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论刘志丹的群众路线与民主民生革命实践

杨东平


  杨东平
  (中共志丹县委、县人民政府)
  曾被毛泽东评价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的刘志丹是西北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在他短暂而光辉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彰显着一个共产党人真正为民利民的崇高精神。他用一生的革命实践,很好地践行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鲜活地诠释了致力民主、心系民生的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内涵。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有必要与时俱进地重新解读英雄,充分挖掘其精神内涵,不断从革命先辈那里汲取营养,武装头脑,发展事业。值此纪念刘志丹将军诞辰110周年之际,笔者在认真学习研究刘志丹同志生平事迹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他的群众路线和民主民生革命实践做了一些思考,浅谈粗记,以飨同人。
  心系群众,追寻进步,立志救国救民
  “我一个人成了员外顶啥用!我要使全中国人民都过上好生活。”①这句话道出了刘志丹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崇高的人生价值观。20世纪初,贫瘠的陕北高原上,天灾频发、人祸不断,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刘志丹虽出身殷实家庭,但他自幼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目睹了在陕北军阀官僚、豪绅地主的反动统治和残酷剥削下,家乡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凄凉景象。他从内心同情穷苦大众,加之受李自成等农民起义领袖疾恶如仇、为民谋福历史典故的影响,萌生了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因此,他少小时期就立志改变社会上不平等的现象,把自己的理想、前途与穷苦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融合到民族民主革命的事业当中。
  马克思主义思潮和苏俄革命成功,对年轻的刘志丹影响很大。1922年,刘志丹考入陕北23县联合县立中学榆林中学学习,其间受魏野畴、李子洲等优秀共产党员教师的熏陶和影响,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向导》《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明白了“唯有革命才是中国社会的根本出路,唯有共产主义才是救国救民的真理”。1923年,刘志丹加入了榆中学生会组织并很快成为学生领袖,在进步老师的指导下,他成功地领导了榆林中学反对旧势力的一次罢课风波。1924年,刘志丹加入了青年团,并于1925年转为中共党员,入党时他宣誓:“加入党团,就要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要奋斗到死。”②随后,刘志丹积极参加和领导了当地的革命运动,并利用戏剧、歌曲宣传进步的革命思想。当时他在《爱国歌》中写道:“黄河两岸、长城内外,炎黄子孙再不能等待,挽弓持戈,驰骋疆场。快!内惩国贼,外抗强权,救我中华万万年。”1925年7月,他到三原参加共进社会议,又满怀激情地为大会题词:“共进!共进!同志引着被压迫民族向帝国主义者进攻!不惜牺牲,杀开血路!前途自有光明和幸福!”③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刘志丹实现了由了解人民群众、同情人民群众、立志改变社会不平等的改良主义者,向立志解救广大人民群众于水火、进而积极接受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民主革命、走向民族解放道路的马克思主义战士的转变,表明他的群众观点已经突破地域界线,已经从为民做主升华到为民谋权、为民谋福,逐步成长为一名具备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对共产党及共产主义事业绝对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依靠群众,创建武装,献身民主革命
  人民群众是革命斗争的力量源泉,也是实现民族解放和振兴最强大、最根本的坚强依靠。刘志丹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正如刘志丹分析当时革命形势所说:“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恰如干柴遍地,一遇火种,就会烧塌天的!我们就要做火种,依靠人民群众,拉起武装,建立根据地,革命一定会蓬勃发展起来。”④“我相信,只要红军和老百姓一条心,再强大的敌人也不会吃掉我们。”⑤
  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在认真总结兵运工作经验教训的同时,认真研究学习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深入到农村发动群众,积极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创建红色武装。1933年,他领导建起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成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并亲自担任军委主席。从此,刘志丹创建的红色武装不断壮大,革命根据地得到迅速扩张,陕甘边根据地加快向陕北根据地延伸。1935年春,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在赤源县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西北军事委员会,刘志丹当选为西北工委委员和西北军委主席,标志着陕甘边、陕北两块苏区走向了统一,西北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这一重大革命成果的取得,是刘志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结晶,体现了他依靠群众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革命思想。同时,这一重大革命活动,也更加密切了他与广大群众的关系。特别是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刘志丹在每一个村、每一个区乡都及时建立起地方党团组织、农会组织,还推选农民当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替群众说话谋事,赢得了广大群众对革命队伍的支持和对刘志丹的热爱。据说,一位农家妇女从邻居家借了一个鸡蛋,将长在地里的荞麦拔回来,只为给刘志丹做一顿荷包剁荞面,以表达崇敬之情。哥老会进步人士马海旺1930年9月自愿给在石峁湾练兵的刘志丹提供了大量粮食,还先后利用哥老会的社会关系为刘志丹购买枪支、弹药。正是这样,刘志丹将群众力量和个人智慧与对毛泽东革命思想的科学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得中国西北的革命成果得到不断发展。
