过分集中、管得过多过死的弊端,又不能过于分散和削弱宏观调控。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这些基本要求,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第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削弱和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搞西方那种议会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这些基本要求,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国家长治久安。
  第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允许毒害人民,污染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的东西泛滥;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不允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这些基本要求,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这三方面的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为了把党建设得更好,我们必须对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和党的现状有清醒的全面的认识。毫无疑问,我们党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环境中,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乘隙而入,侵蚀党的肌体。和平演变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对我们的建设和改革开放,构成现实的威胁。可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不仅要继续经受执政的考验,而且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考验,面临着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三大考验和挑战。在过去的七十年里,我们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一切困难和敌人都没有能够压倒我们,最终却被我们所压倒。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我们党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党,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富有创造精神的党。总之,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斗争中形成了光荣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和发扬了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表现,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政治优势和精神支柱。今天,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就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从中国道路来看。中国向何处去!在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这一问题就尤为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在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带领下,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而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我们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新中国诞生后,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但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一段时间里,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曾经犯过一些错误,特别是出现过“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挫折。中国向何处去!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我们并不十分清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进一步概括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十二条原则和勾画出了它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总体图景。我们正在这条道路上前进。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发现过程正是延安精神的复兴过程。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到密切党群关系,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的立足点到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我们看到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二、三代人正是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等第一代人所创造的延安精神才实现了中国道路问题上第二次飞跃的。总之,走中国道路就需要中国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不开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同中国道路的这种内在联系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延安精神的永恒意义。
  其次,从中国命运来看。江泽民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十一亿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严明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来领导,是根本不可能。”⑥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之所以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就在于我们党的党风好,就在于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可见,党风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今天不管是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而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和平演变”策略的挑战。别人的“不战而胜”固然危险,但最大的危险是我们“不打自倒”。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获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腐败变质的危险。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条件下,这种危险会更大,如果放松警惕,带来的后果也会更严重。我们不能因为今天党内发生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而看不到党的主流是好的,更不能因为党的主流是好的而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掉以轻心。现在有些党员干部滋长了严重的官僚主义,有些干部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乃至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全局利益,少数人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贪污腐化。总之,有少数人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甚至三心二意也做不到,而是全心全意为自己。有些人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人民币服务。这些现象败坏了党的声誉,损害了党群关系,同党的宗旨是根本不相容的。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永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
  最后,从中国希望来看。江泽民指出:“今后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新老干部交替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取决于青年一代的状况。”⑦要以对今后十年乃至下个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高度负责的精神,着眼于培养广大青少年。努力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是当官发财,获得谋取私利的权力,而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坚持革命斗争的英勇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随时准备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的问题,早在六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高瞻远瞩地向全党提出了这个战略任务。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接班人呢?在延安时代毛泽东为陕北公学成立与开学纪念题词写道:“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际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延安精神培养的中国精英,就是靠这样一批人,中国革命才取得了胜利。邓小平说:“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性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⑧
  5、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创造延安精神的新生形态
  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在九十年代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同时,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年初南巡谈话中也着重指出,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建设要超过资本主义,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四大把“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作为全党在九十年代一项战略任务提出来,这将有力地推动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们应当怎样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怎样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与延安精神之间的关系呢?
  首先,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冲破传统观念和旧的思维定势。
  党的十四大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全党思想的又一次大解放,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简单化的理解,囿于传统观念,照搬别的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忽视价值规律,忽视市场机制的作用,甚至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严重束缚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作过多次论述。他在南巡讲话中更加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改革开放对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现实,在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问题上也存在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问题。一方面要注意防止把延安精神所内含的一系列党的光荣传统教条化、简单化,用陈旧思想和过时观念来指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另一方面要把延安精神汇入商品经济的大潮里,去研究,去发展,用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自私、贪婪和腐败现象,从而给延安精神的发展注入新的内容和形式。
  其次,要正确理解延安精神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增强延安精神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力地推动着我国人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焕发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同时也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样,延安精神与改革开放,也不是互相矛盾,而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
  延安精神产生和形成于四十年代。那时,在延安基本上实行的是战时供给制,由于财政经济困难,物质生活匮乏,大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工作不计报酬,人人无私奉献,从而形成了我们党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现在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等价交换和按劳分配是主要的分配形式。今天,我们发展商品经济,强调等价交换和按劳分配,并不是对无私奉献的延安精神的否定。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决不是提倡平均主义,也不是提倡在分配上不计报酬。按劳分配和无私奉献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经济生活中的按劳分配,同人际关系中的奉献精神,不但不相矛盾,而且正好是相辅相成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下,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自私自利、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等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也不可避免地腐蚀人们的灵魂和意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提倡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的献身精神,无疑有利于抵制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净化人际关系,改善社会风气,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最后,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要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环境,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它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根本的任务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又一代新人。这也是改革开放赋予延安精神的历史重任。
  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目前处在实现现代化的创业阶段,需要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因此,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延安精神。
  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应当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党的这一光荣传统都不能丢。革命战争年代需要艰苦奋斗,改革开放,实现四化同样需要延安精神。中国的现代化只能是广大干部带领亿万群众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我们要在全社会提倡通过诚实劳动致富,树立诚实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坚决反对大吃大喝,大手大脚、大操大办、讲排场、摆阔气、慷国家之慨的不良习气。要提倡节俭崇实精神,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要对广大青少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即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总之,在这个跨世纪的年代,世界的旧格局已经始向新格局演变,中国正在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共产党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国际资产阶级反动势力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他们希望我们放弃社会主义事业,脱离革命老前辈开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抛弃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所以,今天对青少年一代最重要的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千千万万延安精神的继承者,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这是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延安精神就是它一块坚不可摧的基石。
  ①②③引自《人民日报》活页文选,1989年10月5日。
  ④引自《文汇报》1991年7月2日。
  ⑤引自《文汇报》1991年7月2日。
  ⑥引自《文汇报》1991年7月2日。
  ⑦引自《文汇报》1991年7月2日。
  ⑧《邓小平文选》第327页。
  

延安精神导论/郭必选,张祖兰主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