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试论南泥湾的艰苦创业精神

校树杰,岳峰


  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359旅官兵在南泥湾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创造了我军建设史上的奇迹,也培育形成了艰苦创业的南泥湾精神。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新形势下,认真探讨南泥湾艰苦创业精神的形成条件、科学内涵,对于加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精神、意识都是一定客观物质存在的反映,是对前人思想成果的扬弃。南泥湾艰苦创业精神的形成也不是偶然的,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现实的挑战,时代的呼唤,是南泥湾艰苦创业精神形成的客观条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伪军的野蛮进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上自然灾害的袭击,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1940年和1941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菜,没有纸,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盖的程度,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在极端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前,是饿死?是解散?还是自己动手?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教育的359旅官兵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三条道路。他们响应党的号召,勇敢地面对现实,迎接挑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依靠全体官兵的创造力,不仅实现了丰衣足食,而且锻铸了艰苦创业的南泥湾精神,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是南泥湾艰苦创业精神形成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民族,经过五千年历史的洗礼,形成了吃苦耐劳,顽强奋斗,科学求实,敢于拚搏等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实践中,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逐步形成了听党指挥,顾全大局,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团结奋斗,勇于开拓等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南泥湾艰苦创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则为南泥湾艰苦创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营养。南泥湾艰苦创业精神就是在继承发扬这些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精神之升华,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发展和完备。
  党的正确领导和359旅官兵的努力实践,是南泥湾艰苦创业精神形成的决定因素。党中央领导同志对359旅屯垦南泥湾极为关心。毛泽东同志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教育了该旅广大官兵。他先后发表的《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组织起来》等科学著作,为该旅的财政、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1942年12月,他还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专门表扬了该旅的生产自给工作,指出:“边区留守兵团各部队中,以359旅的生产自给工作做得比较好些。”大会还奖给359旅一面锦旗,上写“发展经济的前锋”。1943年9月,毛泽东又和任弼时等领导同志专门视察了南泥湾,对该旅的工作做了许多重要指示。朱德总司令对359旅的屯垦生产也关怀备至。他先后4次奔赴南泥湾,勘察地形部署任务,检查生产情况,为开发建设南泥湾费尽了心血。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给了359旅官兵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他们遵照党的指示,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团结奋战,辛勤耕耘,才成就了史无前例的英雄业绩,形成了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
  (二)
  南泥湾的艰苦创业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
  胸怀理想,自觉奋斗。1941年3月,359旅开赴南泥湾时,响亮地提出了“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垦荒中,官兵们普遍传唱的一首歌曲中有这样几句歌词:“南泥湾,好风光,红红的太阳照山岗。革命战士不怕苦,扛起镢头上山岭。开荒生产反封锁,气死鬼子和老蒋。”这些口号和歌词生动地说明,南泥湾时期的艰苦创业,不再是一种自发的生存要求,而是在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指导下,为实现革命理想自觉奋斗的革命实践。这是南泥湾艰苦创业精神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体抗日根据地军民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教育。大生产运动中,359旅军政委员会和各级党组织也开展了扎实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官兵的思想觉悟。大家把屯垦生产与坚持抗战,与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以至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联系起来,从而明确了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政治意义,最大限度地激发了自觉自愿的吃苦奋斗精神。大生产运动中,359旅官兵无一人站在生产战线之外,即使在战斗中负伤致残的官兵,年过半百的老同志,也都不要组织照顾,主动投入到生产运动之中。一些家务繁重的随军家属和年纪尚幼的小孩,也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开荒中,许多官兵起早贪黑地干,一天劳动时间达到10多个小时,有的甚至达到16小时,以致领导不得不作出“生产时间不得早到迟退”的特殊规定。经过3年艰苦创业,实现了丰衣足食之后,他们又及时地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在1944年掀起了更大规模的生产热潮,耕地由上年的10万亩猛增到26万亩,产粮3.5万石,达到了“耕一余一”,有力地推动了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
  知难而进,自力更生。这是359旅官兵对待困难的科学态度和革命精神。初到南泥湾时,他们面临着一个又一个严重困难。英雄的将士们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迎难而上。没有房子住,就自己动手搭窝棚,挖窑洞,甚至露宿野外。粮不够吃,就到百里以外的延长去背,还挖野菜、打猎充饥。衣服被褥单薄,黎明前天冷,就烧起篝火御寒。开荒没有农具,就组织人力上山伐木解板,运到外地去卖,换回农具。就这样,他们战天斗地,克服了重重困难,第一年即开荒1万多亩,不但播种了玉米、糜谷、土豆等农作物,还成功地试种了水稻,饲养了不少牛羊、鸡鸭等家畜家禽,把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满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与此同时,他们还办起了纺织厂、被服厂、造纸厂、食品加工作坊等,成立了运输队和军人合作社。1944年即实现了粮食、被服、蔬菜、经费全部自给,还上缴公粮1万石。毛泽东同志视察南泥湾,看到战士们劳动的丰硕成果时,高兴地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
  领导带头,率先垂范。这是我党我军干部的优秀品质,也是南泥湾艰苦创业精神的显著特征。在大生产运动中,359旅上至旅长下至炊事员、驭手,都一律参加生产劳动。旅长王震,除全盘运筹组织外,还身先士卒,把旅部勤杂人员编成生产小组,带头开荒,双手打满血泡,仍坚持不下火线。原补充团团长苏熬,曾10多次负伤,身体虚弱,仍和战士们一起劳动。718团团长陈宗尧,把团部搬到山上,架起电话,白天与战士们一起开荒,晚上办公。一次他身患重病,大家劝他休息,他说:“不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开荒任务,我宁死也不离开山头。”政委左齐,在战斗中失去左臂,不能拿镢头挖地,就给战士们做饭烧水,挑送上山。毛泽东同志表扬他们说:“团长开荒,政委送饭,使战士们感动得不可名状。”并号召“全体党的干部,学习这两位同志的精神,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克服一切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在1942年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同志还亲笔为该旅的王震、何维忠、晏福生、罗章4位领导干部分别题写了“有创造精神”、“切实朴素,大公无私”、“坚决执行屯田政策”、“以身作则”的题词,以褒奖他们的优良作风。正是由于各级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全旅上下才出现了“人人参加生产,个个争做贡献”的生动局面。
