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一章 第五节 加紧准备,武装自卫——1


  一、抗战胜利后边区的军事部署
  1945年8月10日,中共中央指示各级党组织,立即布置动员一切力量,向日伪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接受日伪投降,迅速扩大解放区,壮大我军。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民紧急行动起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支援前线部队胜利反攻,同时加强边区自卫武装以有效保卫后方。遵照中共中央指令,大批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部队骨干纷纷从延安启程奔赴东北、华北、山东、江淮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会合当地人民军队和抗日武装,向日伪发起猛烈进攻,并坚决反对国民党统治集团篡夺抗战胜利果实和挑动内战的罪恶行径。
  为顺利展开大反攻和迅速扩大解放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人民军队实施由游击军游击战向正规军正规战转变的战略方针,并对各解放区人民军队战斗序列进行一次大的调整。其中,长期负责陕甘宁边区防务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也有所变动。
  为适应新的形势,晋绥军区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分出(贺龙任司令员,下辖吕梁、雁门、绥蒙3个军分区),另以晋绥军区主力部队4个旅组成晋绥野战军,二者均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承担自晋西北向日伪发动进攻并配合晋察冀等部队创建以张家口为中心的新的基本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晋绥野战军仍由贺龙担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治委员,张宗逊任副司令员,李井泉任副政委,许光达任代参谋长,下辖第385旅(旅长黄新庭,政治委员余秋里)、独立第1旅(旅长王尚荣,政治委员朱辉照)、独立第2旅(旅长许光达兼,政治委员孙志远)和独立第3旅(系1945年9月组建,旅长杨嘉瑞,政治委员金如柏)。总兵力3万余人。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在晋绥军区分离出去后仍保留原番号,继续担负保卫中共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重任。贺龙任司令员,高岗任政治委员,徐向前、王世泰任副司令员,谭政任副政治委员,阎揆要任参谋长,甘泗淇、张仲良任政治部正、副主任,下辖6个旅和4个警备区。其序列是:警备第1旅兼关中警备区(司令员兼旅长高锦纯,政治委员张德生,副司令员汪锋),警备第3旅兼三边警备区(司令员兼旅长贺晋年),第385旅兼陇东警备区(司令员兼旅长王维舟),教导第1旅兼绥德警备区(司令员、旅长兼政治委员王季龙),教导第2旅(驻延属分区),新编第4旅(驻关中分区,旅长张贤约、政治委员徐立清)。新编第11旅安边起义后,奉命归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序列,仍称新编第11旅(曹又参任旅长)。至此,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下辖4个警备区和7个旅,总兵力约3.2万人。
  1946年初,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贯彻政协有关决议和国共整编军队的协定,决定对各解放区军队实行精简和部分复员,同时也要求全军提高警惕,继续从各方面做好应付内战的准备,进一步提高部队的素质、效能和战斗力。3月18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实行精简缩编,将教导第1旅和教导第2旅合并为教导旅,第385旅并入警备第3旅,裁撤10个团、12个营、67个连的编制,复员战士2700余人。
  至1946年6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共辖5个旅和5个警备区,总兵力降至2.8万余人。王世泰任联防军代司令员,习仲勋任代政治委员,阎揆要任副司令员,张仲良任副政治委员,张文舟任参谋长。下辖:教导旅兼延属警备区(司令员、旅长兼政治委员罗元发),警备第1旅兼关中警备区(司令员、旅长兼政治委员高锦纯),绥德警备区(司令员吴岱峰,政治委员白治民),新编第11旅兼三边警备区(司令员兼旅长曹又参,政治委员高峰),警备第3旅兼陇东警备区(司令员兼旅长黄罗斌,政治委员李合邦),新编第4旅(旅长张贤约,政治委员徐立清)。
  

陕甘宁边区史解放战争时期/朱凯,郭林,吴璋主编.—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