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延安精神与党的建设

张志彪 武国堂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陕北和延安时期(1936年10月—1948年5月),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伟大革命斗争中,精心培育出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活生生的中国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在极端艰苦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民主团结精神,构成了延安精神的本质内容。过去,我们凭着延安精神建设了一个“全党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565页)教育和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建设一个更加成熟的、更加有战斗力的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延安精神是在党的领导下精心培育出来的
  延安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国人民的优秀品格在革命实践中的升华。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有着勤劳勇敢、自强自立、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优良品德,但这种传统美德并不能自发地结出先进阶级的思想成果,同样,马克思主义也必须与中国特点相结合,在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才有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中,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相结合,再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时代风貌高度地融合在一起,培育了光辉灿烂的精神果实——延安精神。
  (一)延安精神的形成是同党的发展、壮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延安精神的萌芽、生根、开花、结果,是同党发展壮大、成熟的历史同步的。1919年的“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有过组织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推动北伐战争的光辉历程。同时,由于“左”倾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也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倡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中国国情,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就是延安精神萌芽的开始。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到达陕北,从此延安成为“红都”,进入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黄金时期,特别是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标志着我们党在思想上实现了高度的统一、政治上走向成熟,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发展,并达到规范化的程度。延安精神就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回顾党的战斗历程可以看到,延安精神和党的历史一样,在上海萌芽,在井冈山和长征路上发育成长,在延安开花结硕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扬光大,成为推动中国革命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延安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精心培育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现代经济很不发达、农民和其他小生产者如汪洋大海的国家领导革命和加强自身建设的。特别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党的建设也以农村为主要阵地。党长期处在小生产者的包围之中,还要以农民为革命队伍的主体力量。这就不可避免地使许多非无产阶级的消极的东西进入党内来。因此用无产阶级的思想去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主要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就成为最迫切的任务之一。从30年代开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便倾注大量的心血,着重从思想上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去教育和改造党员,特别是教育那些农民党员和拖着小资产阶级尾巴进入党内的革命分子。毛泽东同志紧紧抓住思想建党这一首要环节。早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决议案中,他就指出,克服和纠正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关键是对党员进行马列主义的思想教育,再加上革命斗争的锻炼,才能使党真正无产阶级化。到了延安以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利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时机,领导了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在全党进行了空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在整风前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党的领导人,亲自授课并写了大量科学著作,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论共产党员修养》、《关于增强党性问题的报告大纲》、《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由于革命领袖的教诲和哺育,使许多同志不仅从组织上入了党,而且也从思想上入了党,牢固树立起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立志作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还积极倡导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毛泽东说:“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毛泽东选集》第2卷488页)延安时期,斗争的环境异常艰险,生活条件特别艰苦,我们的共产党人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处处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使我们党取得了人民的敬仰和拥护。除了方针政策正确以外,人民群众主要是依据党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行为,判断这个党的。如果党员的作风好,处处能为群众作出表率,群众就会跟着党走,团结在党的周围,党就能够实现对群众的领导。那时,一个有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共产党员,只要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就可以在一个地区组织许多老百姓以各种形式参加和支持革命斗争。打仗时一个共产党员身先士卒,许多战士就跟着冲锋陷阵。“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着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是善良的,就会跟着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到全民族。”(《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770页)革命领袖们用党的优良作风教育了大批革命者,使他们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而又以此带动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带动整个社会风气,形成了为整个社会称颂的精神和作风,这就是延安精神。
  二、延安精神是推动党的建设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过程,是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中实现的。延安精神是在党的领导下培育出来的,反过来,延安精神又哺育了千千万万个无产阶级先进战士,使党成为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无坚不摧的政治力量。
  当年的延安,是一个革命的大熔炉,来自各地各方面的革命者虽然有着可贵的革命精神,但不免存在这样那样的思想作风的不纯。他们在这个革命大熔炉中,在延安精神的哺育下,净化灵魂,磨练意志,终于成为坚强的革命者。
  首先,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革命伍伍的力量源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便成为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经过在延安的整风和学习运动,使更多的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理论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有了真理的力量,我们共产党人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牺牲。由于在旧中国反革命势力过于强大,并且处在统治地位,使党员和革命分子经常处在危险境地,但由于革命热忱、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共产党人就能够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即使在革命受到挫折之时,他们也不曾屈服,坚信黑暗势力即将过去,光明就在前头在敌人的残酷镇压面前,共产党人不是后退,而是从地上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拿起武器继续战斗。这种内心深处的巨大力量,来自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来自延安精神的鼓舞和教育。
  其次,确立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中国共产党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延安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全面的深深的阐述。(反映在毛泽东同志撰写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中)经过延安整风,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全党干部理解和掌握,更自觉地身体力行。共产党完全是为了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必须关心人民的疾苦,倾听人民的呼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在具体工作中,把群众看作是真正的英雄,发动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先做群众的学生、后做群众的先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的许多共产党员,心中想着人民,对同志对人民极端地负责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赢得了人民的拥戴,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成为中国革命的最深厚的基础和最强大的后盾。同时,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还使我们党摆脱了其他阶级政党难以摆脱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工作作风,使我们能够集中群众的智慧,制定正确的决策。这个在延安确立并发扬光大的根本宗旨和工作方法,为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增添了无穷的活力,使我们党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再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使党找到了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正确途径。