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事变简介>震惊世界的一幕

  


2 崛起西北 2.1 英勇善战

李义彬


  杨虎城的出身和经历,与张学良很不一样。杨出身贫寒。1893年11月26日,他出生在陕西省蒲城县一个农民家庭,靠其父杨怀福务农兼做木工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杨幼年时没有机会接受系统教育,为了糊口,13岁就到一家小饭铺里去当童工。15岁时,其父因参加反满秘密会社被当局绞死于西安,杨靠7户农民组成的丧葬互助组织“孝义会”资助,奔波数百里,从西安扶柩归葬。
  清末的陕西,官府盘剥,灾荒连年,人民负担沉重,生活苦不堪言。农民反抗捐税的斗争此起彼伏。同盟会会员井勿幕1907年在蒲城建立革命组织,宣传民主思想,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和卖国行为。蒲城县知事李体仁以“图谋不轨”罪名,逮捕与审讯革命师生,引起全省教育界的愤慨。在井勿幕的领导和推动下,各学堂纷纷举行罢课,要求巡抚衙门严惩镇压学生运动的蒲城县知事。在群众的强大压力下,清政府被迫撤了李体仁的职务。
  群众反清斗争的胜利,鼓舞了杨虎城的反抗斗志。他在“孝义会”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打富济贫、抑强扶弱”为宗旨的组织。这个组织成立于农历八月十五,故名“中秋会”。他们袭击催粮催款的衙门差役,夺取枪支,组建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辛亥革命爆发后,陕西的革命党人首先起来响应,他们组建“秦陇复汉军”,参加反对清王朝的革命斗争。杨虎城带领“中秋会”的几十名弟兄加入“秦陇复汉军”,编入哥老会头目向紫山的“向”字营,在西线乾州、永寿一带与清军作战,获得胜利。辛亥革命胜利后,“向”字营解散,杨虎城退伍回乡,继续参加并主持“中秋会”的活动。阴历除夕,他手持手枪,闯进勾结官府、横行乡里的李桢家,打死了这个恶贯满盈的恶霸。当他们得知官府要把大批税银从澄县运往西安,途经蒲城时,杨带领弟兄们在大路上劫走官车。“中秋会”的这些行动,震动了蒲城。官府下令通缉杀人劫车的杨虎城。杨同一些青年农民结成一支抗暴武装,活动于大荔、朝邑、合阳一带,劫富济贫。杨成为当地“刀客”的头目之一。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复辟帝制后,全国各地掀起讨袁浪潮。杨虎城在陕西革命党人策动下,率部在华阴一带截击袁世凯在陕西的爪牙陆建章的军队。反袁战争胜利后,杨部被改编为陕西护国军第三混成团第一营,杨任营长,驻大荔县。杨的正规军旅生涯由此开始。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举起护法旗帜,成立军政府,坚持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陕西革命党人于右任、井勿幕号召陕西人民拿起枪杆打倒军阀。他们组建靖国军,与皖系军阀陕西督军陈树藩的统治进行斗争。当时陕西的靖国军兵分六路,杨虎城率部加入靖国军,被编入第三路第一支队,杨任支队长。1918年4月,陈树藩为巩固他在陕西的统治,率部由渭南西进,企图冲破关山、相桥一线,直捣设在三原的靖国军总司令部。杨虎城奉命率第一支队在关山东北的界方阻击敌军,双方激战6昼夜,杨部不足千人的队伍伤亡过半。靖国军总指挥井勿幕夸奖杨部说:这次战斗,打出了靖国军的军威;赢得了时间,使总司令部得以调动部队,从容布防;打出了榜样,各支队都要学习第一支队不畏强敌的精神。
  1920年的直皖战争,直胜皖败,直系势力进入陕西。在北洋军阀的威逼利诱下,靖国军内部发生分化,有的队伍改旗易号,接受直军改编。第三路司令曹世英也准备降敌。杨虎城此时驻防临潼栎阳,兵力不过千余人,地形上无险据守,不得不撤离此地,率部向西发展。他攻占了武功,部队扩编成5个营。杨保持气节,顶住诱降,前往淳化方里镇,迎接于右任来武功,重建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设在凤翔,设行营于武功,兵分三路,杨虎城被于右任委任为第三路司令。1922年3月,杨部得知吴佩孚拨给甘军的一批军火,要由西安运往甘肃。杨虎城率部在乾县铁佛寺袭击护送和接应的甘军,缴获千余支枪械,数十万发子弹。直系军阀感到杨部是个巨大威胁,于是出动3万兵力进攻武功。靖国军第三路孤军无援,被迫于5月西走凤翔,与靖国军第一路靠拢。
  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于右任和杨虎城研究决定:于绕路前往上海,进行联络;杨率领主力放弃武功撤往三边,依附于陕北镇守使井岳秀。井岳秀与井乃幕是同胞兄弟,也是杨虎城的同乡,因此关系,杨部被改编为“陕北镇守使署暂编第二团”,归井岳秀指挥。杨本人住在榆林。1922年冬,杨派代表到上海,经于右任引荐会见了孙中山。孙中山赞许杨的革命精神,希望杨能来上海会面。杨认为当时的形势他不宜于离开陕北,于是派代表第二次去沪向孙中山报告部队情况。孙同意杨对部队的安排。
