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张学良>张学良参考书架>张学良传

  


张学良传-序

张魁堂


  今年7月间,我有幸阅读了张魁堂同志积多年之力所写的《张学良传》的原稿,在阅读过程中,有时几乎忘记了盛夏的炎热,深深地为张学良生平那充满曲折而悲壮,复杂而多艰的经历所感染;为他所处时代的那种光怪陆离、烽火连天,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所吸引;更为他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毅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全面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所做出的英雄壮举所感动。读完原稿,我感到这是一部用力甚深,相当成功之作。作者对张学良生平思想事迹的叙述,力求忠于事实,实事求是,既不溢美,也不苛求;不事渲染,更不夸张。我们评价张学良的一生,必须明确这样三个具有关键性的问题,即这位出身军阀豪门,少年得志,曾在军阀混战的疆场上叱咤风云的“少帅”,怎样“易帜”拥蒋,由“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一跃而成为“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司令”?在民族危急存亡和国难家仇的严酷现实面前,这位身率东北几万大军奉命“剿共”的副统帅,怎样以高度的民族良知和爱国热情,置个人权势荣辱乃至生死于不顾,联共逼蒋抗日,在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写下了永放光彩的篇章?这位功在民族,反获重罪的爱国将领,最后怎样在是非颠倒、功罪错位的历史紊乱中,丧失了自由,在漫长的幽禁和孤独中,度过了悲剧性的大半生?对于这些问题,作者运用翔实而丰富的史实,以朴实无华而流畅的文字依次写来,把传主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当然,我并不是说这部传记已经写得十全十美,实际上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不过至少就我个人印象所及,此书确实不失为一部不可多得的近代人物传记。
  人们常说,张学良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这种说法也有道理,因为张学良确实有他特殊的家庭出身,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历史际遇。然而,再进一层考察,在一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谓“传奇式”的人物,又何止张学良一人!其实,张学良这位表面上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也同其他许多近代历史人物一样,都是近代中国特殊社会环境和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所谓特殊社会环境和特殊历史条件,就是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下的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国。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充满了矛盾和斗争,而主要矛盾就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主要斗争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特别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加深,中华民族的独立生存越来越面临严重的危机,因此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又经常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也成为最主要的斗争。帝国主义的侵略,直接威胁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因此除了受帝国主义直接豢养并甘心充当其走狗和代理人的极少数民族败类之外,不论哪一个阶级、阶层及其代表人物,在民族危机深重、国难当头的时刻,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要做出历史的抉择,也都有可能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当然,又由于阶级立场的不同、社会地位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各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在政治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也各有不同。        
  张学良是20世纪的同龄人。从他出生到壮年的30多年间,正是国际政治风云十分险恶,国内的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也最激烈的时期。乃父张作霖以草莽绿林出身,在俄、日两个帝国主义争夺中国东北的缝隙中,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胜利与失败的复杂结局中,乘机崛起,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既扶植又防范中,成为雄据一方的奉系军阀首领--“满洲王”,并且在北洋军阀的混战角逐中,一度“入主中原”,睥睨一世,组织“安国军政府”,自任大元帅。身为张作霖长子的张学良,按照乃父的意志和传统的观念,他本可以“子承父业”,拥军自重,纵不能问鼎中原,至少也可以保持自己的安富尊荣,做一个第二代“满洲王”。然而,历史的进程从来不会按着个人的意志和好恶行进。特别是在20世纪20至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早已打定主意独霸中国的东北,当他们发现自己扶植起来的张作霖,可能成为他们吞并“满蒙”的障碍的时候,就不惜以阴谋残暴的手段把他炸死。而恰在此时,由第一次国共合作而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又由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的叛变而失败。旧军阀虽然覆灭了,新军阀取而代之。中国的东北,以及“主政东北”的青年将军张学良,可以说正处在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斗争的漩涡之中。严峻的现实,迫使他不得不做出重要的历史抉择:是在日本军国的卵翼下,做傀儡式的“东北王”,还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维护祖国的独立与“统一”?当时的张学良,虽然已经接受了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具有相当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正义感,但是社会和阶级的局限,使他还没有可能认清蒋介石和国民党的本质。出于爱国和维护国家“统一”的良好愿望,他断然“易帜”,成为蒋介石的崇拜者和拥护者,并且将几十万大军投入内战战场。待到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他又遵照蒋介石的命令,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在举国谴责和唾骂声中,为蒋介石受过而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恶名。他既要雪洗国耻,报复家仇,又要遵奉不许抵抗的命令;既要抗日,又要“围剿”要求抗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这使张学良又陷入极端的自我矛盾与莫大的痛苦之中。严酷的现实,终于迫使他不得不再次做出重大的历史抉择: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与杨虎城将军一起,以民族大义为重,发动“西安事变”,扭转了险恶的国内局势,促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伟业。尽管张学良个人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做出了个人的重大牺牲和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是这种在关键时刻的壮举,却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写下了永不湮灭的英雄史诗。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学良不愧为20世纪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历史将永远铭记:一个真诚的爱国者,一个把自己奉献给祖国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的人,一个能够顺应人民的意志,随着时代的潮流前进的人,尽管他可能有过这样那样的缺陷和弱点,但他终究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张学良传》的作者是把张学良放在当时国际国内的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社会环境下,如实记述他的生平思想和实践的。读后使人感到,张学良并不是什么“超人”,更不是天生的英雄,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中国人。难能可贵的是,历史把他推上硝烟弥漫的战场和错综复杂的政治舞台,而他在血与火,生与死,个人权势尊荣与国家命运的考验中,逐渐觉醒,在关键时刻做出了符合人民利益的选择,用自己的行动,写下了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也无愧于自己的历史。
  到明年(1991)就是“九一八事变”60周年了。60年间,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60年前的东北和中国,再看看现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曾经是日本帝国主义欺凌压迫下作为奴隶的东北人民,经过15年(1931--1945)的浴血苦斗,终于站立起来,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做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主人,并且正在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奋发前进。抚今追昔,真可谓星移物换,江山不可复识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多次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最后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胜利。这次胜利结束了中华民族100多年的屈辱史,也集中地总结了中国人民100多年的反帝斗争史。在这次伟大的具有决定性的胜利中,人们不会忘记张学良的巨大历史功绩。    
  上面说的只是我读了《张学良传》原稿之后的一些初步印象和感想。至于对此书如何评价,我想读者会做出自己的判断的。
  辛 侃
  1990年8月28日
  

张学良传/张魁堂著.-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