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献 > 领导人讲话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关于发展合作事业

毛泽东


  边区在内战时期,就办合作社。抗战以来,边区政府继续提倡,又经过5年半的磨练,逐渐发展了边区合作社。
  就消费合作社说,从1937年到1941年的4年中,由130社增到155社;社员由57847人增到140727人;股金由55525元增到767421元;销货额由261189元增到6413000余元;红利由4800元增到109万余元;公积金由3500余元增到173000余元。
  1942年10月底止,19个县市的统计,与1941年比较,社员由7297人增到115899人,股金则由712900余元突增至600余万元,红利由858000余元增至3398000余元。
  消费合作社社员的股金,最高的达到1万元,最少的每人4元、5元不等。
  消费合作社的分布:到1941年底,计延安28个,安塞12个,延长8个,固临8个,定边8个,庆阳、华池、曲子、延川各7个,安定、鄜县、吴旗各6个,甘泉、靖边、合水各5个,延安、米脂各4个,绥德2个,其余各县尚无统计。
  就生产合作社说,1939年起,经过政府的提倡与中国工业合作社西北办事处的帮助,建立了10个生产合作社。继而有一些资本较大的消费合作社也兼营生产合作社业务。到1942年10月止,由10个生产合作社增至50个;从事生产的员工,由199人增至563人;股金由11130元增到2941600元;每月生产总值,由6万元增至230余万元。
  生产合作社的分布,据今年统计,绥德16个,延安7个,固临5个,延长5个,延川5个,甘泉3个,安塞3个,靖边2个,庆阳1个,葭县1个,米脂1个,安定1个。
  50个生产合作社中,有纺织合作社大小27个。计绥德13个,延安4个,固临2个,甘泉、鄜县、延长、延川、安塞、安定、葭县,米脂各1个,共员工497人,股金170万元。其中有25个员工以上的有6个,其余10余人,三五人不等。此27社,如果全部开工,年可产布3万匹(10丈1匹),现只产22000匹左右,织线毯6000余条,织毛巾4152打,织袜8400打。
  染色社5个,计延川2个,绥德2个,延长1个,员工共13人,股金128000元,年可染布7000余匹。榨棉花籽油的生产合作社5个,计固临2个,靖边2个,延长1个,员工19人,股金245000元,年可榨棉油1万斤。粉坊9个,计安塞、甘泉、延长、延川各2个,固临1个,员工24人,股金262000元。制毯合作社4个,计延安2个,庆阳1个,绥德1个,员工42人,股金152000元,每年可制毯7600条。瓷窑社,延安县1个,员工7人,股金3000元,年出瓷器6窑。
  从上面的统计来看,消费和生产两种合作社,不论社员、股金、红利与事业各方面,在数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但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发展,5年来经过了3个阶段,而质的发展,则直到194年才迅速前进。在1939年以前,各地合作社以公家的股金为基础,再加上向群众摊派而得的股金,这时候是带着公营性质的,多成为县、区政府的公营商店。合作社的事业不是面向群众,而主要的是面向政府,替政府解决经费,一切问题由政府解决。这是第一阶段。1939年后,提出了“合作社要群众化”的口号,但各地仍多用旧方式在群众中去扩大摊派的股金,来推行其所谓“群众化”。因此,合作社仍被群众认为是摊派负担,而不被认为是群众自己的。合作社的人员,仍然是和公务人员一样,要群众优工代耕,群众看不到合作社对自己有多大的利益,反而增加了群众的劳力负担。由于1940年以后各地政府生产自给任务的增加,于是有许多合作社的大股社员不是人民,而是政府机关;合作社对群众利益自然更加无法多去照顾了。这是第二阶段。只在1942年1月,建设厅根据延安南区合作社的经验,提出“克服包办代替,实行民办官助”的方针,各地合作社才从实现这一方针中,取消了摊派入股的方式,摸索的创造着和群众密切联系,和群众利害相关的经验。虽然社员人数因可以自由退股而减少了,但是仅仅在10个月中,股金却突增500余万,事业也发展了。在组织人民的经济力量,减免中间剥削与发展人民经济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这是第三阶段。只有到了这个阶段,边区合作社事业才一般地开始走上了正轨。