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80%以上,中国革命只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遭受的严重挫折,说明党当时还不完全了解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后来,党又长期处在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的统治之下,他们自称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靠背诵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来指导中国革命,结果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到延安以后,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从思想上分析了教条主义产生的根源,强调了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强调研究矛盾的特殊性、研究中国特殊的国情。经过延安整风,我党基本上从理论上肃清了教条主义的影响,有了一个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有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把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比喻为“箭”和“靶”的关系。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之的。“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政策成为我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这条正确的认识路线确立以后,极大地解放了全党同志的思想,那种把共产国际指示、苏联经验、马克思主义词句神圣化、绝对化的风气一扫而空。我党从此牢牢地掌握了中国革命的主动权。延安精神不仅把我们的同志造就的更加坚定、更加英勇了,而且使我们的同志更加聪明、更富有革命的智慧了。
  第四,民主团结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和作风,是党坚强有力的重要法宝。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夺取革命胜利的至关重要的条件。由于社会情况的复杂,认识水平的差别,在一些问题上党内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完全一致。同时,由于旧社会、旧传统、旧观念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我们党内的一些同志也难免沾染上政治灰尘。怎样达到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统一和团结,是党的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在延安,我党创造了开展正确的党内斗争的方式和风气。对待犯错误的同志,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错误一定要不讲情面,要以严肃而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割去腐烂的东西,使肌体更健康。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就如医生对待病人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在延安时期开展的党内思想斗争,既不同于我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取消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保持一团和气的自由主义现象。也不同于“左”倾机会主义者的惩办主义,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收到了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良好效果。延安时期党内关系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民主和平等。民主首先就是让人讲话,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允许批评,允许发表不同意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只要我们有缺点,谁提出批评都行。这样,群众敢讲话了,心情就舒畅,工作就有积极性。延安的民主作风是党的领导干部带头做起的,它建立在平等和阶级友爱的基础上。共产党的一切干部,只有工作分工不同,没有身份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党内没有特殊党员。党的领袖们虚怀若谷,谦逊和气,平易近人,深得人们的敬爱,所以我们的党所领导的军队都特别能战斗。
  第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风范,是共产党人人生观的突出表现。推翻三座大山,使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的直接目的。我们共产党人,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由于中国人民的敌人势力特别强大,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是艰巨的、历程是曲折的,斗争是残酷的。具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的共产党人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在抗日战争中期,我们的军队和人民到了没有衣穿、没有盐吃、没有纸、没有菜、粮食匮乏的程度。但是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压垮,而是奋起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劳动,带头过苦日子,节衣缩食,支援前线。当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衣着朴素、生活简朴,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两样,而工作却是异常的艰辛,表现了伟大政治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杰出品质。在这群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周围,聚集的是无数个用延安精神哺育起来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打仗的同志和战士。
  邓小平同志总结党的思想建设经验时指出,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已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他说:“从延安到新中国,除了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不是靠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吸引了全国人民和国外友好人士呀?(《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326页)概括地说,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这种宝贵的革命精神是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强大动力。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三、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延安精神有着永久的生命力。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继承和发展延安精神,这是无庸置疑的。
  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延安精神过时”的论调。有些人认为,现在进入九十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了,党的建设的环境和党的中心任务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了,延安精神对建设党失去意义了。持这种观点的同志,一方面是错误地理解了改革开放,把改革看成是同过去一切的决裂,另一方面又片面地理解延安精神,只是看到它显著特征的一面,而没有深刻把握它的内在精神实质,只是看到它包含的历史内容、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充实和发展。延安精神在历史上对建设一个伟大的党和推动中国革命的胜利,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我们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把党建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也须臾离不开延安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执政的地位使党能够凭借政权的力量,在全社会范围内和尽可能的程度上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更好地服务,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执政的地位又容易使共产党人产生脱离群众、滥用权力的危险。同时,执政后的长期和平环境、往往容易使思想不坚定、意志薄弱的党员发生质的变化,乃至使党的组织发生局部溃疡。历史的法则是,怠惰由安乐生、腐败因享受起。和平的环境极易使人消磨斗志。而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又极易诱惑某些党员耽于享乐而日趋腐化。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使这种危险大为增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打开了我国的大门,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快节奏地加入到世界经济运转的行列中来。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确可以发展生产力、活跃经济生活、同时也增强了党员的民主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对党的建设有积极效应。但商品经济固有的属性和自身内在矛盾的相互作用,不可避免地对党的建设带来消极的影响。还有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而来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无时无刻不在侵蚀我们党的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因此,防止脱离群众、防止官僚化和腐败,使党永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政治本色,真正地把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我们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政治本色,核心的问题是使广大共产党员保持纯洁的党性。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党性原则,主要有: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保持全党在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同一切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作斗争,等等。然而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保持共产党人纯洁的党性的难度大大地增加了。总的说来,我们党的主流是好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符合人民利益的,广大党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但是,我们又要清醒地看到,不正之风在党内滋生、蔓延,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某些地方还呈愈演愈烈之势。这正是一部分党员党性不强的结果。