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创业浩气传千古——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

杨玉玲


  延安时代是一个充满艰难困苦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开拓、进取、奋斗的伟大时代。它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光辉足迹。八路军359旅屯垦南泥湾,开展生产自救运动的英雄事迹,就是共产党人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壮丽凯歌。由此,凝铸出一座创业者的不朽丰碑——南泥湾精神。共产党人正是靠了这种精神,走出了缺吃少穿的困境,迈上了丰衣足食的胜利坦途。为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创建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成就了一代旷世伟业。
  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和现实是息息相通的。延安时代虽已成为历史,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却将激励着我们在新的革命征程上奋勇前进。
  一、伟大的创举,不朽的赞歌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发起的那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革命运动——大生产运动。毛泽东同志曾把它和整风运动形象地比喻为整个革命链条上的“两个环子”。并且高度评价说:这两项运动的开展“发生了根本性质的效果,使我党在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两方面,立于不败之地。”(《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943页)大生产运动是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
  从1938年10月开始,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同一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以主要兵力进攻解放区以及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193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陷入困境之中,特别是财政经济遇到了空前的困难。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投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92页)这时,财政经济问题已成为关系到解放区军民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怎么办?不是在困境中沉沦、消亡,便是在困境中爆发,催生出更大力量。这是历史的辩证法。空前的困难,吓不倒从雪山草地中走来的革命者,难不住矢志不渝誓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奋斗到底的共产党人。相反,它却大大激发了革命者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奋斗精神。他们毫无畏惧和退缩之色。毛泽东主席坚定而又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对于这方面的一切问题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四个字。由此,“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口号传遍全边区。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运动开展起来了。
  自古以来,军队吃皇粮天经地义,但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却打破了这一千年陈规。在大生产运动中,边区军队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一边打仗,一边生产”的号召,高唱着“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雄壮歌曲,成为发展经济的主力军。尤其是八路军359旅的全体指战员在王震同志的带领下,怀着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生产自给,克服困难,坚持抗战,夺取胜利的坚强信心,斗志昂扬地开进了古木丛生、野兽出没的南泥湾。他们以战天斗地的大无畏气概,响亮地提出“在深山密林安家,向荒山野岭要粮”的战斗口号,没有农具自己造;没有房子搭窝棚、挖窑洞甚至露宿野外;粮食不足挖野菜、采野果、打野猪;穿着困难,便缝缝补补,甚至不顾夏天烈日暴晒,光着膀子开荒、种地;被褥单薄难以御寒,就起来烧火取暖,帐篷里传出的是一片豪迈的歌声。英雄的359旅指战员,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下,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顽强的意志,坚定不移地执行党中央的号召。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靠着“困难比天大,我比天还大”的英雄气概,用自己的双手,硬是把“雉鸡成伙满山噪,狼豹成群林里窜,猛兽当家百多年,一片荒凉少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粮食堆满仓,稻田翻金浪,猪牛羊肥壮,鱼鸭满池塘”的陕北好江南。不但逐步实现了生产自给,而且从1944年起还开始向边区政府上缴公粮,创造了中外军队历史上罕见的奇迹。
  这奇迹来自何方?来自于共产党人为民族存亡而斗争的爱国激情,来自于共产党人为人民解放而不怕一切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359旅官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不朽赞歌。从此,南泥湾精神作为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武器。它是一种为崇高理想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是锐意进取的创造精神,是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全体军民焕发了巨大的创造力和无穷的精神力量,以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装备优良的日本侵略者。靠了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从穷乡僻壤的延安走向了全中国。它雄辩地向全世界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61页)
  南泥湾的业绩和它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在我党我军的史册上将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二、创业的需要,时代的呼唤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和腾飞,离不开与其创业实践相适应的精神动力。鲁迅曾经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全集》第三卷第208页)南泥湾精神中高度体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断的根,不灭的魂。在革命战争年代,它激励着我们把一切艰难险阻踩在脚下,夺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靠了这种精神,我们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的全面封锁,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并战胜了严重经济困难,继而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今天,我们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建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处在艰苦创业时期,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因此,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它是中国国情的客观要求。
