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今日报道>历史真相探索

  


“事变”背后的细节//三秦都市报,2001.12.12


    今天,“西安事变”已经过去65年了,但它的影响意义深远。至今,人们依然津津乐道民族英雄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壮举。可以说,这是是"把天捅了个窟窿"。但对这起重大事件的许多细节,社会上误传较多。为此,记者在日前作了许多实地采访和原始资料的查询工作,以期澄清史实,还本来面目。
    十里铺张学良誓言何处
    加速"西安事变”事发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事变前三天的西安学生纪念“12·9"运动。当时西安上千名学生步行到临潼向蒋介石请愿,而组织这支请愿队伍的领导人,就是当时省立三中的李连壁、女子师范学校的刘杰(当时名为刘芳桂)以及董学源、蒙念祖几个人。这些学生领袖都是当时共产党外围组织"民先队"的骨干。
    刘杰的儿子孙晓东(曾任陕西省保健局局长)对记者说:据我母亲的回忆,学生们走到十里铺时,张学良驱车赶到。当时他站在一个土台子上(并非如电影那般站在汽车上)说,蒋介石已在路上布置军警,欲靠武力镇压你们,你们这样牺牲太可惜,也与事无补。张学良向学生流泪发誓,“7天之内一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然后,他又与李连壁等人私下交谈,力劝大家回去。本决心赴死的李连壁、刘杰等人深受感动,经过一番商量后,就带领大家原道返回。
    3天后,李连壁、刘杰等人获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心情非常高兴,上街呼喊"枪毙蒋介石”。后来随着事态的变化,李连壁等学生领袖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向学生们宣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道理,从而为国共合作结成抗日统一战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令人遗憾的是,曾任陕西省妇联主任的刘杰和曾任陕西省副省长的李连壁分别在1999年、2000年辞世。庆幸的是,刘杰的丈夫也是孙蔚如的亲戚孙作宾老人依然健在。"西安事变”时,孙作宾是地下党员,1955年任青海省省长。朱噷基总理非常敬重同样清廉耿直的孙作宾,每次见到孙作宾都亲手搀扶。他曾多次对主政陕西省的领导人说:孙作宾是我们党和国家的财富,你们要在生活上多多给予照顾。
    骊山上蒋介石藏身何处
    一般人都以为,蒋介石被捉前的藏身处就在骊山上离"兵谏亭"不远的石缝中,电影《西安事变》也是这么演的,其实这是一个错误。那条石缝很陡峭,如今的精壮汉子须牵铁链方可攀上,当年已摔伤腰的蒋介石哪有爬上去的可能性。
    据孙蔚如的女婿李长林和陕西省委某政要提供的可靠资料,蒋介石当年就藏在现在的“兵谏亭”处。当时这里有一块巨石,由于石头上面布满虎头般的苔藓,此石被当地人称为“虎斑石”或“虎抱石”。蒋介石从五间厅逃出后,就躲在这“虎斑石”的草丛后面。1947年,胡宗南来到这里,用炸药炸毁了"虎斑石",并立起一座"蒙难亭",后又改为"民族复兴亭"。1949年,解放军解放西安后,把亭名改作"捉蒋亭"。
    直至80年代初,海峡两岸局势趋缓,经过中央同意,"捉蒋亭"更名现在的"兵谏亭"。
    杨虎城是不是大老粗
    从目前各种媒体的报道看,暮年的张学良将军只要提及当年的“西安事变”,较多强调了自己的作用,对事变另一主角───杨虎城将军的的评价“是个好人,也是个粗人。”对事变的发生起了个“只是同意”的作用。西安事变期间,著名爱国将领孙蔚如将军时任“西安戒严司令”,与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蒋介石交往频繁。12月9日,孙蔚如的女儿孙存朝向记者透露了她父亲生前对事变的叙述。许多人,包括周恩来都认为,当时肩负38军军长兼17师师长的孙蔚如在事变前参与了张杨将军之间的决策。早在60年代,周恩来请孙蔚如吃饭时也曾问及此事,他说"先生一定参与了西安事变的决策活动”,但孙并不默认,实事求是的以“未参与”作答。孙蔚如对周恩来说:杨虎城在只是事发前向他透露了此意,孙提醒杨“事须缜密,有谋人之心,事未成而为人知者,害莫甚焉。”。直至事变前一天夜晚,杨召孙至新城黄楼,开会部署当夜行动,才把所有计划和盘托出。事变期间,孙蔚如以西安戒严司令的身份在报章上发表《告西安市民书》。西安市民人心稳定,未发生一起骚乱事件。
