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书论著>核心书架>杨虎城将军

  


杨虎城将军-杨虎城大事年表

米暂沉

 
    一八九三年

    十一月二十六日    诞生于陕西省蒲城县东南乡甘北村。

    一九○○年    七岁

    关中连年灾荒,生计愈益困难。

    一九○三年    十岁

    就读于本村私塾两年。

    一九○六年    十三岁

    入小饭铺做童工。

    一九○八年    十五岁

    父怀福被清政府判处死刑,绞杀于西安,终年四十四岁;与乡邻七家成立丧葬互助之孝义会,后扩大为中秋会。

    十月    “蒲案”发生,同盟会领袖井勿幕回乡开展反清革命活动。

    一九一一年   十八岁

    十月二十二日    陕西辛亥革命起。率中秋会成员参加秦陇复汉军,隶属于张云山部向枝山之向字营,与清军升允部作战于乾州。

    一九一三年   二十岁

    退伍还乡。

    一九一四年    二十一岁

    打死恶霸李桢,劫夺澄城县解省公款,逃亡于同州、郃阳一带。

    一九一五年  二十二岁

    袁世凯窃国称帝。率义军截击陕西将军陆建章部于华阴地区。

    一九一六年    二十三岁

    陕西省整编军队,所部编为陕西陆军第三混成团第一营,任营长。在同州与罗佩兰结婚。

    一九一七年    二十四岁

    陕西靖国军成立,率部参加,任左翼军第五游击支队司令,旋改为第三路第一支队司令,驻军临潼栎杨镇。

    一九一八年    二十五岁

    于右任正式就任靖国军总司令,张钫副之,井勿幕为总指挥。与陈树藩及刘镇华部作战于关山附近之界坊,巩固了靖国军三原基地。

    一九一九年    二十六岁

    张蕙兰被送过门。

    一九二一年    二十八岁

    直军阎相文、吴新田、冯玉祥入陕,陕督陈树藩败走;靖国军曹世英、胡景翼等投降北洋政府;于右任下野,迎于右任至武功,重设靖国军总司令部。受于任命为靖国军第三路司令。

    一九二二年    二十九岁

    二月    劫夺甘军陆洪涛军械于铁佛寺。

    与北洋军阎治堂、郭金榜,及镇嵩军柴云升等部战于武功;护送于右任经四川去沪;自率所部转进陕北,住榆林休养;部队改编为陕北镇守使署暂编步兵团,以李德升为团长。长子拯民生。结识杜斌丞、魏野畴。陈炯明叛孙中山,通电讨陈。

    一九二三年    三十岁

    派姚丹峰赴沪见孙中山报告请示。

    一九二四年    三十一岁

    派姚丹峰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设立安边教导队,聘赵寿山等为军事教官。任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回师关中驻耀县。

    一九二五年    三十二岁

    击败陕督吴新田部于岐山、宝鸡,虏获颇多。

    五月二日    在耀县开追悼孙中山大会。国民第三军孙岳率部入陕,为陕西督办。杨部编为第三军第三师,任师长。

    七月    设立三民军官学校于耀县,以魏野畴为政治部部长。

    一九二六年    三十三岁

    坚守西安,策应北伐,与刘镇华部作战,历时八月,卒获胜利。  

    十月二十四日    夫人罗佩兰病逝于三原。

    一九二七年    三十四岁

    任国民军联军第十路总司令,旋改为第十军任军长。

    五月    东出潼关与北伐军会师,任国民军联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与直鲁军战于归德、徐州间。冬转进至安徽太和,与中共皖北特委合作。与谢葆真结婚。

    一九二八年    三十五岁

    四月初    皖北特委领导下的刘集暴动失败,魏野畴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一岁。

    是月末    去日本东京。    

    十一月    回国。

    一九二九年    三十六岁

    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二十一师,任师长。移驻山东临沂,剿办顾震、刘桂堂匪军。“济南惨案”解决,日军撤退,接防胶济路。蒋(介石)冯(玉祥)决裂,附蒋改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四师,任师长,移驻河南南阳。与冯玉祥部刘汝明军作战于内乡、淅川地区。

    十二月    唐生智树护党(国民党)救国军旗帜反蒋。

    一九三○年    三十七岁

    一月一日    攻占驻马店,唐军败走。

    三月    部队改编为陆军第十七师,任师长。

    四月    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战争爆发。率部由南阳向洛阳挺进,先后任第七军军长,讨逆军第十七路总指挥。

