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传家宝

黄宏


  真正根深的东西,才有希望叶茂,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永葆青春。延安精神正是因为根源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沃土,经过了党和毛泽东的精心培育,历经革命的风雨锻炼,所以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不管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任何时期,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历史造就延安精神,建设需要延安精神,时代光大延安精神。
  (一)奋进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一直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承、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新中国刚刚成立,毛泽东就在一封电报中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邓小平就强调指出,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②2002年春,江泽民在陕西考察工作时指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全党同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③胡锦涛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强调:“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④
  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并不是某些人的心血来潮,也不是简单的基于对既往激情岁月深切怀念而产生的“延安情结”,而是由我们所处的主客观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
  第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既是百余年来我们的先辈梦寐以求的宏伟目标,又是前人从来没有尝试过的空前伟业。在实现这个伟大目标的征途上,必定会遇到各种意料之中的以及无法预见的困难、问题、风险及挫折。伟大的事业需要依靠伟大的团结,伟大的实践需要有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正像胡锦涛所说的:“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们要走的路还长得很,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我们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⑤
  第二,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我们党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自己的行为和实践中,只有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绝不能丢掉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只能结合新的实际,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新的发扬。弘扬延安精神,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途径,也是新时期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方面。大力发扬延安精神,会促成党的执政目标顺利实现。这是因为,发扬延安精神和实现执政目标,都要求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归结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我们党今天干事创业,谋求执政地位的巩固,最需要的正是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正是这种积极进取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正是这种与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领导作风。毛泽东曾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⑥取得政权以后,我们党为了谁、依靠谁来执政?如何才能巩固执政地位?说到底,还是为了和依靠人民群众,还是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执政和地位稳固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着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三,是从容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的需要。十六大提出了一个以往较少讲到的问题,那就是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为什么我们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情况下要提出这个问题呢?这当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外环境下进行的。从国内来说,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惠及十几亿人口的事业,必然会得到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更趋复杂化。如果不能清醒地对待这些问题,不能妥善地处理这些矛盾,就可能引发社会危机,危及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更何况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式各样突发事件的侵袭。从国际上来说,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样一种形势,一方面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争取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艰巨性。超级大国依仗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大肆鼓吹各种“霸权有理”论,甚至公然违反国际法,悍然对他国动用武力,同时加紧推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西化”、“分化”战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失去了民族精神,没有靠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坚强意志,没有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我们能保证自己的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吗?事实上,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松过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思想渗透,国内的有些人也从未放弃宣扬“全盘西化”的思想观念。我们用什么思想武器来应对呢?延安精神就是一件十分锐利、十分有力的思想武器。
  第四,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⑦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把十三亿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不仅现代化实现不了,而且必然会陷入混乱的深渊。民族精神的培育和涵养,是一个不断积累和递进的过程。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体现和深化,而延安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进一步弘扬,又必定会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延安精神不是一种孤立自在的观念形态,它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又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98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所有这些革命精神,既是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又为民族精神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江泽民曾经说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⑧把民族精神同经济实力、技术实力一起纳入综合国力的客观范畴,意义十分重大。它把我们的视野从单纯的物质文明的范围,扩展到精神文明的领域,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才是综合国力的完整内容。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是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标志。国力的强弱、国运的兴衰,既要看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又要看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正是由于具备了这些革命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精神推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才能一路高歌,不断前进。
  (二)永葆延安精神青春风采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延安精神同样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加以充实和丰富。延安时期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改革开放为我们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从而为延安精神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现实土壤。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吸纳新的时代精神,延安精神才能更加发扬光大。
  第一,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深刻理解和实践延安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今天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必须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起来。要把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途径和工作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延安精神焕发出新的光辉,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第二,正确处理革命传统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延安精神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张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应在坚持党的最高纲领的前提下,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努力完成党在现阶段的任务。同时,还要通过弘扬延安精神,从积极的方面引导人们同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和不择手段坑害他人的思想及行为作斗争,纠正和约束各种不良现象。
  第三,坚持科学发展观与艰苦奋斗的统一。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逐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我们讲艰苦奋斗,往往忽视保护自然环境;今天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必须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总体要求,赋予艰苦奋斗以科学发展的内涵,确保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任务艰巨。遵循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两个务必”的教导,广泛开展以发扬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对于各级干部自觉转变作风、树立廉政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扩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并把其作为整个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务求取得实效。党中央已经决定在延安、井冈山和上海三地分别建立全国性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这无疑会对党风廉政建设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
  一种精神的提倡和发扬,更根本、更主要的还在于实践。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弘扬延安精神的最好课堂。延安精神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生动活泼、热火朝天的现实斗争又为延安精神的丰富、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不断赋予延安精神以新的时代内容。这正是延安精神得以与时俱进的可靠保证。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延安精神作为我们党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真正宝贵的财富。让这种革命精神汩汩奔流于今天每个共产党员的血液,让这种革命精神沛然充盈于中华民族的肌体,世代相传,绵延不绝。我们的党,必定能成为一个纯洁的党,一个与时俱进的党,一个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执政党。我们的民族,必定能成为一个对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民族。
  ①《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9页。
  ③《人民日报》,2002年4月3日,第一版。
  ④《人民日报》,2004年4月14日,第一版。
  ⑤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139页。
  ⑦《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8页。
  ⑧《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第277页。
  

延安精神/黄宏主编.—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0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