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书论著>核心书架>张学良的政治生涯一位民族英雄的悲剧

  


张学良年谱简编

(美)傅虹霖著 王海晨,胥 波译


一九○一年  诞生

    六月三日    (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出生于东北辽宁省台安县桑树林子乡詹家窝堡。名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小六子。其生母赵氏为张作霖的原配夫人。学良为长子。    

一九○七年  七岁

    从师学儒学。胞弟学铭出生。

一九一一年  十一岁

    生母赵氏病逝。随其父住进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奉天城,眼界自此大开。

一九一四年  十四岁

    与周大文结为盟兄弟。

一九一六年  十六岁

    遵父命,与于凤至结婚。于凤至女士长张学良三岁,辽源人。生一女三子。女儿张闾英,儿子张闾殉、张闾玗、张闾琪。是年起,从奉天督军署英文科科长徐名东学英语。并经常参加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活动,结识了一批外国朋友。

一九一九年  十九岁

    三月  张作霖下令恢复停办多时的东三省讲武堂。张学良从北京返奉入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习。学习期间,结识了战术教官郭松龄。

一九二○年  二十岁

    三月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东三省讲武堂。毕业后,任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郭松龄任参谋长。经张、郭二人整治,卫队旅一扫绿林弊端,成为奉军劲旅。

    是年秋  吉林、黑龙江两省土匪猖獗,奉命率军进剿,大获全胜。

    十一月  晋升为陆军少将。

一九二一年  二十一岁

    五月  巡阅使卫队旅改编为第三混成旅,张学良任旅长。

    是年秋  遵父命,东渡太平洋,赴日本观秋操。归国后,建议改革军制,整顿军纪,严格训练,张作霖采纳了他的建议。

一九二二年  二十二岁    

    四月  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后,任“镇威军”东路军第二梯队司令,负责进攻直军精锐吴佩孚所部,取得了局部战争的胜利。

    六月中旬  在山海关一线组织败兵迎击直军主力吴佩孚部,成功地阻止了直军的进攻。返奉后,被委任为“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参谋长,直接统领整个奉军的训练、编制的整理。     

一九二三年  二十三岁

    九月  奉军在整编中成立了东北航空处及航空学校,出任督办和校长。

一九二四年  二十四岁

    是年初  东北空军组成,就任空军司令。

    九月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率第三军出征,担任山海关一线的主攻任务,是实际上的前线总指挥。他采用两面夹击的战术,使五万直军主力,一败涂地,吴佩孚从海上逃命。从此,一举扬名。

    十一月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奉军入关,被任为津榆驻军司令。

一九二五年  二十五岁

    四月  晋升为陆军中将。

    五月  赴长江中下游地区拓展势力,巩固军事征服后的政局。

    八月  赴秦皇岛,收编渤海舰队为东北舰队的一部分,扩大了奉军的海军力量。

    十一月二十二日  郭松龄(奉军第一军军长)在滦州发表反奉宣言,要求张作霖下野。奉命求见郭松龄,被拒绝,但郭写信向学良表白忠心:起兵倒戈,“成则公之事业,败则龄之末局”。

    十一月三十日  张作霖发布讨郭令,被委任为前线总指挥。在关外巨流河与郭军展开激战。

    十二月二十四日  倒戈部队在张学良的阻击、劝说下分化、投降。郭松龄反奉失败。

一九二六年  二十六岁   

    三月  张作霖与吴佩孚联合,进攻国民军,出任第三方面军军团长。

    十二月  张作霖在天津就任安国军总司令,令其负责京、津地区的警备任务。

一九二七年  二十七岁

    三月  率军南下,对抗北伐军。

    五月  在河南与北伐军作战失败,率军北撤。

    六月十八日  张作霖在北京就任陆海军大元帅,成立安国军政府,这是北洋军阀政府的最后一位元首。张学良升任上将军团长,统率奉军。

一九二八年  二十八岁

    四月  劝其父息兵出关,并致电阎锡山:“实不忍奉晋相见以兵,糜烂北方。”

    六月三日  张作霖下令息兵出关,撤兵一事由张学良负责,自己先行返奉。当张作霖所乘专车行至沈阳皇姑屯车站附近的三洞桥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药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