    十月    进占西安。受任为陕西省政府主席。南京政府派马文车等入甘肃“视察”,准备进兵西北。

    一九三一年    三十八岁

    七月六日    代顾祝同潼关行营主任职务,旋改潼关行营为西安绥靖公署,任主任仍兼十七路军总指挥,直至西安事变。

    十一月    直系军阀吴佩孚由川入兰,派十七师入甘,吴败走。泾惠渠开工。

    一九三二年    三十九岁

    孙蔚如率十七师返陕。

    九月    陕西警备师马青苑受南京特务策动在天水叛变。

    一九三三年    四十岁

    泾惠渠落成。与红四方面军订立互不侵犯协定。蒋军胡宗南部进驻天水。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南汉宸被迫离职并遭南京政府通缉。十七路军与红二十五军在秦岭地区作战,旅长唐嗣桐阵亡。南京政府撤免其陕西省政府主席职务,以邵力子接替。设立步兵训练班。创办尧山中学。洛惠渠开工。

    一九三四年    四十一岁

    南京政府以十七师四十九旅旅长杨渠统为新编第五师师长,率所部开往河南,脱离十七路军系统。红四方面军进攻宁羌,战争延及沔县、褒城,互不侵犯协定破裂。

    一九三五年    四十二岁

    东北军进入陕甘。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中共发出《八一宣言》。

    十月    蒋介石设立西北“剿匪”总部,自兼总司令,张学良副之。汪锋携毛主席亲笔信到西安与杨面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南汉宸介绍王世英到西安与杨谈与中共合作问题。步兵训练班改组为军官训练大队,以加强抗日教育。

    一九三六年    四十三岁

    王炳南奉派回国,任中共与杨的联系人。王世英由陕北返西安,去韩城见杨,报告中共中央批准合作办法。鄜县交通站成立。张文彬任中共驻十七路军联络员到西安。

    六月十五日    王曲军官训练团成立。张、杨支持西安文教界举行追悼鲁迅大会。

    十一月二十八日    举行坚守西安胜利十周年纪念大会,张、杨莅会讲话。

    十二月四月    蒋介石到西安,住临潼华清池。

    六日    西安各校学生举行扩大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九日    为“一二九”运动一周年,西安学生举行大规模请愿示威游行,在赴临潼途中,至十里铺为张学良劝阻而归。蒋介石以蒋鼎文为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边区总指挥,陈诚以军政部次长指挥绥东中央军务部队,樊崧甫、万耀煌为总预备队司令、副司令,准备对红军全面进攻。

    十二日    西安事变爆发,扣蒋介石,发出八项主张“文电”。

    十三日    通令释放政治犯。《解放日报》创刊。南京政府宣布:南京、上海、芜湖、武汉戒严。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红军联络处成立。

    十四日    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成立,任副主任委员,张学良任主任委员;撤销“西北剿匪总司令部”;改组陕西省政府,任命王一山为民政厅长,代理省政府主席,杜斌丞为省政府秘书长。蒋介石的英国顾问端纳到西安。

    十五日    红军朱总司令率红军将领致电南京政府,要求停止内战,接受张、杨主张,杨虎城对全国发表广播讲话。

    十六日    红军进驻延安。召开西安市民大会,张、杨出席讲话。南京政府对张、杨下令讨伐。南京空军轰炸华县、三原、富平。

    十七日    周恩来率中共中央代表团到达西安。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任命孙蔚如为抗日联军援绥第一军团军团长,王以哲副之。南京政府何应钦就任“讨逆军总司令”,刘峙、顾祝同分任“讨逆军东、西路集团军总司令”,中央军第二十八、三十六、五十七等师及教导总队进入潼关。杨部冯钦哉率部叛变。

    十八日    何应钦下令进攻华县。

    十九日    中共中央致电请南京政府召开和平会议。临时军委会派王炳南等五人组成西北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

    二十日    端纳、宋子文到西安。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发表声明,反对于右任来陕“宣慰”。中央军桂永清、董钊部占华县。

