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我对文艺工作的一些意见

马文瑞


  (1993年4月14日)
  关于文艺,我是门外汉,没有多少话说,只能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读者)谈点个人见解,供文艺家们参考。
  去年秋季,文艺界为一位从事文艺工作60年的同志举行纪念活动。因为我与这位同志在早年就相识,所以中国作家协会特邀我出席。我因故不能到会,便特意写了一封短信表示祝贺。我在信的末尾谈了一点希望,就是强调我们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沿着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引的方向健康发展。如果要我发表意见,这就是我的文艺观。
  回顾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50年来的历程,我们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卓越成就。据我所知,无论是戏曲、歌舞、话剧、曲艺,还是电影、电视、文学、绘画,都有不少好作品,甚至是传世佳作。这使得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以完全不同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文艺的崭新面貌树立起了自己独具风采的形象。这是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并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史册。现在的问题是,在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与之相适应的文艺工作,还要不要继续坚持《讲话》精神,还要不要继续强调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还要不要继续提倡文艺家深入人民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了解自己的服务对象、熟悉他们的劳动创造及喜怒哀乐?我认为这是新时期文艺工作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原则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我们的文艺工作势必会迷失方向,滑入歧途。
  历史的经验总会给人以新的启迪。1942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在那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革命文艺作为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作为文化战线上唤起民众、团结民众、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在这个紧要的历史关头,党中央、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针对解放区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开会,亲自提出“问题”,又在大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作了“结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历史文献,从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澄清了文艺界当时存在的种种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雄辩和精辟地阐述了革命文艺为谁服务,如何服务等重大原则问题,起到了指点迷津、震聋发聩的作用,为无产阶级文艺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同样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我们面对着西方世界的挑战,我们要迎接新技术革命,我们要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这同样是关系到民族前途的紧要历史关头。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同样肩负着极为重大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为文艺工作制定的方针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与毛泽东同志四十年前“讲话”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这就是说,我们新时期的文艺,仍然应当首先起到团结人民、引导人民、歌颂人民、抨击腐败行为和一切丑恶现象的作用。这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位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都应当像当年延安和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那样,自觉地肩负时代赋予自己的光荣历史使命,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党性原则,坚持文艺工作的“二为”方针,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我们的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那么,我们文艺工作的现状如何呢?我看是成绩不小,问题也不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在党的正确路线和正确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创作了不少好的和比较好的作品。以长篇小说来讲,我看连续三届茅盾文学奖评出的获奖作品多数都是比较好的。周克芹同志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萧克的《浴血罗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都在人民群众中赢得了好评。这些作品,对于歌颂人民群众的美好道德,揭露和抨击落后守旧及腐败现象,形象地总结我们的经验教训,推动社会的改革与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艺术上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电影创作方面,我看这一时期成就较大的要数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例如《西安事变》、《大决战》、《风雨下钟山》、《周恩来》等,故事生动,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反映现实生活的电视剧《渴望》,也是一部比较成功的作品,反映了现实矛盾,也歌颂了我们中华民族真诚善良的传统美德。
  但是,也应当看到,近些年来,文艺界也出现了一些偏向。有这样一些文艺家,由于放松了政治理论的学习和自身的思想改造,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下,追求所谓“个性解放”和“人性复活”,不负责任地编造了一些思想格调不高的作品。这一类作品,它们也反映生活,但反映的不是人民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而往往是某些个人小圈子里的逸闻轶事;它们也抒发感情,但抒发的不是工人、农民、战士和广大知识分子劳动创造、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而往往是某些有闲者或小知识分子个人主义的小情小调;它们也刻画心理、塑造典型,但总是喜好刻画、塑造一些利己主义者、财迷、色情女性、堕落者,且对于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往往又态度暧昧,甚至还暗示着某种同情。更为严重的是,创作这一类“远离政治”、“力求写真”的灰色作品,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成为某些人衡量一个文艺家是否跳出“清规戒律”的标尺。这样的创作风气,其危害万万不可轻视。
  我们还有一些文艺家,他们没有能够经受住改革开放与商品经济大潮的考验,在金钱及财物的诱惑之下,乱了方寸,结果陷入了“拜金主义”的泥坑。他们写书、拍电影、拍电视目的仅仅是为了赚钱。只要有钱可赚,什么亏心的事也愿意干。不该写的他写,不该拍的他拍,不该歌颂的他歌颂,不该暴露的他歪曲事实也要去暴露。一句话,只要有钱,不惜降低品格、出卖灵魂。于是鱼目混珠,泥沙泛起,乌七八糟的所谓文艺作品充斥文化市场,粗俗之作、趣味低下之作随处可见。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我们还有这样一些文艺家,他们也想为人民服务,也情愿为社会主义服务,但是他们又整天把自己关在大都市的单元楼里,冬天围着暖气,夏天开着冷气,搜肠刮肚,闭门造车。由于脱离了生活实际,也就中断了创作的源泉。既不熟悉工农,也不了解战士,偏又要去写他们、演他们,结果只能是画虎不似反成犬。或者生搬硬套,毫无生气;要不然就像毛泽东同志讲的“衣服是劳动人民的,面孔还是小资产阶级的”,到头来还是好心办了坏事,歪曲了劳动人民的形象。
  综上所述,我们新时期的文学艺术工作,要适应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要求,必须加以整顿。我们的文艺队伍也有必要在思想上来一番清理。前两年,我们曾经在文化市场上开展过“扫黄”工作,收到了较大成效,但终究是治标的工作,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关键是要在我们文艺家中正风、正气、正方向,也就是要大力提倡发扬延安文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我们新时期文艺的主旋律回归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引的正确方向上来。要像当年那样,把一切正直的、有良知的、有爱国思想的文艺家们团结起来,把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点燃起来,投身于创造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文艺,使得我们的每一件精神产品,都不光具有娱悦观众(读者)的美感作用,同时有利于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无私奉献,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弘扬正气、抨击歪风邪气。只有这样的作品多了,我们的文艺才能形成健康的主流,才能抵制一切“灰色”、“黄色”、“黑色”的东西,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
  我们的时代呼唤有党性、有良知、有远大志向的文艺家,呼唤具有美好灵魂的文艺作品;以鼓舞广大人民为祖国的兴旺发达而团结奋进。
  

马文瑞论延安精神(下)/马文瑞著;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