    六月八日  以防重蹈乃父覆辙,装扮成士兵,乘车微服出关返奉。

    六月十七日  接任奉天督办一职。

    六月十九日  任东北保安委员会委员长。

    七月一日  东三省议会联合会一致推其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东北大学校长。

    七月底  东北海军总司令部成立,就任总司令职。

    九月  改十九师的学生队为东北学兵队,自兼监督,训练甚严。

    十二月二十九日  在内部力排亲日保守派的种种阻挠和非议,在外部顶住了日本人的百般利诱和威逼,毅然易帜,在大本营奉天降下了五色旗,升起了青天白日旗。这一壮举,宣告了中国自清末以来军阀混战局面的基本结束,长期分崩离析的中国形式上获得统一。

    十二月三十日  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一九二九年  二十九岁

    一月十日  以“阻挠统一”的罪名处决了杨宇霆、常荫槐,加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一九三○年  三十岁

    三月一日  通电全国,要求参加“中原大战”各方,息兵言和,停止内战。

    九月十八日  张学良向全国发表通电,历数中原大战开战以来,民生涂炭之惨状,终止国内纷争之必要。表示:“学良不忍目睹同胞陷于水火之中”,要求重建国内和平,信赖中央政府,“以苏民困”。

    九月十九日  命令东北军将领王树常、于学忠率精兵十万开赴河北,武装调停蒋、冯、阎中原大战。张学良的军事干预,很快使反蒋联军土崩瓦解,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十月九日  在沈阳就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副司令。

    少帅的爱将于学忠任平津卫戍司令、王树常任河北省主席。

    十一月十二日  携夫人于风至、弟弟张学铭抵达南京,受到蒋介石的隆重欢迎,出席了各种形式的官方集会,并出席了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

    十一月十六日  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集会上发表演说,呼吁和平与统一。表示:为了国内和平,“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十二月  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在北平设副司令行营,东北,华北各省军事由张学良节制。

一九三一年  三十一岁

    四月十八日  由沈阳移至北平顺王府办公,执行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职务。

    五月  参加在南京开幕的国民会议,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

    是月下旬  患伤寒入北平协和医院。

    七月二日  “万宝山事件”发生。

    七月七日  张作相到北平向张学良详告“万宝山事件”情况,并商讨对策。张学良主张“就地解决”。

    七月十二日  蒋电令:“此非对日作战之时”。

    七月十四日  以陆海空军副司令名义电致华北各将领,谴责石友三,宣传中央旨意。

    七月十九日  石友三发表反蒋讨张通电。

    七月二十三日  奉中央之命,通电讨石,调大批东北军入关作战。    

    八月八日  石友山战败下野。

    八月二十三日  “中村事件”发生。

    是月  蒋介石电令:“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并要求东北军各位将领一体遵守。

    九月六日  电令东北军各将领,执行蒋介石电令,对日人寻衅,“不可与之反抗。”    

    九月十八日夜  日本军队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北大营。东北军奉命不抵抗,一夜之间,沈阳失守。

    九月十九日凌晨  召集戢翼翘,于学忠、万福麟、鲍文樾等将领开会,重申,日人图谋东北,由来以久,既已听命于中央,所有军事、外交,只应速报中央,听候指令。是日,又召集顾维钧、汤尔和、章士钊,罗文干,莫德惠等东北外交委员会委员,咨询外交事宜。

    九月二十一日  邀请平津社会名流李石曾、胡适、潘复、周作民、曹汝霖、陆宗舆、王克敏、王荫泰等,商讨东北问题。会上多数人主张,依靠“国联”,听从“中央”。

    九月二十三日  东北边防军长官公署及辽宁省政府暂移至锦州。

    九月二十六日  在《中央日报》上发表“报告日军侵略经过和暴行”一文。

    十月十四日  在北平召集东北军政要员讨论时局问题,决定“所有对日外交完全听命中央办理”。

    十一月九日  急调万福麟部进驻天津,痛剿日军指使下的天津便衣队,以维持治安。

    十二月十二日  在北平发表声明:“锦州地区发生严重事态,将由日本负完全责任。”