  南区合作社究竟有那些特点呢?它有下列各项优良特点。
  第一,冲破了合作社的教条主义、公式主义,不拘守成规。南区合作社以消费合作社开始,但它的事业,却发展到南区全体人民经济生活的各方面,不仅经营消费事业,还经营供销、运输、生产、借贷等项事业。它组织了纺织、榨油、制毡等6个生产合作社及1个拥有百余头牲口的运输队,是一个综合的合作社。它不斤斤于合作社本身的公积金、公益金的百分比的多少,而尽量将盈利分给社员;它不限制股份的红利,不论社员股金多少,一律照股分红;它不限制社员对股金处理的权利,每个社员都拥有随时退股的自由;也不限制社员资格,各阶层人民都可加入(因为延安是经过土地革命的区域,各阶级入股,并不妨碍共产党对合作社的领导),机关社团也可以加入;也不一定要用现金入股,当着它还未在群众中有完全信仰时,它允许人民用公债券、储蓄票入股,以扩大股金;当它在群众中已有信仰,而群众要求入股无钱时,它号召群众可用一切有价值的实物入股,如粮食、牲畜、鸡蛋、柴草等等。因此,一切人民称便。
  第二,打破了合作社的形式主义,认真贯彻面向群众,替人民谋利益的方针,因此,它逐渐被群众所爱戴。如每年春耕时,事先从韩城等地运铧,以比市价要贱的价格卖给农民。组织各种生产事业,不仅吸收了失业工人,招收了学徒,安置了工作人员的家属,而且扩大了事业的盈利,保障当地人民日用必需品的供给,增加了人民的收入。比如南区合作社组织800多妇女纺纱,每月可纺1400斤,每月增加收入7万元。它的消费合作社营业的方针完全为保障老百姓的必需品,不仅使老百姓少走路,而且比大城市商店的东西还要便宜。
  第三,它以公私两利的方针,作为沟通政府与人民经济的桥梁。经过合作社,一方面贯彻政府的财政经济政策;一方面又调剂人民的负担使其更加合理化,增加人民的收入,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比如1941年政府动员驮公盐①时,南区合作社要南区人民交纳代金给合作社,而由合作社的运输队代替人民驮盐交政府。比如在政府收公粮②以前,合作社动员老百姓先交照上年应交的公粮给合作社,合作社不仅保障替他们代交本年应出的公粮,而且承认所交公粮的数目即作为老百姓所入的股份。因此,一方面,合作社可以向政府交涉,替政府保管公粮,在政府未支用以前,合作社可以将公粮周转盈利;一方面,老百姓不仅交了公粮,而且入了股。所以有些老百姓家有余粮的,甚至愿交2年的公粮给合作社,不管下年增加公粮多少,由合作社负责代交,南区有40余户农民就是这样作的。这样就固定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就提高了。比如县、区政府要人民出教育经费与自卫队放哨费,亦由合作社从红利中替人民支付,既可免政府收费之烦,又可减少人民支付之苦。比如政府奖励移民、救济难民的政策③,合作社亦可实行;它可以给难民、移民以贷款,可以从运输队中将牛在耕种时供给难民、移民使用等等。如此种种,使政府、合作社及人民三者公与私的利益,个体与集体的利益,密切地结合起来。
  第四,它根据人民的意见来改善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不开社员全体大会,而由社员按村选举代表到会;不采取摊派入股的方式,而是团结社员的积极分子去劝导人民入股;不限制社员入股数量而照股分红。但在解决合作社的一切问题上,不管股份的多少,每一社员都有平等权利。
  以上就是南区合作社的特点。这些特点,在消费合作社方面,并不违背消费合作社事业的基本精神,而且正是在根据边区人民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生活的特点而产生的。在生产合作社方面,虽不是生产本身的合作社事业,而是合股雇佣企业,但在手工业不发展、手工业工人不多的边区,为着吸收农村游资发展手工业,现在的生产合作社方式,也就成为适合现时现代条件的产物了。
