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张学良>张学良参考书架>缄默50余年张学良开口说话:日本NHK记者专访录

  


中译本前言

管宁


  民族英雄张学良将军被幽禁54年后,于1990年8月,在台北首次公开接受日本NHK采访组采访。事后我看过《张学良志访录像片》,张将军年逾九旬,精神矍铄,思想敏锐。采访中与记者对答如流,侃侃而谈。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以战略的眼光,从历史的宏观角度对日本的年轻一代,提出了语重心长的忠告:要牢记历史教训,维护中日友好,世代相传。整个讲话始终充满爱国主义思想。今辽宁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版日本NHK采访组编著的张学良将军专访录中译本,要我为该书撰写前言。我认为该书对研究张学良将军及东北军史,对促进中日友好都具有重要意义,故遵嘱为之。
  张学良将军赤胆为国,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一心以救国为已任,身陷囵圄不改初衷。1990年6月,他在为其举办的90寿诞庆贺会上表示:只要为国家效力的机会,他将以年轻时一样的心怀尽心尽力。他的《谒延平祠》旧作“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充分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息争御侮,和平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张将军的一贯思想。他参加内战是迫于父命,实非所愿。1927年5月,他在给留学日本的弟弟张学铭的信中言及与北伐军交战一事时,曾写道:“此前虽奉父命出师河南作战‘但念同是同种,自相残杀,心中又怏怏焉。如有对外征战,则史马革裹尸,虽死无恨也。’”①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皇姑屯被炸身亡,张学良将军继承父业,主政东北。他励精图治,整军经武,办学育人,振兴实业,修铁路,建海港,自强不息,成绩卓著。是年底,他坚决排除内外压力,毅然易帜,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1930年9月18日,张将军通电全国,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结束了空前规模的新军阀混战局面。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东北。张将军因判断失误,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但这并不是心甘情愿的,与此同时,他“电令张作相、米春霖、诚允、马占山在锦州、宾县、龙江三地重建或改组了东三省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与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策动的傀儡政府相对峙达4个月之久”②。他还大力支持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曾派车向忱、黄宇宙等人携带他的亲笔信潜入东北慰问抗日武装,并支持由共产党人杨靖宇领导的南满游击队。1933年3月,日军攻占热河,随后又向长城各口进犯。张学良将军立即电召吕正操星夜赶赴北平汇报情况③,强调要不惜一切,收复热河,命令吕尽快返回前线,转告何柱国、缪澂流、孙德荃三位旅长,准备反攻日军,就是把东北军全部拼上,也要打到底。表现了义无反顾的抗日决心。
  “九一八”事变后,张将军渴望实现全国抗战。他念念不忘收复国土,重返故乡,并对蒋介石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祸国政策开始产生怀疑。“极目长城东眺望,江山依旧主人非;深仇积愤当须雪,披甲还乡奏凯归”④。这是1935年秋,集国难家仇于一身的张学良将军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
  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使中华民族濒临存亡的严重关头。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席卷中华大地;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日益深入人心;张学良将军固有的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升华。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他与杨虎城将军向蒋介石痛陈大义,反复苦谏、哭谏,但均遭蛮横拒绝。出于无奈,两位将军遂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实行“兵谏”。这一震惊中外的正义行动,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揭开了全国民族抗战的历史新篇章,为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西安事变的辉煌成果,将永垂青史!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将军陪蒋赴宁,从此即失去人身和政治上的自由。他虽身外逆境,但数十年如一日,始终置个人名利、荣辱、生死于不顾,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深得全国人民敬仰。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学良将军和其他任何一位历史伟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缺点与失误。他对此从不推诿、回避,更不文过饰非,而是坦诚地承认错误,并决心改正。他一生矢志不渝地“为民族复兴、祖国统一、东北建设,团结御侮,抗日复土大业”所建立的历史功勋,“以及那种心底纯洁的爱国主义和举世无双的自我牺牲精神,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感人心,传千秋”⑤。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人民交往日益频繁,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所有华夏子孙,渴望祖国和平统一,民族振兴,这也是张将军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他于前年接受日本记者采访不久,去年又出游美国,吕正操将军在美国与他会晤,他书写的“历史伤痕,痛苦回忆”题词,已刊载于《“九一八”事变丛书》。“鹤有还乡梦,云无出岫山”⑥。他的这一题词,流露出急切的思乡之情,“思君长恨蓬山远,雪窦双楠盼汉公”⑦。全国人民热切企盼张将军早日返回故乡,拜谒先祖陵寝,会见亲朋故旧,游览大陆风光。
  正因为张学良将军功在国家,功在民族,近几年在国内外形成了研究张学良热。出版了一些有关张将军的论文和专著。“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的成立,为编写有关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的系列丛书做了大量工作。仅仅三年就组织出版了《东北军史》、《张学良将军诗词注释》、《张学良文集》、《张学良将军手迹》等。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对宣扬张将军的历史功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发挥应有的作用。
  张学良将军此次接受日本记者采访,不仅谈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而且有其独到的见解。这一采访录,资料翔实,内容生动,议论公允,可读性强。该书中译本的出版,正值中日两国同庆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和张学良将军92诞辰即将来临的重要时刻,我相信它的问世必将有利于中日友好的发展,有助于对张学良将军及东北军史的研究。
  祝中日友好万古长青!
  祝张学良将军健康长寿!
  张友坤⑧ 
  一九九二年四月于北京
  ① 张德良、周毅主编:《东北军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97页。
  ② 周毅、苑红:《张学良文集》文序第16页,香港(中国)市场信息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
  ③ 吕正操将军当时任东北军16旅参谋处长,返回时,张学良将军委任他为647团团长,见《吕正操回忆录》第26页,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出版。
  ④ 孙静斋:《张学良将军诗词注释》第25页,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⑤ 前引《张学良文集》文序第28页。
  ⑥ 张学良将军曾给自己起了一个“闲云野鹤”的名字,岫山,指山洞。
  ⑦ 吕正操将军1984年参观浙江奉化雪窦寺,触景生情,写下浙东纪行诗篇:“西安谈和安天下,羑里课易求大同;思君长恨蓬山远,雪窦双楠盼汉公。”双楠:当年张学良将军被囚禁雪窦寺,手植四楠,现余两株,枝叶茂盛。见1986年《瞭望周刊》海外版,第49期。
  ⑧ 张友坤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副会长。
  

缄黙50余年张学良开口说话 : 日本NHK记者专访录 /管宁.-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