    十二月十五日  致电南京国民政府,请求辞去陆海空副司令一职。

    十二月十六日  国民政府准其请求,改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

    十二月二十七日  电告南京国民政府,日军长驱直入,锦州危在旦夕。

一九三二年  三十二岁

    二月二十九日  章太炎抵北平,劝说其武装抵抗,张学良有口难言,告之蒋介石不抵抗密令。

    四月  与国联调查团团长李顿长谈,谴责日本的野蛮侵略行径,申诉东北历来为中国之一部分。

    七月  任命何柱国为临榆警备司令,阻止日军入关。

    八月八日  致电南京,请辞北平绥靖公署主任职。

    八月十六日  南京国民政府准辞其北平绥靖公署主任职。

    八月二十日  国民政府任其为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

一九三三年  三十三岁

    一月  指挥东北军及华北驻军在长城沿线抵抗日本侵略军。

    二月十一日  在北平与宋子文商讨热河防务问题。

    二月十七日  与宋子文等数十人赴承德视察。

    二月十九日  致电南京:“我们越是委曲求全,他们越是得寸进尺;……现在我的忍耐力已到了极限,武力是自卫的唯一方法”,“我愿率领我的部下抗击入侵者”,“即使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三月四日  热河失守。

    三月七日  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引咎辞职。

    三月九日  与蒋介石在保定车站会晤,蒋暗示其辞职下野。

    三月十一日  通电下野。

    三月十二日  乘飞机离开北平抵达上海。

    四月十一日  由上海携眷乘意大利邮轮启程出国,威廉·端纳陪行。

    五月十二日  抵达意大利。

    十二月  接到蒋介石召其回国的函件。

一九三四年  三十四岁

    一月八日  由欧洲返回上海。

    三月一日  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职,蒋介石任总司令,总部设在武昌。

    三月九日  赴南昌与蒋介石会晤,谋划如何“剿共”。

一九三五年  三十五岁

    二月五日  赴庐山见蒋介石,蒋限期三个月肃清豫皖鄂三省境内的红军。

    二月二十五日  与蒋介石在汉口接见东北军将领于学忠、王树常、万福麟等,研究河北省府迁移及军队移驻问题。

    二月二十八日  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撤消,改设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

    三月一日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成立,张学良就任主任职,钱大钧为参谋长。

    四月二日  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陆军上将,叙第一级(一级上将共八人)。

    四月二十四日  飞抵西安,访杨虎城、邵力子。

    四月二十七日  自西安飞返武昌。

    六月三日  自汉口抵成都见蒋,决定将东北军第五十一军向河南、陕西移动。    

    七月二十二日  奉蒋介石之命,飞赴西安,视察战情。

    七月三十一日  飞返武昌。

    九月十三日  飞抵西安,视察驻防部队,部署对陕甘宁红军的围剿。

    十月一日  接到蒋介石自成都发来的“积极进剿”的电令。

    东北军一一○师在劳山被徐海东、刘志丹所部红军歼灭。

    十月二日  就任西北剿匪副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设总司令部于西安。

    十月七日  在西安与蒋介石商谈西北剿匪计划。

    十月十六日  赴汉口,结束武昌行营。

    十月十九日  自汉口飞抵西安。

    十月二十六日  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七师在甘泉榆林桥镇被红军击溃,师长牛云峰被俘。

    十月二十九日  由西安赴南京,出席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行前,嘱咐部下没有他的命令,不许轻举妄动。

    十一月二十一日  东北军一○九师、一○六师部分被红军歼灭于直罗镇。三个月内,东北军损兵折将近三个师的兵力,张学良深受震动。

    十一月二十二日  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监委员。

    十一月二十七日  东北军王以哲部与红军徐海东部在鄜县以北激战,甘泉被红军包围。

    十二月  秘往上海,会见了东北同乡杜重远,杜向他介绍了共产党的情况,并分析了时局。    

一九三六年  三十六岁

    一月初  在洛川前线指挥所,接见了榆林桥之战中被红军俘虏过的原一○七师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高介绍了共产党的主张。

    一月二十六日  赴南京商量西北剿匪军事。

    三月四日  驾机飞赴洛川与中共代表李克农商谈抗日救国问题。

    三月十日  红军主动解除对甘泉东北军的包围。

    三月二十日  参加西北剿匪总部在西安召开的剿匪会议。

    三月二十三日  接到蒋介石电令,命令封锁延长、延川一带黄河,以防红军回撤陕北。张学良拒绝执行。

    四月九日  与王以哲、刘鼎前往肤施(延安,当时为东北军驻地),在城内一所天主教堂与周恩来秘密会晤,双方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

