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试论艰苦创业精神的原动力及实践特性

侯敬智,徐志雄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强调指出,“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在全民族中发扬南泥湾精神,树立艰苦创业精神,需要从理论上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本文试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崇高理想信念是艰苦创业精神的原动力
  艰苦创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向来以不怕艰难困苦、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著称于世,“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建立在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基础上,以共产主义理想为其精神动力的。毛泽东同志说:中国自有了共产主义以来,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中国革命也改变了面目。正是由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为追求美好未来的人们所向往,成为人们的崇高信仰,并为之奋斗,为之献身。这就不难理解现实中的这种现象:我党一贯强调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但一些人却在工作中表现为精神不振,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我们强调克勤克俭,一些人却腐化堕落,贪求享乐,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为什么党的要求和一些人的作为存在这么大的差距呢?究其原因,这些人缺乏艰苦创业的动力源,这个动力源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它是艰苦创业精神力量的内在动力。
  (一)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激发艰苦创业精神的思想基础。作为一个人的意识、思想、精神一旦形成,理想信念就成为这个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最能动的一部分。人的理想有个人主义的理想,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只偏重个人需要而忽视大多数人需要的人,就可能只为个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满足程度所困扰,放弃对社会的贡献,对人生价值等的追求,表现出低层次的精神境界。而把眼光放在大多数人的需要上,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人,他所追求的就是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的广大党员有无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决定着他们是否真心实意地投身到伟大的创业实践中去,最终决定着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当年延安时期的党员干部,懂得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相信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一定能够胜利的,因而能够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凭着弱小的队伍,一手拿枪,一手拿镢头,与强大的敌人反复较量,最终战胜了凶恶的日本帝国主义。这说明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艰苦创业就有了力量源泉、思想基础。因此,邓小平同志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坚持艰苦创业精神的动力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柱,势必走向沉沦。延安时期,环境那么艰苦,为什么边区军民能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不怕困难,甘愿吃苦,正是由于大家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他们相信一定能够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权。有了这样的精神支柱,就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强调:“坚定的政治方向是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这就从理论上回答了艰苦奋斗精神的动力源问题。一些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的老八路回忆当时的情景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当时的精神动力只有一个:那就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为人民谋利益。大家想着开荒就是减轻人民负担,为人民服务,革命非干到底不行。那时候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粉碎国民党的封锁。在这种理想信念支配下,他们把自己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看作是自己应尽的义务,看作是无上的光荣,把崇高理想与平凡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产生了无穷的革命力量,全体官兵叫响“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战天斗地,谱写了一曲南泥湾精神之歌。邓小平同志多次讲到,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指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他们如此强调以共产主义信念,高尚的精神武装人、培养人,这是由于国内外的新形势、新任务决定的,是由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业实践的精神支柱。为了实现新时期的历史任务,人们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不可想象的。
  (三)崇高的理想信念为艰苦创业精神规定方向、目标。崇高的理想信念决定一个政党、一个人的奋斗方向、奋斗目标。在这里,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像路标、灯塔一样,指引人们奋斗的方向和目标。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为人类所共有,人类社会要前进要进步,离不开艰苦奋斗。是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艰苦奋斗呢,还是为少数人、个人利益而艰苦奋斗呢?这里有一个方向问题、目标问题。作为一个先进的政党,必须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这就决定了艰苦创业的方向,目标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在延安时期,我们党深信要把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放出来,就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理想,这在全体党员干部、全体军民中形成了共识。当时环境那么艰苦,为什么能吸引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为什么人们甘愿吃苦,乐于奉献?正是由于大家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这样的理想信念指引下,边区全体军民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种理想信念指引下的艰苦创业,为人民带来了利益,赢得了全体人民的支持,因而在人民的支持下,我党我军仅用三年多的时间,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排山倒海之力,推翻了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
  明确崇高理想信念是艰苦创业精神的内在动力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却精神萎靡,牢骚满腹,甚至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呢?关键是崇高理想动摇,革命信念迷惘。因而他们不可能全心全意领导人民艰苦创业。尽管广大党员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个别人的消极影响不能忽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侵蚀,封建主义思想的沉渣泛起,社会上出现了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局面,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文化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受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一些人动摇了理想信念,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一些人只想个人发财致富,淡化了崇高的理想信念,等等。时代和现实要求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上要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功能,在更广大的社会层面上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怎样才能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呢?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这是改造世界观的强大精神武器,要通过学习认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历史的潮流,自觉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二是要努力构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思想道德体系。十四届六中全会已确定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全社会思想道德的价值标准,通过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激励人们保持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就能自觉抵制“左”和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使我们的干部永远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自觉地带领人民艰苦创业。
