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延安精神的宣传研究工作要不断改革创新

吴崇信


  胡锦涛同志2006年春节期间,在陕西省和延安市考察工作中发表重要谈话,对延安精神作了新的理论概括。他说:“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这三个集中体现揭示了延安精神的本质,给延安精神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回答了延安精神是什么的问题。
  锦涛同志还指出:“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这里不仅用坚定的语气说明了延安精神并没有过时,而且对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延安精神提出了新的重要要求。
  接着,胡锦涛同志又回答了新时期如何弘扬延安精神的问题。他提出了四项具体要求:第一,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自觉学习和忠实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第二,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第三,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既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第四,要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增强忧患意识,注意防微杜渐,厉行勤俭节约,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在前进道路上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四条要求,囊括了延安精神的全部内涵,昭示人们要全面理解和弘扬延安精神,而不要偏废某一方面;这四条要求,条条贴近现实,体现了时代特征,给我们指明了在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的方向;这四条要求也体现了当前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体现了人民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体现了党中央对在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推动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的殷切期望。
  锦涛同志这篇讲话言简意赅,短短几百字,却回答了三个重大问题,提出了若干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新命题。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将历史上形成的革命传统和作风同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充满浓厚的时代气息。认真学习和贯彻锦涛同志这篇重要讲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不仅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使命,也是我们各级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光荣任务。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体会在今后研究、宣传、弘扬延安精神的实践中,必须坚持“三个面向”,进行“三个方面的创新”:
  ——面向现实。延安精神并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战斗作用的宝贵精神财富。研究和宣传延安精神,不能尽说些空话、大话、套话、废话,要切实在面向现实上下功夫,紧密联系当前党的中心工作,联系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活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重要工作、每一项光荣任务,都与延安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实现小康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都需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营养,都要靠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去实现。锦涛同志讲的“四个坚持”就是面向现实提出的高标准要求,给我们提出了一批面向现实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研究课题,指出了面向现实,开展延安精神宣传教育活动的方向。如果我们能就这些课题拿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开展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延安精神成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成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那也就一定会使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面向群众,尤其是重点人群,特别是面向青年。延安精神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弘扬延安精神,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要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要面向群众作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认为,在面向群众作广泛宣传的过程中,尤其要抓住几个重点人群。一是各级领导干部。他们掌握着党和国家各级组织的重要权力。他们的所作所为极大地影响着党风和社会风气,影响着人民群众,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弘扬延安精神要靠他们去部署、去呐喊、去鼓动、去起带头带动作用。延安精神能否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且不断发扬光大,关键也在他们。二是理论、舆论队伍。他们掌握着理论武器和舆论工具,能不能用正确的理论和正确的舆论去影响群众、鼓舞群众,对人们的思想作风、道德情操,对社会的精神风貌,影响都是很大的。开展延安精神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活动,都要倚重他们。三是青少年。他们是我们的希望,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延安精神要靠他们去继承、去发展。只要有一大批青年成长起来,成熟起来,了解和热爱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才会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发扬光大。就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以往的工作情况而言,对面向青少年的问题重视不够。从事延安精神理论研究的人员多是中、老年人;召开理论研讨会、座谈会、纪念会等宣传教育活动,也多是些老头讲,老头听,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极其狭小,老是在专家学者、老干部中打转转。这种状况,不利于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必须坚决改变。