    五月五日  对中共中央发出的“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表示赞赏。

    五月十一日  蒋介石电令,以现有陕甘宁兵力,拟定整个清剿计划。

    五月二十一日  在西安主持军事会议,商讨时局问题。

    五月二十五日  与陈诚、杨虎城飞兰州视察。

    五月二十六日  抵宁夏,布置军事。

    五月二十七日  与陈诚赴太原,与阎锡山商谈抗日问题。

    六月十五日  与杨虎城联合在西安市郊王曲镇成立了军官训练团,自任团长,轮训东北军,十七路军军官。

    六月十八日  出资创办《西京民报》。

    六月二十二日  在王曲军官训练团训话,指出中国的唯一出路就在于抵抗日本。抗日是东北军的神圣使命。

    七月末  亲自发起组织抗日同志会,自任主席,旨在使其成为联共抗日的核心机构。至西安事变时,共发展会员七十多人。

    八月二十九日  闻讯国民党特务逮捕东大学生代表,勃然大怒,派兵截回被捕人员,包围和查抄了陕西省党部。

    八月三十日  致电蒋介石:省党部逮捕东大学生,“是不信任学良”之举。

    九月初  为培养抗日军官,创办东北军学兵队;为保证安全,办在卫队二营内,称卫队二营学兵队。

    九月十八日  在西安“东北沦陷五周年纪念会”上发表演讲,会后接见群众代表,表示一定“率东北军披甲还乡,雪耻报仇”。

    十月三日  会见尼姆·韦尔斯及中国新闻记者。主张“只有抵抗外辱,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如果共产党能够与我们真诚合作,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抗击共同的外来入侵者,这个问题就有可能象最近西南所发生的事件一样,得到和平解决”。

    十月十日  在西安举行“双十节”阅兵典礼。

    十月二十二日  在西安被蒋介石召见,蒋宣布“剿共”计划,张学良建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蒋大发雷霆:“军人以服从为天职”。

    十月二十七日  陪同蒋介石到王曲军官训练团向军官训话。

    十月二十八日  在“西安围城”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目前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

    十月二十九日  飞往洛阳,继续劝蒋抗日,遭蒋怒斥:“是我服从你呢,还是你服从我!”

    十一月一日  在洛阳军分校纪念周上遭蒋不指名地训斥。

    十一月二十七日  上书蒋介石,请缨抗战,遭蒋严词拒绝。

    十一月二十八日  参加陕西各县举行的西安解围十周年纪念大会并致词。

    十二月二日  自西安抵洛阳见蒋,告之西安情势。要求释放救国“七君子”。

    十二月四日  蒋介石自洛阳乘专车莅陕。与杨虎城再次向蒋诤谏,受到训斥。

    十二月七日  驱车到华清池,与蒋介石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会谈,就“内战”、“抗日”问题,二人进行了激烈的争辩。张学良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您宣布,我们必须有两年的准备时间。……可现在,五年已经过去了……政府犹如银行,如果它不守信用,就会丧失信誉。现在,只有三条路可供我们选择:(一)抗日;(二)退缩;(三)投降。”

    十二月八日  与杨虎城秘密商议,劝谏不通,只能“兵谏”。

    十二月九日  西安数千名大,中,小学生纪念“一二九”一周年,游行示威,欲往临潼请愿。蒋下令“格杀勿论”。张学良亲至十里铺劝阻,表示:“保证一星期内以事实答复学生的要求”。

    十二月十日  到临潼向蒋介石报告游行学生请愿情形,仍以停止剿共为请,蒋斥责荒谬。

    十二月十一日  赴华清池继续哭谏,毫无结果,蒋并决定把东北军调往福建。是日晚,张、杨决定实行“兵谏”。

    十二月十二日  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捉至新城大楼。张、杨发表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停止一切内战,释放爱国领袖,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证人民政治自由,遵行总理遗嘱,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爱国主张,并将中央在陕军政大员蒋万里、陈诚、朱绍良、钱大钧、蒋鼎文、卫立煌、蒋作宾、陈继承、万耀煌、邵力子等扣留。

    十二月十三日  召集“总部”全体职员大会,说明“兵谏”原委及经过。

    十二月十四日  在西安电台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取消“西北剿匪总司令部”,组织“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