  二、艰苦创业精神集中体现在为实现崇高理想信念而埋头苦干的创造过程中
  1939年1月28日,毛泽东同志在抗大第五期开学典礼上讲:抗大学员还要学一种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这条是足,没有足不能走路,没有这一条,就不能实行我们的政治方向,这条也是马克思主义。有嘴上的马克思主义,还有手和足的马克思主义。”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反映出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理想的外在表现形式。说明艰苦创业精神是我党我军的政治本色,是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这就从理论上阐述了崇高的现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精神本质上的一致性,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说明崇高的理想信念必须经过艰苦创业才能实现,艰苦创业精神是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整个延安时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其中南泥湾大生产就是实践艰苦创业精神最生动的体现之一。
  (一)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为实现崇高理想而不畏一切艰难险阻,顽强拼搏的创业实践中。延安时期,当时的形势非常严峻,由于日寇的进攻,国民党又对我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企图困死我们,饿死我们,我边区军民几乎弄到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的地步,困难真是大极了。在这种情况下,光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不行,光凭一腔热血不行,必须解决当前的经济困难,我们党很快便认识到了:要克服困难,只能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于是,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2月2日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发出了“自己动手”的伟大号召。朱德总司令亲自到南泥湾勘察,提出军垦屯田政策。由此,南泥湾开荒成为历史上的一件大事。359旅在生产中,上至旅长,下至马夫、伙夫,一律参加劳动,没有一个人站在生产战线之外,大家你追我赶,大生产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从1941年到1944年,全旅种地达26.1万亩,收获粮食3.6万石,除全旅食用外,还上缴公粮1万石,并做到了全旅每人养一只羊,两人一头猪,十人一头牛。359旅的英雄们战天斗地,用辛勤的劳动使昔日满目荒凉的烂泥滩变成了陕北好江南。毛泽东同志对359旅给予很高的评价。1943年9月,毛泽东同志视察了南泥湾,他看到指战员们辛勤劳动的丰硕果实,高兴地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特别严重的艰难困苦,锻造了359旅的指战员战胜艰难险阻的特别精神,形成了一套新的精神风貌,这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由此看来,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必须有强大的革命力量,而要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又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就规定了艰苦奋斗的实践过程是实现崇高理想信念的必由之路。抗战时期,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必须是一场长期的、艰苦的战争,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赢得这场战争,必然是一个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过程。我们当时所建立的根据地,基本上都是处在文化不发达、交通不便的落后地区,这些地方生产力水平低下,所能提供的物质产品有限,不能维持抗日力量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求生存、求发展是当时艰苦创业的主旋律。整个延安时期处处体现着艰苦奋斗的创造精神。在延安的窑洞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理论创造,建立了系统而完备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这是马列主义发展的创举;进行精兵简政,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次体制改革,总结了宝贵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精兵之路;双拥活动的开展,开创了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有效途径;延安整风,创造了解决党内矛盾和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等等。我们可以看出,艰苦创业是长期的实践过程,要靠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新世界,这关键是“做”,要实干,埋头苦干,革命战争年代所展现的那种拼命精神就体现在做与干中,体现在伟大的创业实践中。
  (二)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调动内在因素,自强不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实践中。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当年一批批热血青年,在延安这座革命大熔炉里,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一方面自力更生,自己动手,克服经济上的拮据,物质上的匮乏,在创造客观条件的磨炼中,也在改造思想,砥砺意志;另一方面,自立自强,进取向上,发愤学习,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地学军事、学文化、学技术,掌握过硬本领,在坚韧不拔地顽强拼搏中,成为一代革命的中坚和栋梁,成为毛泽东在陕北公学题词中所期望的建国精英。毛泽东在题词中写道:“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惟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艰苦创业的实践造就了这样一批人。当时,从中央领导人到各级干部,都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他们官不分大小,位不分高低,都和群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造成了延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为培养克勤克俭、无私奉献思想境界的道德实践中。毛泽东同志在《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中指出,军队生产自给,不但改善了生活,减轻了人民负担,并因而能够扩大军队,而且立即带来了许多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就是:改善了军政、军民关系和官兵关系,增强了劳动观念和革命纪律性。大生产运动中,上至毛泽东,下至马夫、伙夫都亲自开荒纺线,在艰苦的创业实践中,干部以身作则的行动密切了官兵关系,开展生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人民看到军队是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着想,从而密切了军民关系。由此看来,大生产运动同时也是道德实践过程,从而使延安时期的政风、民风有了大的改善,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
  认清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践特性对我们有重要启迪作用。既然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命力扎根在实践的沃土上,今天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赋予新时代的特征。其一,要增强实干意识。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伟大的创业时期,伟大的创业任务,要求有一代能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新人来完成。这一代人,不仅要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且要有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通过艰苦奋斗的实践实现上述要求,否则就只能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嘴上的马克思主义”者。其二,要有创新精神。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的经济,创新精神是人们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人们在工作上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要在工作和劳动的活力上、效益上下功夫,在为社会创造新产品、新成果上有所突破。其三,要求真务实。必须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去做任何事情,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出发,要反对形式主义,这有利于培养群众的良好思想,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其四,干部要以身作则。毛泽东同志要求党员干部“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老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提倡干部以身作则,要求干部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领导群众进行伟大的创业实践中去,要抵制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同人民群众相结合,在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我们的干部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有所作为。”可见,只有深入实践,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实践共产主义理论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作者系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教授、讲师。)
  

南泥湾精神代代传/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四八七零部队政治部,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合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