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概述(1931年5月——1937年7月)

雷云峰 张宏志


  西北革命根据地(即陕甘宁边区前身,包括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西北党组织在陕甘地区艰苦创建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许多块红色根据地中硕果仅存的一个。因此,它又成为中共中央机关和南方主力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的出发点,成为指导全国人民革命运动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心。它在陕甘宁边区革命史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都占着特殊的地位。
  西北革命根据地,位于陕西中部以北和甘肃东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纵横,沟壑遍野,地瘠民贫,交通不便,经济文化相当落后。革命前,这里的人民深受历代反动统治者的欺压和盘剥,加之军阀混战,土匪横行,劳动人民长期处于难以糊口度日的地步。这里的人民群众曾多次起来反抗,但都屡遭失败。
  五四运动后,在北京接受五四运动洗礼的陕籍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以“提高桑梓文化,改造陕西社会”为宗旨,创办了《秦钟》、《共进》等刊物,接着成立了政治性社团共进社,把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输入陕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外地求学加入了中共和青年团的陕籍学生先后回陕发展党团员,使陕西地区早在1922年就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在党、团中央派人指导下,陕西的党、团组织不断发展、壮大。1925年11月成立了共青团;翌年上半年相继成立了中共西安地委和绥德地委,分别把关中、陕北两个地区的党团组织统一领导起来。1927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了中共陕甘区委,7月,又成立中共陕西省委。各级党团组织领导西北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地反帝国主义、反军阀、反地主豪绅的国民革命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为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中共陕西省委于9月26日至27日在西安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分析西北革命形势,指出今后斗争方向,决定将工作重点转入农村,提出了“党到军队中去”、“党到农村中去”的战斗口号。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清涧起义,建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1928年春,中共陕北特委成立,加强了党对陕北革命斗争的领导。4月,中共陕东特委成立。5、6月间,陕东特委和唐澍、刘志丹、刘继曾等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发动、领导了渭华起义,先后成立了崇凝区苏维埃政府、陕东赤卫队和西北工农革命军,(唐澍任总司令,刘志丹任军委主席,刘继曾任党代表,许权中任军事顾问)。由于地方军阀们的联合进攻,到7月,渭华起义和配合这次起义而发动的旬邑起义,以及渭北淳化、礼泉、三原、澄城等地农民暴动相继遭到失败。然而这些起义为西北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创立西北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是西北地区开拓武装夺取政权,创建苏维埃,进行武装割据的伟大尝试,为后来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培育了一批骨干力量。
  此后,刘志丹、谢子长等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到陕甘边和陕北地区,进行兵运工作,为创建西北革命武装和开创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30年5月,爆发了蒋、冯、阎中原大战。国民政府和地方军阀为了进行战争,加派粮款,巧取豪夺,横征暴敛,使农民群众与军阀、豪绅地主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出现了一个群众性的抗粮、抗款、抗债、抗捐和建立工农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的革命形势。中共渭北特委开展了以三原武字区为中心“建立渭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2年11月7日成立了武字区工农民主政府,(黄子祥任主席),接着又成立了(三)原·富(平)耀(县)革命委员会(黄子文任主席)。
  在井冈山道路影响下,在30年代前期,陕甘边、陕北的中共组织,进入了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时期。到1931年下半年,在陕甘边农民武装发展的基础上,组成了南梁游击队。接着,晋西游击队在吕梁山南端遭敌人“进剿”的情况下,西渡黄河,转入陕北安定县南沟岔,与中共陕北特委取得了联系,接受中共陕北特委的领导,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改称为陕北游击支队,同年10月,游击队发展至200多人,在南梁地区的林锦庙,与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会师。随即整编为两个支队,在陇东一带开展游击战争与兵运工作。1932年1月,两支游击队改编为西北工农反帝同盟军,谢子长任总指挥,刘志丹任副总指挥,杨仲远任参谋长。2月,在陇东正宁县三嘉原将西北工农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同年12月,在宜君县转角镇又将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团长王世泰。随之转战游击。在1933年3、4月间,建立了照金根据地。3月8日,成立了中共陕甘边特委,金理科任书记,习仲勋任特委军委书记;同时成立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李妙斋任总指挥,张秀山任政委。4月5日,在照金薛家寨成立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周冬至和习仲勋分任正副主席。5月下旬,“左”倾机会主义分子杜衡(后叛变),强令红二团离开照金根据地进攻关中平原,使红二团在终南山一带几乎全军覆灭。同年8月14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陈家坡开会决定,成立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王泰吉任总指挥。10月刘志丹从渭华地区回照金后任副总指挥兼参谋长。同月红军主力撤出照金根据地。11月上旬,陕甘边特委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甘肃合水县包家寨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撤销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恢复红二十六军,先成立四十二师。11月7日在葫芦河地区的莲花寺宣告成立,王泰吉为师长,高岗为政委,刘志丹为副师长兼参谋长。从1933年冬到1934年夏,开辟了以保安(今志丹县)以南的南梁(桥山山脉中段地区)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据根地,粉碎了敌人对陕甘边革命据根地的第一次“围剿”,歼敌3000余人,根据地扩大到20个县的广大地区。1934年11月1日,在南梁地区荔园堡召开了陕甘边地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由习仲勋、贾生秀、边金山任正副主席,刘志丹任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陕北游击支队于l931年10月开赴南梁之后,1932年初,中共陕北特委在发动农民斗争,建立秘密的党团组织和秘密的赤色村基础上,继续建立了游击队,在延长、延川、清涧、绥德、安定等县,开展了打土豪、分粮食的斗争。在极困难时陕北红军游击队曾南下陕甘边据根地,得到了红二十六军的帮助。1934年1月22日,谢子长以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驻西北的军事特派员的名义回到安定县(今子长县),领导陕北地区的武装斗争。1934年7月8日,在安定县杨道峁成立了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兼任总指挥,孙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7月23日谢子长率陕北游击队主力到南梁与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会合;7月28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在南梁阎家洼召开的红四十二师连以上干部和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各支队干部联席会议,决定谢子长兼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政委。会后,谢子长返回陕北,红二十六军派一个团的兵力随谢前往,以配合陕北游击队共同击败敌人发动的第一次反革命“围剿”,使陕北革命据根地迅速扩大。