    十二月十六日  在西安民众大会上发表演讲,声明为了实现主张“我们要在抗日战场上效死”。号召全国同胞,一致起来,走向抗日战场,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尤其是武装同志、壮年同胞,一定要把一腔热血洒在抗日战场上。

    十二月十七日  与中共代表周恩来会谈。

    十二月二十日  与端纳、宋子文会谈。与杨虎城共同发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号召两军将士不惜一切,争取民族解放。

    十二月二十二日  到机场迎接宋美龄。晚上与宋子文、宋美龄举行会谈。

    十二月二十四日  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决定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送蒋回南京。

    十二月二十五日  会见杨虎城及两军高级将领,向他们表示要释放蒋介石。下午三时,亲自登机送蒋回南京。

    十二月二十六日  与蒋抵南京,住在鸡鸣寺宋子文公馆。

    十二月三十日  南京政府任命李烈钧为审判长,对其进行军法会审。

    十二月三十一日  被判处十年徒刑,剥夺公民权五年。移住南京太平门外孔祥熙公馆。

一九三七年  三十七岁

    一月四日  国民政府发布特赦令,“张学良所处十年有期徒刑,本刑特予赦免,但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

    一月十三日  在四名警察监视下,飞抵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山中国旅行社,开始了囚徒生涯。

    二月一日  函劝东北军各将领遵行中央撤防令。

    二月二日  东北军少壮派军官枪杀了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

    二月十七日  闻此噩耗,写信致于学忠:“话不知如何说,泪不知从何处流。……兄同诸同仁大力维护此东北三千万父老所寄托此一点武装,吾等必须将我们的血及此一点武装,供献与东北父老面前”。

    二月下旬  东北军六位代表(一○五师师长唐君尧、一一三师师长李振唐、一二九师师长周福成、一○九师师长霍守义、六十七军军长吴克仁、骑兵军二师师长张守经)到溪口晋谒。张学良说:“我原是只求问心无愧,个人如何是用不着计较的。”  “凡是一个现代国家,军队都是国家的,东北军也绝不是我张某一人的。”

    三月三十日  代替张学良统领东北军的甘肃省主席兼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来溪口拜见。

    中秋节  致函蒋介石,请求参加抗战。

    十一月  迁往安徽省歙县黄山,不久,又移至江西萍乡。

一九三八年  三十八岁

    一月  奉戴笠之命,从江西转至湖南,住在郴州苏仙岭。

    三月  因在郴州城内有军官向张学良敬礼,奉军统局之命又转至湘西沅陵对面的凤凰山上。

    九月  湖南省主席张治中专程来访,书短信请张治中代转蒋介石,再次请求抗战,结果石沉大海。

一九三九年  三十九岁

    日军步步进逼,时局紧张,戴笠电令由湘西转至贵阳修文县阳明洞。此时起,开始研究明史。

一九四○年  四十岁

    二月  赵一荻自香港经重庆来到阳明洞陪伴,自此,长随身边至今。赵一荻到贵阳不久,于凤至飞往美国定居至今。

一九四一年  四十一岁

    五月  患急性盲肠炎,在贵阳中央医院手术治疗。住院期间,贵州省主席吴鼎昌探访。出院后,住在贵阳灵山麒麟洞。    

一九四二年  四十二岁

    二月  被押至贵州开阳县刘育乡。

一九四四年  四十四岁

    初冬  日军窜扰黔南,贵阳一日数惊,奉命迁往贵州桐梓县南门外天门洞。

一九四五年  四十五岁

    春天  国民党东北籍中央委员莫德惠专程来访,并代蒋介石送一只怀表。张半开玩笑地说:“时间不短了。”

一九四六年  四十六岁

    四月九日  到贵阳黔灵山行馆会晤蒋介石、蒋经国父子。

    十一月二日  被遣送到台湾台北近效草山。

一九四七年  四十七岁

    三月初  莫德惠获准来台探视,托莫带给大姐张冠英一封信。

    五月二十日  莫德惠再次登门探视,此次谈话话题集中于历史。张学良此时想到大学教明史,又想到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当研究员,甚至幻想仿效王阳明。他送莫德惠一首五言绝句:“十载无多病,故人亦未疏。余生烽火后,唯一愿读书”。临行时,托莫捎信一封给大姐张冠英,信中说:“我现在想托您办一件事,如果您去北平,您给我买一部好版大字的《明史》来。”  “如果买到,千万用油纸包好,打箱或用他法,总之,别叫他受湿,或污、或破了。”  “我是很需要的,等着看。并且要在书上胡批胡写,所以纸张不可要太破的。”

