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延安时期与实事求是

王克荣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和奉行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根本的思想方法。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从低潮走向高潮,从挫折走向胜利,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邓小平说:“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①,“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②
  一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转变,一次是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两次历史性的转变,都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而取得的。党到延安以后,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又是一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经过几年的整风教育,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作风树立了起来,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被克服了。尤其是在普遍整风的基础上,高级干部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分清路线是非,于1944年4月召开的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全党的思想统一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为七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整风以后,在全党出现了生机勃勃、生动活泼、心情舒畅、团结一致的政治局面。所以能够出现这种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整风的全过程,始终坚持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教育方法。对犯错误的人没有采取王明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错误方针,而是从每个干部的具体情况出发,用辩证的、全面的、历史的观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清是非,实事求是地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达到新的团结。
  1942年在延安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也是这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面对国民党对边区的经济封锁,1942年边区机关、部队、学校的物质生活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个别单位因为粮食供应不上,一天只能喝两顿稀的。为了保证军队和政府机关的需要,这一年征购了群众20多万担公粮,比1940年增加了一倍以上,边区群众平均每人负担1.4斗(合42斤)。部分群众因此对政府产生了不满情绪。有人说:救国公粮任务太重,群众要饿肚子了;共产党的经是好经,让歪嘴和尚给念歪了等。过重的负担伤害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损害了党和群众的关系,以致发生了所谓“雷公打死毛泽东”的故事。当时我们有好多共产党员听了心里很不舒服,有的主张要查清那个人,而毛泽东则看法不同,他先派人调查了此事,经调查他认为讲的有道理,是符合实际情况的,1940年以来人民的负担是加重了,群众的意见反映了我们工作上有毛病,需要我们去解决。毛泽东还认为群众说共产党的经是好经,让歪嘴和尚念歪了,说明群众还是拥护共产党的,但对我们的工作和作风有意见。为了减轻群众的负担,毛泽东指示把公粮由20万担减为16万担,以后又发动全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这件事充分反映了毛泽东不仅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充分信任群众,依靠群众,而且也反映了毛泽东的民主作风和善于从群众的议论当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实行“耕者有其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项基本任务。但是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解决农民这一问题?党又根据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地采取了灵活的策略和政策。比如在土地革命时期,党在根据地采取暴力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为着同国民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和团结当时尚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人们起见,党则采取了减租减息的政策,停止了没收土地。日本投降以后,党又根据农民迫切要求土地的实际,采取了以多种方式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比如减租查租,征购地主土地给农民等和平方式进行土改,以达“耕者有其田”的目的。而到了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集中23万兵力,大举进犯边区,并悍然占领了延安,和平环境变成了战争环境,“和平土改”的道路被堵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广泛地发动群众,最后战胜敌人,党又在解放区采取了彻底改革土地制度的政策。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得到了亿万农民的衷心拥护,也得到了多数民主人士的同情和支持,从而使土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在50年代,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通过合作化的道路,完成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和平赎买”政策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在50年代后期,由于脱离实际,背离了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理,曾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特别是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造成了长达10年之久的内乱,使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都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了一个真理,什么时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胜利就发展;什么时候违背这条思想路线,革命和建设就遭挫折,实践证明了实事求是是革命和建设成败的关键,是革命和建设成功之本。
  二
  实事求是不仅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保证,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本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完全是从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国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反映。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一是社会主义;二是比较贫穷和落后的社会主义。这个国情决定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中心环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并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中之后,就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③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④
  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不仅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的,而且也是从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这个客观要求出发的。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要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就要有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产品总量作保证。可是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的落后同人民需要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集中精力搞好改革开放,才能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邓小平说:“现在在世界上我们算贫困的国家,就是在第三世界,我们也属于比较不发达的那部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⑤因此,“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就是爆发大规模战争,打仗以后也要继续干,或者重新于。”⑥我们一定要牢固地树立这个雄心壮志,要清楚地认识到,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死路一条。只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抵御和粉碎国内外形形色色反人民民主势力的武装进攻和“和平演变”的种种阴谋活动,才能争得民族生存的权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能顺利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尽快摆脱贫穷和落后,走上共同富裕,有效地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最终消灭阶级,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路线的产物。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条基本路线的理解,才能增强贯彻执行这条路线的自觉性。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才能提高我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凡是违背这条路线的,就坚决抵制;凡是符合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符合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符合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路线,我们就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开拓前进。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对党的基本路线全面准确地执行。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客观世界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而且是非常具体的,每个单位每个部门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时,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把党的政策和本地的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政策在本地发挥有效的作用。
  三
  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首先要解放思想。所谓“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就是实事求是。”⑦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一致的。解放思想,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精神。思想不解放,脑筋不换,一切工作都很难推动。思想解放了,脑筋活了,想问题的面就宽了,克服困难、开拓新的领域和新的事业,办法就会更多,路子就会更宽阔。江泽民说:解放思想是一个法宝,是一个帮助我们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永远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的法宝,必须伴随建设和改革长期坚持下去。所谓解放思想,就是勇于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拓进取。延安时期革命成功的重要经验就是解放思想,而现在搞改革开放,搞建设,同样要靠解放思想。没有思想的解放,没有一点闯的精神,“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一股劲,就走不出一条好路、新路,就干不出一番新的事业来,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上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都是违背实事求是思想作风的,二者的共同特点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假大空,就是毛泽东讲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⑧。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非常严重,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列举了几条,实际中远不止这些,到处搞竞赛,到处颁奖,到处剪彩、庆贺、发纪念品、评比。而热衷于搞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主要是少数领导者。他们虚事实办,实事虚办,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作报告,写文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纸上谈兵,怕深入实际作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要领导带头,从自身做起,二要精兵简政,三要多办实事,多做少说。
  第三,坚持实事求是,就要警惕右,特别要防止“左”。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遵义会议为止,曾犯过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错误,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都给革命事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使革命濒临覆灭的危险。所以邓小平说:“‘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在当前现实生活中有右,也有“左”,怀疑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甚至制造动乱,企图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这就是右。而“左”的表现则是停留在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理、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停留在过去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完全扭曲了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改革开放前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和政策上,而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因此不容易接受改革开放的正确政策,甚至怀疑和否定改革开放,认为搞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仍用过去那种“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来影响以至冲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我们所以要警惕右,主要防“左”,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党的历史上“左”的错误泛滥的时间最长,给革命带来的损失很大,影响很深。在建设和改革中要开辟新的道路,要改变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原有模式和做法时,阻力常常来自“左”的方面。由于“左”的东西往往带着一种革命色彩,容易给人们以迷惑作用,这就更需要提醒我们的干部要特别注意防止“左”的干扰。
  “左”和右都是片面性,它们产生的根源都是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际相脱离。为了警惕右和主要防止“左”,在党内首先在领导干部中,就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右特别是“左”的危害性的认识。同时,要善于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总结经验,以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开创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第四,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使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方法,是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桥梁。毛泽东历来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他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左”、右倾机会主义,现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都是不作社会调查,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因而不能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调查研究就要深入实际,到群众中去,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联系。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人力量的源泉,也是正确的领导思想的来源。客观实际是非常丰富,非常复杂的,要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就必须依靠最广大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想取得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从根本上说,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注 释:
  ①《邓小平文选》(1975—1982),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下同),第133页。
  ②同上书,第12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
  ④《列宁选集》第4卷,第586页。
  ⑤《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123页。
  ⑥同上书,第213页。
  ⑦同上书,第323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0页。
  

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期/中共陕西省委研究室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