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今日报道>港澳台报道

  


西安事变见证人 田益民谈张学良传奇一生//大公报,2001.10.23


    本报记者锺蕴晴
    六十多年前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主角张学良将军,走完了他一个世纪充满传奇的一生,当地时间十月十四日在美国夏威夷逝世。消息传来,亲身见证「西安事变」全过程的全国政协委员田益民,感慨万千,往事历历,如在眼前。
    田益民青年时期即参加了杨虎城将军的十七路军,并在北平﹑上海从事「反蒋抗日联合阵线」的活动。「西安事变」前,田益民回到西安,亲身参与「西安事变」,出任西北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主任为王炳南﹚的科长。在全国政协五届大会恢复﹑重建文史资料工作时,田益民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又用两年时间参加了有关「西安事变」文史资料的编纂审订工作。田益民是罗瑞卿﹑吕正操﹑王炳南三人合著《西安事变与周恩来同志》一书的主要撰编人之一。一九九六年,田益民著《西安事变述评》一书,在香港出版。
    大会司仪兼总指挥
    今年八十七高龄的田益民,指著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六日西安各界举行群众大会,支持张﹑杨「兵谏」的历史照片说:「就在『西安事变』发生四日之后,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出席西安各界举行的群众大会并发表讲话,当日的大会司仪兼游行总指挥,就是我。」
    那天,会场有二十万群众。当司仪宣佈请张学良将军讲话时,张学良站在主席台上,有两分钟,没有说话。人群有些紧张,张学良大声地说:「同胞们,我们大家是一条心☆」他并向群众解释这次捉蒋行动的因由,他说:「我不是不抵抗,是他﹙蒋介石﹚叫我不抵抗。」台上台下,群情激愤,声泪俱下。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忆及当年激动人心的一幕,田益民仍眼有泪光。 田益民指出,「西安事变」的核心任务是捉蒋﹑扣蒋,逼蒋走抗日的道路。这是要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精神,用张学良在事变当天早晨捉蒋介石时说的话,是「不怕把天戳个大窟窿」。张学良与杨虎城二人的历史背景有很大的分别,他们之所以能联手发动「西安事变」,首先他们两人率领的部队有强烈的抗日要求,同样重要的是他们在一九三六年一月和四月,先后分别和中共中央达成协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重要的是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强烈愿望的鼓励和支持。但是,以捉蒋扣蒋的「兵谏」方式「逼蒋抗日」,则是张﹑杨二人共同决定的,中共方面事先并不知情。
    十二月十二日捉蒋当天的清晨,张学良﹑杨虎城即电请驻陕北保安﹙今志丹县﹚的中共中央派代表来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中共中央立即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派周恩来﹑博古﹙秦邦宪﹚﹑叶剑英三人组成代表团前往西安。由于天寒地冻﹑道路曲折,周恩来抵达西安时,已是十二月十六日黄昏。蒋介石委洸宋子文﹑宋美龄为代表,与以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杨虎城领导的十七路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三位一体」谈判,两天之后达成「六项诺言」,蒋介石愿以领袖人格担保,至此,放蒋已成定局。
    张学良被禁半世纪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张学良未征得杨虎城和周恩来的同意,擅自放蒋﹑且亲自陪蒋回南京。飞机甫抵洛阳,蒋介石即命张学良致电西安,令杨虎城释放被扣留的三十余名军政大员和五十架空军飞机和驾驶人员。由于蒋介石背信弃义,致令张学良被管束软禁超过半个世纪,杨虎城被非法禁锢十二年,最后一家四口惨遭杀害,这是「西安事变」的两位发动者始料不及的。说到这里,田益民神情悲伤。
    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田益民曾奉陕西省政府之派,于一九三七年四月,前赴延安与陕甘宁边区政府协商办理有关地方军民的善后安置工作。承蒙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安排,受到了毛泽民﹑周恩来﹑朱德等革命领袖接见。当时,毛泽东曾询问田益民外面的形势如何,田益民说:不好,蒋介石恐怕还要打内战。毛泽东坚定地说:「由不得他了,大局已发展,抗日战争的局面很快可以形成。」
    一九三七年六月二十九日,田益民赶到上海外滩码头,献上西安同学亲手制作的「故乡花卉」纪念册,送走被迫出洋考察的杨虎城夫妇一行。也就在杨虎城启程后的第九天,「七七事变」爆发了,在芦沟桥畔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的序幕。
    田益民强调,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们,是不会忘记「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所起的作用。新中国的创建﹑发展和日益富强,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影响,与日俱增。这当然是中国共产党的功绩,但溯远追源,却离不开「西安事变」这一渊源。
    周恩来总理在一九五六年西安事变二十周年纪念会上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叶剑英元帅于一九七九年四月在西安视察原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时,即地赋诗: 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
    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
    对于诗中的「危局」,有人认为是指国家危局,但田益民认为是指中国革命的危局。他引述叶剑英于同年八月九日在北京接见陕西省汇报会议代表的讲话说:「陕西有个西安,西安发生过『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意义,现在还不为大家所了解。我要谈『西安事变』﹙激动﹚。当时我们刚到陕北,力量很小,只有那么几个人,那是很危险的时候,蒋介石压迫张﹑杨要和我们决战,要最后消灭我们。就在紧急关头,发生了『西安事变』。这是继续打内战还是抗战,要作出抉择。毛主席提出要和平解决,这样才扭转了内战为抗战。我们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一九九五年三月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在参加港澳委员组的一次座谈会上说:「没有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就没有今天。」
    历史贡献永垂青史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变」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说:「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从长期内战到全面抗日的重要历史转折。西安事变是一件大事,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祖国遭受外来侵略﹑民族濒临危亡的局势下,全国各族人民表现出了高昂激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团结精神,这是推动西安事变发生和成功解决的深厚的思想基础。张﹑杨两将军的爱国赤诚和为民族利益奋不顾身的高尚情操,集中体现了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和一切爱国力量共同努力,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全国的抗战高潮,为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西安事变」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永垂青史。 

大公报