    十月  保密局设计委员会主任张严佛奉命前来陪住数月,临别前,赠诗一首:“山居幽处境,旧雨引心寒。辗转眠不得,枕上泪难干。”同月,张治中夫妇来井上温泉拜访,托张治中向蒋介石和宋美龄提两点要求:(一)恢复自由;(二)希望刘乙光搬出他的房子。临别时,写诗一首,以志相会:“总府远来义气深,山居何敢动嘉宾。不堪酒贱酬知己,惟有清茗对此心。”蒋介石对张治中看望张学良非常不满,下手谕,以后非经他批准,任何人不许见张学良。    

一九四九年  四十九岁

    十二月  辗转接到时在东京的前北京大学教授萧承恩寄来的书稿——《孤岛野火——中日战争秘录》。接到后,给萧承恩回信一封,萧用此信做了书的序言,张学良三字用X X X隐蔽起来。

一九五四年  五十四岁

    五月下旬  被送到士林官邸与蒋介石晤面。此次会见后,埋首写了一篇二十万字的《自我检讨报告》。这篇二十万字的报告被择出五、六千字发表,这五,六千字虽经一而再、再而三的过滤,仍不难看出张学良桀骜不驯的痕迹。

一九五五年  五十五岁

    是年  信奉基督教,在蒋介石英文老师董显光、东海大学校长曾约农引领下,皈依基督教,从此不再治史,也不再提笔写文章了。

一九五七年  五十七岁

    九月  蒋介石七十寿辰前,托人送“表”祝寿。蒋还之以手杖。

一九六一年  六十一岁

    八月  自己出钱在台北市市郊北投复兴岗营建了一栋二层小楼,作为自宅,蒋经国送了一套客房用的家俱。搬入新居第四天,原东北大学秘书长周鲸文来访。

    八月三十日  在家中会见了长女张闾瑛及女婿陶鹏飞。这是第一次与东床快婿晤面。

一九六二年  六十二岁

    是年  与蒋经国一起曾两次观看美国白雪溜冰团的表演。

一九六四年  六十四岁

    七月四日  与赵一荻(时年五十一岁)正式结婚。婚礼在台北市一位美国朋友家举行,张群、宋美龄、王新衡、何世礼等十三位友人参加了婚礼。

一九六六年  六十六岁

    七月初  在家中与来访的周鲸文叙旧。

一九七五年  七十五岁

    四月  蒋介石逝世,前往国文纪念馆瞻仰蒋介石遗容。

一九七九年  七十九岁

    十月五日(中秋节)  与赵一荻前往大直官邸出席蒋经国的赏月晚会。

    十月十日  前往总统府参加国庆大会,就坐于中央贵宾区观礼台上。

一九八○年  八十岁

    春天  参加前东北冯庸大学校长逝世的追思礼拜。

    十月二十日  由总统府副秘书长张祖诒和国防部副参谋总长马安澜陪同访问金门,眺望大陆。

一九八一年  八十一岁

    九月十八日  到台北荣民医院看望齐世英先生。

一九八五年  八十五岁

    圣诞节  在一朋友家观看大陆拍的历史片《西安事变》录像,张学良先是紧张,继而激动,到后来,竟老泪纵横,没看完就离开了朋友家。

一九八六年  八十六岁

    三月十三日  与夫人赵一荻陪同张群游桃园龙潭小人国。

一九八八年  八十八岁

    一月十四日  到台北荣总怀远堂吊祭蒋经国先生。

    三月四日  东北大学在美校友会电邀张学良,赴华盛顿参加四月十六日在美举行的东北大学建校六十五周年和张学良兼任校长六十周年纪念会。

    三月二十三日  东北大学在美校友会再次致电张学良,恳请他赴美参加纪念会,如不能前往,校友会将组织一代表团亲往台湾慰问。

    三月二十七日  应李登辉夫妇邀请,与夫人赵一荻前往李氏寓所聚晤。

   

张学良的政治生涯 一位民族英雄的悲剧 /(美)傅虹霖著 王海晨,胥 波译.-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