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二章 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与历史进程 一、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目标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编 陈燕楠主编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了自成立以来的经验,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理与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从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要求出发,确立了党的建设目标,并按照目标要求,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使党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目标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就十分关注党的建设问题。1922年召开的二大提出,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军”①。中共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1937年10月,毛泽东在《目前抗战形势与党的任务报告提纲》中,提出要“建立全中国的强固的共产党”的任务,强调要“从苏区与红军的党走向建立全中国的党”②。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进一步深化了建设什么样的党的认识,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③,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
  (一)党的建设目标的基本要求
  党的建设目标是有关党的建设的根本方向问题,直接关系到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总结18年来党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党的建设目标,其基本要求是:
  首先要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大党。毛泽东指出:“担负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任务,需要我们建设一个大党。”④可是,直到抗战前夕,党还在一个狭小范围内活动,党员多集中于军队中。中央认为:“目前党的组织力量,还远远落在党的政治影响之后,甚至许多重要的地区尚无党的组织,或者非常狭小。”⑤为了改变党的组织不能适应党的斗争任务这一状况,1938年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大大发展党员,中央应有新的决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于1938年3月15日作出了《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提出“大量的十百倍的发展党员,成为党目前迫切与严重的任务。”⑥《决议》强调,必须打破党内在发展党员中的关门主义倾向,不要把党的注意力局限在恢复与审查旧关系和旧线索的狭窄圈子里。在《决议》和《共产党人》发刊词的指导下,各级党组织积极在工人、农民、下级官兵和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并按照党员标准,也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吸收党员,壮大了党员队伍。截至1940年,党员队伍已由抗战初期的4万人发展到80多万人,“从苏区与红军的党走向建立全中国的党”。
  其次要把党建设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毛泽东指出:“一个政党要引领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⑦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是党成熟的重要条件。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说: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中国共产党“还不是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巩固的”。“同时,对于老党员,也发生了提高水平的问题,对于老组织,也发生了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一步巩固和进一步布尔什维克化的问题”⑧。对此,中共中央在《关于巩固党的决定》中指出:“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成为我们今天极端严重的任务,成为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决定因素”⑨。所谓党在思想上的巩固,是指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基础的思想统一;党在政治上的巩固,是指党在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纲领上的高度一致;党在组织上的巩固,是指党在组织原则、组织制度、组织纪律上的严整严明。中共中央在《关于巩固党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的中心一环,就是加强党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阶级教育与党的教育,使党员认识马列主义与三民主义,民族统一战线与阶级斗争,民族立场与阶级立场的正确关系。”⑩《决定》还着重指出,为着巩固党,必须提高党的纪律性和增强党的团结,党内要开展积极正确的思想斗争,保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一致;要加强党的铁的纪律,保证党在组织上行动上统一。这样,才能提高党的战斗力,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第三,要把党建设成为“布尔什维克化”的党。刘少奇在分析中国共产党建设上的特点时说:“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一开始在主观上就是按照列宁的原则和道路进行的,布尔什维克党的一些组织原则,在我们多数的党员中就能背诵出来。而社会民主党的那些传统与习惯,在我们党内是没有的。因此,就这方面说,我们走了直路。”(11)尽管如此,我们党“还不是布尔什维克化的。”(12)所谓“布尔什维克化”,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化、无产阶级化。这是一个很高要的要求,是一个必须达到的标准。由于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许多党员不是出身于无产阶级而是出身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所以党始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通过对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和无产阶级思想意识教育,把非无产阶级的革命分子改造、转化成为无产阶级的先进战士,实现党的无产阶级化。
  (二)党的建设目标的科学内涵
  1、体现了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
  党的性质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日起,就坚持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延安时期党确立的建设目标,归根到底是要建设一个以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适应实现党的政治任务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尽管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环境比较特殊,党员绝大多数出身于非无产阶级,而且长期活动在农村环境中,但是党丝毫没有动摇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本质规定,党用思想教育的办法和共产主义这个大熔炉,把非无产阶级出身的党员锻炼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使党始终保持共产主义的纯洁性和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指出:“仅仅是党员的社会出身,还不能决定一切,决定的东西,是我们党的政治斗争与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思想教育、思想领导与政治领导,而我们党的总纲及党的组织原则,则保障了无产阶级的思想和路线在党内占居统治地位。”正由于这些,“我们党采取了毛泽东同志的建党路线,即使工人成分还不占大多数,也能够建成并已经建成一个工人阶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13)。
  2、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根本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是决定党的性质、纲领路线和实际行动的根本因素。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行动指南的。中国共产党从开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中央长征到达延安后,由于有了一个稳定的根据地,有条件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几乎无会不谈学习,无会不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因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指导是难以实现的。党提出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其重要内涵就是把学习放在首位。毛泽东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强调,“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14)。正是延安时期党中央从建设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党的目标出发,号召全党掀起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热潮,才造就了延安时期的理论大繁荣、干部教育大繁荣,弥补了建党初期理论准备不足的缺陷。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经过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锻造,找到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形成了适合中国革命需要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是对党的建设目标认识的深化。用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建设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党的共识。