    二十一日    日本指示德王声明停止攻绥,愿与南京政府合作。端纳、宋子文返南京。

    二十二日    端纳、宋子文、宋美龄、戴笠来西安。平津救国团体代表到西安。

    二十四日    临时军委会发布《双十二抗日救亡运动宣传大纲》。蒋介石接受六项条件。

    二十五日    张学良送蒋介石到洛阳。

    二十六日    蒋介石回南京,张学良随行。

    二十七日    蒋介石发表炮制的《对张杨的训词》。西安根据张学良指示释放陈诚、卫立煌等军政要员及扣押的飞机和空军人员。

    二十八日    毛主席发表《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

    二十九日    蒋介石辞职,南京政府慰留,并给假一月。蒋赴奉化。

    三十一日    南京政府对张学良公审,“判罪”,蒋介石呈请“特赦”。

    是月    张、杨发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一九三七年    四十四岁

    一月一日    杨发表《告民众书》。西安群众示威游行反对审判张学良。西安举行元旦阅兵,杨讲话反对南京政府对张学良审判。

    四日    南京政府对张学良本刑予以“特赦”,“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

    五日    南京政府以顾祝同为西安行营主任,孙蔚如为陕西省政府主席,王树常为甘肃绥靖主任,杨虎城、于学忠撤职留任。西安各救亡团体举行联合大会要求释放张学良。

    八日    中共中央号召和平,停止内战。

    十日    西安群众团体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扩大内战,保卫西北抗日根据地。

    二十四日    蒋电杨与顾祝同谈判。

    二月二日    王以哲被杀。东北军政治处发表《告东北军将士书》,为争取张学良归来不惜一战。

    三日    檀自新在蒲城叛变。渭南东北军撤防。

    四日    高福源、于文俊被杀。

    五日    东北军卫队团撤出西安。发表《和平宣言》。

    七日    去三原。

    八日    南京部队宋希濂、陈安保两部进西安。

    十一日    顾祝同就行营主任职。

    十四日    返西安。

    十五日    与于学忠联合对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重申八项主张议案。

    十七日    孙蔚如就陕西省政府主席职,杜斌丞为秘书长。

    三月二十九日    与于(学忠)一起去杭州见蒋介石。

    四月二十日    东北军完全撤离陕西、甘肃。

    二十七日    被迫电南京政府请辞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及十七路军总指挥职务。

    三十日    蒋介石电复照准。

    五月七日    南京政府撤销西安绥靖公署及十七路军总指挥部,所属部队统归三十八军节制。

    二十七日    离西安赴上海,准备出国。

    六月十六日    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派杨为欧美考察军事专员。

    二十九日    与随行人员乘“胡佛总统”号离沪。

    七月七日    日军进攻卢沟桥。

    十四日    到旧金山。

    二十八日    中止考察离旧金山。此后行程如下:二十九日到华盛顿,三十日到纽约。

    八月四日    乘“诺曼第”轮去欧洲。

    九日    抵伦敦。

    十一日    到巴黎。

    二十八日    到柏林。

    九月七日    抵布拉格。

    十日    到维也纳。

    十二日    转回布拉格。

    十四日    抵日内瓦。

    十七日    返巴黎。

    二十八日    到伦敦。

    十月十四日    去马德里。

    二十八日    返巴黎。离巴黎至马赛。

    二十九日    乘法轮“哲利波”号回国。

    十一月二十六日    抵香港。

    二十七日    在香港同济中学欢迎会上做了讲话。

    三十日    离港到长沙。

    十二月二日    转南昌被囚。

    一九四三年    五十岁

    九月三日    母孙一莲忧郁病逝,终年六十有九。

    一九四四年    五十一岁

    三月    蒋介石调赵寿山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以张耀明为三十八军军长。

    一九四五年    五十二岁

    七月    蒋介石调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十七日    原第十七师五十一团团长刘威诚率该师大部在河南洛宁之故县镇起义,带部队进入解放区。

    一九四六年    五十三岁

    五月十五日    孔从周率原第五十五师在河南巩县起义,进入解放区。

    九月十三日    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在河北邯郸编成,以孔从周为军长,刘威诚为副军长,辖第十七师及五十五师。

    一九四七年    五十四岁

    三月    赵寿山秘密进入解放区。

    一九四九年    五十六岁

    八月    长沙解放,原十七路军部队国民党第二三二师康朴、张镜白起义。

    九月十七日    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之中美合作所,次子拯中、幼女拯国及秘书宋绮云夫妇和小女孩,同时被杀。副官阎继明,警卫员张醒民在十一月二十七日大屠杀中牺牲。

    十一月三十日    重庆解放,经第二野战军派人调查,于十二月一日觅得遗体。

    十二月十六日    中共中央及中央人民政府致杨家属唁电。

    一九五○年

    一月十五日    西南军政委员会在重庆中华路青年馆开追悼会。

    十六日    灵榇由庆华轮载运离渝。

    二十四日    庆华轮到武汉。

    二十五日    中南区军政委员会公祭。

    二十六日    灵榇经京汉铁路北运。

    三十日    到西安。

    从一月三十一日起至二月六日,西安党政军各界及群众团体分日公祭。

    二月七日    安葬于西安南郊。

    是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公告,在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公祭,中共中央代表林伯渠主祭。朱德总司令参加。

杨虎城将军/米暂沉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