    孙蔚如在西安事变期间,还担任了军事顾问团的召集人。这个顾问团由红军方面的代表周恩来、东北军方面的代表何柱国以及陕西地方军的代表孙蔚如三人组成,时称“三位一体”。从此,孙蔚如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友谊。孙蔚如在晚年每每提及周恩来都以“是真名士自风流”颂之。相反,孙蔚如对蒋介石没有什幺好感,一直认为此人缺乏信义。
    1977年,西安初次上演话剧《西安事变》,孙蔚如首次对家人评价杨虎城:“杨虎城天资聪明,,他虽然没有上过多少学,但经过长期锻炼,知识很渊博,谈论历史等能推知结果。不过,杨虎城记忆力不好,对数学不擅长,这两样是他的短处。”。除了杨家人,最了解杨虎城的人就是与其共事多年的孙蔚如,以孙蔚如一生实事求是的作风,他的话无疑是可信的。
    远去的记忆
    从本报上期推出"从'12·9'到'12·12'"──两个改变中华民族抗战历史的时刻起,记者就一直奔波在几位当年亲历过"12·9"运动和"西安事变”的亲历者家中。
    半个多世纪之后,当我们揣摸这段历史时,发现两个事件是如此的环环相扣。可以肯定,1936年12月9日西安上千名学生为纪念“12·9"运动一周年赴临潼请愿大游行,直接引发了3天后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为更直接的了解这段历史,1935年亲历南京"12·9"学生运动的钱丹辉老人打开了封存已久的记忆,并给记者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线索。记者获知,1936年12月9日,西安请愿学生的领导者即是曾任陕西省副省长的李连壁先生。
    但遗憾的是,当我们找到李连壁家时,李连壁的夫人马医生对记者说:李老已与去年去世了。马医生说,本来去年他们还准备去夏威夷看望张学良,但李老突然发病,未能成行。记者又寻找与李连壁一同领导学生请愿团的刘杰女士,遗憾的是刘杰也在1999年去世了。刘杰的儿子孙晓东告诉记者了一些母亲生前对"12·9"的叙述。从而使我们的采访资料相对丰满起来。
    为了获得更翔实"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记者一行又辗转联系到“西安事变”纪念馆潘读书先生,12月10日上午8时30分,潘先生和何馆员与记者如约在纪念馆见面。潘、何二位告诉记者,由于西安事变已过去65年,当时的亲历者均已过世,其后人的说法各异,真正有据可查的东西在1986年前都已尽述,极难再挖出新的史实了。
    在与潘先生熟悉的孙蔚如将军的女儿孙存朝家中,记者还获知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逸闻。关于"西安事变”的一些细节误传较多,孙存朝都一一作了令人信服的更正。作为抗日名将的后代,孙存朝认为让后人了解“西安事变”以及随后的8年抗日战争是非常必要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比如今天的影星赵薇穿日本军国主义标志的服装,就是不了解那段历史的后遗症,现在是需要补上这一课的时候了。孙家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孙存朝和先生李长林时时不忘教育后一代的历史观,使他们年幼的孩子对日本军国主义痛恨不已。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这是记者多日采访后最深切的感受。"西安事变”虽已是远去的记忆,但它对当时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改变了中华民族抗战的轨迹,从而使中国革命发生了新的变化,为全民抗战的形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哪怕再过65年,"西安事变”也永远活在国人的心目中,永远成为西安的一段辉煌历史。无论出自东北的名将张学良,还是出自陕西西安的名将杨虎城、孙蔚如,他们的名字必将与“西安事变”一起永垂千古。 

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