  南区合作社,从1936年起,经过六七年的摸索与艰苦奋斗,到现在已由160个社员发展到包括南区户数90%以上,自愿入股的1112个社员,股本由159元发展到200万元,由1个社发展到1个社,净利由数10元发展到1942年10个月统计的162万元。它发展到南区人民的农工商业,照顾了南区人民经济利益的各方面,成为南区人民的经济中心。
  地广人稀,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边区,要贯彻政府的经济政策,组织与引导人民发展经济,就必须依赖真正群众化的合作社起杠杆作用。因此南区合作社式的道路,就是边区合作社事业的道路;发展南区合作社式的合作社运动,就是发展边区人民经济的重要工作之一。
  因此,1943年党与政府在全边区合作事业上应该进行下列工作:
  (一)由建设厅调查研究南区合作社的经验,写成小册子,作为各县政府第四科及合作社工作人员的教材;并利用延安开会的机会,引导边区各种工作干部去参观南区合作社。
  (二)物资局所属各地的企业,对于消费与生产合作社之有成绩者,必须帮助其供销:对消费合作社批发货物,对生产合作社供给其原料与保障其生产品的销售。政府应于1943年报发300万元交物资局,以为调剂合作社供销之用。
  (三)政府为着奖励合作事业,必须明文规定与认真执行减免合作社的负担。
  (四)边区政府及各县政府,应征求高小以上程度的学生,训练会计人材与经理人材,帮助各地合作社解决会计与经理的困难。
  (五)合作社工作人员,必须实行群众化,实行薪水制,取消对合作社人员的代耕制;改良合作社的组织,实行精简,使之企业化,克服机关化;减少工作人员,减少开支。
  为了使同志们明了南区合作社的发展史,我们特请该社主任刘建章同志写了一个报告,今载于下:
  *这是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第五章的节录。
  ①这实际上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一种临时捐。1940年秋季开始,边区政府为了克服由于国民党政府封锁而造成的财政困难,组织群众在三边地区(陕西省北部的定边、安边堡、靖边地区)制盐,向国民党地区销售,以换取边区所需的物资。1940—1945年间,边区人民承担了一部分运输公盐任务,不直接参加运输者,可缴纳公盐代金,由运输合作社代运。
  ②农民向政府义务缴纳、按亩计征的农业税。
  ③移民、难民是指陕甘宁边区外来的难民、贫民及边区地少人多区域的人民,移入垦区从事开荒发展农业。1943年3月1日,边区政府颁发《陕甘宁边区优待移民、难民垦荒条例》,对移民、难民实行奖励政策,合作社对他们的生产、生活也给予了帮助和照顾。
  延安南区合作社的历史
  第一期
  1936年12月2号开始对人民宣传入股,当时苏维埃票每股3毛,20天就有社员160名,收了533股,合苏票①159元9毛。
  当时推选王天金为主任,刘建章为会计,李生章为采买。
  3个月为一期分红利,第一期长毛利199.44元。
  开支:工作人3个津贴9元,伙食45元,纸笔墨费3.5元,慰劳前方毛袜、手套13元,优待抗属15元,优待小学校8元,公益金0元。除费用外,每股红利1毛8分,共分洋②15.94元。
  此次分红,召开了社员大会,所有社员全数到会,在大会上报告了合作社做过的事业,分了红,又请社员吃了饭。这次会后收到了很大的效果。当时社员自己提出:合作社替他们优待了抗属,帮助了小学校,优待了前方军人毛袜、手套等,大家应当多入股。这是第一期。
  第二期
  王生明任保管员。我计划扩大股金,王主任提出不满意,说扩大股金就要应付的做。我要向县政府讨论,以后就到了县府国民经济部长刘世昌那里,刘部长允许扩大股金。这时王天金和大家弄得意见不投,因此县政府就将王天金调换了。
  1937年3月,推选刘建章为主任,王生明为会计,李生章仍为采买,又成了3人。我们一方面营业,一方面扩大股金。至1937年6月初二日为第二期分红日期,结算新增2697股,新旧股共3230股,合洋969元,仍是3毛1股。3个月营业过流水③3657元,长毛利276元,又帮助小学校6元,优待抗属12元,募捐帮助前方军人20元,公益金10元,3个月伙食53元,津贴13元5毛,办公3元5毛。除费用外,每股分红利5分,共洋161元5毛。分红时,照前召集社员大会,到会社员三分之二,报告了合作社所做的事情。那时替军队买30担粮,又凡西北军委招待处所用的木炭柴火均由合作社代买。这笔生意,那是收的完全是苏票,老百姓不同意,要合作社以货物为凭代购,一方面给些货物,一方面可收苏票。在这一时期,社内干部非常吃苦耐心的接洽人民和军队,从此就建立了军民两方面的关系。如果老百姓有的苏票到别处买不到东西,合作社可以买到。发表了这些情形,社员更对合作社有了认识,自己提出说:合作社是能替他们做事的。