  你追我赶,争创一流。这是我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大生产运动中的集中体现。我军素有一往无前,奋勇当先的革命传统。在大生产中,359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官兵争创一流,争当劳模的革命热情。1943年3月,718团将日开荒1亩以上的170名突击手集中起来,进行比武,经一天角逐,11连班长李位、5连班长赵占奎日开荒分别达到3.76亩和3.3亩,被评为边区特等劳动模范。该团9连连长白银雪,不甘落后,奋起直追,日开荒达5.4亩,荣获全旅第一名。该连战士杜林森决心超过连长,又创造了日开荒6.3亩的全旅最高纪录,成为远近闻名的“气死牛”。该旅在军事训练中,还开展了争创“朱德射击手”、“贺龙投弹手”、“高岗刺杀手”的活动,举行了射击、刺杀、投弹群英会,涌现出刘洪秀、张国忠、申玉华等练兵模范。在文化学习中,开展了识字竞赛活动,把全体官兵编成帮学小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许多官兵摘掉了文盲帽子。在开展革命竞赛活动的基础上,各部队每年都要逐级召开英模代表会,宣扬英模事迹,进一步推动革命竞赛活动深入发展,使“挑战竞赛震动于全旅,英雄模范成批涌现于部队”,正是在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激励下,359旅将士才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伟业奇勋。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遵义会议特别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由于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提倡和宣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原则逐步深入人心。359旅的艰苦创业,就是在这种正确思想路线指引下的科学实践,屯垦前,旅领导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对南泥湾的地形、土质、水源、气候、历史、民情等进行了详细考察,然后定下决心,并且拟制了周密的屯垦计划。359旅自觉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正确处理农、工、商的关系,坚持在着重发展农、牧、副业的基础上,同时兼顾工业和商业,取得了农、工、商全面发展,经济财政同步增长的良好效果。他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农业生产中,虚心向当地老农请教,学习耕作技术。在发展工业生产时,发动大家举荐“能人”,组织人员到边区政府兴办的企业中拜师学艺,解决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在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他们还科学安排政治、文化学习和军事训练,不仅生产建设取得辉煌成绩,部队军政文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胜利完成了抗日反顽、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光荣任务。
  (三)
  回顾南泥湾艰苦创业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总结这一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我们不仅对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感到由衷的崇敬,也愈益深刻地认识到艰苦创业精神的时代价值。过去,它激励我们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当前,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不断推进我军的建设和改革,仍需要继续发扬这一宝贵的革命精神。
  首先,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适应世界军事领域里的深刻变化,加强我军质量建设的必然要求。艰苦奋斗是我军的政治本色。我们这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靠艰苦奋斗成长壮大的。当前,高新技术正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深刻地改变着军事斗争的面貌,引发了军事领域一系列革命性变化。为此,世界各主要军事国家,纷纷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形成了以高技术质量建设为主要标志的竞争新态势。世界军事发展的这种强劲势头,对我军的质量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严峻挑战。应当看到,我军在武器装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们部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大力加强部队质量建设,实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成为摆在全军面前的一项历史重任。在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费仍很紧张的情况下,我军的质量建设只能靠全体官兵的艰苦奋斗。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勤俭建军原则,过紧日子,把有限的军费用在刀刃上。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努力学习高科技知识,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拚搏进取,用辛苦和汗水建设一支能赢得现代战争胜利的现代化的新型人民军队。
  其次,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使我军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的可靠保证。我军的现代化建设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行的,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对我军质量建设的促进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不容置疑的。但是,市场经济的自身弱点和负面效应也会反映到部队中来。随着对外开放,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也会乘虚而入,对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产生极大的冲击。个别官兵经不起金钱物质的诱惑,在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面前解除了武装,甚至做了“俘虏”。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军队和人民,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有鉴于此,军委江泽民主席在告诫全军要警惕“酒绿灯红”影响的同时,明确提出要在全军大力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几年来,全军通过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和整顿,极大地提高了官兵拒腐防变的能力,有效地保证了部队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事实说明,艰苦奋斗是新形势下不可缺少的防腐剂。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军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
  再次,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也是我军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始终走在全社会前列的迫切需要。1993年底,江主席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军的精神文明建设,应该走在全社会的前列。”这一重要指示,既是对全军提出的更高标准和要求,又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物质丰富,而且要使人们精神充实。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大大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但是,与此同时,在社会上包括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却出现了淡忘甚至丢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好传统好作风的严重问题。有的人一味沉溺于物质享受,陶醉于纸醉金迷之中,滋生了贪图安逸、奢侈浪费的享乐之风。“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时的物质贫穷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和思想道德的滑坡。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尤其要在全社会大兴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之风,坚决反对奢侈浪费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处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历来以艰苦奋斗著称的人民军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带头过紧日子,无疑会对全社会起到一种示范和导向作用。我们一定要不辜负党中央、江主席的殷切期望,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用我们的身体力行,把艰苦奋斗之风推广到全社会去,让艰苦奋斗精神成为新时期激励人们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柱。
  (作者系解放军西安陆军学院教授、讲师。)
  

南泥湾精神代代传/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四八七零部队政治部,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合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