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追忆广角

  


绥署装甲汽车队

陈俊英


  我原是陕西省汉中县第五中学的学生,1933年高中毕业后,在西安考上西安绥署教导团。后来杨虎城将军又送我到河南洛阳军官训练班学习了八个月,毕业后在绥署教导营当上尉排长。1935年调绥署教导团装甲汽车队任少校队长。我的前任队长是马俊秀,以后廖多余又接换了我的职务。
  装甲汽车队是在南阳战役中打唐生智缴获的底子上组建的。当时有带斗的摩托车七辆,装甲车三辆。人员虽有一百多人,装备却甚好,计有马克沁式重机枪12挺,捷克式轻机枪16挺,德国制手提式冲锋枪180支。这支所谓机械化部队,在西北军、东北军是惟一的,因此甚受杨将军的重视。
  我记得到1935年年底,奉杨将军的命令修建新城南城墙防空工事。施工时,每周杨将军视察一次。防空洞中有干道支道,洞内有电灯照明,通风、储水设备。施工的半年期间,我队昼夜不停工作,官兵也有怨言,认为防日军空袭还是很遥远的事,赶这么紧干啥!后来才看清楚了,构筑防空工事是为了对付蒋介石的,杨将军预见到未来的风云变化,为以后“三位一体”的形成和巩固,积极创造条件。
  1936年西安学生举行纪念“一二·九”一周年游行,我队也奉命出动,在游行队伍旁边警戒,名义上是维持秩序,实际是保护学生,防止国民党蒋介石警、宪、特的破坏。他们全体武装跟着学生行进。为了对付他们,防止万一,我们也是刺刀上枪、子弹上膛,自始至终走在学生游行队伍的侧旁,保证了游行的顺利进行。
  西安事变的发动,事先我一点也不知道。12月12日晨约2时许,杨的一个副官直接给我送来一个杨的手令,写是我的名字。内容是:即速率队赴临潼,归刘多荃指挥,执行任务。手令的字好像似周梵伯的。那个副官还传达杨主任的一道口头命令:“见到警察就打。”当时装甲汽车队归警卫团建制,杨将军直接给我下手令还是第一次。
  装甲汽车队略事准备就出发了,走到灞桥以东,果然遇上马志超的警察,他们全副武装,阻拦我们前进。我们在装甲车里用机枪扫射,打死他们两三个人,冲了过去,直奔临潼。
  到了临潼,天近黎明,我急忙跑到华清池内,见到白凤翔以后,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当时,战斗已基本结束,蒋介石的卫队被打死的尸体到处都是。白让我派一个排搜山找蒋介石,派三辆装甲车向华县方向警戒。我的那个排上山后,还未到山上,就听着吹号,蒋介石找到了。那时有6点多钟。
  我的指挥地点当时设在华清池西边公路旁的一个土台上。
  蒋介石被押着来了,我见他光头,灰袍子,圆口鞋,没有穿袜子,由白和东北军的一位团长陪同。走到已经停在那里的三辆汽车旁边(一辆黑色小卧车,两辆大卡车),白凤翔叫蒋介石上车。蒋介石问:“副总司令在哪儿?我要见副总司令。”白回答:“副总司令和杨主任在新城,请你去。”蒋介石耍赖皮,不上车,抱起了头,坐在地上说:“我不去!要打死我就在这里打死。”由于他死赖着不走,没有办法,白就命令两个士兵把蒋塞进那辆小车里,那两辆卡车坐的全是士兵,护送蒋回了西安。
  西安事变后的十多天里,装甲汽车队奉命每天晚上在市内巡逻,并设置了端履门、东大街、北大街一带的路障。西大街、南大街是由孔从周负责的。
  此后不久,因丢失一支枪的事,我就离开了装甲汽车队。
  (1983年8月)
  * 作者时任西安绥靖公署教导团装甲汽车队少校队长。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西安事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