  第三期
  自1937年6月开始,又计划增加干部,新提拔来孙生花担任采买。他工作了1个月,每天给军队代买东西,使得孙生花嫌麻烦,提出不工作,再三说服教育,死也不愿做合作社的事,因此就出去了。又来了李生彩担任采买。计划在沟门上开一处柴草店,合作社出资200元,作为一个单位,李生章担负店内的主任,他的老婆任伙夫,李生彩当槽店,3个月长毛利400元。
  营业部和店过流水7175.6元,长毛利538.7元。苏票买货3元折白票④1元,苏票变成白票,合算赔洋175元。社员入股,苏票1元顶白票1元。捐前方军人25元,帮助小学校10元,区妇女主任被土匪抢了,补充被褥4.5元,公益金12元,假票亏损洋8.5元,津贴费45元,伙食90元,办公7.5元。新增加股数2130股,新旧共股数5360股,共洋1596元,每股分红利2分,共分洋161.2元。
  这一期内,有安塞、保安和本区的长脚户组织运盐合作社,佃本合伙⑤,成立运输队,共有驴马骡12头,连同私的牲口100余头,经常不断的到盐池运盐,由合作社代卖。尤其拉扯外县的脚户⑥向店内加入股金320元。在这一期过程中,所集股的苏票完全变成白票了。
  9月间社员大会作了报告。大家发表意见说:3毛洋的苏票成了1元白票,更提高社员的信心,提出计划扩大股金,统计人口,了解人民的经济状况。全区3个乡,共住432户,人口1733名,有牛犋222犋;牛323头,驴125头,羊270头,全区人民经济总共合计22万元,牲畜土地房屋一切在内。人民平均每人每年衣服、农具、食盐、洋火等合计费用40元,共计69320元,食粮在外。我们向大会提出:每人加到20元股金,就可解决人民的日常需用品。社员同意发展股金,将3个月1期延长为6个月1期。
  第四期
  从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为第四期。将原有3毛1股提成5毛1股,共股数5360股,合洋2680元,过流水22875元,长毛利1732.3元。去公积金111元,公益金68元,慰劳前方毛袜、手套245元,优待抗属18元,优待小学校12元,社内工作人员及雇工共津贴312.5元,伙食90元,招待费38.5元,办公费61.5元,奖励工作人员60元,去修理费285元。除开支外,每股分红利8分,共分红利428.8元。但虽是上期社员大会计划每人入股20元,因人民经济困难,未曾实现,只是完成了一部分。此次社员大会又计划成立信用社,扩大股金1000元,如人民有婚姻葬埋之事,可来合作社临时借用,不出利息。这一口号一出,社员即提出保证全数完成入股任务,内容是调剂的性质,并计划在柳林开1处饭馆。
  第五期
  1938年3月至8月。首先增加了干部王耀明、茆克业、李生海、黄保中等数人。3个月内将信用股金完成1060元。除信用股外,又扩大了股金110元。新旧股洋3890元。6个月营业42500元,长毛利3633元,慰劳前方军人毛袜洋185元,救济募捐洋22元,奖励金80元,修理费230元,开会费招待费85.6元,办公室189元,津贴工资费24人864元,又加伙食900元。除支使以外,每股分红1毛,共分洋778元。在分红时,召集社员组长大会,计划集股买铧500元,每叶铧2毛5分,买2000叶犁铧;扩大油坊1处,粉坊1处,为了在延安市建立商人关系成立公益心1处;当时社员组长无不同意的。
  第六期
  1938年9月至1939年2月,将5毛1股转变为1元1股,又扩大了股金4510元,新旧共股金8200元。6个月营业49860元,长毛利4118元。优待抗属34元,公积金654元,公益金100元,奖励131元,招待费180元,杂费116元,工作人员工资津贴费30人867元,伙食洋1116元。在这个时期,将原先计划完全实现了。到韩城买了2000叶铧,每叶铧价洋5毛,市价卖9毛,卖社员每叶铧6毛,节省3毛,共节省600元。油粉坊完全完成了。这期分红利仍以半年为1期。总共有社员850名。
  第七期