  ——面向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处在基层,处在现实生活的第一线。强调面向群众、面向现实,也就必然要强调面向基层。人民群众在基层的现实斗争中,最需要延安精神这种强大的动力去鼓动、去支持,最需要用这个重要法宝去战胜困难,夺取胜利。人民群众在基层的现实斗争中,又天天在自觉地发扬延安精神,创造一个个人间奇迹。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着用延安精神克难制胜的新鲜经验,急需要有人去发现、去总结,并且把它升华为理论研究的成果。所以,无论是研究延安精神,还是宣传延安精神,都必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火热的现实斗争。
  2005年七八月间,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换届以后,新任会长、原省委书记白纪年同志带领新领导班子的部分成员和办公室工作人员,用了近20天时间,到陕北的延安、榆林两市进行学习、考察。我们跑了两市七县(区),行程2500多公里,实地考察了那里的城市建设、文化教育、革命文物和遗址的保护、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岩盐的开发、治理荒沙、植树种草、再造山川秀美工程等,受到的教益很大,感触良多。延安、榆林这些年经济发展很快,变化很大,由陕西最穷的地方,开始变得比较富裕了,人民生活也开始由穷变富。这首先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好政策,得益于改革开放。同时,也是陕北人民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的结果。我们在调查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的典型。例如,治沙英雄石光银20年风餐露宿,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治理荒沙22.8万亩,还创办了十几个绿色企业;全国劳模、延长油田定边钻采公司总经理张林生,白手起家,经过多年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拥有几亿元资产的石油钻采公司;绥德县人民群众经过4年艰苦奋斗,在龙湾地区植树种草,治理荒山荒坡147平方公里,创造出陕北规模最大的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红军长征落脚点吴起县,在“红色革命”的热土上掀起“绿色革命”的新风暴,退耕还林230万亩,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从昔日满目秃山荒岭,变成卫星遥感地图上陕北最绿的地方……他们的每一步跋涉,每一个成绩,都浸润着延安精神。所有这些也都是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新体现。无数事例说明,延安精神不仅属于过去,而且属于现在,属于将来。
  我们体会,研究和宣传延安精神还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创新:
  ——理论、理念的创新。延安精神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对延安精神的内涵应该不断地发掘,对它的理论体系还需要科学地构建,特别是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对延安精神不断进行新的理论概括,用富于时代气息的新语言去表述它,使之更加有时代贴近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例如,在进行延安精神的宣传教育中,既要教育人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传统理念,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过去我们搞革命是为了解放人民;今天我们搞改革开放,搞经济建设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正像锦涛同志要求的那样,在我们的一切工作中,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不渝地为最大多数人民谋取利益。
  ——角色创新。传统的宣传教育,往往是我讲你听,采取的方法主要是灌输、引导、开化等。宣讲者又多是革命老干部、老劳模、专家、学者,他们扮演着领导者、教育者、辅导者、监督者之类的角色。这种传统的模式,现在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人们特别是青年们的要求,急需改变。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强烈要求转变角色,进行角色创新。从领导者、教育者转向服务者,从说教者转向咨询者,从上下、父子、师生关系转向平等的伙伴关系。只有实现角色创新,才能缩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心距;才能使延安精神的宣传教育生动活泼,真正深入人心,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辅之以爱,帮之以难,开之以心;才能形成友好、和谐、高雅、进取的良好局面。
  ——方式、方法创新。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们互相交流、沟通的渠道和手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又层出不穷,纷繁而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延安精神的宣传教育,老是沿用传统的说教方法、教育手段,已极不适应,急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例如,利用手机短信进行延安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这种手段和方法,简便快捷,易读易记易理解,而且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和保留,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利用网络发帖、聊天的形式开展延安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这种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不用面对面就可以直接对话,甚至可以隐藏身份进行思想碰撞。
  还有善用心理艺术和巧用空间距等方法。现在人们的思想问题,很多是来自心理方面,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解决。通过了解人们在干什么、想什么、心理状态如何,掌握他们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因势利导,才能使人心悦诚服。巧用空间距离也是新时期一个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空间距离往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传递着不同的沟通含义。与人交流,特别是与青年们交流,巧用空间距离,往往容易让人产生亲切感,富有情意色彩,有益于形成平等、和谐的教育关系。
  总之,我们认为,延安精神只有在面向现实、面向群众特别是面向青年等重点人群、面向基层中,在不断创新中才能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作者系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
  

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