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介绍南区合作社—前言


  南区合作社是在国内战争末期就成立的合作社。它在1937年第一期结算的时候,只有160名社员,160元股金;到1943年底它已经拥有全区2800多名社员,600余万元的股金(不算运输队和供销社的社员和股金),7000多万元的资产。它从一个小的消费合作社发展到8个社,18个经营单位(不算运输队和供销社),它从专营消费业务发展到办理全县的运盐,全县合作社的供销和各种生产、信用等等业务。仅在1943年1年,它给南区人民节省与谋得的利益就有5000多万元,它发展了南区的农、工、商业,照顾了人民经济利益的各个方面,成了南区人民经济的中心。因此它取得了人民的爱戴,在经济上团结了全区的人民,而变成了全区的一个真正群众组织。尤其重要的是南区合作社在多年的摸索和艰苦奋斗中,开辟了边区合作事业的一个新的方向,创造了适合于边区环境的一套合作事业的办法和作风。因此,“学习南区合作社”已经成为全边区合作社前进的口号了。
  关于南区合作社的历史和经验,已经有过不少散见于报纸上的介绍,毛泽东同志在他所写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上对于南区合作社的特点曾给以最深刻的分析。下面则是根据上面一些材料和最近的调查,对于南区合作社丰富的经验企图作一次比较系统而又简括的介绍,以供边区各地办理合作事业的同志们参考。
  我们的调查是截至1944年1月为止的,主要依据了南区合作社第11期结算的许多统计,但是在1944年南区合作社的组织、社员、股金、业务等等,又有了许多变化和发展,这些尽可能在脚注中补充说明了。
  南区合作社所处的环境有在这里加以简单叙述的必要。南区合作社所在地,延安县的南区(即柳林区),是一个经过了土地分配的区域。现在它的辖境是六个乡,100个自然村,全区东西70里,南北40里。它的行政区划在抗战后曾有过一次变更,1938年以前,它只辖有现在的一、二、四3个乡,1938年冬现在的三、五、六乡也划归南区了。据1943年秋天的调查,全区共1885户,7348个人,全劳动力1846人,耕地31891垧,耕牛642犋。牲畜的数目是:牛1379头,驴615只、骡、马106匹、羊3990只。南区是一个毗连延安市的市郊农村区域,它境内又有3条交通道路(咸榆公路、延市至临镇大路,延市至陇东小路)。辖境的西部和南部有许多荒山和梢林,盛产木料,木炭,木材,药材等。这些条件都利于农业生产特别是农村副业的发展。抗战以后,南区是延安县各区中人民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区。但在1937年的时候,全区(3个乡)只有432户,1733人,耕地8000余垧,耕牛222犋。牲畜的数目是:牛323头,驴125只,羊270只,骡马无。当时全区只有一个挑担的小商人,手工业也极不发达,农户穿布全凭向外购买,全区没有纺车和织机。
  

南区合作社史料选/延安地区供销合作社,延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编.—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