  1939年3月至8月。开始计划与私人合伙做生意。当地有些人要做生意,恐怕政府多要负担,将洋入到合作社,半公半私的做,人作份股(以人身入股)。首先到三十里铺,与私人合伙成立1处营业部带店挂面部饭馆,合作社入本200元,人民入洋800元,共1000元。在这个合伙生意中,给人民解决了许多困难。定出章程,股本入社或出社自由。做到年底,政府为了把握合作社原则,指出合作社发展了私人经济,不允许私人发展,就将这个生意打折了。
  同年扩大股金860元,新旧股金9016元。社员960名。总共营业57600元,长毛利4778.6元。除公积公益及其它支费,净利每股分1毛,共分洋901.6元。在这次分红利中间,产生了许多困难。一方面发展股金慢,各货高涨,使合作社无法营业;一方面看到人民的意见没有个人发展的利益,不愿多入股。再三宣传说服,他们总是不多加的。我个人估计,不与私人合伙,合作社无法开展。未经过政府同意,就与私人合伙做生意。在理事会上提出和大家商讨,理事会的人同意合伙做。
  第八期
  1939年9月,又在三十里铺与私人合伙成立兴华分社,沟门上成立民合社,柳林则开民生公店药铺,南庄河立和合社,都以半公半私的名目发展了私人入股10万余元,在分社内工作的人打股份资本,写了合同,仍是自由入退,合作社不限制的。以后政府知道了,要看合同,看了合同以后,也同意我们合伙做。将原有的合作社作为区总社,各乡建立分社。除分社外,总社又扩大股金2629元,新旧共合洋11645元。总分社共营业过流水158350元,长毛利18250元,费用8895.13元,净利9354.07元。每股分红利1毛,分社在内。有了分社合作,总社就有了力量成立生产事业。1940年与光华商店合伙买骡子,成立运输队,利用私人合作。运输队原有资本5000元,到年底发展到160头骡子,经常运盐运货。又成立1处纺纱织布工厂、皮坊,西区合作社,杜甫川新民社,七里铺集成过载栈1处,毡坊两处。从前入股以个人为单位,比如1个家里有几个社员,后来嫌麻烦,合并了,以户为单位,1家只有1个社员,共有社员853名。
  这个时期形成民办的开始。社员合并后,每户人有三五百元至1000元的。同时有外县的小商人、脚户也加到各分社,股金1万元。特别洛川、鄜县、安塞、保安、三边⑦等处的脚户,来往最多,向合作社入股。到了9个月分红利时,召开社员代表大会,报告了合作社的开展原因。经过检讨,又提以后工作方针:一、扩股3万元要代表保证完成。二、收土产品,代替人民出售;供给人民一切需用品,由合作社负责向外购买货品。三、全区人民食盐、洋火、犁铧,不向外买,完全由合作社供给。计算全区人民7135名,每人每天食盐2钱,全年食4斤半,共合盐32107斤半,每斤盐比市阶低1元,共节省洋32100余元。洋火每年每户用5包,共用8675包,每包市价低5元,共节省洋43375元。全区用犁铧1500叶,每叶比市价低15元,节省洋22500元。3宗共节省洋98050元。全区人民1年穿衣用老布7000匹,每匹棉花2斤半,共棉花17515斤,价值350万元,给人民纺成纱,赚一半,计175万元。在这个大会上给社员报告了工作计划,经过社员同意,就发展了农村妇女纺纱织布机子。
  第九期
  1941年8月,进行扩大股金,以救国公债入股。政府动员人民买救国公债票,将人民所出的公债款数加成股金,股金所分之红利付于公债33000元。由这种人民困难情形之下,帮助了人民解决了负担,使人民更相信合作社是能解决困难的。
  新增股33070元。新旧股金44715元,是总社的。各分社股金12万。运输队8万元。总共股金244715元,社员1018名,总分社营业流水1161840.7元。长毛利284317.4元。开支费1388849.3元,净利145469元,每股1元红利7毛。在分红利时提出:红利7毛作为1元入股,提高社员的信心,将分到的红利大数的加成股金。人民余外入股,以土产物品草料粮食作钱,比市价高,如每1斤草比市价高2毛。凡人民入股给物品,总比市价高,又提高人民的信心。
  第十期