  杨虎城蛰居榆林期间,经杜斌丞介绍,结识了陕西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时任榆林中学教师的魏野畴。杨从魏那里开始接触革命理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救国主张。魏敬重杨坚持靖国军旗帜,向杨解释了辛亥革命果实为什么被军阀篡夺和靖国军失败的原因,向杨指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干革命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道理。这就为杨虎城后来同共产党人合作打下了思想基础。
  杨虎城派代表去广州出席了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接见了杨的代表,并介绍杨虎城加入了中国国民党。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组织国民军。井岳秀在各方推动下,将所部改编为陕北国民军,任命杨虎城为前敌总指挥,下辖两个支队:第一支队是井岳秀的基本队伍,第二支队是杨虎城带到陕北的部队。1924年11月,杨虎城率部从榆林南下,回师关中,打败了驻扎大荔、澄县一带的麻振武部,在渭北站住了脚。
  1925年夏,杨虎城参加驱逐北洋军阀陕西军务督办吴新田的运动。吴新田7月15日西逃后,杨率部向歧山、宝鸡方向追击,歼灭吴部一个主力团。国民军第三军顺利进入陕西,杨部编为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杨被任命为第三师师长。
  1926年7月,在广东的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扫荡直系、奉系等北洋军阀势力。直系军阀吴佩孚为解除后顾之忧,派刘镇华率10万“镇嵩军”进军陕西,古城西安受到威胁。杨虎城4月15日在三原召集将领开会,决定抗击“镇嵩军”、保卫西安,以策应广东革命军北伐。刚从广州返陕的魏野畴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确定:留部分兵力防守三原、泾阳,5000名主力部队弛援西安。4月18日,杨虎城率直属部队进入西安。当时,西安守城部队分三个系统:一是国民二军十师李虎臣部,二是陕军四师卫定一部,三是国民三军三师杨虎城部。为加强守城部队间的团结,在杨虎城倡议下,守城部队统改称陕西陆军,下辖三个师,李虎臣任一师师长,卫定一任二师师长,杨虎城任三师师长,杨推李虎臣任总司令,自任副司令。各师分区把守,杨部承担敌军重点进攻的东部和北部的防守任务。
  “镇嵩军”从四面八方将西安城团团围住,切断了守军同外界的一切联系。双方展开激烈的攻防战,特别是东北城角的反围攻战、小雁塔争夺战和西北城外的大白杨突围战最为惨烈。敌军从陆路攻城未能得逞,便挖掘地道,企图用这种办法攻入城内,结果被守军查觉,也未成功。7月中旬,敌军在离城几百米的午门村,垒起高过城墙的土台子,架起大炮猛烈轰击东门城楼;入夜后,敌军敢死队接连架云梯攻城,并悬赏登城者第一名大洋1000元,第二名800元,第三名500元。守军奋力抗击,双方短兵相接,敌人纷纷滚下云梯。后来,杨虎城命令炮兵排长孔从周用两门野炮、一门山炮将敌军搭起的土台子轰倒。杨又抽调部分兵力出击,歼灭躲在东城壕和北城壕里顽抗的敌人。这天,是西安守城史上战斗最激烈的一天,从拂晓打到傍晚,杨在城墙上亲自参加抗击敌人的战斗,杨军第二支队司令孙蔚如负伤,几名军官和数十名士兵阵亡。
  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不足万人的守城部队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抗击着7万敌军的进攻,使敌人不得越雷池一步。杨虎城后来说,西安守城战的胜利,靠的是守城军民抱定与反动军阀势不相存的决心,靠的是坚信三民主义,因为有了共信共守的主义,而后才能发生必死团结的力量。主义的信仰越坚,团结的力量越大。
  当杨虎城等与“镇嵩军”鏖战西安时,在广东的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与吴佩孚、孙传芳部在湘、鄂、赣地区进行激战。西安守城战牵制了数万直军,有力地策应和支持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冯玉祥和于右任自苏联归国后,1926年9月17日在绥远省五原誓师,组织国民联军,策应北伐战争。冯部经宁夏入甘肃,派孙良诚为援陕总指挥,率孙连仲、吉鸿昌、马鸿逵部经平凉东下,10月初到达兴平。于右任亦于10月12日随军到达三原,组织国民联军第二、三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国民军作战。
  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和国民军的进攻与威慑下,刘镇华于1926年11月27日从西安撤围,率部逃窜。历时8个月的西安守城战,于11月28日宣告胜利结束。
  

震惊世界的一幕:张学良与西安事变/李义彬.—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