  3、体现了民主集中制这个党的组织建设的规律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组织制度、组织纪律。中国共产党自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中第一次把民主集中制写进党章后,就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要求来建设自己。毛泽东1929年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就提出“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15)党中央到达陕北后,刘少奇总结党的建设经验,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由全体党员按照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统一有机体。”“是党的领导者被领导者的结合体,是党的首脑(中央)、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依照一定规律结合起来的统一体。这种规律,就是党内的民主的集中制。”(16)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遵照民主集中制这个组织规律,显然是不行的。毛泽东深谙民主集中制规律对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都非常强调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延安时期,毛泽东民主集中制思想达到了完善和成熟。他界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概念,阐述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健全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七大党章作了四条规定)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纪律,等等,为实现党的建设目标,把党建设成为成熟的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三)按照党的建设目标要求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毛泽东把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地称之为“伟大的工程”,并为推进这个伟大工程开拓了广阔的途径和道路。
  1、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
  政治路线是指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或阶段内所确定的奋斗总目标和总任务,以及实现党的总目标、总任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略。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这样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17)。党的政治路线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要求,党的建设归根到底是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而服务的。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建设党,就是密切联系党的政治任务的实现来建设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的要求来建设党,用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成果来检验党的建设工作的好坏。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不能不联系党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和党同武装斗争的关系。换言之,党如何在统一战线中建党和在武装斗争中建党;党如何掌握好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来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处理了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才把自身建设成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
  2、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党的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上的一大特点。我们要建设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因为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党只有从思想上巩固,才能从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当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也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上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合中发展起来的,我们有许多党员就出身于这个阶级,他们不免或长或短地拖着一条小资产阶级思想尾巴进党来,这样就同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发生矛盾。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指出:“在我的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就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的是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18)由于农民、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在党内占绝大多数,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在党内又顽强地表现自己,因此,毛泽东认为,“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矛盾,一个绝大的困难。”(19)解决这个“严重的矛盾”和“绝大的困难”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党内的思想教育。毛泽东坚信:当我们党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解决好党内的特殊矛盾后,“我们的党就能够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空前统一地(不是完全统一地)大踏步地但又是稳步的前进了。”(20)毛泽东对党的发展的信心,是建立在全党普遍深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我们党掌握了思想教育这个强大武器,我们是能战胜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
  3、用整风形式和党性修养建设党
  毛泽东指出:“整风运动是一个‘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整风就是全党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学习马克思主义。”(21)克服党内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解决党内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更不能用组织清洗的办法,只能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办法,说服教育的办法,在启发自觉的基础上,用无产阶级思想来战胜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创造性地把整风运动同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结合起来。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用刘少奇的话来说,“就是每个党员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去同自己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进行斗争;用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去同自己的各种非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进行斗争;用无产阶级的、人民的、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去同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进行斗争。”(22)这个内容和要求,与整风的内容和要求是一致的、统一的,是整风精神在经常性的党性修养中的深化和延展。延安整风运动结束后,毛泽东曾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几年来的整风工作收到了巨大的成效,使这些不纯正的思想受到了很多的纠正。今后应当继续这种工作,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更大地开展党内的思想教育。”(23)
  党的建设目标是统领整个党的建设的,规定着党的建设的进程和任务,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都是紧紧围绕党的建设目标而开展的。延安时期及以后时期,中国共产党按照党的建设的目标要求,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终于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①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80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出版,第59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2页。
  ④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页。
  ⑤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66页。
  ⑥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66页。
  ⑦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3页。
  ⑧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3页。
  ⑨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56页。
  ⑩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57页。
  (11)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86页。
  (12)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3页。
  (13)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25、330—331页。
  (14)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15) 《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1页。
  (16)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8页。
  (17)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5页。
  (18)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27页。
  (19)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8页。
  (20)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8页。
  (21)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5页。
  (22)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1页。
  (23)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