  1942年成立织袜工厂1处,开始宣传入股,20元为1股,送社员袜子1双。此后棉花高涨,乃增至40元1股,共入股洋3万元,开办了织袜工厂,现有袜机6架。延安市开运合过载栈1处,集股42万元。松树林成立分社1处,扩股34万元。运输队所长的盈余,扩大成本为75万元。总分社扩股1232000元。新旧股本251万元,社员1112名,每名代表1户,其中最多入股金5000元。在本区境内合作社共有19个单位,生产、运输、消费均在内,除合作社外再没有私人商业。南区面积长60里,阔40里,内有住户1544户,7128人,共有牛1469头,驴635头,马60匹,骡子22头,羊4445只。种地18136垧,收麦子872石5斗,收获粗粮9084.16石,折细粮5662石4斗3升,副业进益折细粮33425石,共合米68691石斗8升。1942年出公粮2480石,除出下剩43891石斗8升,每人平均占6斗,牲口料1500石。
  今春政府动员教育经费自卫军放哨费34000元,高峁湾生产股金8000元,银行储蓄券2万元,共62000元,分3次来的。每次每户开会收集,要误工1个,3次误工3个,共计误工1500个,每个民工30元,工资合计要误135000元,又加上62000元,总共负担197000元。所以合作社替人民交纳了62000元,节省了人民的误工135000元。尤其在农忙时期,帮助了人民的生产。又替人民代交公粮1050驮,每驮240元,共交252000元,减少人民的误工,影响了人民对合作社的认识,又发展了股金42万元,计划代交下年的公盐。
  组织农村妇纺600个,每人每天纺纱2两,每天共纺75斤棉花,人民应赚1半。每斤纱以150元计算,1天得利5250元,全年进利189万元。今年纺了5000斤棉花,前半年棉花价小,前后合起每斤以70元计,人民赚花2500斤,合洋175000元。合作社做车子垫办2万元,除2万元外,人民实赚到155000元。现正在发展妇纺中。过去南区没有妇纺,现在大批的增加妇纺,就是原料资本困难。其次,今年代人民代卖木炭20万斤,每斤2元,人民得洋40万元。
  以上事实是合作社做过的。今年的红利未分,原因是遭水灾,合作社损失房子58间,值洋40万元,器具30万元,货物40万元,复成栈店1处值洋20万元,共损失130万元。以后政府帮助借贷洋50万元。去定边买货3次,长利30万元。现在又修理费洋24万元,正在发展股金中。
  合作社的组织,农村每村选代表1人至2人。合作社务有理事11人参加,每月6号召开理事会1次。一切营业及干部问题,在理事会上解决与布置。
  以下是延安县委同志关于南区合作社的报告,并列于此以供研究。
  ①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
  ②分洋,即分钱。
  ③旧式记帐均记“流水帐”,到一定时期结算帐目,计算盈亏,叫“过流水”。
  ④指国民党管辖地区银行所发行的纸币。
  ⑤这是一种劳动与资本相结合的互助合作形式。
  ⑥旧时民间对农村运输户的俗称。脚户一般拥有数量不等的牲口,是交通不便的农村输送物资的主力。
  ⑦指陕西省北部的定边、安边堡、靖边地区。
  柳林区(即延安南区)合作社的经验
  从柳林区合作社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合作社的业务,不仅限于消费,同时将生产、信用、运输联系在一起,成为合作社业务的一个整体。本社及分社共有16社。
  属于生产的,有纺织工厂1,皮坊1,毡坊1,油坊1,粉坊1。
  属于运输的,有运输队百余头牲口,合作社投资达50万元。
  因为柳林合作社将几种经济事业合在一起经营,所以营业范围大、资金多、活动大、发展快,给人民解决日常必需品也多。本县其他合作社只限于消费的,比兼营生产、运输的合作社资金少,活动范围小,发展迟缓。
  第二,合作社民办政策,是采取柳林的经验而提出的。该社股金扩大,吸收小商人资本,并吸收他们参加工作。举凡合作社的工作,都由社员来讨论、来决定。人民对合作社是非常关心,并不认为是官办的,而认为是自己办的。
  第三,给群众解决日常必需品,并比市价低,如布匹、食盐、火柴、铧等。单就火柴、食盐2项,每年就给人民节省下8万余元,人民当然是愿意在合作社买东西。该社在布匹、食盐、火柴、铧4样必需品方面,可以供给柳林区人民的全部需要。
  第四,给群众解决紧急的困难。例如婚丧大事,可以暂时在合作社借款,或拉欠布匹,或抵押东西,约好期限归还,即是带着信用合作社的作用,这样就给人民解决偌大的困难。因为急事一时钱不凑手,东告西借,无法解决,而合作社给以解决,所以更给人民以信仰,认为合作社真正解决了他们的困难。
  第五,扩大股金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
  (一)现金入股。