  建国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但是,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仍是我国国情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均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位,一些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就是中国国情特点的基本反映。这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要求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大力发展生产力,摆脱贫穷和落后。为此,邓小平同志多次反复告诫全党:“我们要经常记住,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只有长期奋斗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我们是个穷困、大国,一定要艰苦创业。”(《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57~260页)可以说,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是我们建设的一条基本方针。惟有艰苦奋斗,才有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根本途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经过艰难曲折的不懈探索,找到的一条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惟一正确道路。艰苦奋斗既是这条道路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它的主要手段和根本途径。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我们有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够赶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但是也要认识到,为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造成的差距,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奋斗。他还指出:中国如果不普遍地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就不能达到。根据这些思想,党的十三大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明确写进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为实现党的战略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手段和根本途径。因此,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就必须用艰苦奋斗精神武装全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还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精神不动摇,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三,它是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需要。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为南泥湾精神的显著特色,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它源于民族传统,却高于民族传统。它不再是为了建一家之王朝,创一己之帝业的狭隘自私的奋斗观,也不是为了生存而适应艰苦环境的苦行僧式的消极艰苦观。它是同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共产主义理想相联系,同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相依存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论述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区别时指出: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这是国民党区域的特色之一。艰苦奋斗已经成为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共产党人是否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尺度,也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特征。共产党人的凝聚力、战斗力就体现在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之中。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正是靠了这种精神的发扬,同人民群众结成血肉联系,从而将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今天,党肩负着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党的作风好坏,不但直接影响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大小,而且决定着党的生死存亡,最终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成败。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主人,党只有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完成这个伟大事业。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滋长,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不断蔓延,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群关系,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邓小平同志清醒地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02~403页)如果听任腐败现象发展下去,党就会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支持,走向自我毁灭。党就没有希望,国家就没有希望。因而,在当前党风不正、腐败滋生、民心不顺的情况下,弘扬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尤为重要。一切共产党员一定要清醒地看到党内腐败问题的严重危害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带头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自觉抵制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并用实际行动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以永葆党的政治本色,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四,它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人才,是指具有专业智能并能自觉地为促进社会进步而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所以,人才培养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宏大工程,它关系着民族的兴衰、国家的长治久安。当代青年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保卫者和未来领导者。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与成功,取决于他们;21世纪中叶实现中国富民强国的现代化宏伟蓝图,取决于他们。一句话,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取决于他们。中华民族在21世纪要有所作为,必须重视对青年的培养。这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极端负责的态度。跨世纪青年的这种特殊地位和历史重任,要求他们不但要有远大的理想,而且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可以说,艰苦创业精神是跨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品质。因此,艰苦奋斗的价值观教育对于跨世纪的一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过去一个时期,由于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年在生活上怕艰苦,图享乐,比阔气,讲排场,奢侈浪费,盲目追求高消费;在工作上则不思进取,患得患失。针对这种不良倾向,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下大力向全社会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他说:“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60至70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邓小平论党的建设》第264页)南泥湾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必须大张旗鼓地宣传它,以当年延安革命青年的模范行为和光辉业绩,来激发当代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奋斗热情。在青年中大力提倡吃苦耐劳,埋头苦干,克勤克俭的作风,提倡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怕困难和牺牲,顽强奋斗的进取精神,鼓励他们为实现21世纪宏伟目标而建功立业。