1934年9月2日,中共陕北特委举行连以上干部的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1935年l月30日,中共陕北特委在安定县白庙岔举行授旗大会。宣布将陕北红军独立师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以八十四师为主(后改称八十一师),师长先后为杨琪、贺晋年,政委张达志,参谋长朱子修。1935年1月29日,还在安定县白庙岔举行了陕北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决定成立陕北苏维埃政府,选举马明方、霍维德,崔田民为正副主席,并成立了赤源、秀延、延安、绥德、佳县,米北、米西、神木等16个县的革命政权。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孔原派巡视员黄翰到陕北,对统一陕北、陕甘边两个地区的武装力量及改编陕北游击队的问题作了指示,并决定调刘志丹负责中共西北军事委员会的工作。1935年2月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与中共陕北特委在赤原县周家嶮(今子洲县境内),召开了联席会议,出席者有:刘志丹、张秀山、高岗、崔田夫、郭洪涛、马明方、白坚、范子文等。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任主席(一说谢子长)兼前敌总指挥,前总政委为高岗。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的成立,实现了陕甘边和陕北两个据根地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的统一。
  西北红军在刘志丹的统一领导下(谢子长2月21日负伤逝世后)于1935年4月至7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解放了延长、延川、安定(今子长)、安塞、保安(今志丹)、靖边等六座县城,把两个苏区连成一片,创造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在20多个县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游击队扩大到30多个县,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约有90万人口。红军扩大到5000多人,游击队发展到4000多人。)这时候,红二十五军从南方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到达了陕北。于是陕甘边与陕北红军就从北线南下,9月在延川县永坪镇和红二十五军会师,合并成立第十五军团,以徐海东、刘志丹任正副军团长。十五军团成立后,在甘泉劳山战役中,消灭了敌人一个师,又在榆林桥消灭了敌人四个营,给敌人第三次进攻以严重打击。这两块统一起来的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红军和各路红军北上抗日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为后来建设革命大本营提供了较好的基地。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后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陕北遂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指挥中央红军与西北红军,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使西北根据地转危为安,“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从此,这里逐步集中了全党的精英和主要领导骨干,成了党的领导力量最强的地方,加上党的路线的正确,新的局面迅速从这儿开创起来。
  中共中央、毛泽东等进驻瓦堡窑后,制止了苏区内部的错误肃反,挽救了西北根据地党内的危机。193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目前对外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苏维埃西北办事处的名义;成立西北革命军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周恩来负责组织局和后方的军事工作,目前先到前方工作;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下属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11月5日,将陕甘特委改为陕甘省委,陕甘晋省委改为陕北省委。随后,将原陕甘边和陕北苏区和关中、神府两个特区重新划分为陕北省、陕甘省、关中特区和神府特区,统归西北办事处领导。西北办事处设主席团,博古为主席,下设土地部、教育部、财政部、国民经济部、粮食部、劳动部、司法内政部和工农检查局。1936年l月,又增设外交部。西北办事处是当时苏区的最高政权机构,同时也是临时中央政府的办事机构。它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的工农民主政府。同时还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周恩来兼主任,统辖西北武装。同年12月中,中共中央机关到达瓦窑堡,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25日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会后,于12月27日党的活动分子会上,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规定了党的方针政策,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环境中能够具有的正确的方向,促成了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
  1936年6月,红军东征之后,挥师西征,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省的会宁地区会师,解放了甘肃、宁夏边境一部分地区。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后,红军进驻富平、耀县、泾阳、三原一带,初步形成了陕甘宁边区的区域范围。12月18日,红军进驻延安城。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7年1月l3日,中共中央机关、中央军委总部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由保安迁驻延安,同时为了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实现策略路线上的重大转变,2月1O日《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中提出在停止内战、坚持抗日等五个条件下愿将“苏维埃政府改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施普选的彻底的民主制度”的保证。中共派代表与国民党屡次谈判,达成原则协议,即着手准备将西北办事处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作为国民政府的一个直属行政组织,但又保留相对独立性。并将工农民主制改为普选的民主制,实行一种有利于发展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7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林伯渠负责主持西北办事处的工作,开始筹建陕甘宁边区政府。同年3月,宣布陕甘宁苏区改为陕甘宁特区。5月1日,开始使用“陕甘宁边区”的称谓。5月12日,西北办事处为了实际转变为民主共和国制,正式通过与公布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和《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并召开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一整套政权体系的筹建,进行各项抗战动员和建设工作,为迎接全面抗战作了各方面准备。
  西北革命根根地是我国黄河流域经过红军游击战争创造的革命武装割据,是在井冈山道路影响下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一面旗帜。它第一次把陕甘边和陕北的劳苦大众解放出来,第一次把西北地区的兄弟民族团结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在以谋求解放为目的的苏维埃旗帜下,这就大大推动了西北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历史车轮向着各族人民翻身作主人的大道上疾驰奋进;同时,它也对南方各路主力红军向西北的战略转移,起到了协同与配合作用。特别在当时,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导致南方根据地丧失而被迫向西北转移时,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为重新建立全国革命大本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西北地区的共产党人使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具体实践于西北地区,使之逐步走上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并获得相当大的胜利的光辉范例。(雷云峰)
  

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主编:雷云峰;副主编:张宏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