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表现在思想、组织、政治、经济、生活道德和涉外活动的诸多方面,择其要者有:一部分党员和党的干部,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日益淡薄,背离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丢掉了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讲奉献,只求索取;有的党员和干部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索贿受贿、贪污腐化,官僚主义严重,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颠倒了主人和公仆的关系,置人民群众的疾苦于不顾;有的党员和干部在党内生活特别是干部工作中,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搞人身依附;有的党员和干部在涉外活动和生活作风上,为一已之私利,而造成国家和集体巨大的损失,丧失人格国格,生活作风糜烂。这些情况表明,在一部分党员的头脑中,共产主义信念的大厦事实上已经坍塌了,对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追求,对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都已经抛弃了。究其原因主要是一部分党员思想堤防的崩塌。他们在执政的地位和改革开放的大潮面前,顶不住诱惑,经不起考验,抗不住冲击,思想堤坝一步步坍塌,而一个共产党员,丢掉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一种正确的思想作为精神支柱,必然会丧失自己的先进性,走上腐败堕落的道路。就我们党的建设来说,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经常困扰的一个问题就是,党是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绝大多数的国情中建立起来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比较多,他们身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弱点,因此,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武装党员的头脑,使广大党员真正从思想上入党成为我们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情况下,更要着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使广大党员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地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锻炼,把自己培养成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努力在加强党的建设中贯彻延安精神。
  当前,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广大党员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和努力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尖锐斗争中,在存在资产阶级自由化与四个坚持对立的形势下,这一点特别重要。一是要不懈地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保持党的政治本色的根本问题。党的纲领是党的旗帜,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几十年来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的力量所在。没有理想,也就没有了灵魂,不用说吸引和团结亿万人民,就连党自身的凝聚力也将化为乌有。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如果失去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还怎么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坚定不移地奋斗呢?在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岁月里,我们党所以有强大的凝聚力,广大党员和群众,一呼百应,同仇敌忾,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向往和追求,而这种信念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人们。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奋斗,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论党的建设》第229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规定了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这些,是实现共产主义长期进程中的重要一步。我们的根本目标没有变,我们的信念追求没有丢,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我们共产党员都要讲理想、讲信念、讲追求,自觉地把当前工作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结合起来、身体力行,奋斗不止。二是努力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62页)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党章中明文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这一宗旨既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起来的政治原则,也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实践中的自觉行动,正因为有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才有了党的事业的不断壮大和蓬勃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衰退了,致使党内消极腐败现象滋长,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疏离。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除了党要有一条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愿望的政治路线和坚持宣传、组织、教育群众以外,重要的是广大共产党员能在实践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把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党从来都是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党一天也不能生存,革命战争时期是这样,今天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共产党人必须“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301页)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建设才会有更深厚的群众基础,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就更有吸引力和号召力。
  党的建设从来都是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到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建设始终是围绕发展经济这一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的,把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我们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在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用武装斗争来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来进行。今天,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党的各项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还表现在,党要认真借鉴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建设密切联系武装斗争的经验,把党的建设同发展经济的党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本领,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首先,党的建设不能离开经济建设。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建设与武装斗争相依为命。哪里有党、哪里就有武装斗争,哪里有武装斗争,哪里就有党的存在与发展。从1921年建党到大革命失败,只用六年时间,党就很快找到了党实现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最高形式——武装斗争,并且武装斗争成为我们党的活动的核心内容。在延安时期,党的建设和武装斗争的结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达到真正的高度统一。刘少奇同志在总结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经验时指出,党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已经是一个在长期革命战争中锻炼过来,并已完全熟练了领导革命战争艺术的党。”(《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18页)这对我们今天研究党的建设,很有启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建设成为党的中心任务。我们党的建设一刻也不能离开发展经济这一中心,否则即会造成党的建设与党的根本任务的偏离,也就不可能增强自身的执政本领和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权。其次党的建设要服务于经济建设。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建设服务于武装斗争,党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通过武装斗争来夺取政权这一目标来开展。我们要以此为借鉴,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造成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一是要抓好全党上下的思想认识统一,上至高级干部、下至普通党员都要学习和研究中国的国情,学习和研究经济建设,主要是学经济学,学科学技术、学科学管理,“几百个中央委员,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要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143页),使全党拥有数以百万计的懂得经济建设规律,又热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经济建设人才。二是党的建设要根据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指导思想来确定党建工作的整体思路、基本内容和工作任务,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第三,党必须而且要善于领导经济建设。革命战争时期,坚持党对武装斗争的绝对领导,保证了武装斗争的革命性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顺利完成。今天党必须领导而且要善于领导经济建设,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培育出来的延安精神,在历史上对建设一个伟大的党和推动中国革命的胜利,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党正在经受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反和平演变的考验。我们是在这三大考验中前进,仍然一刻也离不开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光大这一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把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并在此过程中,使延安精神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发出更为灿烂的光辉。
  张志彪 (中共中央党校)
  

弘扬延安精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理论研究委员会编.—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