  特别是在整个中国革命面临“左”倾思想干扰,全国各个根据地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时,只有刘志丹等人在边远、贫困、荒凉的山沟里领导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在国民党的几次“围剿”中不但没有缩小、丧失,反而更加发展壮大,几年间建立了30多个县的苏维埃政权,红军主力扩大到5000多人,游击队发展到4000多人,最终成为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落脚点和全国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可以说,依靠群众、立足群众才使刘志丹能坚持正确、坚持进步;把群众作为事业基石、把群众利益作为人生使命,才使刘志丹成为一个真正的、纯粹的共产党人。这是刘志丹一生追寻的革命真理,时至今日,同样值得我们学习推崇和坚持弘扬。
  服务群众,发展经济,致力改善民生
  刘志丹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革命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热爱群众、忠于群众,时时处处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起点和归宿。
  首先,他打土豪,分田产,让穷苦农民拥有了土地。陕甘边地处子午岭山脉,富裕人家与穷人之间拥有土地数量相差很大,一些没有土地的劳苦百姓只能当长工或租种耕地勉强维持生计。而一些恶绅土豪与官府勾结,压榨百姓,增加赋税;加之流寇袭扰,土匪绑票,民团摊派,使穷苦人民生活在夹缝之间,无法翻身。刘志丹等人在领导队伍创建陕甘边根据地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土地革命,积极借鉴《井冈山土地法》,制定了一系列土地政策,主要有“没收地主及富农出租部分的土地,地主参加劳动的可以分地;分川地不分山地;田、青苗一起分,因为农民最需要的是青苗;阶级划分以主要生活资料的来源和剥削或剥削的程度来决定”⑥等。分配土地工作主要依靠贫农团和雇农会,他们代表了穷人的利益,办事情非常公平,基本实现了让根据地群众人人拥有土地的目标。同时,当队伍打下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的寨子时,他要求士兵首先把牛羊和粮食分给饥寒交迫的穷人;在武力解决反动民团和国民党武装据点之后,他要求士兵将收缴的粮食和财产优先分配给群众。刘志丹的队伍受到了群众的高度拥护,正如陕北民歌所唱:“刘志丹来了开门迎,……跟着他一心谋共产。”
  其次,他重调研,通商贸,繁荣了根据地经济。刘志丹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南梁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他亲自调查走访,组织人力、财力投入经济建设工作。在得知百姓缺乏调剂余缺、互通有无的场所,使经济发展受限的情况后,他亲自指导根据地政府首先在荔园堡恢复了集市。为了繁荣集市贸易,刘志丹领导同志们还在该地区广泛开展文艺活动,有效地扩大了集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了各地商客来此从事贸易活动,极大地促进了边区的产品流通,发展了根据地的商品经济。同时,为了做好市场调控工作,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他还指导建立了边区政府自己的金融系统,保障了边区人民的经济利益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为根据地经济的有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他抓教育,谋长远,促进了根据地社会事业的发展。刘志丹非常重视军政教育和群众教育,1934年陕甘边革命政府成立后,在他的关心和指导下,边区成立了军政干部学校,主要培训对象为红军干部和地方干部。尽管学校规模不大,每期学员百余人,但刘志丹和其他同志对学校的各项工作非常重视,刘志丹亲自担任学校校长,给学员讲授军事和政治课,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军事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为根据地培养了一大批军政干部,有效地加强了军队力量,强化了根据地政权建设。在群众教育方面,刘志丹坚持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发展地方教育的思想,积极兴办学校,多方聘请名优教师任教,使根据地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荔园堡和保安等一些村庄相继创办了列宁小学和成人识字班,很好地传播了革命思想和先进文化知识。同时,他还指导成立了工、青、妇等多个组织,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切实促进了边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正是这样,刘志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始终致力于民主民生事业,为人民当家做主、幸福生活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和真心爱戴。“群众领袖,民族英雄”“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至今矗立在刘志丹烈士陵园里镌刻着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的石碑,不断向后人们传颂着刘志丹的革命人生和光辉思想,成为红都儿女承前启后、奋发进取,不断创造新业绩进程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在纪念刘志丹将军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他的生平事迹和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积极投身于全党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宗旨意识,强化群众观点,践行民生之策,为全民共铸“中国梦”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①刘景明:《刘志丹在家里闹革命》,原载《革命英烈》1981年第2期。
  ②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刘志丹》,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9页。
  ③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刘志丹》,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9页。
  ④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刘志丹》,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页。
  ⑤李赤然:《领导陕北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原载《刘志丹》,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8页。
  ⑥《习仲勋革命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9-20页。
  

刘志丹将军与刘志丹精神论集/梁星亮,姚文琦,刘志学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