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一章 三、中共中央落脚陕北的必然性

申沛昌 任学岭主编


  中共中央落脚陕北,中国革命的中心也就由南方逐渐地转移到了北方。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在对中国革命形势科学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做出的正确决策。
  (一)落脚陕北的历史必然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得到了复兴,在其鼎盛时期,最多发展到15块根据地。然而由于三次“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加之蒋介石变本加厉的“围剿”,致使各根据地都先后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困难,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从全国形势和主要任务看,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中日矛盾已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的矛盾,中国国内阶级间的矛盾和中国与日本以外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降到了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在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哪种政治力量能成为抗日的中坚,哪种政治力量就能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就能获得迅速的发展。北方成为抗日的前沿阵地,北上抗日更有号召力。但由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要力量在南方,无法奔赴抗日前线。因此,红军长征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必然在北方。
  陕北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完全符合或代表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斗争的模式。陕北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在长征后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根据地,其他主要的根据地都先后丧失或被迫放弃。这里远离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重兵把守的大中城市,国民党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并且沟壑纵横,不利于机械化,有利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保存和发展自己。这里已有一支相当力量的红军队伍。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与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为中央红军顺利到达陕北落脚做了大量的接应工作。这里已经建立起了一块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这块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国北方一块相当大的革命根据地。红二十六军和二十七军连续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两次“围剿”,尤其是在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后,把陕北和陕甘边两块根据地联成一片,在20多个县内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游击区扩大到陕北、陇东一带的30多个县。正如国民党报纸所指出的:“陕北匪共甚为猖獗,全陕北二十三县,几无一县非赤化,完全赤化者有八县,半赤化者十余县。现在共军力量,已有不用武力即能扩大区域威势。……全陕北赤化人民七十余万,编为赤卫军者二十万,赤军者两万”。①“陕北赤匪主力,原以清涧、安定间之乡间为根据地,延川、延长、绥德、吴堡等为出没游扰之所,至神木、府谷、米脂等,不过为匪中一二支队及匪民不时出而骚动之区而已。日前赤匪集合首领刘子丹(即刘志丹)、谢子长、杨祺等于安定属之于家湖开某重要会议,对于扩大匪区似抱有绝大企图。事后,匪首刘子丹率领伪二十七军一部,由安定扰三边,匪首杨祺率领伪四十二师由延川扰陕北关中交界之韩城等处。……本月十三日匪忽出现于绥德西川之三皇,约六千人,枪械三千余,势甚凶猛……十七日匪之主力部队,在清涧之老君殿、高家塔被发现,计三千余人,枪械齐全,为匪部精华”。②
  (二)中共中央落脚陕北的历史过程
  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并不是事先安排的,而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中革军委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全国发展变化的形势逐步做出的。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两河口政治局会议确定了两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然而,张国焘却借口种种原因,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甚至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为此,中共中央在巴西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决定率领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改变川陕甘计划,打到甘东北或陕北,进行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20日,红军陕甘支队到达甘肃岷县的哈达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从一份国民党报纸上获悉阎锡山部队进攻陕北,得知陕北有红军的消息。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得到了报纸所载陕北的消息时,“真是喜出望外。他们从报载消息确切地知道陕北仍有红军、游击队!仍然有苏区根据地!而且比原来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对于经过千山万水,最终从险境中冲出来的这支八千人的队伍来说,其欣喜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即使给敌人打散,我们也可以做白区工作’,毛泽东在俄界会议上所作的这种最坏的打算,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了!原来就想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因张国焘的延宕、动摇、反对、分裂而失良机,现在得知陕北有一块红军的地盘,到陕北落脚,做出这个决定,真如水到渠成。”③
  习仲勋等回忆,陕北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贾拓夫在长征途中“曾多次向毛主席详细汇报了陕甘党组织和红军以及陕甘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情况,这对中央确定向陕甘根据地进军起了很大的作用”。④22日,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根据贾拓夫提供的情况和敌人报纸提供的信息,在会上说,我们“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抗日前进的阵地”,同时正式宣布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全支队共约7000多人。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榜罗镇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了北方形势和当前任务,正式决定放弃俄界会议确定的行动方针,决定率领陕甘支队迅速北上,同西北红军和红二十五军会合,“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把陕北作为抗日的前进阵地和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落脚陕北,不仅标志着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而且为其他主力红军的长征指明了方向,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①《天津大公报》,1935年7月23日。
  ②《天津大公报》,1935年7月30日。
  ③张俊:《一篇帮助红军确定长征终点的报道》,《采写编》2004年第4期。
  ④宁教奎、龚亮:《贾拓夫在中央红军长征落脚陕北中的作用》,《湖南党史》1998年第3期。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简史/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大学陕北文化研究院,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编;申沛昌,任学岭主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