  (二)实物入股。一只鸡,一双鞋,几张羊皮;几根麻绳头,都可以折价入股。
  (三)吸收小商人资本。
  (四)给群众解决负担,即当入股。政府的负担下来后,合作社即号召入股;负担由合作社出。例如1942年该区人民应缴与政府的公盐代金25万元,由人民作为股金交与合作社,而由合作社运缴公盐给政府,藉以周转盈利,人民还可分红。用这种方式,如公债、教育经费、哨站经费等,都由合作社一收一缴,这样政府的负担出了,合作社的股金扩大了,营业扩大了,人民得了利,少麻烦,又能以社员资格分红。
  (五)利用人民当时的要求,适时的提出扩大股金的口号。例如发展纺织,就提出发展纺织股金的口号。该社1941年试办代人民出公粮,每担先一年由人民折钱入股,合作社得钱扩大营业,到第二年公粮分配给人民时,由合作社以盈利所得代缴。代办40来户,这40来户出了公粮差不多等于未出,他们变成合作社的股东,年年可以分红,他们高兴得很,生产热忱大大提高,粮食打得更多了。
  (六)入股时发给红利。如入股40元发给袜子一双,值20元,这样来鼓励人民入股。
  第六,合作社的地点条件很好,因为该社在柳林区,一个靠近延安新市场大商业的地方。柳林区森林多,人民卖木材木炭的多,增加了人民的收入,因而在农村中的流动资金多,可以吸收入股。同时靠近市场,资金的周转也迅速。这是客观的条件。
  第七,合作社的活动范围大。该社在边区银行、光华商店以及延安各机关,都建立了关系,资金有时可以拉借,可以代各机关做许多工作,互相帮助,合作社也得了发展。
  第八,干部的少调动与注意调查研究。该社刘主任从任合作社主任以来,从未调动工作,能专心一意去想工作,研究工作,想办法。同时,他对于客观情况的调查,也很注意,如每个人1年的布匹、食盐、火柴等要消耗多少,经常研究,以便解决人民生活困难。
  在这里举一个例子,证明该社和人民的关系。柳林区驴风坡农民白大,1941年须交救国公粮60元,先行交给合作社入股,由合作社届时向政府代交。以后此60元分的红利,又加在股本60元内,变成了200元。他在合作社买铧4叶,每叶代他节省15元(比市价低15元),共节省60元,买火柴5包,每包节省5元,共节省25元。1941年腊月底,他在合作社买货1000元,当时只付500元,还有500元未付,而这些货物按后来市价,涨了550元。连前面买铧、买火柴两项,共给他节省635元。本来是交公粮60元,现在变成股金200元,又加买货节省635元,正做到了合作社是人民的,便利人民交换,为人民谋利益的地步。
  全县合作社情形
  第一,社数(1942年7月):
  1941年 1942年
  分社18 30
  区社 8 8
  合计26 38
  第二,股金(半年的材料):
  1941年:(元) 1942年(元)
  区社 264207.56 312207.56
  分社 193340 978507.14
  共计 457547.56 1290714.70
  半年中股金扩大833167.14元。
  股金发展快的是分社。分社是出人民组织的,在区合作社协助下成立起来,所以人民入股很踊跃。
  129万股金,平均全县每人20元,不能作什么事,所以合作社的作用在全县来说还小。
  主要的经验
  第一,坚决执行民办政策,政府不干涉。本年7月检查合作社1次,号召扩大股金,要雄厚的资金掌握在合作社手中。
  第二,对合作社干部不轻易调动。使能安于其位,专心工作,生活上给以保障,在合作社采取打身份办法,结帐时按股分得红利。
  第三,合作社的业务范围扩大。不应只限于消费,应该同时做生产、运输、信用等,这是今后合作社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抓紧办好一二个合作社。取得经验,逐渐扩大到其他地方,例如我们准备将金盆区松树林合作社办成第二柳林区合作社。
  这些也就是今后工作的意见。
  (原载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1948年编印的《毛泽东选集》下册第778页—795页)
  

南区合作社史料选/延安地区供销合作社,延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编.—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