  三、几点启示与思考
  (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就其本质而言,南泥湾精神是一种为实现理想而不畏艰险、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一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一种克勤克俭、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这些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共产党人应具备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是实现四化宏伟大业的重要精神力量。但是,南泥湾精神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除了它所具有的先进本质特征外,也不可避免地带有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即为具体历史环境所决定的具体的历史表现形式。如我们在延安时期住窑洞,吃小米,自己动手开荒,纺线织布,从事大生产运动,实现丰衣足食,这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艰苦创业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并非其固定模式。时代变了,艰苦奋斗的内容和形式也要随之更新。我们继承艰苦创业的南泥湾精神,必须严格区分其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形式。必须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创造新的表现形式。同时,还要总结体现时代特点的先进典型,不断赋予南泥湾精神以新的时代气息,使它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必须紧密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新时期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的时代精神,就是江泽民同志在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讲话中提出的64字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64个字是对中国共产党70多年艰苦奋斗传统的历史总结,它赋予了艰苦奋斗以新的时代内涵。新时期弘扬南泥湾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就要积极实践上述64字创业精神,让这一伟大的创业精神变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强大动力。
  (三)把思想教育与法律法规建设结合起来
  注重思想教育历来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这是保持革命传统的基本途径。只有依靠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才能时时给人们提供一种科学的思想改造的正确方向,才能增强全党乃至全社会的艰苦创业意识,使人们端正自己的价值取向,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在思想上筑起一条坚固防线,时刻警惕并制止在生活上的盲目攀比、斗富摆阔、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另一方面,思想教育必须与法律法规的约束与制裁相结合。俗话说:邪气不压,正气不扬。我们必须毫不手软地打击那些贪污、盗窃等犯罪分子,将其绳之以法。否则,不足以给人们以警示。邓小平同志也多次讲过,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
  (四)要正确处理物质条件的改善与艰苦奋斗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提高。据此,有的人就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了”,甚至认为讲艰苦奋斗是“左”的表现。这是完全错误的。苦与乐总是相比较而存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艰苦的内涵不同,表现形式也有很大差异。但是,人类历史发展史表明:任何时代的价值和文明,其形成和发展都必然表现为一个改造客观世界的艰苦创业的过程。一部人类进化史,就是一曲没有休止音符的奋斗之歌。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靠奋斗,没有奋斗,便不会有社会的进步。所以,从表层意义上看,艰苦奋斗源于贫穷落后,但是,它却并非必然与贫穷落后相联系,而是必然与创造相联系,它是创造者崇高精神境界的生动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艰苦奋斗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当然也应该是我们在开拓社会主义建设宏图大业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必须高扬的一面旗帜。同时,我们也应该让大家明白,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忽视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反对物质鼓励。相反,是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出发,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越是能脚踏实地地艰苦奋斗,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就越有把握。在这里,艰苦奋斗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达到了辩证的统一。
  (五)党员干部要躬身实践,做全社会的表率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年,南泥湾精神就是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形成的。从1941年初开始,359旅就取消了各级干部的勤务员,从旅长到排长都战斗在开荒第一线,担负和战士一样的生产自给任务。所不同的是,凡出现困难的地方,干部总是冲在前面。旅长兼政委王震,曾被选为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劳动英雄,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有创造精神”。一位到边区采访的外国记者由衷地赞叹道:“他的双手也像他的部下一样,由于劳动而生满了老茧。”他们的模范事迹像无声的命令,鼓舞着广大官兵的劳动热情和创造精神。今天,南泥湾精神能否得到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能否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关键也在各级领导。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得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于接受。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凡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42页)因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77页)因此,他提出:“为了整顿党风,搞好民风,先要从我们高级干部整起。”(同上,第219页)并且多次强调:“艰苦创业,首先要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同上,第260页)这既是对我党70多年经验的总结,也吸取了古今中外执政者兴衰荣辱的教训。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带头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为群众作出表率,并以此带动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人民群众,促进整个社会风气向积极向上、健康文明方向发展。
  我们相信,靠着艰苦创业精神在全党和全社会的发扬光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将成功,中华民族必将在21世纪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南泥湾精神永照千秋万代!
  (作者系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讲师。)
  

南泥湾精神代代传/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四八七零部队政治部,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合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